名人名事勵志霍金

General 更新 2024年11月30日

  斯蒂芬·威廉·霍金,出生於英國牛津,英國劍橋大學著名物理學家,現代最偉大的物理學家之一、20世紀享有國際盛譽的偉人之一。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歡迎大家參閱。

  斯蒂芬•霍金的傳奇勵志人生

  霍金於1942年1月8日出生於英國牛津,

  而這一天恰好是伽利略逝世300週年的紀念日。

  小霍金也像普通的小孩一樣,

  喜歡玩具,著迷於玩具火車,

  甚至自己花錢買來了電動火車。

  十幾歲時,霍金還喜歡製作飛機模型和輪船模型,

  甚至嘗試發明一些遊戲,

  比如製作不同顏色零件的工廠、

  運送產品的公路和鐵路,

  以及股票市場。

  上學期間,霍金分在一個很好的班,

  儘管他的成績名次從未名列過前茅,

  但他仍受到同學們的尊敬,

  他們為他起了一個"外號"——愛因斯坦。

  霍金和同學們不僅經常到音樂廳去聽音樂,

  他們還經常在一起討論科學和宗教問題,

  例如宇宙的起源和宇宙的執行是否需要上帝的作用。

  在霍金中學時代的後兩年,

  班上來了一位善於啟發式教學的數學教師。

  他的到來,激發了霍金對數學和物理學的興趣。

  回憶起曾經的學習生涯,

  霍金說:"在我幼年時,我對所有科學都一視同仁。

  十三、四歲後我知道自己要在物理學方面做研究,

  因為這是最基礎的科學,

  儘管我知道中學物理學太容易太淺顯,所以太枯燥。

  化學就好玩得多了,

  不斷髮生許多意料之外的事,如爆炸等等。

  但是物理學和天文學有望解決我們從何處來和為何在這裡的問題,

  我想探索宇宙的底蘊。"

  由此可見,少年的霍金的志向雖算不上遠大,

  但"想探索宇宙的底蘊"對他後來的研究肯定是有影響的。

  1959年,17歲的霍金入讀牛津大學攻讀自然科學,

  他用了很少時間就得到了一等榮譽學位,

  隨後轉讀劍橋大學研究宇宙學。

  1963年,21歲的他不幸被診斷患有肌肉萎縮性側索硬化症即運動神經細胞病。

  當時,醫生曾診斷身患絕症的霍金只剩兩年的壽命,

  可他一直堅強地活了下來。

  他被禁錮在輪椅上,

  只有三根手指和兩隻眼睛可以活動,

  疾病已經使他的身體嚴重變形——

  頭只能朝右邊傾斜,肩膀左低右高,

  雙手緊緊並在當中,握著手掌大小的擬聲器鍵盤,

  兩腳則朝內扭曲著,嘴已經幾乎歪成S型,

  只要略帶微笑,馬上就會現出“呲牙咧嘴”的樣子。

  這已經成為了他的標誌性形象。

  他不能寫字,看書必須依賴一種翻書的機器。

  讀活頁文獻時,必須讓人將每一頁平攤在一張大辦公桌上,

  然後驅動輪椅如蠶吃桑葉般的逐頁閱讀。

  但他在手術過後的幾天還是寫下了世界名著《時間簡史》。

  60年代,由於天文學的一系列新發現,

  激發了天體物理學的研究。

  霍金正逢其時,黑洞的研究使他初露頭角。

  他將熱學引入黑洞的研究,

  這大大加深了人們對黑洞的認識。

  霍金還對大爆炸理論研究有很大貢獻。

  他認為,宇宙起源於一個"奇點",

  "奇點"處的爆炸產生了粒子和能量,

  粒子間的作用產生了星雲,

  進而演化到我們今天的世界。

  今天的宇宙仍在膨脹著,

  將來的宇宙可能將繼續膨脹下去,

  也可能在膨脹到極限時轉而收縮至當初形成宇宙的那個"奇點"。

  看上去這好像很有趣,

  然而,這就是今天人們對宇宙的認識水平。

  霍金是一個懂得感恩生活和樂觀不屈的人。

  一次演講結束後,一位女記者衝到演講臺前問到:

  “病魔已將您永遠固定在輪椅上,

  你不認為命運讓你失去太多了嗎?”

  然而霍金的臉上充滿了笑意,

  用他還能活動的3根手指艱難地叩擊鍵盤後,

  顯示屏上出現了四段文字:

  “我的手指還能活動;

  我的大腦還能思維;

  我有終生追求的理想;

  我有愛我和我愛的親人和朋友”

  在回答完那個記者的提問後,

  他又艱難的打出了第五句話:

  “對了,我還有一顆感恩的心!”

  現場頓時爆發出了雷鳴般的掌聲。

  人活著是為了什麼?

  霍金的故事為我們詮釋了這個問題的答案。

  人活著就要有希望,

  每個人都應該成為自己命運的主宰,

  你說是嗎?

  霍金十問

  1.霍金是誰?

  霍金是一個讓人對宇宙空間產生無限遐想的科學家,他的一生充滿戲劇性。

  1942年1月8日,霍金生於英國牛津,生前曾擔任劍橋大學理論宇宙學中心研究主任。

  漸凍症改變了霍金的人生,疾病讓他全身癱瘓,不能言語,手部只有三根手指可以活動。自2005年起,霍金只能通過眼睛與人溝通。霍金曾經有過兩次婚姻,育有3名子女。

  就一個「名人」而言,霍金溫和、謙遜、有禮、富有幽默感、充滿智慧,當你面對面和他「交談」時,能夠非常清晰地從他眼神和緩慢移動的手指中感受到旺盛的生命力。

  霍金是物理學在公眾面前的一面旗幟,他無法選擇自己的驅殼,卻讓自己的靈魂展現出強大的力量。去世後,霍金的孩子在宣告中寫道,「他的勇氣、堅持以及他的傑出及幽默鼓舞了世界各地的人。」

  2.霍金為什麼沒有獲得諾貝爾物理學獎?

  對於這個問題,霍金本人曾經這樣回答記者:「因為我的黑洞蒸發也稱『霍金輻射』還沒有被觀測或者實驗所證實。」

  霍金曾獲得過愛因斯坦獎、沃爾夫獎、科普利獎章和基礎物理獎,然而沒能受諾貝爾青睞。在諾獎委員會看來,黑洞蒸發既然還沒有被觀測到,那就還是理論模型,未經實驗或者觀測驗證的理論模型就仍然有可能不正確,不管它看起來多麼合理完美。一個有可能不正確的理論,獲得諾獎的可能性不大。

  人們常把霍金和愛因斯坦作對比,同樣的故事也曾在愛因斯坦身上發生過。愛因斯坦為外界熟知的是他提出的相對論,儘管已經被學術界廣泛接受,但是因為缺少「實證」,依然還是存在於數學公式上的理論。愛因斯坦獲得諾貝爾獎的是他的另一個理論——光電效應理論。

  3.為什麼很多人看不懂《時間簡史》,它卻依然暢銷?

  一門孤獨的學問為何會暢銷?

  這是一個也許連霍金本人都困惑的問題。他寫這本書的出發點很單純,給女兒賺點學費。但這本書在1988年首次出版之後,在暢銷書排行榜上待了史無前例的237周,讓霍金一夜成名。之後,這本書被翻譯成40多種文字,累計銷售超過2500萬冊。

  「沒有一個人,包括我的出版人、我的代理人,甚至我自己也沒能預料到,這本書會賣得這麼好……在全世界每750名先生、女士或兒童中,就有人擁有一本。」霍金說。

  這是一部將高深的理論物理通俗化的科普範本,但它讀起來並不輕鬆。儘管它的銷量超過了麥當娜的寫真集《性》,但沒有人統計過有多少人成功讀完了這本可能是世界上最難看懂的暢銷書。霍金自己也曾擔心,很多人買他的書不讀,而是將其放在書架或者咖啡桌上炫耀。

  有人認為霍金的疾病成就了這本書,出版商把霍金的殘疾當成了宣傳的噱頭,一位專欄作家曾懸賞14.99英鎊來購買「這本書暢銷的合理理由」。霍金本人的回答是:「《時間簡史》的成功,說明人們對重大問題具有廣泛的興趣。那就是:我們從何而來?宇宙為何是這樣的?」

  4.關於黑洞和時間,霍金最詩意的比喻是什麼?

  霍金最偉大的發現之一是指出了黑洞可以向外輻射粒子,在這之前,人們傾向於認為沒有東西可以跑出黑洞。

  在一次演講中,他將抑鬱症比喻成黑洞,「總的來講,黑洞不像畫得那麼『黑』,也並不是一個會終生監禁你的地方。物體可以從黑洞中出來,也可能會進到另外一個宇宙。所以當有一天你發現你在黑洞裡時,別放棄,出口在那兒。」

  2009年,霍金為時空旅行者舉辦了一個party,為了確保出席的都是時間旅行者,他並未在party開始前透露這個訊息。結果沒有人前來——至少霍金是這麼對大家說的。有些人認為霍金欺騙了大家,的確有人來了。

  5.霍金是如何看待上帝的?

  霍金邀請著名的無神論者卡爾·薩根Carl Sagan為《時間簡史》寫了「導言」,薩根對霍金思想的理解是中肯的:「這又是一本關於上帝……或許是關於上帝不存在的書。處處充滿了上帝這個字眼。霍金著手回答愛因斯坦著名的關於上帝在創生宇宙時有無選擇性的問題。正如霍金聲稱的,他企圖要去理解上帝的精神。這使得迄今所有努力的結論更加出人意外:一個空間上無邊緣、時間上無始無終、並且造物主無所事事的宇宙。」

  什麼是「上帝的精神」?「上帝本來應該是自然法則的一種化身」,這就是霍金的回答。

  6.霍金是如何看待死亡的?

  從1963年被診斷為肌萎縮性側索硬化症後,55年來霍金數次病危,一直生活在死亡的預期下,但他「不害怕死亡,也並不急著去死」。

  他把自己的大腦看作是一臺計算機,「當它的部件出現故障時,它就會停止工作。對於壞掉的電腦來說,沒有天堂和來世,這些只是那些害怕死亡的人的童話故事。」

  7.對於人類的未來,霍金持悲觀主義還是樂觀主義的態度?

  霍金關心人類的生存。他曾痛批美國總統特朗普退出《巴黎協定》的決定,認為這可能將地球變成像金星一樣的星球——溫度高達250度,並且下著硫酸雨。

  「對我們來說,地球變得太小了。在過去二百年中,人口增長率是指數級的,即每年人口以相同比例增長。目前這一數值約為1.9%。到2600年,世界將擁擠得『摩肩擦踵』,電力消耗將讓地球變成『熾熱』的火球。這是岌岌可危的。」

  霍金預言地球將在兩百年內毀滅,「然而我是個樂觀主義者,我相信我們可以避免這樣的世界末日,而最好的方法就是移民到太空,探索人類在其他星球上生活的可能。」

  8.霍金如何看待人工智慧的發展?

  在人類還無法到外太空建立起新的家園前,霍金認為人工智慧的無節制發展可能對人類生存帶來毀滅性威脅。

  2015年,霍金曾聯合思想家喬姆斯基等數千名知識分子發表聯名公開信:必須取締「機器人殺手」的研發和應用,人工智慧方面的軍備競賽可能是人類的災難,它將助長戰爭和恐怖主義,加劇世界動盪局勢。

  2017年3月,霍金在接受英國《泰晤士報》採訪時再次發出警告,「人類需要控制以人工智慧為代表的新興科技,以防止它們在未來可能對人類生存帶來的毀滅性威脅。」

  他說:「自從人類文明開始以來,侵略便一直存在,往往出現在相對具有生存能力優勢的不同群體之間,而未來人工智慧進一步發展便可能具備這種優勢。」

  在霍金看來,人工智慧本身也是生根於達爾文的進化論之中,因此人類需要利用邏輯和理性去控制未來可能發生的威脅。

  9.人們為什麼對霍金未經證實的理論如此狂熱?

  從20世紀開始,科學技術成為壓倒一切的促進社會進步的力量,科學家已經取代托爾斯泰、但丁這樣的知識分子,成為社會進步的引領者,他們對重要事情的發聲開始受到公眾關注。

  進入21世紀,生物技術、奈米技術、人工智慧等日新月異,這些技術甚至可能徹底改變人類自己,塑造出一個「後人類時代」。

  在「後人類時代」,人類很多原來的東西會失去,有人爭議,有人擔心,這成為很緊迫的事,最關注這些的科學家自然扮演了重要角色。

  霍金作為當代最為公眾熟知的科學家,成為大眾偶像也就變得理所當然,即便很多人對他的理論一竅不通。

  10.20世紀的世界物理學界有一長串閃亮的名字:愛因斯坦、玻爾、海森堡、薛定諤……霍金可能不是最耀眼的那一個,卻可能是最特殊的一個,為什麼?

  霍金的特殊之處在於,他是一位輪椅上的「囚徒」,卻活出了超出四肢健全人的精彩人生,並取得非凡成就。一定程度上說,霍金已經成為人類向命運抗爭的象徵。

  霍金的三個預言

  1:“警惕”人工智慧的發展

  “短期來看,人工智慧產生何種影響取決於誰在控制它。而長期來看,這種影響將取決於我們還能否控制它。”2014年5月面對目前最朝陽的產業“人工智慧”,霍金在《獨立報》上提出了“擔憂”。

  近幾年隨著人類在人工智慧領域的技術突破,譬如“人臉識別”、“智慧機器人”等越來越多的科幻小說“產物”出現到現實生活中,開始為人類更高品質的生活服務。

  但與此同時“機器”那超快的自我學習速度也嚇壞了不少人,機器人AlphaGo靠著日夜“吃”棋譜,在“千變萬化”的圍棋領域,竟下贏了世界頂級圍棋高手李世石。

  這讓包括霍金先生在內的不少人懷疑,人類的大腦是否還追的上機器,可能不遠的將來機器人會像人一樣發展出“自我意識”,並依靠著更強的“自我學習”能力,讓人類陷入被取而代之的風險……。

  2:1000年內地球毀滅

  2012年在面對英國廣播公司對於“世界末日”的提問時,霍金是這樣回答“基本可以確定的是,未來1000年內,地球會因某場大災難而毀滅,比如核戰爭或者溫室效應”。

  近200年的時間內,我們人類社會實現了質的飛躍,創造的財富和產量幾乎是以往人類歷史幾千年的數百倍之多,且還生產出了足夠毀滅地球的武器“核武”。

  但代價也是“慘重”的,我們的青山不再那麼青,綠水變成了“黑水”,人類正在汙染中“慢性死亡”,更別說核武已成為一柄高懸人類頭頂的“撒旦之劍”,隨時能夠要了地球的命。

  3:大腦可複製

  2013年接受《衛報》採訪時對於“大腦”的定義霍金這樣說“大腦在某種程度上就像一臺計算機,而我們可以將其中的‘程式’複製到電腦裡面,這在理論上是可行的。”

  由於霍金在21歲時就患上肌肉萎縮性側索硬化症,造成全身癱瘓,除了大腦就只剩3根手指可動,但他依靠電腦的輔助在宇宙物理學上取得了卓越的成就。

  可能出於“受益者”的本能,霍金相信在不遠的將來,大腦是可以擺脫身體的侷限獨立的存在,並且還能夠不停的複製,換而言之“永生”可能不再是夢。

名人人殘志堅的勵志故事
名人成功的背後勵志故事
相關知識
名人名事勵志霍金
現代名人故事勵志故事
名人軼事勵志經典故事
關於青春的名人經典勵志故事
名人童年勵志故事
成功名人充滿勵志的奮鬥小故事
名人成長勵志故事素材
短篇名人真實勵志小故事分享
名人奮鬥勵志故事5篇
名人求學勵志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