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努力勵志的名人小故事
相信有很多年輕朋友都會時不時地找一些來激勵自己,那麼都有哪些呢?一起來看看吧。
:最重要的人生決定
這個決定是什麼呢?其實很簡單,就是你要用什麼樣的方式來謀生?你是要做一個農民還是一個小業主、林場的管理員、公務員、獸醫,或者決定從擺一個水果攤開始做生意?
這樣的時刻,大多數人都難以讓自己冷靜下來,選擇適合自己的職業。大家往往是飢不擇食一般地找到一個工作,就全身心地投入了進去,結果造成很多人一生都生活在痛苦當中。這個工作自己不樂意,為了養家餬口又不得不應付,結果難以取得成就。
問題的核心在於,我們一定要讓自己冷靜下來,找一個自己感興趣的、喜歡的工作。因為只有你喜歡的工作,你才會全身心地投入進去。用全部的熱情去做好它,即使工作再苦再累,你也無怨無悔。
大發明家愛迪生是一個最典型的例子。這位沒有上過幾天學的報童,後來卻成為全世界最偉大的發明家,促進了世界工業化的程序。幾乎每一天,他都在實驗室一絲不苟地工作18個小時,甚至連吃飯和睡覺的時間都在實驗室。但是,愛迪生從來不覺得自己的工作枯燥乏味而辛苦,他說:“我無比熱愛自己的工作,我最大的快樂就是在實驗室,我最感興趣的就是新奇的實驗,我為自己沒有虛度一分時光而欣慰。”
美國波音飛機公司的總裁菲爾也是如此。最初的時候,菲爾的父親開了一家洗衣店,父親經過多年的打理,洗衣店在當地有了一些聲望,父親就想著讓菲爾繼承自己的生意,把洗衣店做得更好。但是,菲爾非常討厭洗衣店裡的工作,他終日懶散,提不起精神,勉強應付著父親交代的事情。這讓他的父親非常苦惱,父親常常抱怨自己養了一個不爭氣的兒子。
後來,在菲爾26歲的時候,他對於眼下的工作實在忍無可忍了,他決絕地對父親說:“我決定到一家機械廠做一名機械工人,而且已經面試過了,機械廠已經同意錄取我了。”
這讓父親非常驚訝:兒子竟然放棄在自己家當老闆的生意,去工廠做一名普通的工人,一切從頭開始。他怎麼也不同意。可是兒子去意已決,他告訴父親自己的決定之後,就簡單交代了一下手頭的工作,穿上一身工作服,去機械廠上班了。
最重要的是,菲爾對於機械非常感興趣,他一點不感覺工廠的工作辛苦,他一邊工作一邊琢磨著各種機械的原理,工作之餘又饒有興趣地選修了工程學和機械學課程,研究引擎和裝置機械。巨大的熱情和愛好,讓菲爾在機械研究方面的知識和技術突飛猛進。幾年之後,菲爾已經是機械廠的工程師了。
1944年,菲爾去世的時候,他已經是美國波音公司的總裁了。他曾經研製出“空中飛行堡壘”轟炸機,為盟軍在第二次世界大戰中贏得勝利立下了汗馬功勞,受到羅斯福總統的嘉獎。
我們可以想象,如果菲爾當年聽從父親的安排,繼續留在洗衣店打理生意,那麼他最終的結局只有兩個:要麼是洗衣店關門,要麼還是那個不死不活的小小洗衣店的店主。沒有別的,他不喜歡那個工作,他沒有興趣和熱情,是不會做好做大的。
對於我們每個人來說,最重要的是,我們不要勉強自己去從事一個自己不感興趣的工作,不要貿然踏進一個自己不喜歡的行業,一切都要以我們的興趣和熱愛為前提,只有這樣,你才能有人生的快樂和成功。
:孫紅雷“搶戲”
1997年,孫紅雷畢業於北京戲劇學院後,經常奔波於北京的各大片場,應徵一些電視劇的角色。因為長相平平,在那個盛行俊男美女的時代。他屢屢碰壁。
1998年初的一天,著名導演趙寶剛在《永不瞑目》片場選拔出演劇中大毒梟的打手建軍的演員。儘管這是個小角色。但因為趙寶剛名氣大,還是吸引了很多人前來應徵,孫紅雷也報了名。可令孫紅雷沒想到的是,趙寶剛僅他一眼,就搖搖頭說:“小夥子,你長得太憨厚了。這個角色不適合你!”就這樣,孫紅雷灰溜溜地離開了片場。
半路上,孫紅雷回憶起趙寶剛的話,感覺萬分委屈,因為之前雖說多次應徵失敗,但至少有試戲的機會,而這次應徵竟然連試都沒試就被刷了下來。他越想越覺得憋屈。突然來了股橫勁兒:我就不信邪,不給角色我演,那我就去搶!於是,孫紅雷又急匆匆趕到片場,跑到正在選角的趙寶剛面前,斬釘截鐵地說:“讓我演段戲!如果你不滿意,我立刻走人!你不讓我試戲就淘汰我,這對我不公平!”趙寶剛被嚇了一跳,重新審視了下這個“愣頭青”,被他的自信和執著所感動,於是勉強答應了他的“要求”。孫紅雷試了一段戲後,趙寶剛發現,他演技精湛,在劇中呈現的狀態和現實中給人的感覺截然不同,就將角色給了他。
後來,電視劇《永不瞑目》熱播,在這部電視劇中,儘管孫紅雷飾演的建軍一角是個很小的角色,戲份也不多,但他還是憑著出色的演出給觀眾留下了深刻印象。從此以後,孫紅雷的片約接連不斷,並最終成為中國炙手可熱的男演員。
趙寶剛有次在接受採訪時說:“孫紅雷當初爭取到電視劇《永不瞑目》的角色,與其說是我給他的,還不如說是他自己‘搶來的’。”
人們都說“機會青睞有準備的人”,其實未必,因為在很多時候,即便我們做了大量準備,也可能等不到機會。這就須要我們自己為自己爭取機會,自己為自己開啟成功之門。
:做失敗的贏家
身為家中的老大,出生於廣東省澄海市的蔡東青,很小就與兩個弟弟起早貪黑在田間地頭幹活。盡微薄之力幫助父母艱難地過日子。在家境艱苦的情況下,為了維持家庭生計,蔡東青從初中畢業,就開始打工生涯。
蔡東青穿著雨鞋,在五金工廠做電鍍,要連續做12個小時,從晚上8點做到第二天早上8點,可惜萬分辛苦地做幾個月,居然只能換來微乎其微的收入。蔡東青默默地想,如果幹不出事業,自己就沒有希望。因此,17歲的蔡東青想辦法說服母親,要她向別人借800元錢給自己創業。
用母親借到的錢,蔡東青買來一臺手壓機,在家中建立製作塑料小喇叭的作坊。最初做小喇叭時,蔡東青非常珍惜這次來之不易的機會。可是資金不夠,買機器之後沒有剩下多少錢,小喇叭的開模成為讓他頭疼的難題。
蔡東青的表哥在做模具。他只得去找表哥幫忙做,別人開一套,順便也為他開兩套。在表哥的幫助下,30多天他們就開發出產品,不過讓蔡東青非常失望,由於產品沒有特色,質量不高,樣品拿到市場上,基本無人問津。
經過分析蔡東青認為,只有做出比別人好的產品,才會有市場。為保證產品的質量,蔡東青找到很多生產喇叭的廠家。買回來後一個一個地吹,聲音好的就利用,聲音差的便丟棄,因此他做出來的產品質量好,很快就受到人們的青睞。
在事業剛起步的時候,充滿幹勁的蔡東青取出自己的積蓄,又經過東拼西借共湊得7000元,雄心勃勃地與生意做得不錯的表哥合作,盼望儘快把事業做大。可是兩個人的經營思路不同、產品不對路,沒過多長時間,投資就全部賠光,結果以失敗告終。
與表哥合作失敗,給蔡東青帶來沉重的打擊,殘酷地折磨著他,蔡東青知道,悲哀喟嘆毫無益處,與其在痛苦裡嘆息,不如在歡樂中掙扎,在失落與希望中較量。
蔡東青隨時隨地都在尋找創業的機會。在香港看到日本產的玩具四驅車時,他憑著對玩具市場的敏銳判斷和精確分析後認為,傳統的玩具業將逐漸淘汰,開發青少年智力型玩具,必定會得到家庭和社會的高度重視,於是成立了廣東奧迪玩具實業有限公司,引進、開發、生產青少年智力型玩具迷你四驅車系列產品。
蔡東青的四驅車投放市場後,由於產品內涵科技性高。有益於青少年通過玩車長知識和啟迪智慧,所以深受青少年喜愛。
多數人買東西,都喜歡看品牌,買玩具也是這樣。覺察到品牌很重要的蔡東青,準備與媒體舉辦活動,讓他的產品脫穎而出。
蔡東青與廣東電視臺聯絡,商量共同搞四驅車大賽,廣東電視臺果然願意合作。通過舉辦四驅車大賽,蔡東青的四驅車馬上熱銷全國,年銷售額突破,億元,佔同類產品五成市場,財富就像冬天的雪球,向他滾滾而來。
可惜商場風雲變幻難測,正當蔡東青春風得意時,他的企業突然陷入低谷,產品被仿冒嚴重,導致銷售業績滑坡,銷售團隊信心低迷。雖然僅高興幾天的蔡東青頓時跌到崩潰的邊緣,可是他不會輕易向困難低頭,而要積極地面對,及時總結問題在哪裡,把困難化為機會。
萬代是日本最大的玩具製造商,通過對萬代成功經驗的認真研究,蔡東青發現,日本只有1。28億人,每年可以做到200多億元,中國有13。6億人,自己卻只做到幾億元,顯然並非市場小,而是做得不夠好。因此,蔡東青決定進行戰略轉型,強化動畫片+玩具的模式,要打造最有價值的動漫產業鏈。
朝氣蓬勃的蔡東青力排眾議,絞盡腦汁花重金把日本正在熱播的動畫片《四驅暴走兄弟》買到手,通過播放這部片子,果然拉動了產品銷售,奧迪玩具公司的業績又呈爆發式增長起來。
在事業發展的過程中,蔡東青多次考慮,如果要把事業做大,就不能只是待在家鄉,而要走出去尋找更寬闊的發展平臺。因而,蔡東青和父母兄弟協商,要把公司的創意、營銷部門搬遷到廣州。儘管父母兄弟熱情支援,不過也感到有所顧慮,他們不約而同地認為,澄海的文化是崇尚安居樂業,這裡的企業想走出去是很困難的。
可是,蔡東青確定進軍廣州,並創辦廣東奧飛動漫文化股份有限公司,讓業務超越玩具產業的範疇,開始涉足動畫、漫畫相關影視文化產業,向動漫文化產業轉型。蔡東青的長遠目標是,讓全世界的小朋友都看奧飛動漫的動畫片,把中國優秀的文化傳播到世界各地。
對於蔡東青而言,動漫是陌生的行業,為了避免風險,奧飛動漫公司先與日本萬代合作開發《迪迦奧特曼》中的人物和器械等動漫玩具產品。積累到不少經驗以後,憑藉過人的膽識和智慧,蔡東青決定投入5000萬做動漫,他的想法引起公司管理層的牴觸,很多人激烈反對。
從決定投拍動漫,到第一部片子《火力悠悠少年王》終於做出來,經歷漫長而艱難的兩年。這期間幾乎沒有哪個敢下結論,投入鉅額資金做動漫是否能取得成功。
直到《火力悠悠少年王》深受觀眾歡迎,奧飛動漫公司管理層才佩服蔡東青,原來他的決策是正確的,他的銳意進取是對行業深入細緻瞭解的結果。《火力悠悠少年王》的推出,為奧飛動漫公司向綜合性的動漫玩具公司發展奠定了堅實的基礎。
頂著中國動漫第一股的光環順利上市後,奧飛動漫公司的發展突飛猛進。到2012年蔡東青已經擁有43億元資產。從800元起家到43億元的巨大蛻變,從地道的農家娃到飛黃騰達的富豪,蔡東青的經歷頗具傳奇,是典型的中國沿海企業家的奮鬥史。
關於勵志的當代名人事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