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孝道的演講稿範文
自古就有“百行孝為先”之說,從這層意義來說,“孝”屬於中華民族優秀的道德傳統。接下來,小編為您分享的就是,希望你喜歡!
同學們,我們中華民族歷來就有敬老重孝之風,自古就有“百行孝為先”之說,從這層意義來說,“孝”屬於中華民族優秀的道德傳統。
“孝”是會意字,意思是老人緊緊靠著兒子,就是要求子女使雙親老有所依,老有所養,老有所樂。父母對我們每個人來說,有養育之恩,“滴水之恩,當湧泉相報”,因而感恩本來就是我們中華“孝”文化中應有之內涵,是優良傳統,更是個人應有的基本品德。鴉知反哺,羊知跪乳,就非常形象直白地告訴我們應心懷感恩奉行孝道文化。
特別是隨著我國老齡化步伐的加快,老年人口的增多,講究孝道對當代中國社會具有積極的現實意義。但是,近年來由於外來思潮的影響,市場經濟浪潮的衝擊,就有那麼一些人迷失方向,心理失衡,道德滑坡。有“敬錢不敬老”,有“敬權不敬老,”有“敬小不敬老”,還不惜千方百計“刮老”、“啃老”到“砍老”;有的不僅不贍養老人,還搶佔老人的財產,干涉老人的生活,視老人為“包袱”、“累贅”,更有甚者逼迫老人沿街行乞,露宿街頭,進而走上絕路。社會上的這些不孝行為,從反面告誡我們必須加強對我們中華民族孝道文化的研究、發掘、整理,弘揚其精華,使之成為公民道德建設的一項重要內容,以建立平安家園,構建和諧社會。
一年來,我們學校及時地以感恩教育這一鮮活的德育載體,弘揚孝道文化,踐行“八榮八恥”。學校通過感父母養育之恩,感師長教育之恩,感學校知遇之恩,感社會包容關愛之恩等一系列活動,使我們廣大學子受到了震撼和感召。許多同學都在以實實在在的行動體悟新時代賦予“孝”文化的新內涵。他們或勤於勞動,做自己力所能及家務,幫助父老雙親;或勤儉節約,艱苦磨礪,來減輕雙親肩頭的生活壓力;或給父母梳一次頭、洗一回腳、寫封信、發個簡訊等等,來感激父母的養育之恩……其孝心切切,孝情真真、孝行更實實在在。而我們六年級學生,面臨著人生的十字路口,忙著最後的衝刺,似乎已遊離出以前那種熱鬧。可我要在這裡說的是,當我們心懷感恩去完成每天繁重的學習任務,誰說就不是在盡“孝”呢?我若能以優異的成績考取理想的大學,誰說這不是呈給雙親最好的禮物?誰能說錄取通知書就不能最大限度地寬慰我們父母那一顆顆望子成龍,盼女為鳳之心呢?當年北京街頭打出“小平你好!”,那位老人又何嘗不是心懷感恩來回應:“我是人民的兒子!”
孝行天下,小孝為父母,大孝為人民。只要我們心懷感恩,力行“孝道”,去感激生養我們的人,感激關愛我們的人,感激幫助過我們的每一個人,那麼我們的“孝行”定能因感恩之心而德馨校園,和諧社會。
相信大家都必須看過一則公益廣告,一位孝順的媳婦在忙碌了一天後,還為婆婆打好洗腳水,為婆婆洗腳,當年幼的孩子看見媽媽正在為奶奶洗腳時,自我也打好了洗腳水,一簸一簸的端到媽媽的面前說:“媽媽我也為你洗腳”。這一場景確實很令人感動,也讓人深省,我們長這麼大到底為父母都做過些什麼?我們有幾個人能記住父母的生日?父母最喜歡吃的東西?父母的鞋碼?這些看似很微不足到的事,卻表現著我們是否對父母有一份孝心。
說起來也真夠慚愧的,以上的問題,我基本上都不能回答。其實此刻像我一樣的人還真不少。但我相信每一個赤誠忠厚的孩子,都曾在心底向父母許下“孝”的巨集願,相信來日方長,相信水到渠成,相信自我必有功成名就衣襟還鄉的那一天,能夠從容盡孝。
可惜,人們忘了,忘了時光的殘酷,忘了人生的短暫,忘了世上有永遠無法報答的恩情,忘了生命本身有不堪一擊的脆弱。世界首富比爾。蓋茨理解義大利《機會》雜誌記者採訪,在回答最不能等待的事情是什麼時是這樣回答的:“天下最不能等待的事情莫過於孝敬父母!”語出驚人,發人深思。是啊!父母到了要子女孝敬的時候,已經步入老齡。此時,他們無論在生活上還是精神上都越來越需要子女的孝敬,而這種孝敬主要在親情,而非全都可用金錢或僱個保姆來替代的。隨著年齡的增長,子女孝敬父母的機會也就逐漸減少。商機之類錯過了還會再來,而失去父母健在的孝敬機會,那就時不再來,遺憾終生。
我們中國是一個禮貌古國,自古講求孝道,孔子言:“父母之年,不可不知也。”但長期以來,這一傳統美德卻被許多人淡忘和漠視。據報道,今年北京某中學的抽樣調查卻顯示:有近50%的學生竟不明白自我父母的生日,更談不上對父母的生日祝福。在此刻的社會中還有一些人當父母老了,不在有力氣動了,就會嫌棄他們,埋怨他們,責怪他們,去說他們給你帶來了累贅。更可氣者還有人連自我的父母都不要了,棄他們於馬路上而不顧。其實呀,這些人在我們身邊隨處能夠看到,他們是殘酷的,冷血的,甚至是沒有人性的,他們也根本就沒有良心,何談什麼孝心呢
所以大力宣傳和建立孝道文化,繼承和發揚我國善待老人、孝敬父母的傳統美德,不僅僅是建立和諧家庭的重要元素,而且也是建立和諧社會的重要基礎。臺灣作家龍應臺談過一件小事:有一天,她帶著85歲的父親去臺北看《四郎探母》的演出,當演到楊四郎深夜潛回宋營探望老母、跪在地上對母親痛哭時,她發現父親老淚縱橫,泣不成聲。因為她父親受到劇情的感染,想起自我16歲那年,在湖南衡山鄉時,一天準備幫母親到市場去買菜,路上被國民黨抓了壯丁。之後,輾轉流離去了臺灣,從此,再也沒有見到過來不及道別的母親……深受劇情感染的不僅僅是她父親,曲終人散時,她發現不少中年兒女及老人眼裡都有淚光閃動。這就是孝道文化的力量。正如龍應臺指出的,人本是散落的珠子,隨地亂滾,文化就是那根柔弱而強韌的細絲,將珠子串起來成為社會。而孝道文化便是社會最重要的黏合劑。為此,當今弘揚孝道文化要從落實家庭孝道上著手,建立和諧家庭,只有這樣,才能樹立起尊重老人、尊重父母的社會風氣。
俗話說“滴水之恩,當湧泉相報。”更何況父母,親友為你付出的不僅僅僅是“一滴水”,而是一片汪洋大海。是否你在父母勞累後遞上一杯暖茶,在他們生日時遞上一張卡片,在他們失落時奉上一番問候與安慰,他們往往為我們傾注了心血、精力,而我們又何曾記得他們的生日,體會他們的勞累,又是否察覺到那縷縷銀絲,那一絲絲皺紋。或許一聲祝福對自我算不了什麼,但對父母來說,這聲祝福卻比什麼都完美,都難忘,都足以使他們熱淚盈眶!
曾參以孝為一切道德的根本與總和,以孝統帥一切倫理道德。認為孝不只是個人行為和治理家庭的準繩,也是治國平天下的基本綱領,是天經地義、永恆普遍的基本原則。與如今科技進步發達的社會相比,似乎古代人們對“孝”的理解更為深刻。為了增強現代學生的孝道觀,中國科技大學的以為老師還特意為大家佈置了一項特殊的“寒假作業”,那就是讓同學們回家為父母洗腳,但是能完成“作業”的同學卻很少,大多數人都會覺得很奇怪,有些不好意思,覺得似乎太形式化了。不錯,它的確是一種形式,但它是種能夠衡量我們給予父母的愛是不是也像父母給予我們的愛那麼多的一種形式。其實我們完全能夠為父母洗腳,那並沒有什麼不好意思;我們能夠為他們過生日,即使沒有任何禮物;我們能夠陪他們好好的吃一頓飯,即使沒有大魚大肉;我們也能夠了解父母的鞋碼,為他們買雙鞋子,即使它不是名牌。這些平凡的事,當我們真正用心去作了以後就能體驗到它的不平凡了。
“百善孝為先”,孝敬父母,尊重老人是全球各社會、各個文化道德中永恆的主題,不論古今、中外,人同此心。家庭是社會的細胞,家庭穩定,社會穩定。而孝,正是調節家庭關係的一劑良藥。一個孝敬父母、品德高尚的人,必是遵守社會公德和職業道德,效忠國家的人。從孝出發,才能家和萬事興,才談得上齊家治國平天下。
在座的所有朋友,讓我們為父母盡一份孝心吧。也許是一處豪宅,也許只是一片磚瓦。也許是一桌山珍海味,也許只是一頓粗茶淡飯。也許是數以萬計的金錢,也許只是一枚含著體溫的硬幣……無論用什麼方式來回報,無論這種方式是豐厚還是微薄,只要是向父母獻上一份孝心,這種感情都是無比珍貴和完美。
孝,是稍縱即失的眷戀,是無法重視的幸福,是一失足成千苦恨的往事……誰言寸草心,報的三春暉,讓我們永遠記住孝心的存在,記住孝心是無價的。
“媽媽媽媽快坐下,請喝一杯茶,讓我親親您吧,讓我親親您吧,我的好媽媽。”每當聽到這首歌時,我就會情不自禁地想起小時候的一件事。上幼兒園時,老師教我們唱這首歌。回到家後,我看見一身疲憊的媽媽滿頭大汗,就連忙給媽媽倒了一杯熱氣騰騰的茶,一步三晃地端到媽媽的面前,嘴裡還哼著這首歌。媽媽笑顏如花地接過茶,“咕嚕咕嚕”地一喝而盡。那時的我第一次體會到孝順父母帶給自己的快樂。
印象最深的就是我第一次給媽媽過“三八婦女節”了。那一天,我絞盡腦汁地想著該給媽媽買什麼禮物。忽然,我急中生智:每次我過生日時,媽媽總會給我好多“生日獎金”,不如,我今天給媽媽發“婦女金?”真是個不錯的創意,我在心裡暗暗讚許自己。
那一天,我打碎了我心愛的小豬儲蓄罐,把裡面所有的積蓄都拿出來。接著我用紙做了一顆“心”,然後我滿懷喜悅地把錢塞進“心”裡,並封上口。做完這一切後,我小心翼翼地捧著這一顆沉甸甸的“心”來到媽媽房間,鄭重其事地對媽媽說:“媽媽,節日快樂!這是我給您發的婦女金!以後我每年都會給您的。”說完這句話時,我看見媽媽的眼眶裡滾動著晶瑩的淚花。哦,天下最容易滿足的就是生我們、養我們的媽媽了。我只不過做了小小的一件事,就讓她感動成這樣了。我又一次深深地體會到了孝順帶來的快樂。
這以後,每年的“三八節”來臨時,我總會傾我所有,給媽媽送上一份“獎金”。儘管世界上的所有事物都在發生變化,但我會把這一舉動進行到底。
今天,我看見爸爸因勞累坐在椅子上睡著了,心裡很不是滋味,想:爸爸這麼關心我——由於家離校較遠,他怕我累著,就每天四趟把我送來接去。他為了這個家,付出了很多心血,長髮都白了許多,媽媽也是這樣,我一定要好好孝順他們。
以前,我孝順的方法是勤學,省吃儉用和不挑吃不挑穿。說真的,從上學到現在為止,每次作業我從來不需要父母指導,而且每次作業幾乎都能拿到滿分,因為我不想讓勞累的爸爸媽媽再為我操心。對了,還記得上四年級時,我為了省錢,連上學用的新文具都不買了,連包的書皮都是一些廣告紙。那時很多同學都圍在一起紛紛拿出新買的文具沾沾自喜。可我就是不敢圍過去,因為我怕同學們笑話我,笑話我那文具還是一年級用下的。不過我想就算我被嘲笑了,我也不難過,因為我知道爸爸媽媽賺錢不易。從那時起,我就下決心要好好學習,用實際行動來報答父母,不但要節儉還要學會賺錢。果然功夫不負有心人,過不了幾天,我的作文《兔子的尾巴》就發表了,那時我拿到了8元稿費。不過這錢我捨不得花,於是,我就攢下5元準備訂雜誌,還有3元買了筆。平日裡,不到迫不得已時我決不花爸爸媽媽的一分錢。
可只這麼孝順怎麼夠呢?我應再多關心父母,多孝順父母。於是,望著累得不堪而坐在椅子上打盹的爸爸,我輕輕地走向他,學著媽媽給我蓋被子的樣子,把衣服給爸爸小心翼翼地蓋上。接著,我走向了媽媽,只見媽媽在洗拖把。我說:“媽媽,您幹了那麼久,該歇歇了,讓我來幹吧!”媽媽望望我,愛憐地說:“我怕你這小東西越幫越忙。”這時我使出了看家本領大喊:“媽——媽——”媽媽知道我生氣了,就只好作罷。拖完地後,我又擦了桌子,疊好了被子,洗好了碗。幹完這些活後,雖然我覺得很累,但想想這是我在替媽媽分擔累,心裡甭提有多高興了。
爸爸、媽媽真辛苦,以後我要多關心,多孝順父母,多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少讓父母操心。要知道父母為我付出了多少心血,沒有他們的支援和鼓勵,哪會有擁有主持特長和擔任學生校長的我?“誰言寸草心,報得三春暉”,今後我要多孝敬父母,好好學習,讓他們為我而欣慰,而自豪。
親情是一個人善心和良心的綜合表現:孝敬父母,尊敬長輩,這是做人的本分,是天經地義的美德,也是各種品德形成的前提,因而歷來受到人們的稱讚。試想,一個人如果連孝敬父母,報答養育之恩都做不到,誰還相信他是個人呢?又有誰願意和他打交道呢?
如傳說中的遠古帝王,五帝之一:舜。相傳他的父親瞽叟及繼母、異母弟象,多次想害死他:讓舜修補穀倉倉頂時,從穀倉下縱火,舜手持兩個斗笠跳下逃脫;讓舜掘井時,瞽叟與象卻下土填井,舜掘地道逃脫。事後舜毫不嫉恨,仍對父親恭順,對弟弟慈愛。他的孝行感動了天帝。舜在厲山耕種,大象替他耕地,鳥代他鋤草。帝堯聽說舜非常孝順,有處理政事的才幹,把兩個女兒娥皇和女英嫁給他;經過多年觀察和考驗,選定舜做他的繼承人。舜登天子位後,去看望父親,仍然恭恭敬敬,並封象為諸侯。
還有漢文帝劉恆,漢高祖第三子,為薄太后所生。他母親臥病三年,他常常目不交睫,衣不解帶;母親所服的湯藥,他親口嘗過後才放心讓母親服用。
閔損,字子騫,春秋時期魯國人,孔子的弟子。他生母早死,父親娶了後妻,又生了兩個兒子。繼母經常虐待他,冬天,兩個弟弟穿著用棉花做的冬衣,卻給他穿用蘆花做的“棉衣”。一天,父親出門,閔損牽車時因寒冷打顫,將繩子掉落地上,遭到父親的斥責和鞭打,蘆花隨著打破的衣縫飛了出來,父親方知閔損受到虐待。父親返回家,要休逐後妻。閔損跪求父親饒恕繼母,說:“留下母親只是我一個人受冷,休了母親三個孩子都要挨凍。”
以上不都是兒女孝順父母,我們不能忘記父母的養育之恩,父母是世界對自己最好的人,在自己的翅膀還沒有長硬時,家才是自己最理想的港灣
關於孝道的演講稿範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