韓興娥讀歷史學成語
韓興娥,山東省濰坊市高新區北海學校語文教師,一起來看看韓興娥老師是如何教授學生讀歷史學成語的,歡迎閱讀!
編寫《讀歷史學成語》這套書的想法是從2005年教學《中華上下五千年》時產生的,當時積累了一些與五千年故事相關的成語。2010年春節前,我的十位同事自願報名按我的要求補充素材。有的章節,我親自撰寫修改,有的章節“逼”著同事反覆修改。這是我的第一套原創書,是方便老師教、便於學生學文言文的書。
這套書每章分為“歷史概述”“相關成語”“成語故事”“成語運用”四個部分。
“歷史概述”文字簡潔,力求讓讀者以最少的閱讀時間搞懂歷史脈絡。
“相關成語”也是用最經濟的篇幅和最少的閱讀時間,讓學生從中學到大量的成語。排版方式便於自測,學生用書籤遮蓋左邊的成語條目,看著右邊的解釋就可以反覆記憶這些成語。市面上所有的讀物,沒有一本是這樣編排的。
“成語故事”單從趣味性上講,內容一般,這是缺點。但我把文言文的解釋都蘊含在了故事中,儘量直譯,不用老師教,孩子就能在故事中找到譯文。做到這一點不容易,我和欣香、運紅下了很大工夫。書中存在不足,但編寫過程中,我們一心為老師的教、學生的學著想。懶孩子、慢孩子可以把譯文找出來畫上線,然後讀熟即可;勤奮的學生把文言文遮蓋起來,看著譯文背誦原文。
“成語運用”是這套書的又一精華部分。大約每十個成語組成一組應用的例子,通過“不求甚解、強化朗讀”方法加上運用“排除法”,學生們個個能體會到運用的快樂。
《讀歷史學成語》的教學方法
這套書成語含量很大,閱讀時有一定困難。集體教學的首要任務是“讀準”,把成語、古文讀正確,課堂上要反覆領讀,老師、學生領讀都可以,力求每個學生都能正確朗讀;然後才是“理解”,理解主要靠學生自己通過反覆研究閱讀完成;在學生自己理解的基礎上老師再帶領學生“討論”。
第三步的教學對老師要求高,最能體現老師的學問,最具有觀賞性,很適合上公開課。但第三步如果省略掉,學生沒有太大損失,如果前兩個目標沒有達成,學生就失去了一次提高閱讀能力的機會。達成前兩個目標,對老師來說,只需要在全班學生讀一讀的基礎上落實每一個學生的達標情況即可。
◎ 星級達標標準
一個班幾十個學生的能力有差別,勤奮程度也不一樣,所以假如要做到全班閱讀速度統一,就須制訂不同的達標標準。這套書的達標標準是:
一星標準★:
讀熟書中的文字即可。“歷史概述”“相關成語”“成語故事”都要讀熟。
在“成語故事”中畫出文言文的譯文。
在“成語運用”中填寫答案,讀熟句子。
二星標準★★:
“歷史概述”:讀熟。
“相關成語”:遮蓋左邊的成語,看著意思能說出成語。
“成語故事”:能讀熟古文,遮蓋故事中的譯文,能解釋古文。
“成語運用”:能看著前面的“相關成語”說出答案。
三星標準★★★:
“歷史概述”:讀熟。
“相關成語”:遮蓋左邊的成語,看著意思能說出成語。
“成語故事”:看著古文能解釋意思,看著意思能背誦古文。
“成語運用”:能直接說出答案,不參考“相關成語”。
課堂教學
四人合作小組輪流上講臺講課,老師站在講臺一側,傾聽、追問、評判。沒有經過訓練的班級可以由老師先示範幾次,然後再由學生當“小老師”上臺講。合作小組四個人一起當“小老師”比學生一個一個上臺當“小老師”更能保證教學的效果,因為合作小組的成員在備課時會互幫互學。
1、歷史概述
由一個或兩個“小老師”輪流讀一遍。每讀完一段,把需要強調的詞領讀一遍,全班學生齊聲跟讀三遍。哪些是需要強調的詞呢?一是生詞,二是段落中的重點詞。如《遠古》的最後一段領讀“禪讓”。讀完問學生:
舜讓位大禹,後人把這種讓賢行為稱為什麼?
2.相關成語
“相關成語”中的成語,“小老師”全都領讀一遍,全班齊讀三遍。“小老師”可以選擇部分生疏易錯的成語重點領讀。比如《春秋》部分:
“甯戚飯牛”中的“寧”讀“nìng”,姓氏讀四聲。
成語解釋由學生自己閱讀,不需要上課一起讀。“小老師”一次領讀一頁中的成語,不要一個詞一個詞地讀,那樣太費時間。領讀完一頁或兩頁可以提問題。比如《春秋》部分,大約讀到A組“風馬牛不相及”的時候提問:
“與春秋五霸之一的齊桓公相關的成語有哪些?”
讀完最後兩組時請學生一起談論“吳越之爭”的歷史。
3.成語故事
“成語故事”主要由學生自己閱讀,上課集體學習的只是文言文。講臺上兩個學生當“小老師”,“小老師”甲領讀文言文,全班學生跟讀一遍文言文;“小老師”乙讀解釋,全班讀文言文。
還是以《遠古》為例
“小老師”乙讀成語故事中的譯文:
禹哀痛父親鯀治水無功被殺,因此勞身苦思,在外十三年,經過自己家門也不敢進。
全班學生齊讀相對應的文言文:
禹傷先人父鯀***Gǔn***功之不成受誅,乃勞身焦思,居外十三年,過家門不敢入。
“小老師”乙繼續讀成語故事中的譯文:
禹雖然吃穿都很簡樸,但對祖先神明的祭祀卻很豐厚盡禮。雖然自己居住的房屋很簡陋,但不惜耗巨資致力於修渠挖溝等水利工程。
全班學生繼續齊讀相對應的文言文:
薄衣食,致孝於鬼神。卑宮室,致費於溝淢***xù,溝渠***。
這樣讀有點兒繞,主要是為了強化朗讀文言文。我們在編輯成語故事時,力求在故事中直譯文言文,這樣,文言文的解釋不需要老師教,學生完全可以自學。但是成語、文言文的發音要準確,這是課堂集體教學的重點。漢語是母語教學,從生活中學習口語,不需要解釋,在反覆聽說的過程中自然就能學會;從書本上學習書面語言,也要淡化解釋,強化朗讀。語文老師的責任,先是讓學生髮準音,至於理解,學生會在海量閱讀的過程中無師自通,而且,成語故事中對文言文的直譯,已經給小讀者提供了一個不會說話的老師。
4.成語運用
“成語運用”部分完全由學生自學,上課集體學習不安排這部分內容。這部分二星、三星標準是一樣的,很多學生在學習這本書時覺得這一部分最簡單,嘗試先自己猜測答案,再看一下前面的“相關成語”,或後面的參考答案,兩遍就能記住答案。“成語運用”為閱讀與寫作搭建了一座橋樑,把時間用到這裡,比用在單純地進行作文訓練上效率要高得多。
5.複習
每節課前20分鐘,全班集體學習,後半節課和課外時間由學生自學。學完一個單元后進行總複習。總複習時老師把問題提前拋給學生,比如,《春秋》部分的問題是與春秋五霸相關的成語。上課複習時,先由兩個學生分別在中國地圖和黑板上貼上“齊、晉、楚、吳、越”的卡片,然後分別找出與齊桓公、晉文公、楚莊王、吳王、越王勾踐相關的成語。回答完老師的問題之後,可以由學生隨意提問,全班學生自由回答。
至於單元複習時提什麼問題,老師通讀整個單元后,自然就能提出涵蓋範圍比較大的、有助於理清歷史脈絡的問題。問題都不難提,老師略知歷史,仔細閱讀完每一個單元,就能提出恰當的問題。海量閱讀教學的優點就在於師生在閱讀中共同成長。上海申莘小學的朱霞駿老師帶領學生共讀這本書的過程中,對這本書的修改提了不少建設性的意見,學生也寫了很多應用成語的句子,例如:
○ 一次我數學考試考得不好,看到考試成績時,我整個人都呆若木雞。回到家後,奶奶看到了我的成績後,開始了她的“考後訓話十分鐘”。“你看你,對數學一竅不通,考成這樣!”我央求道:“奶奶,您就網開一面,這次就原諒我吧!我下次一定會考好!”“你心裡想的什麼,我都洞若觀火,你看看人家大數學家陳景潤,每天夜以繼日地苦學,多厲害呀!你要是有他一半好,我也不會操那麼多心了!”***陳珊琦***
○ 1948年,解放軍全線反攻,使惡貫滿盈的國民黨土崩瓦解。***劉思怡***
○ 小雨偷了東西,還殺了人。被抓捕歸案後,他向警察求饒,請他們從寬處理,可事情已經覆水難收,他也只能被判死刑。***夏培培***
明珠暗投的成語典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