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果山水簾洞導遊詞3篇
花果山水簾洞是我國各地風景旅遊區景點。全國水簾洞有:江蘇省連雲港市花果山水簾洞、河南省桐柏山水簾洞、甘肅省武山縣水簾洞、福建省武夷山水簾洞等下面是帶來的花果山水簾洞導遊詞,希望可以幫到大家。
花果山水簾洞導遊詞篇一:
朋友,大家好.今天,我帶各位遊覽水簾洞及其附近的幾個景點,就是;一洞,水簾洞;一“武夷山水簾洞導遊詞”
朋友,大家好。今天,我帶各位遊覽水簾洞及其附近的幾個景點,就是;一洞,水簾洞;一峰,蓮花峰;一寨,劉官寨;三塊石頭,青獅巖、龍峰巖和碧石巖。
各位朋友,我們繼續往前走。左邊就是青獅巖。它像一隻蹲著的獅子,十分威武。由於青獅巖遠離景區中心,一直到明嘉靖年間***公元1522-1566年***,才被一個叫範子虛的人發現。範於虛十分留戀這個地方,不肯離開,在這裡隱居40多年。巖壁上有幾段殘垣,就是當年的獅巖舊址。西面有一個數十米寬的石坪,叫月臺。據說,每當月明之夜,嗜酒如命的範隱士,就在這裡舉杯飲酒,自得其樂。東面釣臺下面有個虛靈洞,洞內可裝幾十人。洞旁有個孔,像天然的窗戶,探頭下看,但見雲煙嫋嫋,深不可測,彷彿處在空中樓閣。據《武夷山志》記載,原來巖上有先春園、桃花林和來禽塢等幾處勝景,可惜今天都已廢棄。
朋友,眼前看到的這股清泉,穿石而過,形成九口一串的天然水井。一井汲水,九井波動,饒有情趣,這就是所謂的九星泉。大家抬頭看,上面有一塊岩石,巖因泉名,又叫九井巖。
我們沿著九井巖前的山路繼續前行,但見石關、石垣橫立,這就是南宋時崇安五夫名人劉衡、劉甫父子屯兵的地方,故名劉官寨。劉官寨北面石壁皚皚,長數十米,名為白崖。宋代崇安高士趙泌漣兄弟曾隱居此處。白崖南面,與三仰峰相連的俗稱長嶺,為古時候崇安、邵武的交通要道。南面田廬當中有一個洞,猶如世外桃源,唐末扣冰和尚曾隱居洞中。
朋友們,請大家抬頭看,在白崖附近有一座山峰,四周松竹蒼翠,環境清麗,像一朵盛開的蓮花,故名蓮花峰。上面一排排巖洞,就是武夷山紅層地貌中典型的層面巖洞。巖洞中有一個蓮花寺,山高路險,崎嶇難行,很少有人能爬上去。
繼續往前走,前面這座山叫做龍峰巖。龍峰巖是武夷山北部最大的一座峰巒。這塊巨石如舌頭上翹,叫做龍舌。路窄難行,懸崖峭壁,大家要走好。龍舌上面是龍頭,翻上龍頭,就走到龍脊,這裡古木參天,修竹青翠。小路的盡頭是幾間就崖疊架的房子,幽雅別緻,這是神仙居住的好地方。在座的是否有人願意留下來修煉成仙?
從龍峰巖往西走幾里路,有一座隱藏在綠樹叢中的山岩,名叫碧石巖。巖上有一座建築精巧的寺院,很破舊,但門額上“碧石精舍”四個字,仍清晰可見。
朋友,今天我們在武夷山北部的遊覽就全部結束了,謝謝大家的配合!
花果山水簾洞導遊詞篇二:
尊敬的遊客朋友們:大家好,
現在我們來到的這一景點就是充滿著神話色彩的水簾洞。在古典名著《西遊記》中,淮海浪士吳承恩用奇幻妙筆描繪了一個神奇莫測的神話世界,其中對水簾洞進行了精彩描述。“一派白虹起,千尋雪浪飛。海風吹不斷,江月照還依。冷氣分青嶂,餘流潤翠微。潺湲名瀑布,直似掛簾帷。”這樣一個神仙洞府著實使人嚮往。
其實,水簾洞這個名字並非是吳承恩首創。明代海州人張朝瑞在《雲臺山三元廟碑記》中明確提及水簾洞這一名稱,並說水簾洞是當時遊客必訪之地。作家吳承恩家住距雲臺山二百餘里,他久聞花果山水簾洞之名,曾數度登花果山觀光探奇。他巧妙地借用水簾洞之名,為孫大聖構築一個神話色彩濃郁的活動場所,終寫成流傳於世的古典名著《西遊記》。
現在就請大家看面前的水簾洞,它位於花果山的半山腰,背風向陽,洞口呈“人”字形。它是一個天然裂隙洞穴。洞門前有許多珍貴的題刻。洞上方的翠壁上鐫刻著隸書“水簾洞”三個字,此外還有明代海州知州王同所書 “高山流水”和“神泉普潤”等題刻,在所有題刻中最為珍貴的是洞左上方的“印心石屋”,它是清代道光皇帝手書,賜給太子少保,兵部尚書,兩江總督陶澍的。道光十二年陶澍奉命來海州改革鹽政,成效卓著,使清廷國庫轉虧為盈,出現了短期的中興局面,因此皇帝給予他親書室名的殊榮。三年後,陶澍又以欽差大臣的身份再次來到海州巡視鹽政改革成效,併發起雲臺山廟宇的修繕工作,大興土木,使這一代風景頓時面貌一新。為了紀念他的功績,當地人便將御書“印心石屋”刻於水簾洞旁。
水簾洞最引人注目的是傾瀉而下的水簾,這瀑布飛懸,水聲震天的景象可謂壯觀。歷史上的文人墨客寫下了眾多對水簾讚譽的詩文,明代朱世臣有一首《水簾洞》詩寫道:“半壁飛泉今古流,水晶宮闕景悠悠。仙機占斷人間巧,織就珠簾不用鉤。”另有古詩讚詠道:“古洞浮嵐雨後添,青青草色逗纖纖。細看水點崖中滴,疑是珍珠倒捲簾。”
現在我們就學著孫悟空的樣子穿過水簾,循跡至洞內,大家可以看到,水簾洞洞壁四面都是巨石,洞內可容數十人,幽深奇特,猶如進入了奇幻仙境。洞中央有一口方形小井,雖然不大,卻常年有水,大旱不涸,民間傳說通往東海龍宮的海眼就是它。井旁有嘉慶年間知州師亮採手書的“靈泉”二字。此刻我們站在洞內,大家更能深切感受到《西遊記》中描寫水簾洞的那段話:“颳風有處躲,下雨好存身,霜雪全無懼,雷聲永不聞”。
遊客朋友們,關於水簾洞我們介紹到這裡。“共賞金丹飲巨甌,開懷暢飲樂無憂。洞中美景堪觀賞,日高沉醉憑時休。”希望大家能夠在欣賞美景的同時去體驗神話故事中的無限樂趣。
花果山水簾洞導遊詞篇三:
祖山西麓的花果山有一個古老的山洞,叫“水簾洞”,奇怪的是洞裡竟有一堵牆。好好一個古洞,為什麼要築磚牆把裡面堵住呢?
老人們說,古時候這裡號稱“京東勝地”,關裡關外有很多人到這裡上香。有一天,香客們打著火把鑽進洞裡,想看看水簾洞到底有多深。可是越走越窄,人多了容納不下。香客們就推選一個賣餅和一個賣蠟的到裡邊去探看,其他人都坐在外洞等候。 賣餅的和賣蠟的都是青年人,爭強好勝,膽子蠻大,他倆二話沒說,就點起蠟燭,背上面餅,一前一後向洞裡走去。只見兩壁的石頭千姿萬態,有的象牛,有的象羊,有的象虎,有的象豹,有的象丹鳳亮翅,有的象蛟龍戲珠,一路上的景緻,就是再長十雙眼睛也看不過來。正當他們越看興致越高的時候,石洞漸漸狹窄起來,兩人由立著走變成彎腰走,又由彎腰走變成俯身爬,爬到最窄處,只見洞壁刻著“酒壺口”三字。他倆想,既然有字,肯定有人進去過,前人能進,我們就不能進?
於是,賣蠟的前邊鑽,賣餅的後邊推,連鑽帶推,第一個人終於爬了過去。沒想到,那裡邊卻越來越寬,真不愧叫“酒壺口“。賣蠟的回過手來,使勁拉後面賣餅的,賣餅的連蹬帶鑽,也慢慢爬了過去。兩人鬆口氣,吃幾塊餅,繼續往裡走。只見這裡的景緻與前段不同,腳下出現一道深淵,只聽見呼呼風響和嘩嘩水聲,怎麼也看不見底。他倆一前一後貼著石壁上的蚰蜒小道慢慢往裡走。突然,石壁上冒出一塊大圓石,蚰蜒小道被掩在圓石下面,圓石上刻著“判官肚子”四字。人稍不小心,就會被判官肚子拱下深淵。他倆沒有被嚇住,這兩隻手相拉,另兩隻手抱著“判官肚子”,上身後仰,腳向裡摳,一點一點地擦行過去。倆人連驚帶累,頭上直冒白汗,口裡直喘粗氣。吃了幾塊餅,歇了一會兒,他們又繼續往前走。前面,蚰蜒小路變成了平坦大道,無底深淵露出一片沙灘。漸漸地,道與灘又合到了一起。他倆就順著沙灘走啊走,蠟點了一支又一支,餅吃了一塊又一塊,不知又走了多少裡,只見前邊越來越亮,還隱隱約約聽到了漲潮聲。他倆十分高興,扔掉蠟燭,奔跑起來。跑著跑著,眼前竟出現了一片大海,海面上架著一根將要朽爛的柏木,柏木旁邊癱瘓著一個長方形木牌,上面寫著“獨木仙橋”四個大字。
仙橋對面是個松柏掩映的小島,島上紫霧祥雲纏來繞去,亭臺樓閣時隱時現,側耳細聽,各種樂聲嫋嫋傳來,放眼遠望,仙童仙女舞姿翩躚。賣蠟的知道,這是世外仙境。為了把仙境的情形看個明白,回去後好講給外面的夥伴們聽,他就毫不猶豫地踏上獨木仙橋顫顫悠悠地走了過去。剛一落腳,一朵祥雲慢慢地飄飄來,把他託向松柏後面的瓊樓玉宇。賣蠟的站在雲端頻頻向對岸招手,意思是叫賣餅的也快快過橋。賣餅的見夥伴騰雲而去,知道他已成了仙人,心裡是又羨慕又著急,就也大膽地踏上獨木仙橋,晃晃悠悠地向對岸走去。誰知剛剛走完仙橋的三分之一,仙橋的嘎吱聲和腳下的驚濤駭浪便把他嚇得失魂落魄了,他三步並作兩步退了回來。他在海邊定了定神,同伴不見了,只得抬起地上的蠟和餅,孤孤單單地沿著路往回走。
過了“判官肚子”,來到“酒壺口”,他渾身累得象泥一樣,不由自主地歪倒在石壁上。忽見“酒壺口”旁影影綽綽刻著四句話,舉蠟細認,原來是“欲要成仙,須過三關,心誠則靈,心搖則難”。他忽然明白,原來“酒壺口”、“判官肚子”、“獨木仙橋”都是神仙為考驗人們而設下的三道難關,誰要經得住考驗就能進入仙界,誰要經不住考驗就得繼續當凡人。他後悔極了,真想爬回去再過橋,可是,餅吃沒了,蠟也燃盡了,再去“獨木橋”已不可能。他只得順著“酒壺口”往回鑽。怎奈,這時沒有人在前邊拉,使出全身力氣也鑽不出去,最後他就被活活憋死在“酒壺口”裡了。
洞外的香客們等啊等啊,一直等了三天三夜,也沒見賣醋的和賣餅的出來。大家七言八語,都料定他們準是出了事。為了後人的安全,眾香客就七手八腳在洞裡壘起一道磚牆。從此,人們只能遊覽外洞,裡洞再也進不去了。
徐州雲龍山景區導遊詞3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