愛國詩人屈原的故事是怎樣的

General 更新 2025年01月22日

  屈原是中國戰國時期楚國詩人、政治家。那麼你想知道這位著名的愛國詩人一生的故事是怎樣的嗎?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整理了愛國詩人屈原的故事相關介紹,供大家參閱!

  屈原的故事簡介

  屈平,字原,通常稱為屈原,又自雲名正則,號靈均,漢族,戰國末期楚國丹陽***今湖北秭歸***人,楚武王熊通之子屈瑕的後代。屈原雖忠事楚懷王,卻屢遭排擠,懷王死後又因頃襄王聽信讒言而被流放,最終投汨羅江而死。

  屈原的政治成就

  政治理想

  一、舉賢授能的美政思想

  屈原的作品是他堅持“美政”理想,與腐朽的楚國貴族集團進行鬥爭的實錄。他的“美政”理想表現在作品中,就是“舉賢而授能兮,循繩墨而不頗”***《離騷》***。所謂“舉賢授能”,就是不分貴賤,把真正有才能的人選拔上來治理國家,反對世卿世祿,限制舊貴族對權位的壟斷。他還以奴隸傅說、屠夫呂望、商販甯戚的歷史事蹟為例,說明了不拘身分選拔人才的合理性。所謂“循繩墨而不頗”,就是修明法度,即法不阿貴,限制舊貴族的種種特權。

  屈原雖遭讒被疏,甚至被流放,但他始終以祖國的興亡、人民的疾苦為念,希望楚王幡然悔悟,奮發圖強,做箇中興之主。他明知忠貞耿直會招致禍患,但卻始終“忍而不能捨也”;他明知自己面臨著許許多多的危險,在“楚材晉用”的時代完全可以去別國尋求出路,但他卻始終不肯離開楚國半步。表現了他對祖國的無限忠誠及其“可與日月爭光”的人格與意志。

  二、造為憲令的改革精神

  屈原主張改革,推行法制的立場更為自己的作品所證實。“明於治亂”的屈原深知要使自己的祖國富強起來必須像當時各國的改革者們那樣,革新政治,推行法制。他在《離騷》中對當時楚國的君主懷王提出要求說:“不撫壯而棄穢兮,何不改乎此度?乘騏驥以馳騁兮,來吾導夫先路。”清人屈復說:詩中的“壯”指“美政”,“穢”指“穢政”,“度”,指舊的法度。馬茂元亦說:“‘棄穢’,謂揚棄楚國腐化黑暗的政治法度,加以改革。‘此度’,指現行的政治法度。”他要楚王實行美政,揚棄穢政,改革現狀,廢除舊制,並堅定地表示自己要作這次改革的馬前卒、開路人。屈原改革家的立場在這裡得到了充分的表露,在另一首《惜往日》中屈原敘述了他實行改革的具體實踐:“惜往日之曾信兮,受命詔以昭時。奉先功以照下兮,明法度之嫌疑。國富強而立法兮,屬貞臣而日侯。”他說,他的改革一是受楚懷王之命的;二是“奉先功”—繼承前輩革新家的遺業的;三是以“明法之嫌疑”—建立新的法制為中心內容的;四是以國家富強為唯目的一次自上而下的變法運動。

  三、大一統的最終目的

  “尚法”、“尚賢”並不是屈原的目的,而僅是實現其政治理想的兩個最重要的手段,屈原的政治理想是什麼?對此《離騷》也有簡要的敘述。《離騷》說:“忽奔走以先後兮,及前王之踵武。”又說:“昔三後之純粹兮,因眾芳之所在。……彼堯舜之耿介兮,說遵道而得路。……湯禹儼而抵敬兮,同論道而莫差……”“豈餘身之彈殃兮,悲皇輿之敗績。”這些詩句表明屈原的理想是使楚國在戰國七雄逐鹿中原的戰爭中,不致失力,並通過努力獲得全勝,最後統一中國;使楚國國君功追三皇,步武堯舜,取法禹湯,賽過文武,建立一個統一的集權的封建國家。這就是一般評論家所說的“大一統”思想。這種“大一統”的理想是符合歷史發展潮流的。

  改革措施

  屈原為實現振興楚國的大業,對內積極輔佐懷王變法圖強,對外堅決主張聯齊抗秦,使楚國一度出現了國富兵強的局面,關於此次的變法內容,《史記》和《戰國策》記載的過於簡略,現人無法窺其全貌,但楚史專家湯炳正經過繁瑣嚴謹的考證,把屈原的變法總拿歸結為六條:

  第一,獎勵耕戰,獎勵農耕,是為了增加賦稅,富國富民,獎勵征戰是為了加強軍事戰略裝備;衛鞅和吳起的變法都是這一套路子,使百姓無論是務農還是出征,都有盼頭、奔頭和念頭,只有建立獎罰制度,臣工和百姓才會心甘情願的為爵位的驅使去竭盡全力。

  第二,舉賢能,唯才是舉,戰國時代魏文侯首開禮賢下士之風,使魏國在戰國初期首霸百餘年,其次要推齊國的齊桓公***齊威王的父親***,齊桓公闢稷下為學宮,招賢納士,到了齊威王時期,稷下學宮依然是超越大梁穩坐天下風華成為天下士子趨之如騖之地;屈原此時,這樣的改革也算是正當其時不過與其時趙武靈王的軍事改革形成了鮮明的對比,十來年後,趙國強勢的崛起為戰國強國的時候,楚國以文弱之勢卻日漸消沉了下去。

  第三,反壅蔽。也就是要破除君臣、於老百姓之間的溝通障礙,要讓楚王下達的命令準確即時的傳達到臣工的府衙,臣工的府衙也在第一時間把王宮下達的命令傳達給廣大百姓;讓楚王與百姓互通有無,打破君王被奸佞所包圍的態勢;君主能清晰明快的瞭解民生疾苦,不偏聽偏信。而臣民的意見也可以高速的直達天庭。

  第四,禁朋黨。鑑於楚國的貴胄和老世族往往結黨營私,狼狽為奸;對不同政見的臣工大肆攻訐。故而要以律法的形式加以約束杜絕。

  第五,命賞罰。無論是名法家的商鞅抑或是兵家的吳起,都注重嚴格的律條來約束將士的功過;在變法這樣的問題上,屈原集合法家、兵家之精華而獨成一體。

  第六,移風易俗。屈原對楚國不正之風深惡痛絕,一個個能言善辯巧言令色的臣工老世族,不惜損害國家的主題利益來投機取巧。此次的變法也把楚國的不良之風也要用法律形式來約束了。

  《離騷》作品介紹

  《離騷》是戰國詩人屈原創作的文學作品。“離騷”,東漢王逸釋為:“離,別也;騷,愁也。”《離騷》以理想與現實的衝突為主線,以花草禽鳥的比興和瑰奇迷幻的“求女”神境作象徵,藉助於自傳性回憶中的情感激盪,和復沓紛至、倏生倏滅的幻境交替展開全詩。作品傾訴了對楚國命運和人民生活的關心,“哀民生之多艱”,嘆奸佞之當道。主張“舉賢而授能”,“循繩墨而不頗”。提出“皇天無私阿”,對天命論進行批判。作品中大量的比喻和豐富的想像,表現出積極浪漫主義精神,並開創了中國文學上的“騷”體詩歌形式,對後世有深遠影響。有東漢王逸《楚辭章句》、南宋朱熹《楚辭集註》、清代戴震《屈原賦注》等注本。


猜你喜歡:

不拘一格的歷史故事
宋代詩人蘇軾的小故事
相關知識
愛國詩人屈原的故事是怎樣的
笛卡爾的故事是怎樣的
王政君的故事是怎樣的
柳如是的故事是怎樣的
櫛風沐雨的故事是怎樣的
危如累卵的故事是怎樣的
但丁的故事是怎樣的
黃帝擒蚩尤的故事是怎樣的
丹朱化鳥的故事是怎樣的
投筆從戎的故事是怎樣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