鏡子紀錄片觀後感

General 更新 2024年11月28日

  《鏡子》選擇以代際情感問題為切入點,通過真實呈現3個家庭的社會學樣本,重新審視了當今時代中國家庭所面臨的親子關係、親密關係等情感問題。下面是小編給大家整理的,供大家參閱!

  篇1

  在第七屆北京國際電影節召開之際,由中央電視臺社會與法頻道出品,盧釗凱、範永東執導的紀錄電影《鏡子》在提名的200多部紀錄片作品中脫穎而出,入圍終審環節,角逐紀錄單元最佳中國長片獎。此前,《鏡子》的主創團隊還參加了一系列進校園活動,家庭情感教育、孩子的自我成長等話題瞬間引發廣大師生和家長們的熱烈討論。

  紀錄電影《鏡子》講述了3個因孩子輟學而陷入困境的家庭的故事——父母們無奈將孩子送入一所特殊學校接受“改造”,卻意外地讓自己接受了一次觸及靈魂的啟蒙教育。“以銅為鏡,可以正衣冠;以古為鏡,可以知興替;以人為鏡,可以明得失。”孩子是家庭的一面鏡子,而家庭更是社會的一面鏡子。有專家評價,“《鏡子》是一味中藥,給社會提供反思、給生命提供力量。這是紀錄片本身的責任”。

  “《鏡子》雖然講述了關於家庭情感教育的話題,但在其背後,卻融入了我們創作者對於人性的理解、對於愛和慾望的思考。我們從哪裡來?我們今天在什麼地方?將來要去哪裡?這些問題的思考結果,全部貫穿於電影始終。”盧釗凱說,做紀錄片除了要會講故事,更要會“選擇”。《鏡子》選擇以代際情感問題為切入點,通過真實呈現3個家庭的社會學樣本,重新審視了當今時代中國家庭所面臨的親子關係、親密關係等情感問題。

  《鏡子》的另一位導演範永東表示:“我們想要呈現給觀眾的不僅僅是一個家長需要接受教育、社會需要給家長受教育的機會的問題,我們更想探討關乎人的精神構建的問題。我們似乎找到了一條可以解決中國人精神層面或者心靈層面問題的線索,隨著持續的深入探討,我希望這個線索將成為構建和諧社會、完善法制建設的一把鑰匙。”

  篇2

  新東方教育集團董事長俞敏洪分享了觀看《鏡子》的感受:“我的感受是非常真實,因為這種跟蹤拍攝中間沒有太多的造作……我覺得這部片子值得中國的家長們看一看,因為對於孩子教育的啟示還是蠻深刻的。孩子都是好孩子,就看家長是不是好家長。”以下是我對於《鏡子》的一些心得:

  一、給孩子一個和諧的家

  孩子的健康成長,最最離不開祥和安全的家庭環境。首先是和諧安寧的家庭氛圍給他以心理上的安全感與幸福感。要讓孩子全面發展,和諧家庭至關重要,建立溫馨的家庭。才能讓他們有信心、有興趣學習,在家中,不但要給孩子和諧愉快的學習空間,而且還要儘可能地培養孩子的基本生活技能,有自理能力,有克服困難的意志,有愛心。再次,要抽出時間來陪伴孩子學習和遊戲。文化知識固然重要,但遊戲對孩子來說必不可少,父母要讓孩子在學習和遊戲中得到成功的喜悅,使孩子在學習和遊戲中充分找到樂趣。讓孩子覺得生活在家庭中的幸福感。給孩子一個愉快的成長空間。

  二、父母教育子女要有耐心

  初中階段是孩子們“翻坎”的階段,由於種種原因,學習成績有所下降,家長心情比較著急、浮躁。孩子與家長之間出現了對立的情緒,這時的家長應先冷靜下來,學會耐心等待孩子的成長。平時與孩子相處時總會發現孩子的不少言行不符合父母的意願,有時甚至無理取鬧。但父母應該給孩子辯白表達的機會,耐心地聽取孩子的意見,要讓孩子在父母耐心的說服教育中感受到自己的過錯,進而主動改進。家長對孩子的期望和付諸的行動往往起著關鍵性作用。同時,學校的教育也是同等的重要,只有雙方共同努力才能出效果。

  三、培養孩子良好的自信心

  在孩子的成長中,家長要引導孩子無論幹什麼不但要用心而且要盡力,即使結果不是最好的,但只要努力了就是最棒的,只有讓孩子們跳一跳,通過自己的努力取得成功,孩子才能體會到成功的喜悅,從而建立起自信心。當孩子有了錯誤時,家長也不要過於斥責孩子,首先要教育孩子有承擔錯誤的勇氣,然後再幫助孩子分析錯在哪裡,為什麼錯了,會造成什麼後果,以後應如何改正錯誤。多鼓勵自己的孩子,看到他們的進步,肯定他們的成績,不要盲目地批評他們的努力和失敗。給孩子樹立信心,自信心是一個逐步積累的過程,不能夠讓孩子害怕做一件事,因為其可能失敗,而應該讓孩子樂於做一件事,因為其可能成功。正因為這是一個漸進的培養過程,因此,需要我們無論在生活的小事上,還是在遊戲、學習中,都需要始終注意這一點。生活中,孩子需要幫忙,需要愛,作為父母不是全盤代替,而是進行合理的關懷和訓練,要讓孩子知道自尊和自信是自己用行動樹立的,而不是別人能給予的,這樣,才能培養孩子獨立自主的健全人格。

  篇3

  最近中國首部深度探討家庭情感教育的真實電影《鏡子》在央視CCTV-12頻道《天網》欄目上映,該紀錄片分三集講述了各種“問題”孩子被強制帶入訓練營的事情,讓人感受頗多。筆者並非心理專家、也非教育相關職業,所以本文僅僅是帶大家瞭解一下這是一部什麼樣的紀錄片,以下內容為業餘觀點。

  女兒今年6週歲半,剛上小學一年級,在教育孩子成長的過程中,我最深的體會是:

  一、溫馨、和睦的家庭環境是孩子健康成長的源泉

  家是孩子們主要的活動場所,家庭氣氛的好壞直接影響著孩子的身心健康。父母絕不能經常在孩子面前拌舌頭吵嘴,那樣會使孩子產生恐懼、自卑甚至厭惡的心理。不僅會疏遠孩子與父母之間的感情,在同伴之間還可能會出現偏激行為現象。給孩子一個安全、舒適、溫暖的家,是教子的第一步,家人之間要相親相愛,和睦相處。在這方面,我們是以實際行動讓女兒感受到了親情的溫暖。

  二、逐步培養孩子的優良品德很重要

  女兒從3週歲起上幼兒園,步入正規的教育系統,我們要為她的人生的第一步打好基礎,在生活的點點滴滴中培養她一些優良品德,藉此也可改掉“以自我為中心”的當代獨生子女的通病。比如:給她講講“孔融讓梨”的故事,並付諸於實際行動,讓她知道尊敬長輩的道理;告訴她幫助別人是件很開心的事,讓她知道應該助人為樂;在和小夥伴之間嬉戲時要相互謙讓等等。閒暇時,常和女兒做連句的遊戲,我說上句:“妹妹摔倒了。”女兒連下句:“我馬上把她扶起來。”……樂此不疲。

  三、讓孩子“自己來”,培養孩子的動手和自理能力

  成人對孩子教育的重視程度直接影響到孩子是否會養成良好的行為習慣,成人重視與否,教育方法正確與否,首先是觀念問題。有些家長望子成龍,學習上不斷加大壓力,生活上關懷備至,卻將良好行為習慣置之腦後,聽之任之。我認為孩子愛勞動良好習慣尤為重要。讓孩子參加力所能及的勞動,不僅能夠培養孩子的勞動習慣和勤勞的品德,而且可以培養孩子的獨立性、責任感、自信心、意志力等良好素質和各種能力。因此,在我女兒很小時,我就開始讓她幹一些力所能及的家務活。如:收拾玩具、穿衣、洗手絹、洗襪子、整理床鋪等,當然,孩子幹活常常不一定能夠幹不好,就此我們不能以成人的標準去評價他們。只要孩子作出了努力,家長就要充分肯定。對他們來說是一種挑戰,需要孩子付出很大努力。

  四、讓孩子少一點壓力,多一份輕鬆。在學習之餘要注意讓孩子適當放鬆,每晚抽出半小時進行散步、慢跑,並利用這一時間,瞭解孩子的精神需要,並經常和孩子談心,隨時觀察其身心的變化,善於利用生活小事,敞開心扉,學會用欣賞的目光看待自己的孩子,善於捕捉她身上的閃光點,不要將子女與別人的孩子相比,將子女的現在和過去進行比較,縱向看進步,及時發現和肯定自己孩子所獲得的任何一點成績,使孩子感受到我們的讚美和鼓勵,提高孩子的自信心和良好的學習習慣。

  孩子的心田是敏感的,撒下什麼樣的種子就會開出什麼樣的花果,就會有什麼樣的收穫,因此,我真誠地希望家長們撒下的是美麗、善良、友愛的種子。讓美麗、善良、友愛的花開滿孩子的心田。不要讓“望子成龍”的心理變成孩子的壓力,順其自然,因材施教,讓孩子輕輕鬆鬆學習,要相信:是金子總是會發光的!
 

鏡子紀錄片觀後感
精選登陸之日觀後感兩篇
相關知識
央視鏡子紀錄片觀後感
觀看鏡子紀錄片觀後感
黨員幹部鏡子紀錄片觀後感範文
央視鏡子紀錄片觀後感範文精選
央視鏡子紀錄片觀後感範文精選
鏡子紀錄片觀後感範文精選三篇
鏡子紀錄片觀後感範文精選三篇
鏡子紀錄片觀後感
鏡子紀錄片觀後感
一帶一路紀錄片觀後感範文精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