鄭和第一次下西洋的經過介紹
鄭和下西洋是指自永樂三年至宣德八年的二十八年間,鄭和率眾七次遠航的歷史,以下是小編為你整理的,讓我們一起來了解這段歷史。
鄭和第一次下西洋的經過
歷史上,鄭和曾經七度下西洋,為中國的經濟發展、外交發展做出了重大的貢獻,鄭和下西洋也因此名垂千世,成為世界上的重大事件載入史冊。鄭和七度下西洋,那麼鄭和第一次下西洋的時間、地點和經過又是怎樣的呢?鄭和第一次下西洋給明朝帶來了怎麼樣的意義?
首先,鄭和第一次下西洋的時間為永樂三年六月,換算成現有的時間為一四零五年六月,鄭和率領著明朝的隊伍從太倉的劉家港出發,開始了航海行程。當時的規模可謂是開創歷史之先河,達到了古今中外所無法比擬的規模程度,光船隻就有兩百四十多艘,隨行的士兵人數更是高達二萬七千多人,一路下行,中間拜訪了包括印度洋和太平洋的相關國家,拜訪國家數量達三十多個,最遠的地區到達了東非和紅海。
其次,鄭和第一次下西洋並不是一帆風順的,其經過可謂是較為曲折的。在第一次下西洋的過程中,鄭和主要達到的國家是爪哇島上的麻喏八歇國,這個國家的特點是國家相對來說比較富足,但鄭和到達的時機不對,這個國家內部正在進行內戰,東王和西王正打得不可開交,鄭和所帶領的士兵被當作敵人對待,下屬戰士在此戰役中損失慘重,共計有一百七十人被殺害,在這種情況下,鄭和保持了高度的冷靜,有著高度的政治敏感度,從中找到了平衡的方法,其事蹟被廣為稱讚,並贏得了八歇國的尊敬。
鄭和下西洋儲存食物的方法
眾所周知,鄭和下西洋是人類航海史上的偉大壯舉,它先後七次,歷時二十八年,行程幾萬海里,遠達非洲東海岸,如此浩大的工程,沒有完善的後勤保障是不可想象的,因此人們對鄭和下西洋如何儲存食物津津樂道,試圖尋找這個的不解之謎的答案。
據現有資料表明,鄭和的船隊很重視後勤補給,船隊中有專門的保障給養的船隻,而且船員們在船上帶上了黃豆,黃豆可以發豆芽,這樣就有了新鮮蔬菜,保證了維生素的補充。而且船員還飼養了馬、羊等牲畜,既可以當做交通工具又可以補充必要的營養,還要雞、鴨等活禽,這些都是船員維持體力的必備食物,這樣就保障了即使在長時間不能靠岸補充新鮮淡水河食物的情況下,依然不會出現敗血症等疾病。
另外鄭和下西洋在儲存食物方面還有一個與眾不同的地方,那就是繳獲地方的物資。鄭和下西洋的寶船上都攜帶有當時世界上最先進的火炮,主要就是打擊沿路的海盜,而一旦打敗他們,鄭和便派人繳獲他們的物資,佔領他們的基地,這也是船隊在茫茫大海中能夠得到有效補給的重要手段,因為單靠隨身攜帶的食物,遠遠不足以抵禦茫茫大海的風險。還有就是將傷員安置在就近的小島上,等待他們痊癒後再帶上,這樣就減輕了船隊負擔,也有效遏制了疾病的傳播。
鄭和下西洋的特點
鄭和下西洋為何在歷史上佔據著舉足輕重的地位,這場航海遠行對於當時的中國來說,意味著什麼呢?鄭和下西洋的特點又有哪些呢?這些特點裡又有哪些是優勢,哪些是劣勢呢?以何種依據用來區分鄭和下西洋特點中的優劣勢呢?接下來圍繞著鄭和下西洋的特點作出如下的分析。
其一、鄭和下西洋是一場時間比較早的活動。在鄭和下西洋之前,幾乎沒有任何國家從事過如此大規模的航海外交活動,這在當時是極具有歷史意義的,可以說拓展了一個新型的領域,包括後期西方的很多航海運動都有參照鄭和下西洋的整個過程,這個活動顯示了當時中國在國際中的領先地位。
其二、鄭和下西洋是一場持續時間較長的活動。在整個過程中,鄭和從第一次下西洋到最後一次的下西洋,中間共經歷了25年,從公元1405年到1430年,鄭和率領船隊共進行了七次下西洋的活動,這個持續時長在當時可以說是史無前例的,開創了歷史之先河。
其三、鄭和下西洋的次數相當多,它雖然有二十五年,但卻是分割成為了七次旅程,每一次都是回到明朝後稍事休整又再度重新出發,這在古今中外的航海歷史中可稱為翹楚。
其四、鄭和下西洋拜訪的國家數量可謂極多。在鄭和的整個下西洋的行程中,總共拜訪的國家數量高達了三十多個,主要分佈在東南亞地段,為何沒有走的更遠,很大一部分原因是由於他出發後又再度回到原地,行程的距離沒有拉的很遠。
鄭和第一次下西洋的經過介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