詩經邶風擊鼓譯文

General 更新 2024年11月05日

  《國風·邶風·擊鼓》是中國古代第一部詩歌總集《詩經》中的一首典型的戰爭詩。其中,描寫戰士感情的“死生契闊,與子成說。執子之手,與子偕老”,在後世也被用來形容夫妻情深。接下來由小編給大家帶來,希望大家喜歡!

  

  敲鼓聲音響鏜鏜, 鼓舞士兵上戰場。 人留國內築漕城, 唯獨我卻奔南方。

  跟從孫子仲, 要去調停陳和宋。 長期不許我回家, 使人愁苦心忡忡。

  安營紮寨有了家, 繫馬不牢走失馬。 叫我何處去尋找? 原來馬在樹林下。

  無論聚散與死活, 我曾發誓對你說。 拉著你手緊緊握, 白頭到老與你過。

  嘆息與你久離別, 再難與你來會面。 嘆息相隔太遙遠, 不能實現那誓約。

  詩經邶風擊鼓的原文及註釋

  擊鼓

  擊鼓其鏜,踴躍用兵。土國城漕,我獨南行。

  從孫子仲,平陳與宋。不我以歸,憂心有忡。

  爰居爰處?爰喪其馬?於以求之?於林之下。

  死生契闊,與子成說。執子之手,與子偕老。

  于嗟闊兮,不我活兮。于嗟洵兮,不我信兮。

  註釋

  鏜***tāng同嘡***:鼓聲。其鏜,即"鏜鏜"。

  踴躍:雙聲連綿詞,猶言鼓舞。

  兵:武器,刀槍之類。

  土國:或役土功於國。或者說在國內修築土城.漕:地名。

  孫子仲: 邶國.

  平:和也,和二國之好。謂救陳以調和陳宋關係。

  陳、宋:諸侯國名。

  不我以歸:即不以我歸。

  有忡:忡忡。

  爰***yuán元***:本發聲詞,猶言"於是"。

  喪:喪失,此處言跑失。

  爰居爰處?爰喪其馬:有不還者,有亡其馬者。

  於以:於何。

  契闊:聚散。契,合;闊,離。

  成說***shuō***:成言也猶言誓約,“說”不通“悅”。

  於***xū***嗟***jiē***:即"吁嗟",猶言今之哎喲。

  活:借為"佸",相會。

  洵***xún***:遠。

  信:一說古伸字,志不得伸。一說誓約有信。

  詩經邶風擊鼓的鑑賞

  關於這首詩的背景有幾種不同的說法:《毛傳》認為是指魯隱公四年***前719年***夏,衛聯合陳、宋、蔡共同伐鄭;許政伯認為是指同年秋,衛國再度伐鄭,搶了鄭國的莊稼.這兩次戰爭間有兵士在陳,宋戍守***《詩探》***、姚際恆則認為是說魯宣公十二年,宋伐陳,衛穆公為救陳而被晉所伐一事***《躊經通論》***。不管是哪種背景,可以肯定的是:它反映了一個久戍不歸的征夫的怨恨和思念。清代學者方玉潤認為是“戍卒思歸不得之詩也”***《詩經原始》***,這個判斷是對的。

  這是首整齊的四言詩,而全詩按照時間順序——出征經過分成五部分。

  第一層四句寫出徵之前.交待南征的原因和背景。開頭兩句在結構上很有特色:詩人先寫“擊鼓其鏜”、用一陣陣鏜鏜的擊鼓聲造成一種緊張急迫的氣氛,然後再交待“擊鼓”的原因—“踴躍用兵,因為國家要有戰事,所以才鏜鏜擊鼓。這種詩歌表現技巧被後來的古典文論家們總結為“逆起得勢”,並對後來的詩歌創作產生了很大的影響。如王維的《觀獵》“風勁角弓嗚.獵渭城”、杜甫的《畫鷹》“素練風霜起,蒼鷹畫作殊”,用的皆是這一技巧。接下去的兩句“土國城漕,我獨南行”則是把自已的遭遇與眾人作一對比.更加突出自己的不幸二“土國”是指在國都內建築房屋或城防工事;“城漕”是說在溥地築城。潛.衛國的地名,在今河南滑縣的東南。在國內服土役,築城池是異常辛勞的。同為《邪風》的《式微》篇就曾對這種苛重的勞役發出慨嘆和指斥:“式微式微,胡不歸?微君之故,胡為乎泥中!”但在《擊鼓》中的主人公看來,這種差役雖然辛勞,卻可以生活在國內,可以與親人相聚。比起南下陳、宋.身居異鄉,骨肉分離尚好一些。正像呂東萊所分析的那樣:“土國城漕,非不勞苦。而獨處於境內今我之在外,死亡未可知,雖欲為土國城潛之人、不可得也。”***《呂氏家墊讀詩記》***通過這種辛酸的對比和選擇,更顯出主人公遭遇的悲慘。人民的厭戰和對頻繁征戰的統治者的怨很.盡在不言之中了。

  第二層四句是寫出徵。孫子仲,這次南征的衛國將領,生平無考。“平陳與宋”,即討伐、平定南方的陳國與宋國。有人想把此句與某段史實聯絡起來,或把“平”解釋為“聯合”——聯合陳國、宋國和蔡國去伐鄭”,或把“平”解釋為“調解”——“調解陳國與宋國的不睦”。這似乎都與詩意不符。如果說上一層中所說的“土國城漕,我獨南行”是主人公獨特不幸的話,那麼在這一層中不幸又增加了一層:即不但要背井離鄉.獨下南征,而且還要長期戍守異地—“不我以歸”。這種“不我以歸”.將造成什麼樣的結局?它又將造成戍守者什麼樣的心理狀態?歷代的反戰詩中對此有不同的處理方式和各呈異彩的表現手法。漢樂府中的《巫山高》是用含蓄的比喻來表現徵人有家唯歸的苦痛:“我欲東歸,害不為?我集無高曳,水何湯湯回回?”杜甫的《兵車行》則從後方經濟的蕭條和妻兒的衣食無著來直接指斥這種窮兵黷武政策的後果:“君不聞漢家山東二百州,千村萬落生荊棘。縱有鍵婦把鋤犁,禾生隴畝無東西。”高適的《燕歌行》則從前方與後方、徵人與思婦這兩個側面來反映徵人遠戍所造成的雙方情感上的創傷:一鐵衣遠戍辛勤久,玉箸應啼別離後。少婦城南欲斷腸,徵人薊北空回首”應當說,這三種處理方式和表現手法都受了《詩經》中類似題材的啟發和影響。後面幾個層次中,分別採用的就是上述的三種手法。

  第三層採用含蓄手法。但它不是內心獨白,而是通過設問設答來進行的:愛居愛處?愛喪其馬?在尋找宿營地的一陣忙亂中,戰馬給丟掉了。在古代的陣戰中,戰馬可以說是戰士最得力的助手和最親密的夥伴。我們只要讀一讀《小雅·採燕》中對戰馬的讚頌:“駕彼四牡,四牡騷騷。君子所依,小人所腓。”就可以知道它在徵人心目中的地位。但此時此刻,卻把賴以“所依”、“所腓“的戰馬丟掉了,這支出徵部隊秩序的混亂.軍紀的渙散可見一斑。更為奇妙的是主人公的戰馬又失而復得:戰馬並沒有丟失,原來它跑到山林下面去了。如果說戰馬的丟失,意在暗示這支部隊軍紀的渙散,那麼這場虛驚更突出地反映了徵人的神思恍惚、喪魂失魄之狀。徵人的這種精神狀態固然與這支軍隊的疲於奔命、士無鬥志有關,但更重要的恐伯還是由於他對家鄉的思念和親人的掛牽而造成的。下面兩層,著重表現主人公的這種內在情感,也是對第二層“憂心有忡”的具體說明。表現角度是從回憶和現實,征夫與思婦這兩個方面進行的。

  第四層是由嚴酷的現實轉入對往事的回憶。詩人回憶當年離家南征與妻子執手泣別的情形:當年,兩人曾立下誓言,要“死生契闊”,白頭偕老。臨別盟督,既反映了兩人感情的深沉,愛悄的堅貞,但也包含著對未來的隱隱擔心。可怕的是,這種擔心終於變成冷梭的事實:徵人無法回家與親人團聚了。所以詩的最後一層,又從往事的回億回到嚴酷的現實,集中抒發征夫對此的強烈感慨,這番感慨表面上是在嘆息兩人相隔太遠,無法相見,別離太久、無法踐盟,實質上是在指斥什麼,控訴什麼.讀者是不難理解的。

  這首詩在結構和手法上有不少獨到之處。結構上,它基本按時間順序,寫出一個被迫南征的兵士在出徵前、出征時和出征後的複雜心理和行為,其中又插人回憶,形成往事與現實的強烈對比,在結構上形成頓宕。同時,在敘事之中又間以抒情,在情感上又形成波瀾。尤其是最後一層,完全是直抒其情並皆以一兮一字結尾,我們似乎看到一個涕流滿面的征夫在異鄉的土地上,對著蒼天大聲呼喊,對著遠方的親人訴說著內心的思戀和苦痛。

  另外,這雖是一首遇責統治者戰爭政策的詩,但在表現手法上卻較為含蓄。當我們讀到這位征夫竟然羨慕那些留在國內整日運土築城的役夫時,誰能不留下苦味的笑?特別是第三層通過馬的失而復得這個典型細節,把這支遠征軍的軍紀渙散、疲於奔命,主人公的內心痠痛、神思恍惚表現得異常形象、生動。這樣的一支部隊,這樣的一種精神狀態、還會有什麼戰鬥力呢?所以它也是對統抬者窮兵黷武政策的有力嘲諷。

  “死生契闊,與子成說。執子之手,與子偕老。”

  是一種古老而堅定的承諾,是浪漫而美麗的傳說。執手千山萬水驟然縮短,執手恩怨情仇悠然消散,執手淚眼不忍相看,執手相思,相思難眠。

  執手之時,冷暖兩心知;執手之時,悲喜兩忘。無奈的是執手後的悲哀,無奈的是分手時的悽絕。

  執手因為愛。

  愛得越真,心越清純;愛得越深,情越質樸。執手時,絕不瘋狂,絕不偏私。

  執子之手,與子偕老?

  執子之手,生死兩忘!

  執子之手,與子偕老。這該是一種並肩站立,共同凝望太陽的升起、太陽的落下的感覺;該是一種天變地變情不變的感覺,是見證歲月、見證感情的感覺。

  執子之手,與子偕老。當你哭泣的時候,有人陪你傷心,傾聽你訴說,為你撫平凌亂的發和憔悴的顏容,告訴你明天依舊陽光燦爛;當你笑容明媚的時候,整個世界都和你一起明媚,而他靜靜地站在一旁,微笑著看著你和陽光一般地燦爛……

  執子之手,與子偕老。這該是一幅兩個人同撐起一方天空的風景。像兩棵獨立的大樹,你們共同撐起一方天空,枝葉在藍天下盛放,樹根在地底下相互扶持。風也罷霜也罷,雨也罷雪也罷,執子之手,每一刻都是如此的美好,每一刻都是一首動人的情詩,每一刻都值得用所有的時光去回味……

  “生死契闊,與子成說。執子之手,與子偕老。”此句至理真言體現了中國人最為典型的詮釋“愛”的方式——含蓄而堅決,生死而不渝。契為合,闊為離,死生契闊,生死離合。滄海桑田,斗轉星移,不變著你我怦然心動的愛戀,海誓山盟,不知歸期,痛徹著心扉。 “生死契闊,與子成說。”有兩種的解釋,a:無論聚散離合,我與你已經發過誓。b無論生死離合,我們兩情相悅。對於這句詞我也不太理解,只是按照有可能成立的兩種解釋寫在這,每個人見解不同,有興趣者可以自己去查詢和考證。

  執子之手萬水千山阻不斷,執子之手恩怨情仇淡如空。

  執子之手淚眼不忍再相看,執子之手相思思已夜難眠。

  執手之時,冷暖兩心知; 執手之時,悲喜皆兩忘。

  執手之愛——愛的越真,情越摯純;愛的越深,情越質樸。

  忘斷了恩怨,執著之手,則為牽手,執子,牽起你的手今生來世一起走。
 

詩經王風黍離原文
小故事大道理作品欣賞
相關知識
詩經邶風擊鼓譯文
詩經邶風擊鼓賞析
詩經國風擊鼓
詩經邶風柏舟原文
詩經衛風木瓜譯文
詩經秦風黃鳥譯文
詩經秦風黃鳥譯文
詩經國風邶風擊鼓
詩經衛風淇奧原文翻譯
詩經邶風凱風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