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人好家風優秀徵文
有家規、有家訓的家庭,屬於豪門貴族之家;有家規、有家訓、有家風的家庭,屬於王侯將相之家。家風就是家規,有了好的規矩才能有條不紊,有了好的家風才能更好的立足於社會。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關於,給大家作為參考,歡迎閱讀!
篇1
中國是禮儀之邦,五千年的文化傳承至今,深深銘刻在中國人的心中。每個家,都有家訓、家規、家風,俗話說得好:無規矩不成方圓:從孟母三遷到岳母刺字,好的家訓、家規、家風不僅承載了祖祖輩輩對後代的希望對後代的策鞭,也同樣體現了中華民族優良的民族之風!“校有校規,家有家風。”人們常掛在嘴邊的一句話。但一問道“家規是什麼?”這個問題,很多同學就會唯唯諾諾,說不清,道不明瞭。而我每天都生活在家裡這片蔚藍、溫暖的天空中,雖然自由自在,卻是有著家規這條看不見的航線在指引著我一路前行的方向。下面我就和大家談一談我家的家規家訓。
家風是指一個家庭或家族的傳統風尚。也就是說一個家庭的生活方式、文化氛圍即構成了家風。顧名思義,家風就是一個家庭的風氣、風格與風尚。換一句話說,當一個家庭的家規、家訓形成家庭的公眾行為習慣即構成了家風,家風也就是一個家庭或一個家族的家文化。家譜即是承載家文化的工具,網際網路家譜是新一代承載家文化的工具。
家規是指一個家庭所規定的行為規範,一般是由一個家族所遺傳下來的教育規範後代子孫的準則,也叫家法。所謂“國有國法,家有家規”就是指一個國家有一個國家的法律,一個家庭有一個家庭的規矩;這個家庭的規矩就相當於國家的法律。孟子曰:“不以規矩,不成方圓”。一個家庭要想興旺發達,做人做事都要懂得講規矩。家人違背家規就要像國民觸犯法律一樣受到處罰。當然,中國的每一個家庭都有自己的家訓、家規、家風,對於年幼的孩子來說,立好家規特別重要。而家規應該從培養孩子的習慣入手。小孩子是一張白紙,你教他什麼他就學什麼。培養好的習慣會使他終生受益。我家自然也不例外。
我家的家風是:以德立家,以德治家,孝順老人,以禮服人。
良好的家風對社會而言,就是一種道德的力量。家風需要我們一代又一代的傳承下去。絕對不做違反道德與法律的事,不做傷害他人的事,“德”是當頭一棒。
孝是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我們家的孝不重大節,卻重小節。吃飯的時候家裡的餐桌的座位安排,老人在中間,依次排開一個簡簡單單的座位安排中卻包含著長幼尊卑和濃濃的孝義,體現了我們對老人的尊重。吃飯時先動第一筷的是老人,接著我們才捧起飯碗在濃濃的家和的氛圍中吃飯,更表現出了我們對老人的孝順與恭敬。
禮,我從小就教導孩子應該講禮貌,對待他人要有禮貌,不說髒話不辱罵他人,做一個文明有禮貌的人,而不是讓人人都唾棄的人;禮還是要有誠信,我認為,在我孩子小學階段的家庭教育中,誠信教育是至關重要的。因為我家小孩的思維不如別的小孩那樣敏捷,所以我認為,假如我的小孩擁有好的品格,將來也能成為對社會有用的人。因此我特別重視我家孩子行為品格方面的教育;禮還要做錯事就勇於承擔責任,而不是一味的逃避。
家規,每戶人家的規矩都不一樣。
古人有云:有家規的家庭,屬於書香門第之家。我家在吃飯時真應了那句“食不言,寢不語”。吃完飯後,不可以將筷子放在碗的上方,要放在桌子上,這就代表你已經吃好了。如果桌子上有魚刺、骨頭等等要用筷子將它們掃入碗內。做完這些事還不能走,要等到大家都吃完才可離桌。
有一個家規是淨,拿完衣服必須要擺放整齊,起床之後把被子疊起來,在家裡製造的垃圾不能隨便扔,必須要扔在垃圾桶裡,每天一次必須去倒,要維持自己房間的衛生,自己房間的地面要拖乾淨。髒衣服自己要清洗,不能堆了很多之後再去洗,即使在外面也會是一樣。一個“淨”字真的是可以形容我家的規矩。
自己的事情自己做也是我們家的重要規矩之一,孩子很小開始,我就讓他自己坐車去爺爺奶奶家,自己若是輕度感冒了,就要自己去買藥吃藥,這看似讓那麼小的孩子去做這些事是很殘忍,但這也是不讓他養成依賴別人的壞毛病,從小就獨立,他會比別人家的孩子生活經驗豐富就不會是未來的有事就回家,讓父母解決了。
我們家還有一個家規—事不過三。有一次晚飯後在公園裡散步,由於凳子上被人踩過,所以我掏出一張紙,將凳子擦乾淨,隨手一丟就沒了。一位清潔工人走了出來說:“你這人怎麼這麼沒教養,隨地亂丟垃圾。”我聽她這麼一說,我的臉立馬紅了。我一邊道歉一邊跑去吧至今撿起來丟到垃圾桶裡去,這才平息了清潔工的怒火。
有家規、有家訓的家庭,屬於豪門貴族之家;有家規、有家訓、有家風的家庭,屬於王侯將相之家。家風就是家規,有了好的規矩才能有條不紊,有了好的家風才能更好的立足於社會。
每個家庭的家規都有所不同,一句話、一個故事、一段記憶都是家規的載體。在生活點滴中影響著我們的心靈,塑造著我們的人格。從而帶動整個社會乃至整個國家的發展。以上就是我家的家風家規,我希望我家的家訓、家規、家風能世世代代傳承下去,有朝一日,實現幸福的四大目標:和諧、文明、健康、富有。因為它們代表的是我們家的良好形象。我會把這這些家規家風發揚光大,融入到我們的生活,我們的社會中去!
篇2
“誠樸、向上,尊老愛幼;勤勞、調和,家和萬事興”——走進馬鞍山鄉民張龍興的家,案角這塊特別的“家訓牌”很是有目共睹。這些年,楊王村鄉民鼓起的“踐行好家訓”、“培育好家風”的做法,已在奉賢蔚成風氣。
跟著媒體的宣揚和報導,家風這個詞不經意間闖入了大家的視野。儘管大家對家風並不生疏,可是終究啥是家風?恐怕不一樣的人會有不一樣的答案。有人說家風即是誠信做人,也有人說家風即是尊老愛幼;有人說家風即是勤勞仁慈,也有人說家風即是節省文明。儘管家風有著文字上的界說,可是在每自己的心裡,家風其實有著不一樣的內在。
從前史淵源看,家風起源於農耕社會的古代文明,是傳統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在中國古代,家風仍是一個家庭或宗族重要的精力核心,是一切家庭成員都必須遵從的行為原則和品德規範。古人有“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的說法,“齊家”在這裡即是治家的意思,而治家就必須得有好家風,家風的重要性便顯而易見。
年代在開展,家風的內在也在不斷改寫,變得愈加豐厚,多了些現代元素,少了些封建顏色,這也是前史的前進。可是咱們也大概看到,在產品經濟年代,大家的價值觀日趨多樣化,再加上因為遭到不良風氣的影響,一些人無視品德,不講誠信,或為了一己私益逼上梁山,或為了自己意圖不擇手段。儘管這些僅僅法令或品德層面的表象,但就實質而言卻是家風損壞、家教缺失的成果。
從表面上看,家風僅僅一個家庭的事,與社會無關,也與國家無關,其實不然。在人的生長過程中,家風對一自己的影響不容忽視。作為一種潤物細無聲的品德力氣,家風無時無刻不在淨化著每一個家庭成員的心靈。家庭具有好家風才幹為社會培育出好公民,而遭到好家風刻畫的官員更能變成公民的好公僕。
從廣義上說,家風不只僅具有宗族特點,還具有社會特點。而家庭又是社會的根本組成單位,所以作為一種積極向上的精力力氣,家風也是中華民族傳統美德的深沉沉澱的產品。更重要的是,好家風不只凝聚著中華民族的精力風貌,一起也是社會主義中心價值觀的詳細表現。因而只要家風正,才幹民俗正,結尾才幹政風清、黨風端。
建立優秀的家風不用好大喜功,能夠“勿以惡小而為之,勿以善小而不為”為原則,從細微處著眼,從點滴小事做起,讓好家風變成無言的教導代代相傳,推進家庭的調和、推進社會的開展、推進中國夢的提前完成。
篇3
“校有校規,家規家規”是人們常常掛在嘴邊的一句話。但一問到“你家的家風是什麼?家教是什麼?”這些問題,同學們就會傻眼了。
我家的家風是“孝”,孝敬父母,尊敬長輩。父母一直告誡我:百善孝為先!家風是一條應該牢記的座右銘。有了它,我們才可以在社會上立足,才能讓自己走的更遠!銘記家風,為自己的人生做奠定而堅定的基礎,踏出堅定的步伐,成為國家的棟樑之才!
記得在小的時候,我每次去和好朋友玩兒,都會忘記爸爸或媽媽規定的時間回家,玩兒的盡興的時候就會很晚回去。讓大人們很著急,於是媽媽就對我很認真地說:“我們是怎麼規定的時間,為什麼每次都不遵守規定,這麼晚才回來。現在我們就規定,同樣的錯誤不可以犯三次,同意嗎?”我點了點頭,並向媽媽保證下一次一定遵守規定,按時回家。
好景不長,我的老毛病又犯了。一次暑假的時候,我的作業完成了,就去找朋友玩兒,媽媽告訴我最晚六點半回家,不要影響別人家吃飯的時間,我同意了。我們玩兒得非常開心,她的媽媽再三邀請我在她家吃飯,我欣然的接受了。過了一會兒,媽媽打電話要我回家,我只好乖乖的回去了,因為已經超過七點半了。一回到家,就被媽媽狠狠的批評了一頓。我知道自己的錯誤是沒有準時回家,並且在別人家吃飯不光打擾了別人,也給別人帶來負擔。暗下決心,絕不再犯。
現在我終於明白了“家風、家訓、家教”是什麼。“家風”是一家子的風氣,這家風一旦敗壞,這家的思想品德也會跟著壞,這家就再也難以培養優秀的後代了。如果沒有“家訓”,那麼就會把後代寵壞,只有讓他***她***知錯就改,然後再慢慢教育***她***。我想這就是“家風、家訓、家教”吧!
優秀青年入黨申請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