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節習俗變遷的原因

General 更新 2024年11月29日

  春節,是我國民間一個古老的傳統節日,也是中華民族傳統文化的象徵。你知道嗎?下面小編精心整理了的相關資料,希望可以幫到你!

  

  中國人過年講究團圓,歡慶,祥和,平安,一家人團團圓圓地聚在一起包餃子、放鞭炮,享受著除夕過年歡慶、祥和的節日。在千百年的歷史發展中,過年有很多講究,形成了一些較為固定的風俗習慣,比如祭灶、掃塵,貼春聯、年畫,包餃子,吃年夜飯,守歲,祭祖等等。

  然而,隨著時代的變遷,舊的年俗在資訊時代的中國終究有了變化,傳統民俗隨著傳統生活方式的變化部分地逝去,有部分繼承下來,卻出現了一些新奇的現象。傳統的繁瑣形式、有著封建意味的祭祀與守歲開始淡出了人們的春節生活。

  然而,傳統春節習俗的消失卻導致春節精神的變異。就過春節而言,如出現了超市裡購買速凍水餃代替了家人圍坐在一起包水餃,打電話和發簡訊拜年代替了磕頭作揖拜年等現象,就會導致年味的變異,甚至年味的變淡,因為春節過年,主要是一種溝通和增進親情和友情的載體,而包水餃不是在於包水餃的結果,而更注重是包水餃的過程,是人們在一年的忙碌中,難得有的空閒中“拉家常式”的閒談,以此彼此加深瞭解,促進感情的昇華的一個過程更重要的是,中國人通過春節溝通和增進親情和友情的精神訴求並沒有實質性的變化,變化的只是一些過節的習俗和形式而已。例如中國的春運無疑是世界上最大規模的人口流動大潮,春運期間的“一票難求”,或“車滿為患”等現象與其說是驗證了交通部門的不作為,毋寧說是驗證了現代中國人回家過年的強烈渴望。

  春節習俗

  歲時節日,亦被稱為“傳統節日”,它們歷史悠久、流傳面廣,具有極大的普及性、群眾性、甚至全民性的特點。年節是除舊佈新的日子,年節雖定在農曆正月初一,但年節的活動卻並不止於正月初一這一天。從臘月二十三***或二十四日***小年節起,人們便開始“忙年”:掃房屋、洗頭沐浴、準備年節器具等等,所有這些活動,有一個共同的主題,即“辭舊迎新”。年節也是祭祝祈年的日子,古人謂穀子一熟為一“年”,五穀豐收為“大有年”。西周初年,即已出現了一年一度的慶祝豐收的活動。

  後來,祭天祈年成了年俗的主要內容之一;而且,諸如灶神、門神、財神、喜神、井神等諸路神明,在年節期間,都備享人間香火。人們藉此酬謝諸神過去的關照,並祈願在新的一年中能得到更多的福佑。年節還是閤家團圓、敦親祀祖的日子。除夕,全家歡聚一堂,吃罷“團年飯”,長輩給孩子們分發“壓歲錢”,一家人團坐“守歲”。元日子時交年時刻,鞭炮齊響,辭舊歲、迎新年的活動達於高潮。

  各家焚香致禮,敬天地、祭列祖,然後依次給尊長拜年,繼而同族親友互致祝賀。年節更是民眾娛樂狂歡的節日。元日以後,各種豐富多彩的娛樂活動競相開展:耍獅子、舞龍燈、扭秧歌、踩高蹺、雜耍諸戲等,為新春佳節增添了濃郁的喜慶氣氛。因此,集祈年、慶賀、娛樂為一體的盛典年節就成了中華民族最隆重的佳節。而時至今日,除祀神祭祖等活動比以往有所淡化以外,年節的主要習俗,都完好地得以繼承與發展。

  春節的來歷

  春節,是農曆正月初一,又叫陰曆年,俗稱“過年”。這是我國民間最隆重、最熱鬧的一個傳統節日。春節的歷史很悠久,它起源於殷商時期年頭歲尾的祭神祭祖活動。按照我國農曆,正月初一古稱元日、元辰、元正、元朔、元旦等,俗稱年初一,到了民國時期,改用公曆,公曆的一月一日稱為元旦,把農曆的一月一日叫春節。
 

其他民族過春節的風俗
南方春節吃什麼
相關知識
春節習俗變遷的原因
成都春節習俗童謠的介紹
為什麼春節要穿新衣的原因
春節習俗的歷史變遷
我國春節習俗的變遷
簡短的春節習俗傳說故事
關於春節習俗的作文範文
關於描寫春節習俗的作文
被遺忘的春節習俗有哪些
關於簡單的春節習俗手抄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