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學生心理健康略述論文
當代青年大學生健康成長過程中,必須加強心理健康教育。心理健康教育要根據大學生心理特點,幫助他們樹立心理健康意識,增強心理調適能力和社會生活適應能力。下面是小編給大家推薦的,希望大家喜歡!
篇一
《塑造大學生健康心理》
[摘要]當代青年大學生健康成長過程中,必須加強心理健康教育。當前青年大學生的思想問題主要表現在四個方面:一是政治方面;二是思想認識;三是心理健康;四是實際生活。其中思想政治教育是靈魂,道德教育是核心,法制教育是保證,心理教育是基礎。心理健康教育要根據大學生心理特點,幫助他們樹立心理健康意識,增強心理調適能力和社會生活適應能力。幫助大學生處理好環境,自我管理,學習成才,人際關係,交友戀愛,求職擇業,人格發展和情緒調節等方面的困惑,提高心理健康水平,促進身心全面發展。
[關鍵詞]大學生;心理問題;心理健康
大學生是未來社會主義建設的主力軍,他們的生命質量直接關係國家未來的發展和命運,唯有身心健康的大學生才能更好地服務社會。心理健康的大學生,具有正常的智商和情商,積極樂觀的情緒,堅強的意志,完整的人格,能夠懂得挖掘自身的特長與潛質,有良好的心理效能,能夠圓滿的完成繁重的學業,很好的處理社會關係,正確處理和看待個人情感問題,在激烈的社會競爭中獲得適合自己的理想職業。而心理不健康的大學生,心理困擾多,心理效能低,從而很難解決和處理大學期間發生的各種問題。
一、造成大學生心理問題的原因
1、大學生心理偏差
不知道什麼時候開始“鬱悶”一詞已經成為大學校園最流行的語言,“學習枯燥不見成效鬱悶”“生活沒有意思鬱悶”“閒著鬱悶”“生活單調鬱悶”“失戀鬱悶”長期鬱悶的結果就是心理問題的產生。除了這些問題,在大學生的成長過程中還出現了一些現象,如生活空間越來越大,成長空間越來越小;房屋空間越來越大,心理空間越來越小;外界壓力越來越大,內心的動力越來越小。由此大學生因為種種心理問題引發的休學、退學,甚至自殺、凶殺等惡性事件呈上升趨勢。這些同學的心理與同學、老師的心理存在較大差距,心理存在差距的學生平時表現出不願與人接近,常常出現情緒低落、心情抑鬱、沉默不語等狀況。
2、大學生承受力微弱
心理承受力,是指個體接受由既定事實或意外資訊對其心理造成的各種影響能力。它作為心理素質的核心成分,在個體緩解心理壓力過程中,起著關鍵的調節作用。大學生作為一個特殊群體,與其他同齡人相比,他們能夠接受更高的教育,享受更好的學習生活條件,但在知識經濟高度發展的今天,他們的心理狀況卻不容忽視。很大比例大學生的心理意志力、心理承載力都微弱到低於正常人的狀態。他們常會在人際交往、學習方法、個人情感,擇業就業等方面遇到各種矛盾,從而出現諸多心理問題。這種微弱的承受力會使人身體狀況和精神狀況不佳,從而導致自我評價低,缺乏自信,不能獨立自主的思維,遇到挫折不能自我調節,缺少娛樂精神等等。這些心理問題如果長期困擾沒有得到及時的緩解和解決就會出現嚴重的後果。因此,我們要積極推進青年學生的心理健康工作,以全面推薦素質教育為目標,以提高學生心理素質為重點,促進學生全面發展和健康成長。
二、大學生要保持良好的心理素質
1、培養科學的生活方式
健康的生活方式指生活有規律,勞逸結合,堅持體育鍛煉,不吸菸不飲酒。大學生學習負擔較重,就業等各方面壓力大,個體在適度的壓力下可以提高人的思考能力,大學生的學習應該有一定的壓力,這種壓力對心理健康發展及學業的完成是必要的,但不應該負擔過重。如果不能合理的分配時間,就會在學習上疲於應付,導致學業上的挫折,帶來苦惱和自我否定的心理問題。大學生校園生活是豐富多彩的,這為學生合理安排生活節奏,積極參加多種多樣的文體活動提供了十分有利的外在條件。為了保證學習上的效率,必須科學地合理地安排每天的學習、生活、鍛鍊、休息、娛樂。
2、擁有一個良好健康的心態
心態決定人生,心態決定命運,人生最重要的是快樂,不是獲得名利之後的那種滿足的快樂,而是對自己人生的一種認同。人要不斷髮現快樂、創造快樂、享受快樂,保持健康的情緒,不要壓抑自己,也不要放縱自己。現今社會,工作和生活節奏加快,競爭加劇,人們的精神壓力也隨之加大。歌德說過一句話:“人生是由無數小煩惱組成的念珠,達觀者是微笑著數完這串念珠的。”達觀者乃心胸開闊這人。只有心胸開闊才能拿得起放得下。“天下不如意者,十有八九”這是人生體驗的真諦。我們要培養大學生珍惜和熱愛生活,積極投身於生活,在生活中盡情享受人生的樂趣。雖然有時也會有悲、憂、愁、怒等消極情緒,但要學會適當地表達和控制情緒,對自己能得到的一切感到滿意,心情總是開朗和樂觀的。
3、瞭解自己、接受他人
一個心理健康的人既能瞭解自己,又能接受自己,並對自己的性格、能力、優缺點、情緒做出客觀的評價。不對自己提出超出能力範圍、苛刻的要求,切合實際的為自己定下生活目標。同時努力發展自身的潛能,即便暫時沒有完成自己的目標也不氣餒,也能安然處之。相反一個心理不健康的人,由於為自己設定的目標不切實際、好高騖遠,但主觀意識和客觀條件相差太遠,導致目標很難達成,則總是對自己失望、不滿意,很容易產生自責、自卑的情緒。總是要求自己十全十美,而自己卻總是無法做到完美,最終使自己的心理狀態永遠無法平衡,而導致心理危機。心理健康的人樂於去與人交往,不僅能接受自我,也能接受他人,能認可別人存在的重要性作用,能理解他人,為他人和集體所接受,能與他人互相溝通和交往,人際關係協調和諧,能融於小集體中。在與人相處時,積極樂觀的態度總是多於消極悲觀的情緒。因此,在社會生活中有較強的適應能力和較充足的安全感。一個心理不健康的人,總是有別於集體,與周圍的環境和人們格格不入。
4、積極參加社會活動
大學生要有業餘愛好,青年之間愛好相似,共同語言多,舉辦或參加集體娛樂活動,在活動中調節身心不適,是排除不良心境的好辦法。豐富多彩的業餘活動不僅豐富了大學生的生活,而且為大學生的健康提供了課堂以外的活動機會。大學生應培養多種興趣,發展業餘愛好,通過參加各種課餘活動,發揮潛能,振奮精神,緩解壓力,維護身心健康。通過社會交往實現思想交流和資訊資料共享。發展社會交往還可以不斷的豐富和啟用人們的內心世界,有利於心理保健。良好的心態,健全的人格是人的身心健康的重要標誌,也是社會和諧的基本方針。人生是一種體驗不是看你做了什麼,而是看你怎麼做。
三、大學生健康心理的意義
大學生必須樹立正確的觀念,積極地開展自主性的心理健康教育,豐富自己的情緒體驗,注意對自我心理的呵護。儘量豐富自己的生活,培養一些業餘愛好,保證生活張弛有度,使自己得到更多積極情緒體驗,從而形成健康的心理和積極的人格。一個成功的人,除了在自己特有領域顯示出過人的才能,一定還要有良好的心理素質。大學生整體心理素質的提高對二十一世紀人才整體素質的提高起著舉足輕重的作用。加強大學生心理素質的教育和培養,全面提高新世紀人才的質量已成為高校當前最重要的任務。作為思想教育工作者,我們要從實際出發,有計劃、有目的、有步驟地對學生開展心理健康教育,培養學生健康心理是我們思想教育工作者的義務和職責。
參考文獻
[1]曾文,應若平.《論大學生健康心理的構建》.湖南涉外經濟學院學報,2006.10.
[2]張海瑩.《大學生健康心理養成的途徑和方法》.中國成人教育,2006 年第2期.
點選下頁還有更多>>>
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與思想政治教育實踐論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