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備戰高考的勵志散文
每一篇都能讓高考生們看完之後覺得鬥志滿滿,那麼都有哪些呢?一起來看看吧。
:做一個笑在最後的人
高考成功,是不是就可以盡情大笑了呢?如果你僅僅把“考上大學”作為你的終極目標的話,那自然可以,但事實顯然不是這樣。“考上大學”與成功之間還有著長長的距離,這一距離有時甚至就是一輩子。我們已經見慣了大學生找不到工作的現象,也看多了大學生給僅有小學或中學文憑的老闆打工的現象。我們提這個問題不帶一點偏見,只是為了說明一但是多少人對此視而不見,他們仍對文憑抱著狂熱的執著,這一點中外皆然。美國曾出版了一本叫《羊皮紙偏狂症》的書。因為美國的大學畢業證書是用羊皮紙做的。書中批判了那種拘泥於一張“羊皮紙”的“病態的人”。日本教育家伊藤隆二也指出:要想從日本人當中找出不拘泥於學歷的人是極其困難的。人們為什麼要追求學歷———而且又要追求畢業於“一流大學”的標籤呢?“學歷病患者”相信,畢業於“一流大學”才是實現“功成名就”可靠的通行證。看來在對文憑的看法上,各國倒有著驚人的相似。
其實所有對文憑狂熱執著的人,並不是相信文憑就等於成功,而是迷信文憑能帶給他們意想中的成功。不管是歷史還是現實都證明了這不過是一廂情願罷了。
英國利物浦市一個叫科萊特的青年,考入了美國哈佛大學。常和他坐在一起聽課的,是一個18歲的美國小夥子。大學二年級那年,這個小夥子和科萊特商議:一起退學,去開發32Bit財務軟體。因為新編教科書中,已解決了進位制路徑轉換問題。但科萊特委婉地拒絕了。
10年後,科萊特成為哈佛大學計算機系Bit方面的博士研究生,那個退學的小夥子也是在這一年,進入美國《福布斯》雜誌億萬富翁排行榜。1992年,科萊特繼續攻讀,拿到博士後學位;那個美國小夥子的個人資產,在這一年則僅次於華爾街大亨巴菲特,達到65億美元。1995年科萊特認為自己已具備了足夠的學識,可以研究和開發32Bit財務軟體了;而那個小夥子則已繞過Bit系統,開發出Eip財務軟體,它比Bit快1500倍,並且在兩週內佔領了全球市場,這一年他成了世界首富,一個代表著成功和財富的名字--比爾?蓋茨。
就學歷來說,比爾?蓋茨與科萊特是無法相比的——前者是大學僅讀一年而後者是博士後;但就成功來說,科萊特與比爾?蓋茨同樣是無法相比的--當然這種成功絕不僅僅是就財富而言。
因此,看淡高考,視金榜題名為“外加的一條藕”,這樣我們才會擁有成功的良好心態。一旦高考這個目標被異常地放大了,就擋住了其他很多可能更加遠大的、更加有意義的理想,使得它們不能被發現至少暫時不能;如果我們的理想超越了“高考”,我們就會自然地認為“考上大學”以及“上大學”無非就是實現理想過程中的一步而已,要實現自己的理想,首先就要通過“高考”這一關,從而以一種非常積極主動的姿態去學習迎考。
:推開夢想之門
你是不是有過月亮圓了,夢還掛在樹梢的遺憾?你是不是有過走了很遠,距離夢想還很遠的懊惱?你是不是有過躊躇在外,不敢敲開夢想之門的猶豫?親愛的朋友,讓我們背上夢想的行囊,為夢想跋涉,向夢想奮進,推開夢想之門吧!
夢想是黑夜裡的燈塔,能讓遠航的船找到航線;夢想是懸崖上的岩石,在絕望之巔給人支撐和信念;夢想是火,在冰凍的季節給人以溫暖。
雄鷹夢想翱翔藍天,溪流夢想匯入海洋,蒲公英夢想走遍天涯海角,種子夢想衝出土壤。經過千百次跌撞,雄鷹終於歷練出征服天空的翅膀;經過千山萬水的艱難跋涉,溪流終於匯入汪洋大海;經過千百次在雨雪風霜中跌宕,蒲公英終於天涯海角四處安家;經過四處尋找養分,一天天與黑暗奮鬥,種子終於衝破土壤,感受雨露陽光和新鮮空氣,茁長成長。
夢想是一種勇氣,因為他會讓人變得無所畏懼。為了心中的那份信念,人便擁有了無窮無盡的動力,即使前面深淵萬丈,也有跨過去的勇氣!夢想是一種選擇,對於一個擁有夢想的人來說,為了心中的夢想,可以拋棄一切不必要的負擔。他勇敢,他堅毅,即使一無所有,他都從未猶豫,他相信,只要堅持,一切都會夢想成真。
有什麼能阻擋我們追尋夢想的腳步?有什麼能夠妨礙我們對夢想的痴迷?有什麼能迷失我們追夢的方向?有什麼能動搖我們推開夢想之門的決心?沒有!因為我們有決心,讓追夢的路不再艱辛;有毅力,讓夢想不再遙遠,有熱情,讓夢想途風景格外優美;有執著,讓夢想變得異常珍貴。
擁有夢想,並勇於為夢想打拼,因為夢想是水,能滴穿堅硬的石;夢想是石,能敲開成功的門;夢想是門,能引導我們走進一片新的天地。讓我們帶著自己的夢想,成功地實現理想。
:我的高考奇蹟
我的高考算是一個“奇蹟”。我是海淀區2010年高三理科生,“一模”考試成績421分,按分數線只能讀“三本”;“二模”407分,按分數線只能讀高職;6月高考後,成績上升到496分,超過了一本線,被西南政法大學傳播學專業錄取。
有同學好奇:“你怎麼做到超水平發揮的?”其實,這既是偶然,也是必然。我的朋友中,超水平發揮的也有一些。我們的共同特點就是考前擁有良好的狀態。
“模考”成績差師長不言棄
我的兩次“模考”成績都一塌糊塗,且一次不如一次。父母嘴裡沒說什麼,但我知道他們很無奈。當時,父親幫我搜索的資訊主要是一些“三本”和專科院校。看到班裡考得好的同學歡喜的樣子,我心裡很不是滋味。
一天中午,班主任把我叫到樓道里,問我想上哪所大學。我說不知道。班主任說:“距離高考還有不到兩個月時間,衝上去絕對沒問題。”按說,這對我是一個很及時的鼓勵,但那時我受“一模”打擊太大,並沒領會老師的期待。直到“二模”來臨,我依舊整天迷迷糊糊。這導致“二模”成績比“一模”還差。
我清晰記得,“二模”後,由於成績太不理想,爸媽只說了一句,“有個學上就行了。”這時距高考還有一個月。媽媽對我說:“生活是你自己的,你以後幹什麼我們不管,但你要想清楚,以後聚會時,你準備以什麼面目見大家?”爸爸顯得深沉些。一天,上學路上,他說了那句我至今記憶猶新的話:“條條大路通羅馬,高考不是人生的終點。你以後的日子會很精彩,但為了更加精彩,你要抓緊時間好好學習。”
他們用各自的方式激勵了我,讓我頓悟:“為什麼別人能上更好的大學,我就不行?我一定要加倍努力。”從此,我真正進入狀態,像充足了電的機器,每天鉚足了勁兒學習。我對自己說,如果連一個月都堅持不下來,那以後還成什麼大業?所以,堅定信念是最關鍵的。我們要堅信,不到最後一刻,什麼都可能發生,什麼奇蹟都可能出現。這需要同學們在考前繃緊弦,堅持到底不鬆懈,不能拿就要高考了作鬆勁兒的藉口。
剖析薄弱點分分都計較
現在想來,認清、剖析弱點並重點突破是讓我非常受益的一個方法。
分析“一模”和“二模”試卷後,發現理科綜合是我“命門”所在。它的總分為300分,而我當時的成績只有150—160分,原因是選擇題錯得太多,一次能錯9道。一題6分,我在選擇題上就比別人少了54分。那時老師總有一句話“一分一個操場的人”,我就想,這些分數能讓我落在54個操場的人之後了。
我決定對理綜重點突破。在那一個月裡,我把有關“一模”和“二模”的試卷翻出來,每天做一套理綜選擇題。我做的是北京歷年高考題,沒做其他省市的題,因為題型和出題思路不一樣。不管對了還是錯了,我都逐題分析。如果題目要求選擇正確的,我就寫出其他三項的錯因。我發現,選擇題注重細節,有時多一個字,答案就會有變化。一星期後,我的選擇錯題降到了5道,這對自己是個很大的鼓勵。最終高考時,我的理綜分數達到了從未有過的217分,比“模考”提高了60分。
我的經驗是抓住每道有把握的題,不丟每一分,分分都計較。
考試狀態好百戰才不殆
高考不僅考查基礎知識、學習能力,也考查耐性和心理素質。我認為,從現在到考試結束期間的良好狀態非常關鍵。我把它歸為兩點:
其一,考試狀態是一種做題的手感,比如選擇題有選擇題的做題技巧,大題有大題的做題技巧。這些老師已傳授給了我們。同學們可以想一想,自己是否已經掌握,還要了解自己常錯的知識點。我有時會發現,這個類題總做錯,做三遍,錯三遍。那麼接下來我就會對它格外關注。
其二,考試狀態也是種心理狀態。我在考試前沒考慮過能不能考上。既然志願報完了,想也沒用。我關心的是,對有把握的題要做對。有些不會的題,任你怎麼絞盡腦汁也不會。所以,大家不要把時間浪費在這些題上,多檢查做過的題、會做的題。我們平常都有體會——這道題我馬虎了,那道題我能對,但就是答錯了。高考也同樣。
如果你總是出現這種情況,就說明你內心不夠平靜,可能比較浮躁、著急。其實大可不必。雖然綜合科目時間較緊,但做對有把握的題的時間還是夠用的。我們要爭取做一題對一題,在考場上想做完所有題再回頭檢查幾乎不可能。慌亂,是考場大忌,時間再怎麼不夠,也不能慌張。記得考英語時,坐我旁邊的兩位同學最後一篇小作文沒時間寫了,但成績也不錯。既然已成事實,再想還有什麼用?我們只要關注卷子上的題就好了,其他什麼都不要想。這才是積極的心態。
說實話,我在高考前一天還在看電視,因為老師和家長都鼓勵我要放鬆心態。但自己雖然表面上在看電視,心裡還是在思考:語文作文可能要寫議論文,論點和論據要清晰;數學的有些公式要再背一遍,比如三角函式的公式;理綜的物理要好好分析物體的運動過程;化學常考的方程式要會寫;生物還有些名詞記得不牢;英語的完形填空的弱項,要先通讀一遍全文,然後再做題……
現在,“二模”還沒開始,高考還有40多天。成績不理想的同學,請不要氣餒,請記住:不到最後一刻,勝負難分;不與他人比較,只與自己比較;知足常樂,將每次進步都化為前進的動力。
只要努力,奇蹟就會出現。
祝賀高考成功的祝賀語_經典的高考賀語欣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