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一新教材地理課堂教學反思

General 更新 2024年11月22日

  反思是對教學成果的考驗。下面是由小編整理的,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一

  一學期又過去了,回顧一學期的地理教學,我覺得對學生地理學科興趣的培養非常重要,下面重點來說說個人對學生學習地理的興趣培養的反思心得。

  地理學習興趣培養與成功的教學過程互為因果。興趣是地理教學過程的強大動力,它促成教學過程的良性迴圈。一個分數的出現受多種因素影響,而興趣的形成和發展只決定於學習的成功,而且是反覆的成功,因此,進行教學評價,興趣狀態比分數更為可靠。教師應該經常注意瞭解學生的興趣狀態,作為自己改進教學的基本依據。

  影響地理學習興趣的因素:

  學生的興趣在成功的教學過程中形成和發展,教學系統的要素:教材教學內容及其載體,教學手段、學生、教師都與學生興趣的形成、發展息息相關。

  1.教學內容是地理學習興趣的源泉

  地理感性知識鮮明地體現著地理興趣培養的趣味性特點。由於地理環境的空間廣大性,直接觀察必須走出教室,大量的間接感知又須藉助特定的教學手段、地圖等影象和教師、教材的直觀性描述,以形成再造表象。正是由於感知困難,使地理事物總是顯得那樣新奇、生動。地理感性知識是興趣源泉的源頭,它既是地理知識的重要組成部分,又是獲得理性知識的基礎。面對學生缺乏表象的頭腦,不可能喚起探究的熱情。滿足了學生感知的需要,就在培養興趣的道路上邁出了有力的第一步,並且往往由此直接產生探究理性認識的需要。因此,感知教學對於興趣培養乃至整個教學的成敗至關重要。

  地理理性知識以綜合性為其特點,蘊藏著地理環境中形形色色的奧祕。對其趣味性的體驗在於進行成功的思考。地理概念是概括而來的,區域特徵是比較而來的,規律和成因是分析綜合而來的。如果要求學生在思考失敗的情況下去死記硬背結論,勢必抑制興趣的形成。

  知識的意義在於運用。只有通過運用,才能進一步獲得對知識需要的體驗,"感到知識具有使人高尚起來的力量—很難找到比這種感覺更強烈的刺激來推動求知的興趣了"。

  地理技能使地理操作活動智力的、動作的進行的又快又好,令人欽羨。例如,當學生看到軍人、探險者或考察隊僅憑地形圖即可在陌生的地區活動自如時,自然要激發出掌握讀圖技能的需要。熟巧的技能又往往是學生學好新知識的條件,使學生在獲得順利完成操作的滿足的同時,獲得新知識學習的成功。

  滲透在知識教學中的能力培養和思想教育,使學生經常獲得能力增強的體驗,不斷感受思想感情意外的豐富和滿足,從而推動著學習興趣的發展。

  2.地理教學手段是興趣培養的重要條件

  地理教學手段包括地理教具掛圖、模型、標本及視聽軟體、地理學具課本、地圖冊、作業冊、顏色筆等與視聽裝置、地理專用教室、地理圖、地理室外觀察點等是地理知識內容的載體,是地理教學內容——興趣源泉流向學生的"渠道"。它直接刺激學生的感官,引起注意,激發學生對知識、技能的需求,提供相當一部分地理感知,幫助學生理解地理問題,運用地理知識,在激發學生學習需要與幫助學生成功地進行學習方面有著不容忽視的作用。

  3..學生是地理興趣發展的主體

  學生是學習興趣發生發展的根據,興趣培養必須遵循學生興趣發生發展的規律。

  ⑴學生對處於自己"最近發展區"的知識最感興趣,因為用力跳夠得著的果子不僅能使他體驗到需要,而且能使他體驗到成功的可能,從而產生躍躍欲試的興奮,獲得果然成功的快樂。

  學生的知識、能力基礎是我們確定其"最近發展區"的依據。如果不瞭解、不顧及學生的基礎,盲目地照本宣講教材,就往往要在教學失敗的同時打擊學生的學習興趣。

  不同學生的"最近發展區"存在著個別差異。基礎不同,形成興趣的興奮點也不同。有的學生興奮點在課內知識向課外的延伸上,有的學生則會在努力獲得了及格分數後高興得跳起來。承認並照顧到這種差別,才能使不同水平的學生都興致勃勃地學習。

  ⑵學生對掌握著主動權的學習感興趣。學生是學習的主體,學習的成功歸根結底要靠學習者自己對學習活動的主動調節。學生的學習不僅需要教師的指導,還需要閱讀檢索、獨立思考、相互議論、向教師質疑、發表見解等主動方式的活動。這些活動能使學生感到自己能力的意義,增強自信心並提高學習成功率。

  ⑶學生對地理野外觀察、地理觀測、參觀訪問等室外教學活動感興趣。室外教學活動為學生提供了豐富多采的最直觀的感性知識,激發出多方面多層次的探究需要,解答許多在教室內難以徹底解決的問題。   ⑷學生對具有遊戲性質的教學活動感興趣,這是由他們的年齡特徵決定的。

  ⑸過重的負擔抑制學習興趣,它使學生把地理課與疲勞、煩燥聯絡在一起。

  ⑹地理學習的反覆失敗能引起學生對地理課的厭惡,會使學生把地理課與枯燥的死記硬背和糟糕的成績聯絡在一起。

  ⑺對成功的學習進行恰如其分的鼓勵、表揚,能使學習興趣得到強化。

  4.教師是地理興趣培養的主導因素

  教師既是學生學習活動的領導者、控制者,又是知識資訊的提供者。教學內容靠教師去發掘、駕馭,學生的學情靠教師去了解,學生的學習需要靠教師去激發,學生的進步、發展靠教師去啟發、誘導,教師掌握著激發和滿足學習需要的手段,因此教師作用的發揮是學生學習興趣形成與發展的主要條件。

  ⑴教師本人的思想、情感、學識、能力素質包括進行興趣培養的意識是教師進行興趣培養的內在根據。

  ⑵教師對多種教學方法的掌握與靈活運用的能力。不同的方法解決不同的矛盾,引起多角度的心理興奮。

  ⑶教師進行指導的生動性。生動、幽默的講課使學習的緊張寓於活潑之中,使學生易於學懂、學會、記牢。

  ⑷教師的教學激情。興趣靠興趣來培養,激情靠激情來感染。教師帶著對學科、對事業、對祖國、對人類、對自然的熱愛融匯而成的激情,神采奕奕地進行教學,不僅能即時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而且長期的感染對學生個性的形成具有潛移默化的教育作用。

  ⑸教師對學生的態度。教師對學生的尊重、理解、關懷、幫助、鼓勵反映著對學生真摯的感情,對學生興趣發展有重要的推動作用。一方面這有助於學習的成功,另一方面使學生把學習與對教師的感情聯絡在一起,產生相應的興奮狀態。

  上述四個方面的分析揭示了進行地理興趣培養的根據。四個方面互相聯絡、互相制約,是統一的整體,發揮著教學系統進行興趣培養的功能。綜合四個方面因素,地理興趣培養的途徑應是充分發揮教師的主導作用,從地理學科特點出發,從學生的心理特點和實際水平出發,充分發掘教學內容本身的趣味性,完善並充分利用各種教學手段,合理運用多種方法,使學生產生強烈的學習願望並進行成功的學習。

  今後更要努力做到一下幾點:

  1.加強備課,優化課堂結構。教學方法應該在傳統教法上有所創新,以促進學生的全程參與,教師應善於換位思維,“知學生所思所想”,從學生的角度提出問題,對學生在課堂中可能出現的問題,有超前的預測,準確的判斷。同時應瞄準“知識的發散點,能力的發展點,問題的關鍵點,教材的重難點”,創設問題情境,順著學生的學習思路,因勢利導。

  2.創新訓練方式,促進主動應用。學生中普遍存在“知識遷移能力差,知識運用不靈活”的現象。因此,地理知識要儘可能圍繞問題展開,多層次、多角度進行提問,並通過變換條件,甚至變換題型或設計新題型來訓練學生的應變能力,知識整和能力,改變思維方式。

  3.創新教學手段。課堂教學中教材內容能否被學生接受和理解,必須通過一定的物質媒介才可能順利進行。搭配和運用不同的教學手段,會使教學產生不同的效果。

  總結經驗,認識不足,揚長補短,要使自己的業務水平再上一個新臺階,應該努力做到:從教學思想、教學內容、教學方法和教學手段等方面都給我很大的觸動。經過認真的思考,我認為:領悟大綱是教學的基礎,把握教材是教學的關鍵,巧用媒體是教學的手段,發展能力是教學的目標。

  二

  在教學過程中,認真落實新課程改革的精神,關注學生的發展,關注學生的體驗、增強課程內容與生活的聯絡,注重學生情感、態度和價值觀的形成,滿足學生不同的地理學習需要,轉變課堂教學模式,注重學習過程和學習結果評價相結合。同時,考慮到普通高中教育的基礎性這一特徵,在教學過程中我注重了學科基礎知識的落實。具體而言,我主要採取了以下一些做法:

  1、加強理論學習,努力轉變教育教學觀念。新課程改革對學校、教師和學生都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新課程改革背景下的教師必須加強學習,加強對教學行為的研究已成為全體教師的共識,只有這樣教師才能形成正確的教育觀、學生觀、教師觀和質量觀等。為此我堅持對新課程改革的理念、高中地理課程標準、課程內容與目標等理論知識進行學習與探討,從而使自己的教學實踐具備堅實的理論基礎。

  2、在轉變課堂教學模式、改變教學方法與手段等方面大膽革新。新課程注重“師生互動”、“充分發揮學生主體作用”等教學原則,為此,在教學過程中我力爭改變過去“一言堂”的局面,變學生被動的接受為主動的合作、探究式學習,努力做到轉變自己角色與地位,由過去課堂上的權威變為學生共同學習。

  3、在教學過程中關注每一個學生的發展,同時又滿足不同學生個性學習的需要。在教學過程中關注每一位學生的表現,重視每一位學生的成長,具體做法有:①課堂提問、討論發言,一段時期內要確保每位學生都有在課堂上充分展示自己才智的機會;②組織討論活動時,要求所有學生共同參與。此外,備課時還根據班級實際情況的差異,分別採取不同的教學策略,如在教學內容的廣度和深度,在作業佈置、教學內容、教學過程、學習評價等各方面使用差異性標準,從而滿足不同層次學生學習的需要。

  4、進行集體備課,發揮集體的力量。加強資訊收集,多與外校教師進行教學上的交流與探討。積極參與聽課評課,取長補短,通過這樣不斷改進自己的教學手段,不斷更新教育教學觀念。

  總之,目前的新課改處於探索階段,我將繼續努力學習,突破舊的思維方式,逐步樹立正確的人才觀、教學觀、質量觀等素質教育新觀念;通過自己的教學活動,為學生學會做人、學會求知打下堅實的基礎,使學生在德智體等方面得到全面協調的發展。

  三

  通過一學期的高一地理教學,有以下幾點體會:

  1、新教材在知識結構方面,較舊教材而言更加不繫統,這對於教師而言,如何把握好教材的深度、廣度,如何處理好教材的知識體系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教材在教學內容方面雖然做了適當的刪減,刪除了一些較難於理解的知識點,圖表,但課堂活動量明顯增加,如何有效的組織好這些活動,如何安排好教學進度,這些都為我們每一位高一的教師提出了挑戰。在近半個學期的教學中,我們感覺到課時緊張,在活動的組織上時間難以把握,如果不充分讓每位學生都積極參於,那就只是走過場,流於形式,如果充分調動每位同學,那麼時間又難於滿足,教學進度無法完成。

  2、對教材連續性與統一性的困惑,由於初高中地理課程的要求不一致,出現嚴重脫節,新課程改革下的初中地理教學,對學生的要求越來越低,教材內容相對簡單,而高中地理在難度和要求方面上升幅度大,這對於基礎薄弱的學生而言,無疑一下難於適應,給我們教學帶來更大的難度。許多學生連經線、緯線都不知道,這樣對於地球的運動、時差的計算、季節的形成等問題的理解更是水中望月。如果教師再利用上課時間給學生進行講解,這就面臨課時緊張,教學任務難於完成,組織學生回去自學,但部分基礎較差,綜合理解能力較弱的同學還是難於接受。也正是因為這些多方面的原因,使得高中地理讓許多學生感到難學,導致興趣漸無。如何更好的轉變學生現有的學習狀態,是許多教師的困惑。

  學生作為教學的主體,他們是影響新課程改革能否順利推進的重要因素。我在教學中發現,高一學生普遍對新課程改革瞭解不夠,傳統的學習行為使學生一下子也很難適應新形式下的課堂教學,尤其是我們一些基礎較差的學生的轉變難度更大。還有,學生對地理學習的不重視和認識不足始終是影響地理教學的一個非常重要的因素。

  在教學中的一些主要做法

  1、加強理論學習,努力轉變教育教學觀念。新課程改革對學校、教師和學生都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新課程改革背景下的教師必須加強學習,加強對教學行為的研究已成為全體教師的共識,只有這樣教師才能形成正確的教育觀、學生觀、教師觀和質量觀等。為此我堅持對新課程改革的理念、高中地理課程標準、課程內容與目標等理論知識進行學習與探討,從而使自己的教學實踐具備堅實的理論基礎。

  2、在轉變課堂教學模式、改變教學方法與手段等方面大膽革新。新課程注重“師生互動”、“充分發揮學生主體作用”等教學原則,為此,在教學過程中我力爭改變過去“一言堂”的局面,變學生被動的接受為主動的合作、探究式學習,努力做到轉變自己角色與地位,由過去課堂上的權威變為學生共同學習的夥伴、朋友、指導者。

  3、在教學過程中關注每一個學生的發展,同時又滿足不同學生個性學習的需要。在教學過程中關注每一位學生的表現,重視每一位學生的成長,具體做法有:①課堂提問、討論發言要求有記錄,一段時期內要確保每位學生都有在課堂上充分展示自己才智的機會;②組織討論活動時,要求所有學生共同參與。此外,備課時還根據班級實際情況的差異,分別採取不同的教學策略,如在教學內容的廣度和深度,在作業佈置、教學內容、教學過程、學習評價等各方面使用差異性標準,從而滿足不同層次學生學習的需要。

  4、進行集體備課,發揮集體的力量。加強資訊收集,多與外校教師進行教學上的交流與探討。積極參與聽課評課,取長補短,通過這樣不斷改進自己的教學手段,不斷更新教育教學觀念。

  總之,目前的新課改處於探索階段,我將繼續努力學習,力爭正確、深刻地認識與理解現代地理教育的特徵,突破舊的思維方式,逐步樹立正確的人才觀、教學觀、質量觀等素質教育新觀念;通過自己的教學活動,為學生學會做人、學會求知打下堅實的基礎,使學生在德智體等方面得到全面協調的發展。

高考地理教學反思
高三地理教師教學工作總結
相關知識
高一新教材地理課堂教學反思
高中地理課堂教學反思
利用地理課堂對學生進行生態倫理道德教育論文
淺談新教材下的課堂教學
初中地理課堂教學反思
七年級下冊地理課堂導學案答案
高中地理課後教學反思
高中物理課堂教學反思範文
中學地理課程教學工作總結
高中物理課堂教學方式論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