苗族的歷史起源

General 更新 2025年01月05日

  苗族***越南文:Mèo***是一個發源於中國的國際性的民族。苗族有自己的語言,苗語屬漢藏語系苗瑫語族苗語支,分湘西、黔東和川黔滇三大方言。

  歷史起源

  苗族族稱古老,最早見於甲骨文中。唐宋以前,曾有“三苗”、“南蠻”、“荊蠻”、“五陵蠻”等稱呼。這些稱呼把苗和其他族稱混同在一起。宋以後,苗才從若干混稱的“蠻”中脫離出來,作為單一的民族名稱。

  苗族的自稱,在湘西地區的苗族稱“仡熊”***果熊***,而在其它地區稱“卯”、“猛”或“蒙”等。“猛”或“蒙”,黔東南苗語意為“樹心”,傳說楓樹心生“妹榜妹留”***蝴蝶媽媽***,“妹榜妹留”才生苗族遠祖“姜央”,故把“猛”或“蒙”作族稱。區域性地區稱為“嘎鬧”,意為烏,或許是古代烏氏族圖騰的遺蹟。歷史上,曾按其服飾、居地等方面的不同,在“苗”字前面冠以不同的名稱。1949年以後,統稱為苗族。

  關於苗族族源,與早在四千多年前,生活在黃河流域到長江流域以及長江中下游以南地區的被史籍稱為“南蠻”的氏族或部落有聯絡。有人認為古史傳說時代的蚩尤為今日苗族所尊奉的始祖,與苗族有親緣關係。有人認為古代三苗與苗族有淵源關係。有人則認為今日之“苗”可追溯到古代的“髳”人。此外,還有驩兜說、夜郎說、巴郡南郡蠻說、盤瓠蠻說、武陵蠻說等。

  有人提出傳說時代的蚩尤、唐虞夏時代的三苗、殷周時代的髳、春秋戰國時代的荊蠻、秦漢時代的黔中蠻或武陵蠻,都包括有苗族先民在內,是苗族先民在歷史上不同時代的不同名稱。

  總之,根據史籍記載和傳說,苗族先民殷周時代已在今湖北清江流域和湖南洞庭湖一帶生息。約在春秋戰國時期,在巴蜀、夜郎以及荊州都有苗族先民活動。秦漢時,大部分苗族先民在武陵郡、牂柯郡、越巂郡、巴郡、南郡等地區定居,小部分繼續遷徙到黔東南都柳江流域。嗣後,由於戰爭、饑饉、疾病流行、生育繁密、農田丟荒等原因而不斷遷徙。

  民族節日

  鼓藏節

  鼓藏節又叫祭鼓節,苗語叫***nongx hek nes***。鼓藏節是苗族屬一鼓***即一個支系***的支族每隔3年祭祀本支族列祖列宗神靈的大典,俗稱吃鼓藏.

  鼓藏節在殺豬或牛祭祖之前須殺一隻雄鴨禱告祖宗神靈,表示每3年一次的祭祖節日來到了。

  要殺祭祖的豬是有所選擇的,其標準是:閹割後養肥的公豬.體形蹄爪不能畸形,豬毛順披不能有旋渦,開始殺豬即說鼓藏語,如殺豬叫做“嘔官人”,豬死後先用稻草蓋,叫做“蓋被子”,然後用蓋的稻草燒豬毛,叫做“照太陽”。

  各家鼓藏節祭祖時,先將豬胸部的大塊肉割下來煮熟後切成拳頭大的一砣,主人燒香燒紙,把豬肉、豬肝、魚、糯米飯供於祖宗靈前,然後禱告:“鼓藏十三年,今日來祭奠,山神坐高山,地神守田園,祖宗神靈常佑護。人無疾災,讓我們六畜興旺,稻禾穗線如牛尾,大米顆粒像黃豆,倉中糧常滿。壇裡酒不空,小孩無恙天天長,老人長壽隨日月,神靈護佑及親友,年年歲歲得安康.”禱畢,主人便捏糯米飯,抓砣砣肉分送大家吃。這些砣砣肉是豬胸部之肉,稱為“倉門肉”。吃時不放鹽巴,不加佐料,吃多少自便,但不能亂丟扔。進食時也只能說鼓藏隱語,如吃飽了不能說“吃飽了”,而要說“滿倉了”等等,其意旨在吉利。

  鼓藏節的活動以踩銅鼓跳蘆笙舞為主,一般5一9天。鼓藏節由“鼓藏頭”組織,從殺豬或牛祭祖到節日活動的系列程式均由“鼓藏頭”組織安排,人們必須服從。

自考馬克思基本原理概論簡答論述題範圍及答案
財務管理方面的論文參考範本***2***
相關知識
苗族的歷史起源
合氣道的歷史起源
趙堡太極拳的歷史起源和發展
國際殘疾人日的歷史起源是什麼
吳姓的歷史起源
唯心主義的歷史起源
說茶道的歷史起源
徽墨的歷史起源
感恩節的歷史起源
武強年畫的歷史起源與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