村官不尋常創業路
在安徽省固鎮縣,30出頭的陳爭上可謂是家喻戶曉。當年,他放著上海高校教師不幹,死心塌地回鄉養羊,創業故事轟動鄉里。
今年春節過後,這位昔日的大學老師又開始“重操舊業”了。不過,時隔5年,授課地點變成羊圈,學生則是一群來自安徽各地的大學生村官。但是他的內心卻有個創業夢,想走出一條不尋常的創業路。
“來的人太多了,名字實在記不住,好在手機上都存著呢。”陳爭上彷彿又找到了“為人師表”的成就感。自從被聘為安徽省大學生村官創業導師團成員以來,他的養殖基地幾乎成了大學生村官的見習基地。白天,參觀者紛至沓來,晚上,他還要花不少時間接受電話諮詢。“既然做導師,就要對得起這個稱呼。”面對自己曾經遭遇的各種疑惑——從貸款如何申請,到如何與政府部門打交道,陳爭上都會耐心解答,和盤托出。
不過有時候他也會毫不留情地給對方“一記棒喝”。“一個大學生村官說,又想養羊,又想養雞,又想養豬,我直言不諱地說,你想好了再來找我。”陳爭上說,作為導師就要讓學生保持清醒,“明確自己的創業方向是創業的前提”。
現在,像陳爭上一樣,99名資深創業者組成安徽省大學生村官創業導師團,他們基本上都是從田間地頭走出來的實幹家,通過“一對一”的輔導,把帶著熱度的創業經驗傳授給“嗷嗷待哺”的年輕創業者,以解“技術之渴”。
“配導師”,只是大學生村官們收到的“福利”之一。從去年4月起,安徽開始實施大學生村官創業興皖富民行動,計劃每年重點扶持200名大學生村官創業,支援建立100個大學生村官創業實踐示範基地,帶動4000戶農民群眾增收致富。
中共安徽省委、省政府對此高度重視。值得一提的是,省委會研究設立了安徽省大學生村官創業興皖富民行動專項資金。省委組織部、團省委、省財政廳等單位共同出臺實施意見,明確創業興皖富民行動的目標任務,提出資金扶持、創業培訓、專案服務和創業環境優化等方面的具體措施。
“現在,我們不再是孤軍奮戰,有了政策平臺,可以整合更多資源,破解創業瓶頸,把專案做大做強。”馬鞍山市當塗縣大學生村官俞泓說。
政策扶持,破解創業瓶頸
團安徽省委近期組織了一次有關全省大學生村官創業現狀的綜合調研。調研報告分析,除了融資難、擔保難之外,專業限制明顯、工作經歷單一、創業知識有侷限等問題反映了大學生村官創業存在的現實窘境。“因此,資金支援、相關創業指導、技術支援以及適合的創業專案,都成為大學生村官成功創業的要件”。
為了幫助大學生村官破解創業瓶頸,安徽省設立大學生村官創業興皖富民行動專項資金,每年為大學生村官創業提供100萬元貼息資金支援。其中,一部分專門用於創業大學生村官的貸款貼息,去年共評審通過52個貼息專案,總貼息金額41.72萬元;另外一部分專門用於扶持創業業績較為突出的大學生村官,去年共為全省94名大學生村官直接補助資金58.28萬元,平均每人補助6200元。
同時,安徽省青年創業者協會大學生村官分會的成立,則是讓一群志同道合的大學生村官找到了新的組織。分會定期篩選推介一批適合農村創業、成本低、見效快、前景廣、效益好的專案,建立大學生村官創業專案資訊庫,同時組建大學生村官創業導師團,提供技術指導服務。
作為全國首個省級大學生村官創業組織,大學生村官分會一成立就直奔主題。成立儀式剛一結束,當天上午,授課老師登場。培訓班安排了《電商運營規劃》、《迴圈農業與農業產業化商業模式的創新》等專題講座和交流環節。有聽課者感慨道,“資訊量大得讓人頭暈”。
除了課堂,QQ群也成了資訊交流的另一塊陣地。
“樹下種藥材是不是很好操作?”“關鍵是選好樹種,還要考慮到行距。”3月6日上午10點多,安徽省青創協村官分會群裡,圍繞種植技術的話題,大學生村官們聊得很熱鬧。
一位大學生村官感慨道:“地處偏遠山區,資訊不通,現在守著百十號人的QQ群,什麼老師都能找得到。”在他看來,QQ群的另一用途是:“大家可以相互吐吐槽,鼓鼓勁兒,好歹有了歸屬感。”
一茬接一茬,打響“村官”牌
施欣偉的大學同學沒有想到,這個在校園裡喜歡彈吉他唱歌的“文藝青年”,居然作出了一個令人刮目相看的抉擇——回到老家繁昌縣灣店村當村官。
入村之後,施欣偉摸清了村情,決定帶頭創業,率先養殖生態豬。養殖場掛牌那天,當地組織部門和團委的工作人員都來“捧場”。最讓施欣偉感動的是,他們還帶來了“見面禮”,把“小老師”湯強領上門。
湯強這個1986年出生的創業者,起步比較早,養殖小香豬,遠近聞名。他很快與施欣偉結成幫扶對子。
有了“軍師”點撥,施欣偉的生態豬養殖漸成規模。如今,每年出欄量達到1000頭。目前他還投資百萬元,建成“林場——養殖場——沼氣——池塘”迴圈生態養殖系統,不少村民都加入了進來。
現在,先行一步的湯強又開始指導施欣偉把生豬肉銷往超市,並嘗試通過電商進行同城交易。
與施欣偉這個村裡第一個吃螃蟹的創業者相比,馬鞍山市當塗縣孫趙村黨總支書記俞泓則是從自己的“師兄”手上接過了創業火炬。
當年,以王碩為首的當塗縣大隴鄉大學生村官依託葡萄種植成立當地首個大學生村官創業基地,引進葡萄新技術和新品種,帶動當地農戶走精品化生產、品牌化銷售、產供銷一體化經營的道路。
作為當初團隊的一員,俞泓負責對外協調。通過那段時間的“實戰”,她得出了自己的思考,“首先,必須有自己的實體和自己的品牌,其次,要學會揚長避短”。
“我們不是學農出身,沒有豐富的農村生產經驗,但是我們懂營銷,掌握資訊能力強。”俞泓成立農副產品銷售合作聯社,在市供銷社專家的指導下,通過直供超市的渠道,銷售當地的葡萄、菜籽油等特色產品,如今旗下已有14家合作社。僅前3個月的試運營,銷售額就達到10多萬元。現在,俞泓又註冊了“詩城村官”這一品牌。
俞泓今年即將任期屆滿,雖然去向未定,但她已經著手物色“接班人”了。村裡有個還在上大四的學生,放假期間就在俞泓手下見習,為此,俞泓三番五次動員他報考大學生村官,回鄉創業。
“只要我們做好鋪墊,不管誰來接手,都能起到實際的帶動效果。”俞泓自信地說,“一茬接一茬地幹下去,就一定能打響大學生村官這個品牌”。
因地制宜,開拓創新,帶動村民共致富
前不久,大學生村官分會專門組織召開學習貫徹給張廣秀覆信精神座談會。創業村官們紛紛表示,習覆信為大學生村官紮根基層、服務農村發展指明瞭新方向。石臺縣小河鎮龍山村黨支部副書記王效龍說:“習的覆信充分體現了黨中央對大學生村官服務基層的肯定和期盼,是對大學生村官群體的巨大鼓舞,讓我們更加堅定了服務基層人民群眾的信念。我從毛頭小子成長為涉農產業帶頭人,創業路上難免遇到很多磕磕絆絆,但各級組織部門、團委始終給我很大的關心和支援,在今後的創業路上,我一定會用心把企業做好,帶動更多群眾致富,服務一方經濟社會發展”。
和王效龍一樣,無為縣福渡社群大學生村官孔小藤在創業過程中也牢記要帶領群眾致富這一信念,如今已經打響了大學生村官品牌——“微益村官”。每逢展銷會,他都會親自上陣,吆喝一嗓子——“嚐嚐新鮮的村官牌草莓呀!”
之所以用“村官”來為產品冠名,在他看來,“這傳遞出大學生村官的責任感,也傳遞出創新精神” 。
安徽農業大學畢業的孔小藤入村之後,發現當地主要種植水稻和棉花這些“大路貨”,每畝收入僅有1000元。為此,他決心調整農業結構,改種特色經濟作物。
為了說服村民一起幹,孔小藤先試先行,創辦一個果蔬種植示範園。目前,示範園已建成草莓、吊瓜、茄子、反季節大棚蔬菜4個示範基地,總面積達600多畝。在他的帶動下,當地村民每畝收入3萬多元。
和孔小藤一樣,利辛縣大管村黨總支第一書記陸燦也經歷了從“不被信任”到“被需要”的轉變。
這個土生土長的農村娃回家當了一名村官。他發現,任職的村子交通便利,區位優勢明顯,但村民只滿足於土地流轉費和務工收入,沒有人進行大棚蔬菜瓜果種植。
“與其口頭勸說,不如用實際行動做給群眾看。”創業第一季度發了工資之後,陸燦所剩無幾,沒有一分錢利潤。有好心的村民勸他別幹了,可他咬牙堅持了下來。那一年夏天,他先期投資的30畝西瓜銷售了15萬元,收回了40%的投資成本。西瓜居然賣到了1.5元一斤!村民動了心,紛紛上門探個究竟。
隨後,陸燦聯合村民創辦綠燦種植專業合作社,註冊了“文州”牌商標。合作社解決了40餘名本村富餘勞動力的就業問題,實現人均年增收8000餘元。
現在,陸燦一人要管理4個蔬菜基地。“其中有兩個是村裡青年乾的,他們非要拉我入夥,否則不幹。”談起這份“被需要”的感覺,他的嘴角露出一絲笑意。
據統計,目前,安徽全省有950名大學生村官創辦、領辦、合辦各類種植、養殖和農產品加工企業,建立大學生村官創業示範基地60個,帶動創業農戶1.5萬人。
“對大學生村官來說,如果現在再去搞傳統的種養殖,意義不大。”作為安徽省人大代表,孔小藤認為,大學生村官創業必須走在時代的最前列,應當有最新的理念、最新的銷售模式和最新的技術。“我們的作用在於,不僅帶動村民實現共同富裕,還可以給村民帶來生產方式、生活方式,甚至是思維方式的轉變。”
江蘇創業投資什麼賺錢***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