伯牙絕弦課堂反思

General 更新 2024年12月01日

  伯牙絕弦,是講述知音難求的一個故事,俞伯牙與鍾子期是一對千古傳誦的至交典範。今天,小編為大家帶來了,希望大家喜歡!

  篇1

  這篇課文字來的教學思路我從閆學老師的課堂實錄上有所借鑑,但是畢竟東西不是自己的,用著也不順手,總是不能把那話說利索。但我有個習慣,備課的時候多寫幾次教案,哪怕是重新抄一份也好,因為每次都能有新的靈感加進來,幾易其稿,索性徹底改為自己的東西了,這樣才舒服。經過於老師的反覆斟酌,在多個環節進行了精心的設計,使得在教學中顯得整堂課環環相扣,緊扣中心而又層次分明。充分的準備使自己能對課上的每個環節爛熟於胸,所以便於在課上隨機地改變取捨的方向,保證了課堂質量的完整和流暢。

  理解課文開始,我就引導學生就課題的“絕弦”展開討論,理解其含義,告訴學生翻譯文言文要學會變通,用熟悉的表達方式把意思表述清楚。同時,我以“說俞伯牙是當時楚國有名的音樂家,那作為一個有名的音樂家,為什麼在事業最頂峰的時候不再彈琴了呢?老師相信繼續學習課文大家就會對“絕弦”這個詞乃至文章有更深刻的理解”這樣一個問題激疑,設定懸念,之後在理解完課文後再向學生提問:“在這裡,伯牙‘絕’的僅僅是‘弦’嗎?這‘終身不復鼓’的僅僅是琴嗎?”讓學生真正明白課題“絕弦”的深刻含義。

  篇2

  與學生配合交流愈發成熟自然,是我在這堂課中的一個收穫。我能真正走進學生當中,課前與學生親切、隨意地交流,和學生共同進行古詩背誦競賽,完全打消了學生因為臨時抽班級而產生的陌生感,使得課上學生也能積極參與到“新”語文老師給他們上的課中。學生們的素質也是很高的,課堂上他們都能積極參與到誦讀、體驗、對話、聯想中,恰倒好處地配合著我,也給了我極大的信心。

  但是認真總結這堂課的教學,還有著許多不足之處,需要我進一步努力提高:

  學生初識文言文,朗讀不是很到位,我的範讀起到了引領的作用,但是在範讀之後,沒有引導學生把朗讀的節奏在書上劃出來,在學生朗讀的時候,個別不到位的斷句也沒有及時指出。種種原因,使得在後面的學習中仍出現了有朗讀不準確的現象,如果做到了以上這些,就能很好地避免學生斷句讀錯的現象了。

  課堂調控的能力有待於加強。當學生髮言不是很充分的時候,我的過渡語言沒有很好地激發起學生回答的慾望,隨機應變能力不夠,沒有很好地調動學生的熱情,使得課堂上學生髮言略顯集中,關注了一部分學生,但也忽視了一些學生的學習效果。

  篇3

  教學中,把理解與朗讀相結合,在感悟文章的每一句話的同時,我也注重了朗讀的結合體味:文章的前半部分,指導學生要讀出稱讚的語氣,讀出知音歡聚的那份融洽與歡樂;文章的後半部分,指導學生帶著對伯牙寂寞、孤獨,絕望和心灰意冷的心情的理解有感情朗讀。

  教學中,進行了必要的拓展延伸:“我們知道俞伯牙是當時楚國有名的音樂家,那作為一個有名的音樂家,他的琴聲一定不只表現了高山流水,除了泰山峨峨,江河洋洋,俞伯牙的琴聲還會表現那些動人的場景呢?”在學生充分想象的基礎上,再對“皎皎明月,依依楊柳,萋萋芳草,裊裊炊煙……”這樣的場景進行感悟朗讀,有效地調動學生去讀書、去思考,步步深入又準確地演繹著文字中豐富的資訊,在不露痕跡的教學中,讓學生明白了所謂的知音,就是那個世上最懂你知你的人。我和學生既各自感受著,又互相感染著,美好的情愫在課堂悄然流淌,不知不覺進入了知音的精神世界。

  教學中,追求本色語文,紮實、有效地體現語文課所承載的內涵。不走過場,不耍花架子,滲透對文字閱讀和理解的能力方法的指導,不僅僅說清楚,也要能準確地翻譯過來。為此,在課前我為每桌都準備了字典等工具書,真正讓學生在自學文章的句子時能沉下心來,進入文字閱讀,體現語文學習的效果。

伯牙絕弦課文反思
伯牙絕弦課堂反思
相關知識
伯牙絕弦課堂反思
伯牙絕弦課堂反思
伯牙絕弦課文反思
伯牙絕弦課文反思
人教版六年級上冊語文伯牙絕弦教學反思
伯牙絕弦教學反思
伯牙絕弦課文預習題
六年級上冊語文伯牙絕弦課文
伯牙絕弦反思範文
伯牙絕弦反思範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