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高三地理二輪教學策略

General 更新 2024年12月28日

  教學策略是實施教學過程的教學思想、方法模式、技術手段這三方面動因的最優化框架式整合整體。下面是由小編整理的,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一***

  侯志堅:就職於廣東省徐聞縣第一中學。教授過新老教材,歷經三次高考改革,連續擔任過五屆高三地理教學工作。教學、教研效果顯著。《大氣運動》教學設計獲廣東省新課程改革教學論文二等獎。《高中地理課堂教學動態生成策略的探究》等教育教學論文市、縣獲一、二等獎。近年來,在《中學地理教學參考》、《地理教育》、《廣東教育》、《高中地理》、《中學生學習報》、《考試報》等報紙上發表文章、試題200多篇***套***,其中《淺析“宇宙中的地球”實驗與探究題的設計》等發表於中等教育核心期刊《中學地理教學參考》,《地理資訊的提取與處理典型例析》發表於全國優秀期刊《地理教育》並收錄於人大影印報刊資料《中學歷史、地理教與學》。主編《廣東高中學業水平測試―地理》、《高效備考―2011年廣東中考總複習》、《初中同步訓練》中圖版七年級下冊、中圖版八年級下冊、《五年中考三年模擬》初中地理八年級上冊、參編《2009年高考複習地理――高效備考》等初高中教輔資料。

  記:今天很高興請到廣東省徐聞縣第一中學老師,談談如何把握好高三地理二輪複習的問題。侯老師,您好!現在我們的學生即將進入高三二輪複習階段,請介紹一下地理學科二輪複習的時間安排及目標。

  侯:儘管各地各學校複習內容安排不一致,但一輪複習一般3月初基本結束,開始二輪複習。時間安排一般為2個月,即到5月份結束. 一輪重知識,二輪重能力。二輪複習過程以考綱為依據,以人地關係為主線,進行知識的橫向梳理和綜合,突出重點,把握主幹,最終提高學生的能力。複習的主要目標有兩個:一是鞏固第一輪複習成果,加強對知識薄弱環節的突破,並對知識進行重組,形成重點知識點的知識體系,形成知識聯絡;二是專題的突破,形成對不同問題的分析思路和解題方法。其目的是進一步完善知識體系,使知識得到昇華,能力得到提高,應遵循“鞏固、完善、深化、提高”的原則。

  記:一輪複習後同學們可能存在這樣那樣的知識缺漏,在二輪複習中應該注意哪些方面的問題?

  侯:二輪複習切不可過分依賴教材,變成一輪複習的翻版。二輪複習也必須強化對基礎知識的複習,但複習又不是簡單的機械的重複,而是將所學過的基礎知識和已具備的基本技能結合起來用於解決實際問題,將基礎知識進行縱向梳理和橫向延伸,以求達到點線面相結合的知識網路的建立和完善,並有助於學習能力的提高,形成具有地理特點的思維能力和思維方法。

  記:二輪複習中為了提高複習效率和成績,教師可以從哪些方面進行知識整合與組織備考呢?

  侯:可以從以下三個方面來進行:

  ***1***構建知識網路,提升對知識的調動與運用能力

  將課本知識重新打碎,以知識專題的形式把相關考查知識按其內在聯絡重組、歸類,構建一個以由點、線、面為網路的完整知識框架體系。“點”即知識點和考點,是高考命題的基本元素和複習的基石,逐個落實考點,夯實基礎。“線”即人地關係這條主線,也可以以自然地理各要素、人文地理要素、時間或空間等為線索設定專題,把有關的同類知識集合起來。例如,以時空分佈和時空變化為線索,把地球運動、大氣環境、海洋和陸地環境等自然地理知識聯串起來,並進一步聯絡到農業、工業、商業等生產活動及城市人口分佈等人文地理知識。“面”即把一個區域中把各要素進行有機結合,使知識“點成線,邊成面,結成網”,形成條理清晰的“知識樹”,這樣能夠把多方面的主幹知識聯絡起來,抓住問題的本質,將所學的知識與新試題形成快速準的聯絡,準確地運用相關知識和有關資訊,提升對地理知識的調動與運用能力。

  ***2***加強地理技能訓練,提高綜合解題能力

  近年來,高考加大了對地理技能的考查,如圖表判讀、空間定位、地理計算、等值線判讀等,特別是圖表判讀能力。如近三年的廣東高考題不僅影象豐富,而且型別多樣,有座標圖、經緯網圖、原理圖、分佈圖、等值線圖、結構圖、區域地圖、景觀圖、模式圖等,並有一定的創新性。試題一般要求學生能夠根據提供的圖表材料來敘述地理現象和特徵,並進行分析、判斷、歸納和總結,甚至一些問題的解答只需要有基本的讀圖和分析材料的能力就可直接從材料中提取資訊找到答案。針對這一實際情況,必須加強技能型專題訓練,如將技能型專題分為影象和圖表專題、等值線專題、地理計算專題、區位問題專題等逐個落實。技能型專題可與知識型專題穿插進行,可鞏固知識專題中的知識點,提高解題的綜合能力,也可節省時間。用於訓練的題不宜過多,也不要刻意求新,但一定要“精典”,具有代表性,其目的是掌握方法,而不是做題。

  ***3***關注熱點、重視區域分析思路與方法

  高考不迴避社會熱點,社會焦點與熱點問題成為試題的切入點已成為一大趨勢。但其最終落腳點還是考查地理基礎知識與基本能力,因此要積極尋找教材知識與社會現實的結合點,用學科的知識去分析、闡釋和評價重大社會問題及人類面臨的儲多問題。

  “區域”成為高考命題的“載體”,許多地理現象的發生和發展只有落實到某一區域中才能進行正確的分析和評價,高考涉及的社會熱點也具有地域性。分析近三年廣東地理高考題不難看出幾乎每道綜合題都是在區域背景下考查自然和人文地理知識,因此掌握區域分析方法至關重要。能夠從地理位置、地形與地質、氣候與水文、植被與自然帶到各種人類活動***工農業生產、城市與交通***、人地關係的邏輯順序歸納概括自然與人文地理特徵及其成因,比較區域差異,分析區域在發展過程中存在的問題及解決的途徑。

  記:二輪複習期間,全國各地市都有大量的模擬試題。因此許多同學熱衷於做各地的模擬試題,侯老師是如何看待這個種現象?

  侯:第二輪複習時間緊,搞題海戰不可取,要形成正確的試題觀。在複習中重視每節課或每個專題圍繞核心內容精選典型例題,掌握該類問題的分析思路,形成一定的思維模式和答題的基本“公式”。典型例題可以是高考題、以前的錯題等。特別要以近三年高考題為重點,詳加分析,提煉解題技巧和方法,提高應變能力。通過練習確實提升考試能力。習題重在質而不在量,必須加強對於“弱點”的針對性訓練。所謂“弱點”大致有兩種型別:知識性弱點和非知識性弱點。知識性弱點,就是學生學習中有缺陷的地理概念、原理和規律。對這樣的知識,尤其是每次考試學生必定失誤的弱點知識,除加強相關的課本知識複習外,還必須針對弱點強化練習。非知識性弱點,主要指學生的考試習慣和考試素質。如書寫不規範,審題不認真、粗心大意,表達不清楚,術語不規範,心理緊張等導致考試失誤頻頻。這必須通過大量的訓練考試,心理輔導才能得以解決。因此要結合班情和學情編制練習。重視解題後的反思,對於綜合題特別要注意尋找自己的答題與標準答案存在差距,認真分析總結,從而提高文字表述能力。

  記:地理複習知識容量比較大,而複習的時間比較短。請問侯老師在二輪複習時應該如何設定專題呢?

  侯:專題的設定非常關鍵,按照什麼樣的線索和思路將所有知道串聯起來進行系統複習是必須考慮的問題。我一般從知識專題和技能型專題兩個方面組織專題複習:

  1、知識型專題

  該型別專題把教材中相關聯的內容歸納為相應的知識系統,專題中的內容可能分屬不同的單元,但它們之間有著內在的聯絡,經過系統歸納總結之後,把相同的知識歸類、不同的知識重組,相似的知識遷移、相關的知識聯絡。知識型專題的數量多少、每個專題內容覆蓋面的大小,一定要因學情、考情而定,主要針對今年高考的必考模組以及學生的知識薄弱環節設計,因此專題的數量可多可少,內容可細可簡,其確定的原則是:①立足雙基,突出重點,抓住主幹,瞄準關鍵,充分利用有限的時間,不搞面面俱到。②鞏固、完善,查缺補漏。對第一輪中的薄弱環節***知識點***,可在此階段進行有針對性的強化,以彌補缺陷。

  知識型專題:

  ***1***地球與地圖專題

  ***2***大氣專題

  ***3***河流專題

  ***4***地質地貌專題

  ***5***地理規律和原理

  ***6***城市專題

  ***7***產業活動專題

  ***8***區位分析

  ***9***人口、資源、環境問題

  ***10***區域差異與區域可持續發展

  ***11***自然災害專題

  …………

  技能型專題:

  空間定位、資訊提取、計算、原因***對策***分析、規律總結等題型是近年來地理高考試題的主要題型,針對這一實際情況,在二輪複習中,必須有針對性地進行應考技能型專題的訓練。主要專題設定如下:

  ***1***空間定位

  ***2***地理計算

  ***3***圖表專題

  ***4***選擇題解題技巧

  ***5***綜合題解題方略

  ***6***地理探究題專題

  …………

  以上專題當然可以根據實際情況增減。例如熱點專題、鄉土地理專題等。

  記:侯老師,能給我們談談第二輪專題複習中一些具體的做法嗎?

  侯:1、看要點、想內容。每個專題已把相關聯的知識點歸納在了一起,看知識要點,採用“過電影”的方式,在腦海中再現相關內容,一是溫故知新,二是對其中薄弱環節可查缺補漏、有針對性地加強。這樣,既省時又省力、效果好、針對性強。

  2、看圖、想空間***想原理***。地圖是地理學科的第二語言,是知識和資訊的載體,近年的高考幾乎是無圖不成題,所以,每天都應要求學生堅持抽時間看圖,變手中的圖為“心中的圖”,以強化空間概念和圖文轉化能力。

  3、看典例、想思路。“典例”可以是以前的錯題,可以是薄弱知識環節的典型例題,也可以是經典的高考題。把它們歸在一起,經常翻看,總結、分析解題的思路,有利於相關知識和方法的遷移。

  4、看思路、找方法。每節課或每個專題教師都要圍繞核心內容精選具有代表性的典型例題,通過典型例題的解題分析,一方面指導學生掌握核心知識的靈活運用,另一方面通過例題的分析掌握該類問題的分析思路形成規律性的解題模式。在課堂上要注意加強運用例題分析歸納的模式對學生進行解題模式的訓練和鞏固,使學生牢牢掌握。

  5、做真題、找感覺。第二輪複習時間緊,搞題海戰不可取。但必須適量地做一些“真題” ***高考題、經典模擬題或例題***,及早找到高考考場感覺,對新情境題型,還要總結解題技巧,尋找對策,以提高應變能力和適應能力。

  記:有些學生只顧做題,對做過的或做錯的題卻不再回顧,請問如何將以前的試題、錯題發揮其最大功用呢?

  侯:許多地理考生成功的重要經驗之一就是建“錯題集”,把歷次練習、測試中做錯的題目抄錄下來,以彌補知識上的缺陷,糾正錯誤,克服遺忘,使知識掌握得更牢固。好的錯題集就是一筆“財富”,是通向成功的捷徑。根據本人在教學中的觀察,要使“錯題集”的功效提高,應注意以下幾個方面的問題:

  1.講究質,控制量

  許多同學在建錯題集時喜歡把平時在練習、測試中做錯的題目全都抄錄下來,不久後便有了幾本厚厚的錯題集。這樣一來,摘抄錯題花費了不少時間,還有可能佔用學習時間,再者錯題多了,看的任務也重了,過猶不及。因此在建錯題集時主要是把典型的、有針對性的、易錯的題目摘錄下來,不宜氾濫。

  2.分門別類,有利於查詢

  當達到一定數量時,分門別類就顯得格外重要。因此在收集時可根據錯因,如知識錯誤、思維方法錯誤、審題失誤、記憶錯誤、理解錯誤、計算錯誤、粗心大意等,也可按照知識點或章節進行收集,形成一個系統,這也可以說是對自己錯誤的整理。

  3.採用剪貼式,講究美觀

  相對其它科來說,地理科抄錄試題不太容易,因為試題中往往有大量的圖表,有些地圖是畫不出來的,即使畫出來,也不規範,而且相當費時。再者手抄本往往在後期會使人產生厭煩感。高三試卷多,平時可將試卷中的典型性錯誤找出來,把錯誤的習題從講義或試卷上“剪下”下來,取其精華,整理編輯並“貼上”在錯題集上,這樣看起來美觀,用起來舒服,豈不兩全其美。

  4.反覆看,多寫題後感

  許多同學的錯題集成了擺設,建的時間長,用的時間短,顯然是不合算的。建錯題集的目的本是節約時間,這樣一來在無形中浪費了不少時間。錯題集建立後,要充分利用,定期翻看,進行思維重組,重新認識,“溫故而知新”。並在貼試題時留出空檔,在空檔處寫題後感、解題思路、糾錯補救方法等,加深印象,以免下次再犯同類錯誤。

  5.交換錯題集,互通有無

  錯題集可以說是一種學習成果,同學們花費了不少心血。為了達到最大效果,同學之間交換閱讀,這也是一種行之有效的學習交流方式。從中可以瞭解其他同學哪些題容易出錯,怎麼改正,可以從別人的錯誤中吸取教訓,得到啟發,特別是對一些自己忽略的或很少引起注意的地方來個亡羊補牢,總之,各取所需,互通有無,發揮錯題集的最大效應。

  記:目前對於學生心理素質的培養方面關注比較少,如何在學習中培養和提高呢?

  侯:大多數學生經過前期數月的緊張複習,身心俱已疲憊,學習熱情有所下降。這時,許多學生的心理髮生了微妙的變化,一方面,企盼高考儘快到來,及早結束這種“痛苦的煎熬”;另一方面,隨著高考的不斷臨近,由於懼怕高考失利,又希望高考不要到來,每天都處於焦躁不安的狀態中,心神不定。這種情況就是我們常說的“高原現象”,其實“高原現象”並不代表學生的生理極限和學習效率的絕對頂點,這好比是長跑運動中出現的“極點”現象一樣,只要咬牙堅持住,度過短暫的困難期,一切都會好轉,會越跑越輕鬆。可以在以下幾方面尋求突破:

  ***1***堅定信念、相信自己。戰勝別人的是英雄,只有戰勝自己的才是聖人。要想在千軍萬馬中脫穎而出,必須有一顆堅強的“心”。

  ***2***分析、反省自己的複習狀態,並從中體會到自己的提高。對其中的不足之處和存在的問題,要求學生與老師或同學們多交流,以尋求解決的辦法。

  ***3***恰當安排各門功課的複習時間,集中複習和分散複習相結合,這樣不容易產生疲勞感。

  ***4***合理把握高度和難度,在二輪中一味地去追新題、難題、怪題,結果在“新、難、怪”的路上越走越遠,也越走越困惑。其實做題鞏固的是知識、練的是方法、培養的是能力,只要能達到目的即可,不必追求大量,尤其是一些難度過大的題,在近年高考更重基礎且難度不斷降低的情況下,更是沒有必要。

  記:訪談時間快到了,請侯老師最後就如何在提高的地理表達能力談談,好嗎?

  侯:好的。“小節決定成敗,規範決定分數”。在日常教學過程中要培養學生用精煉文字概述地理概念與原理的能力,提高表達能力可從以下三個方面進行。

  ***1***規範地理術語,語言簡潔準確。在答題過程中,能夠用地理術語對地理事物進行正確的定性分析,對地理事物的位置屬性和數量屬性進行恰如其分的定量表述。學會用科學、準確、簡練的文字來表達結論,儘可能採用地理術語、地理名詞、科學名詞。知識源於課本又必須高於課本。

  ***2***規範答題邏輯,條理清楚。許多考生答題時組織混亂,條理不清,答不到要點,甚至出現前後互相矛盾的現象。因此一定要按照地理科學的邏輯結構作答,邏輯的表述,沒有相互割裂甚至自相矛盾。地理語言在表達上決不能用“好像”、“可能”、“大概”作答。學生在考試時挖掘試題資訊,運用儲備的知識,再根據相應原理和規律,分析、推理、歸納、總結而得出結論。在語言敘述上要注意條理清楚、邏輯嚴密、同時要注意答題的規範性,要求做到“四化”,即答案要點化、要點序號化、結構層次化、表述規範化。

  ***3***掌握技巧

  ①少與多的技巧。儘量少而精,問什麼答什麼。但如果沒把握,怕把知識點漏答,根據目前高考綜合題的評分標準,則不如多答。

  ②具體與模糊的技巧。儘量具體詳細,但如果沒有把握的話可適度模糊處理,否則可能自露馬腳。如:臺灣為什麼多地震?如果不清楚臺灣位於亞歐板塊與太平洋板塊之間,則模糊答法如下“臺灣位於板塊邊緣,地殼不穩定,易發生地震”。千萬不要答成位於“印度洋與亞歐板塊之間……”

  ③主要與次要的技巧。儘量抓知識的主要方面,切中要害,實在沒有把握怕抓不到,則主次一起抓,多多益善,但要注意把最精彩、最重要的儘可能放在前面,以免給閱卷老師造成主次不分、回答問題不著邊際的不良印象。

  ***二***

  高三地理第一輪複習結束後,學生已經有了一定的基礎知識,但還不能滿足地理高考的要求。縱觀近幾年地理高考試卷,提倡素質教育、培養學生創新能力和實踐能力等特點。要求高三地理後期複習應注意學生的知識遷移能力、應用能力和創新能力的培養。

  一、重視基礎知識,突出基本能力

  基礎知識的“基礎”地位,不僅在於它是形成基本能力的基礎,還在於它是地理高考試卷組成的基礎。地理高考強調對地理主幹性基礎知識的考查,有些知識點的復現率很高。如自然地理中的地圖和等值線的判讀;大氣運動中的天氣和氣候;水的運動中的洋流和徑流等。人文地理中的五大區位因素;人口、城市、交通、農業、工業、服務業等;環境問題等。這些知識又以《中國地理》和《世界地理》中的某些區域為載體進行測查。這些主幹知識是地理學科的理論基礎,對考生的思維能力和思維方法的考查有很大的操作性。

  二、重視知識重組,加強針對性訓練

  二輪複習時要加強知識的聯絡和延伸。橫向延伸主要體現在區域地理的複習過程中。要抓住區域中自然地理、人文地理要素進行區域特徵的分析。以南方低山丘陵地區為例。首先分析南方低山丘陵的自然要素:地形、氣候、河流、植被、土壤等的相互聯絡,尤其是抓住氣候和地形這兩個關鍵性因素。其次要在分析自然要素的基礎上分析人文地理狀況,如人口、城市、交通、工農業生產等。

  二輪複習要加強對於“弱點”的針對性訓練。所謂“弱點”大致有兩種型別:知識性弱點和非知識性弱點。知識性弱點,就是學生學習中有缺陷的地理概念、原理和規律。對這樣的知識,尤其是每次考試學生必定失誤的弱點知識,除加強相關的課本知識複習外,還必須針對弱點強化練習。非知識性弱點,主要指學生的考試習慣和考試素質。如書寫不規範,審題不認真、粗心大意,表達不清楚,術語不規範,心理緊張等導致考試失誤頻頻。這必須通過大量的訓練考試,心理輔導才能得以解決。

  三、重視文字、突出地理圖表

  資料、地理圖表是地理資訊的載體,近年地理高考試卷,每一道試題都是讀圖、讀表、讀資料獲得有效資訊的解答。今年的考試說明中又再次強調考察學生讀地理圖表的能力,但是在複習中一個常見的問題就是學生重“文”輕“圖”,對文字知識機械記憶的多,對地理圖表記憶、注意、理解得少。有些學生的複習過程就是背書、記答案的過程。地理圖表是地理學科的特色,學生讀圖、作圖能力的高低,直接關係到地理成績的高低。複習中要強化學生對地理圖表的判讀及分析處理能力,要求學生達到圖文轉換、圖圖轉換,並能對圖表綜合歸納出各種資訊,並找出有用資訊去分析解決問題。

  以上就是小編分享的,歡迎翻閱。

為什麼身上會長脂肪粒
2016高三地理二輪教學反思
相關知識
2016高三地理二輪教學策略
2016高三地理二輪教學反思
高三地理二輪複習計劃範文
高三地理二輪複習知識點簡結
高三地理二輪複習專題知識點
高三地理二輪複習反思
高三地理二輪如何提高複習效率
高三地理二輪複習計劃怎麼寫
高三地理二輪複習計劃
高三地理二輪複習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