燒開水要注意什麼

General 更新 2024年12月01日

  白開水又名涼白開,是平常生活中人們喝得最多的鹼性水。它清淡無味,極其普通,但對人體的生理機理具有很重要的調理作用。早晨空腹喝上一杯溫熱的白開水對身體百益而無一害,對中老年人來說,不僅能稀釋血液,降低血粘稠度,促進血液迴圈,還能減少血栓危險,防止心臟病“高峰期”的心腦血管疾病的發生。對年輕人來說,能對因晚上睡眠後體內水分由於生理上的散發而減少起到解渴、利尿的作用,也能使面板變得光滑細嫩。很多人都是需要喝燒開的水的,那麼燒開水應該注意哪些要點呢?

  水快開時***80℃-90℃***應開啟壺蓋。

  因為現在水中的有機汙染物越來越多,有些物質是揮發性的,加熱時會隨著水蒸氣揮發出去。因此,在水快燒開時要把水壺的蓋子開啟,可以讓這些物質最大限度地揮發出去。

  水燒開後等3分鐘左右再關火!

  這是因為:普通的江湖水在送入自來水廠後,要經過氯化處理,以清除微生物等雜質.但同時,氯與水中殘留的有機物相互作用,會形成鹵代烴、氯仿等有毒的致癌化合物.而鹵代烴、氯仿含量與水溫變化及沸騰持續時間長短密切相關。水溫達到90℃時,鹵代烴含量由原來的每升53微克上升到191微克,氯仿由每升43.8微克上升到177微克,均超過國家標準2倍。當水溫升到100℃,鹵代烴和氯仿的含量分別下降到110微克和99微克,仍超過國家標準。如果繼續沸騰,持續3分鐘後,鹵代烴和氯仿含量分別降至9.2微克和8.3微克,此時才成為安全的飲用水。當然,開水也不是燒得越久越好,因為燒得時間越久,水中無揮發性的有害物質和亞硝酸鹽,會因為水的蒸發而濃縮,含量相對增高,喝了這樣的水,同樣對身體有害。

  水不能反覆燒,最好現燒現喝。

  流動著的水有一定的自淨作用,最理想的飲用水是鮮活水。科學研究發現,水的衰老速度很快。水分子是呈鏈狀結構的,水如果不經常受到強烈撞擊,也就是說水不經常處於運動狀態,而是靜止狀態時,這種鏈狀結構就會不斷擴大和延伸,變成老化水,俗稱“死水”。這種老化水活力極差,未成年人如果經常飲用,會使細胞新陳代謝明顯減慢,影響生長髮育;中老年人如果經常飲用老化水,就會加速衰老。由此可見,飲用老化水對人體健康的危害不可低估。研究表明,剛被提取的、處於經常運動、撞擊狀態的深井水,每升僅含亞硝酸鹽0.017毫克。但在室溫下儲存3天,就會上升到0.914毫克,原來不含亞硝酸鹽的水,在室溫下存放一天後,每升水也會產生亞硝酸鹽0.0004毫克,20天后則高達0.73毫克,而亞硝酸鹽可轉變為致癌物亞硝胺。有關專家指出:對桶裝水想用則用,不用則長期存放,這種飲水習慣對健康無益。

  每天清早最好能先把水開啟放5-10分鐘,避免管道的鐵鏽汙染和管道中死水的產生。

  長期沒有開啟過的水龍頭應格外注意。這部分水可以用來清潔和洗滌。

  小編給大家介紹了燒開水時候的注意事項,那麼白開水是不是就可以肆無忌憚的喝了呢?雖說多喝水是經常用到的民間偏方,但是這水並不是能隨便喝的,或者說並是不什麼人都能隨便喝的。下面小編再給大家普及一下哪些人不能喝太多的水。

  四類人群飲水別過量

  水雖然是組成人體的重要成分,而且在體內擔任重要的運輸和平衡工作,但並不是所有人都是“多喝水有利於健康”。以下這幾類人群在日常生活中就必須控制飲水量。

  腎臟病患者

  有慢性腎臟機能不全、腎病的患者,不宜多喝水。慢性腎機能不全或腎臟衰竭病人由於其腎臟機能逐漸喪失,無法正常地排洩水分及鹽分;腎病患者因體內蛋白質會經尿液大量流失,降低了血滲透壓,如果過量地喝水,就會使水腫變得更加嚴重。

  心臟病患者

  心臟病患者,特別是心臟衰竭的病人,會因腎臟血流與灌注功能不正常,無法使身體水分順利排出,因此全身容易產生水腫。如果飲用過量的水,就會增加心、肺等臟器的負擔,甚至誘發低血鈉症,出現噁心、嘔吐、全身抽搐、昏迷等危險症狀。

  肝功能異常並伴腹水者

  肝功能異常的人,除了本身不能合成身體中的血蛋白之外,其他原因也會造成水腫。因此,血滲透壓降低,水分容易堆積在組織中,常會有腹部、胸部積水的現象。此類患者不宜多喝水,以免加重水腫症狀。如果身體一旦出現水腫,應根據水腫的實際情況限制日常攝取的水量。

  水中毒患者

  水中毒主要是因為飲水過量,使水分過度地蓄積,誘發了低血鈉症。另外,機體內的水分過多還會增加心臟的負擔。尤其是在日常生活中,人體在嚴重口渴脫水的情況下,大量飲用低礦化度水或純淨水,易造成人體內電解質平衡失調,出現低滲脫水,從而引起水中毒。

燒開水要注意什麼
吃番茄的時候要注意什麼
相關知識
燒開水要注意什麼
燒開水要注意什麼
飲開水要注意什麼
大一新生開學要注意什麼
黑天開車要注意什麼
店鋪裝修風水要注意什麼
新手晚上開車要注意什麼問題
夏季開車要注意什麼
新手夜間開車要注意什麼
孕婦喝水要注意什麼事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