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伏天有什麼飲食注意事項
在三伏天去寒氣,冬天就不會全身冰冷,睡覺的時候也不怕腳冷,那麼三伏天有哪些飲食注意事項呢?接下來小編為你分享一下三伏天的相關飲食注意事項,一起來看看吧!
三伏天的飲食注意事項
1、多吃苦味食物。
苦味食物不僅清熱,還能解熱祛暑、消除疲勞。所以,大暑時節,適當吃點苦瓜、苦菜、苦蕎麥等苦味食物,可健脾開胃、增進食慾,不僅讓溼熱之邪對您敬而遠之,還可預防中暑,可謂一舉兩得。此外,苦味食物還可使人產生醒腦、輕鬆的感覺,有利於人們在炎熱的夏天恢復精力和體力,減輕或消除全身乏力、精神萎靡等不適。
2、增加清熱解暑、健脾利溼食物的攝入。
綠豆湯是我國民間傳統的解暑食物,除了脾胃虛寒及體質虛弱者均可放心食用。此外,像荷葉、西瓜、蓮子、冬瓜等也具有很好的清熱解暑作用。扁豆、薏仁具有很好的健脾作用,是脾虛患者的夏日食療佳品。
3、益氣養陰的食物不可少。
大暑天氣酷熱,出汗較多,容易耗氣傷陰,此時,人們常常是“無病三分虛”。因此,除了及時補水,還應常吃一些益氣養陰且清淡的食物以增強體質。如山藥、大棗、海蔘、雞蛋、牛奶、蜂蜜、蓮藕、木耳、豆漿、百合粥、菊花粥等。
4、蛋白質供給需充足。
大暑氣溫較高,人體新陳代謝增快,能量消耗大,因此蛋白質的供應必須酌量增加,每日攝入量應在100克—120克。植物蛋白可以從豆製品中獲得,動物蛋白除了奶製品外,還應適當吃點肉,如雞肉、鴨肉、瘦豬肉、鴿肉等平性或涼性的肉製品。其中,鴨肉富含蛋白質,可及時補充夏日高溫帶來的過度消耗,且鴨屬水禽,性涼,具有滋陰養胃、健脾補虛、利溼的作用,特別適合苦夏、上火、體內有熱者食用。在食用鴨肉時最好燉食,也可加入蓮藕、冬瓜等蔬菜煲湯,這樣既可葷素搭配起到營養互補的效果,又能健脾、益氣、養陰。
三伏天的飲食方法
1、補氣去火
炎炎夏日不僅帶給我們身體上的不適,還容易導致越來越多的人火氣上升,表現出情緒煩躁、焦慮、易激動、失眠等,這些症狀在醫學上稱為“夏季情感障礙”。因此,“去火”也是夏日食補的必備功課。
2、多酸多甘
古代學者認為“夏季暑溼,適宜清補”。夏天酷熱高溫,人們喜冷飲,喝水多,導致溼氣侵入人體,而外溼入內,使水溼固脾,引起脾胃升降,令人的消化功能產生障礙,出現積水為患,引起食慾不振等。
3、新鮮乾淨
中醫認為,胃為後天之本。夏季人們常感食慾減退,脾胃功能較為遲鈍,此時不妨吃些新鮮蔬果。新鮮蔬果營養素的構成,一般是纖維素和糖分的含量各半,不僅可以有效地補充人體必須的能量和水分,其清爽的特質也會讓人久食而不厭。
三伏天去寒氣的方法
1、吃薑
中醫認為,姜是助陽之品,於是自古以來中醫素有“男子不可百日無姜”之語。姜活血、祛寒、除溼、發汗,與蜂蜜合用對肝病恢復有益。鮮姜滋潤而不傷陰,每天切四五薄片鮮生薑,早上起來飲一杯溫開水,然後將薑片放在嘴裡慢慢咀嚼,讓生薑的氣味在口腔內散發,擴散到腸胃內和鼻孔外。若常感胃寒、食慾不振,可以含服鮮薑片。
2、熱水泡腳
用熱水泡腳是個養生好方式,全年都適用,泡出一身大汗能驅寒。泡腳時間不能太長,大概10-15分鐘,後背有熱烘烘的感覺即可。夏季泡腳最好用40℃左右的溫熱水,具體以不出汗為原則,中醫上認為,汗液由部分津液轉化而來,津血同源,出汗太多傷氣血,正所謂“大汗亡陽”。
3、吃羊肉
羊肉在伏天吃營養程度最高。中醫認為,大暑天氣雖熱,但人體容易為暑、溼、邪所侵,此時喝羊湯,同時把辣椒油、醋、蒜喝進肚裡,全身大汗淋漓,可帶走五臟積熱,同時排出體內毒素,極有益健康。
4、三伏貼
“三伏貼”是通過中藥穴位敷貼,由中藥對穴位產生熱性刺激,祛病保健。貼敷一般適合體弱易感、哮喘、鼻炎、四肢椎體關節疾病、宮寒痛經等,能起到增強免疫力的作用,特別是經常咳嗽感冒的易感及寒性病症的人群可以考慮此法。
5、三伏灸
所謂灸法,是一種傳統中醫的外治療法,就是用艾絨等藥物在人的體表穴位上灼燙、薰熨以治病的方法。此灸法溫通氣血,扶正祛邪,從而達到治療疾病和預防保健的目的
6、刮痧
刮痧有活血化瘀、調整內臟陰陽平衡、疏通人體筋絡、排除體內毒素、行氣活血等功效。刮痧後最好能喝一大杯溫開水以幫助排毒,對刮痧部位要進行適當的保護,不要受涼。刮痧一般只針對於初期和中期的感冒,有疏風清熱、祛風散寒的作用,後期的感冒刮痧的效果要差得多。
處暑養生適合吃什麼蔬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