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茯苓的治療作用與禁忌有哪些

General 更新 2024年11月15日

  土茯苓入藥部分只選擇其乾燥後的根莖。常於夏、秋二季採挖,土茯苓除去鬚根,洗淨後乾燥、入藥;或趁鮮切成薄片後乾燥、入藥。下面是小編給你介紹的土茯苓的治療作用與禁忌,希望對你有幫助。

  土茯苓的治療作用

  土茯苓可治小兒溼疹

  小兒溼疹多發生於兩歲以內的嬰幼兒。皮損主要發生在兩頰、額部、頭皮,個別可發展至軀幹、四肢。因有陣發性劇烈瘙癢,常引起嬰兒哭鬧和睡眠不安,遇不良刺激或氣候突變,穿緊身的毛、絲綢衣服,或用肥皂清洗過勤等可使病情惡化。

  當小兒發生溼疹時,可去中藥店買土茯苓適量,研為細末,外敷患處,每日3-4次。一般用藥1天后滲液減少,3天后可見痂皮,1周後可愈。用藥期間,不能讓小兒食辛辣、魚、蝦、牛肉、羊肉等食物。

  土茯苓外洗內服治“鼻淵”

  鼻竇炎、上頜竇炎等慢性炎症,中醫統稱為“鼻淵”,以鼻塞、流黃膿涕***或有臭味***,併兼頭重、舌紅、苔黃膩等為主要表現。此症多為脾胃溼熱、肝膽鬱熱,致使溼濁之邪犯上所致。臨床證實,用土茯苓內服外洗,療效明顯。

  方法:土茯苓30克,水煎服,每日1劑,分2次服完。其藥渣再復煎,藥液外洗鼻部,一般連用4劑,諸症可消。此方若加魚腥草或金銀花同煎,其消炎排膿效果更佳。

  土茯苓的禁忌

  1、《萬氏家抄方》:“不犯鐵器。”

  2、《綱目》:“服時忌茶。”

  3、《本草從新》:“肝腎陰虧者勿服。”

  土茯苓醫書記載

  1、《本草拾遺》:“草禹餘糧,根如盞連綴,半在土上,皮如茯苓,肉赤味澀,人取以當谷,不飢……調中止洩。”

  2、《本草圖經》:“敷瘡毒。”

  3、《滇南本草》:“治五淋白濁,兼治楊梅瘡毒、丹毒。”

  4、《本草綱目》:“健脾胃,強筋骨,去風溼,利關節,止洩瀉。治拘攣骨痛;惡瘡癰腫。解汞粉、銀硃毒。”

  5、《生草藥性備要》:“消毒瘡、疔瘡,炙汁塗敷之,煲酒亦可。”

  6、《本草再新》:“祛溼熱,利筋骨。”

  土茯苓臨床應用

  1、防治鉤端螺旋體病

  預防:每日1兩,1次或2次煎服,每週連服3日,共服5周。2000餘人服藥結果表明,服藥組與未服藥組發病率之比為 1:5.58。治療:土茯苓100克***病情重而體質較好者可用至5兩***,甘草15克,水煎每日2次分服。

  同時可根據病情辨證加減;對高熱、重症者給葡萄糖液及維生素丙,個別有出血傾向者加用激素。治療18例均愈,16例於服藥2~3劑、3例於服藥4~5劑後症狀消失。平均住院時間3.6天。或用土茯苓4 兩,地榆、青蒿、白茅根各50克煎服。每日1~3劑,熱退後每日1劑,4次分服。同時配合對症處理,如鎮靜、止血、補液等。治療14例,失敗4例。其中血培養陽性者9例,5例治癒,4例失敗。治癒病例體溫降至正常時間在1~7日內,主要症狀隨體溫下降而逐漸減輕或消失,大部分病人頭痛、身痛、球結膜充血、腓腸肌壓痛、血痰等均於1~2天內消失。治療中少數病例出現噁心、嘔吐等反應。

  2、治療梅毒

  土茯苓據早年臨床觀察報告,以土茯苓為主,配合銀花、甘草,或配合蒼耳子、白蘚皮、甘草,或配合忍冬藤、蒲公英、馬齒莧、甘草。煎服。 治療現症梅毒及隱性梅毒,其血清陰轉率在90%上下。其中晚期現症梅毒的治癒率為50%左右。對晚期麻痺性痴呆,不僅腦脊液康、華氏反應轉陰,而且精神症狀亦獲得不同程度的改善。對於小兒先天性梅毒性口腔炎效果亦佳。用量:成人每日用土茯芩75~100克,水煎,2~3次分服,以10~20天為一療程。但亦有每日量用至100~400克的,療程有長達2個月的。

  3、治麻疹

  預防用100%煎液內服,3歲以下每日30~50毫升,3~6歲50~60毫升,分3次服,連服3日。或製成注射液行肌肉注射。以上劑量亦可作為治療之用。

  4、治療急性細菌性痢疾

  每日用200~400克煎服,或再以煎液作保留灌腸,7天為一療程。

  5、治療急慢性腎炎

  每日150克,水煎,分3次服。退腫作用較好,服後,小便增加。亦有用於治療腎盂腎炎、腎結核的報道。


土茯苓的治病食療方有哪些
土茯苓的治療作用與禁忌有哪些
相關知識
土茯苓的治療作用與禁忌有哪些
土茯苓的治療作用與禁忌有哪些
桃花的功效作用與禁忌有哪些
土茯苓的治療作用
土茯苓的治病作用與食療方法
土茯苓的治療作用和食療方
熟地黃的食療作用與功效有哪些
熟地黃的食療作用與功效有哪些
淫羊藿的功效作用和禁忌有哪些
栗子的功效作用和禁忌有哪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