嬰兒期與幼兒期寶寶的差異_嬰兒期與幼兒期的差別

General 更新 2024年11月16日

  嬰兒期與幼兒期寶寶有什麼樣的差異呢?嬰兒期與幼兒期的寶寶之間有什麼樣的區別?嬰兒期與幼兒期寶寶的差異這個問題由小編來為您解答!

  幼兒期與嬰兒期寶寶的差異

  體重增長緩慢

  相對於身高來說,體重增長緩慢,在未來的幾個月裡,體重都沒有明顯的增加。進入幼兒期,寶寶已不以乳類食品為主了,肌肉和骨骼生長更迅速,皮下脂肪不再像嬰兒期那樣飽滿豐富。從外觀上看,寶寶不再那麼“肥”了。寶寶過週歲生日時體重是11千克,一個月過去了,寶寶體重可能仍然是11千克,甚至過去兩三個月,體重才增加幾兩。沒關係,只要給寶寶提供了合理的飲食結構,保證寶寶營養供應,寶寶身體就會健康地生長,媽媽不要著急。

  精細運動能力飛速發展

  幼兒期寶寶,大運動能力進入緩慢、穩步發展階段,但在精細運動能力方面,卻會飛速發展。寶寶手的精細運動能力進步很快,有一位剛滿13個月的寶寶,竟然能用遙控器把電視開啟,如果不是親眼所見,我也難以置信。寶寶有無限的潛能,爸爸媽媽需要的不是如何想辦法去開發,而是給寶寶創造充分的條件和空間,順勢而為,讓寶寶的能力自然流出。

  手眼協調能力增強

  在媽媽示範下,寶寶會把小珠子放進小盒。看起來,寶寶鬆手放珠子的動作有點笨笨的,鬆手前還要把手放在盒子上歇一會兒。如果媽媽要求寶寶把小珠子從盒子中拿出來,寶寶會聽從媽媽的指令,把手伸進盒子裡取出珠子。寶寶能夠配合媽媽伸出小胳膊和小腿穿衣服。但是,寶寶通常不能把注意力放在這些事情上,總是不停地手舞足蹈,使本可以在很短時間內做完的事情,要用很長時間才能完成。媽媽可利用寶寶短暫的注意力集中,換尿布穿衣服,可在穿衣服時給寶寶唱歌講故事,當寶寶集中注意力聽媽媽唱歌講故事時,寶寶身體活動會減少,給寶寶穿衣服就容易多了。

  生病頻率高,但大多是小恙

  隨著寶寶月齡的增加,爸爸媽媽會更多帶寶寶做戶外活動,到比較遠的地方旅遊。還會帶寶寶去一些公共場所,比如動物園、遊樂場、電影院、戲院、百貨商場、超市等。可能還會帶寶寶到有小朋友的家中做客,帶寶寶到親子課堂,和更多的寶寶玩耍,或參加一些開發潛能的訓練班因此,寶寶生病的頻率可能高了,但大多是小恙爸爸媽媽無需過於緊張,一次次地跑醫院。

  體格發育穩定,能力發育快速

  幼兒體格發育不像嬰兒那樣明顯,進入到了相對穩定期,發展變化比較緩慢。但是,能力發展卻進入了快車道,常常叫爸爸媽媽毫無心理準備,感覺寶寶“鬧人”了。十幾天前,寶寶還喜歡安穩地躺在媽媽的懷抱裡,現在卻要離開媽媽的懷抱,去探索未知世界了。

  寶寶可以獨自站立了

  到了這個月齡,絕大多數寶寶不再需要爸爸媽媽的攙扶或扶著其他物體,就能夠單獨穩穩地站立了。部分寶寶還不能獨自行走,雖然可以向前邁幾步,但爸爸媽媽不在前面接著,寶寶可能會向前摔倒。有個有趣的現象:當寶寶摔倒時,如果爸爸媽媽不表現出緊張、害怕,周圍的人不大呼小叫而是平和地看著寶寶,用鼓勵而輕鬆的眼神望著寶寶;或乾脆若無其事地做別的事情,用餘光關注著寶寶別出意外,寶寶就不會因為摔倒而哭鬧。寶寶會自己起來,仍然表現出愉快的神情,不會懼怕再次摔倒,繼續樂此不疲地練習走路。相反,如果爸爸媽媽對寶寶摔倒表現得很緊張,寶寶就會哭鬧給你看,還可能失去練習的興趣。

  牽著爸爸媽媽的手邁出人生第一步

  當爸爸媽媽牽著寶寶的雙手或單手時,大多數寶寶都能比較順利地往前走。當寶寶向前走的時候,全身都參與進來,小臉呈現出緊張的神態,小嘴翹翹著,兩眼沒有目的地望著前方,還常常由於緊張而流出口水。當寶寶能夠邁出第一步的時候,對走開始表現出異常的興趣,總是要掙脫媽媽的懷抱,下地走路,因為幼兒喜歡面對新的挑戰。幼兒的平衡能力是協調行走的關鍵,無論幼兒何時開始學習走路,經過6個月的努力,絕大多數都能比較順暢地獨立行走,並基本能夠接近成人的步伐。光著腳走路可以促進幼兒腳掌、腳踝和腿部的肌肉發育。所以,儘量讓寶寶光著腳練習走路。

  寶寶有了自己的主意

  寶寶不想吃的東西,媽媽很難再按照自己的想法餵給寶寶。寶寶不喜歡的東西,會毫不猶豫地扔到地上。媽媽越是不讓動什麼東西,寶寶越要去拿。這個時期的幼兒,見到什麼都想摸一摸,遇到什麼都想嘗試一下。幼兒有了自己的願望和喜好,如果父母強烈干預,就會招致寶寶大聲哭鬧或者大呼小叫,這是幼兒表示反抗的方法之一。1歲以後的幼兒,開始逐漸有了獨立的思想和意願,如果父母沒有學會尊重寶寶,寶寶就會

  反抗。你的寶寶真的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乖寶寶”不見了。父母好不容易掌握的養育方法,一下派不上用場了,父母突然覺得一切都變得複雜起來。於是,有的媽媽問:寶寶怎麼不可愛了?其實,不是寶寶不可愛,而是寶寶在認識、情感、心理上更進了一步。

  語言理解關鍵期

  有的寶寶能夠說出一兩個成人能聽懂的句子。大多數寶寶在1歲左右說出人生中的第一句話——這是成長的里程碑。在寶寶語言發展的最初時期,父母不要泛泛地和寶寶說話。比如,當寶寶鬧著要到外面去玩,而這時外面正在颳風下雨,暫時不能帶寶寶到戶外活動,父母不要說:寶寶是個乖寶寶,要聽爸爸媽媽的話。而是要具體地告訴寶寶:外面正在下雨,刮很大的風,現在不能出去玩,等到雨停了,我們再出去玩。如果寶寶不理解媽媽的話,可以帶寶寶到外面親自看一看下雨的場面。這個年齡段的幼兒,絕大多數能夠聽懂成人一些話的意思了。但是,大多數幼兒還不能用語言來回應父母,常常通過動作、手勢、聲音等表示他的意思。幼兒通過肢體語言,能做出一兩個讓成人明白的示意。

  新增固體食物關鍵期

  寶寶已經進入幼兒期了,如果媽媽還不敢給寶寶吃固體食物,不但會使寶寶乳牙萌出時間推遲,還會影響寶寶咀嚼和吞嚥功能的發展,尤其是吞嚥和咀嚼協調能力的發展,導致日後吃飯困難。醫學上有這樣的例子,如果寶寶出生後一直不讓寶寶吸吮,寶寶一直都不會吸吮,這就是“關鍵期”的意義。幼兒在整個發育過程中,有幾個關鍵期,錯過了發育關鍵期,幼兒的發育就會落後,甚至停滯12~13月。以後即使付出百倍的努力,都難以達到應有的發育水平。

  嬰兒期的教育準備

  許多父母忽略了嬰兒期的教育,主要原因是認為寶寶太小,沒必要施以教育。而研究表明:這個階段的寶寶已經具備了接受教育的能力,只不過需要給予的教育不是我們所謂的“知識教育”,而是適合寶寶生長髮育的能力教育。例如:利用合適的遊戲,幫助寶寶學習走路、說話等等。

  我們常常重視的是:寶寶的營養、健康與發育;寶寶的冷暖與飢渴;寶寶的安全與快樂。

  我們常常忽略的是:此階段各個時期寶寶的發育特點與潛力;寶寶的心理需要;適合寶寶的教育方法、遊戲或玩具;與寶寶的親情交流或語言交流;系統培養寶寶與啟發寶寶的智力;寶寶手的精細動作的訓練;不適合的玩具對寶寶產生的壓力與弊端;聽覺與語言的訓練。

  我們需要做到和懂得的是作為父母養育與教育寶寶的基本知識與技能。

  嬰兒期大腦的潛力非常大,是我們無法想像與測量的。如果父母夠成為寶寶的“第一任教師”,並扮演好角色,是我們對寶寶一生健康成長的最大貢獻。

  身為父母的我們,必須瞭解這個階段中每個時期寶寶生長髮育的特點,我們可以提供給寶寶的遊戲、合適的玩具和圖書,以及我們可以進行的訓練。

  我們所提供給寶寶的教育,必須符合他的發育特點,操之過急與把揠苗助長的做法都會使我們事與願違。

  如果我們能持之以恆地堅持對寶寶進行適時與適合的教育與訓練,很明顯,這對我們自己是非常大的挑戰,它要求我們首先學習與提高。

  看了嬰兒期與幼兒期寶寶的差異的人還看了:

1.寶寶熱疹和溼疹的區別

2.形容寶寶每天成長的語句

3.有關嬰幼兒早期教育研究論文

4.影響嬰幼兒心理健康的因素

5.淺談嬰幼兒護理論文

嬰兒期寶貝心理特點_嬰兒期寶貝的心理
寶寶感冒咳嗽偏方
相關知識
嬰兒期與幼兒期寶寶的差異_嬰兒期與幼兒期的差別
幼兒園寶寶期末評語
幼兒期寶寶的補血健脾食譜
寶寶班上學期幼兒評語
幼兒園假期的安全注意事項_幼兒園學生假期的安全注意事項
暑期幼兒園教師的培訓心得體會_幼師暑假培訓心得體會
孕期吃什麼能生出聰明的寶寶如何讓胎兒變聰明
冬天寶寶長溼疹有哪些症狀嬰幼兒冬季溼疹症狀
幼兒園寶寶育兒知識
幼兒園綱要學習心得體會_綱要感悟與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