黎坪旅遊攻略

General 更新 2024年12月20日

  陝西省黎坪風景區位於川陝交界大巴山腹地的南鄭縣元壩鎮境內,距漢中市區65公里,西安300公里,成都400公里,西漢高速公路漢中西站60公里,為國家AAAA級旅遊景區。今天小編帶給大家的是,希望對大家有幫助。

  黎坪旅遊觀光

  黎坪風景區與四川南江旺蒼縣接壤,西北分別與寧強、勉縣毗鄰,平均海拔1500米,現有居民7600多人。1938年于于右任生的學生--安漢在此成立黎坪農墾局,開荒種地,收容難民3萬多人,並且大興教育,發展經濟,黎坪空前繁榮。安漢曾著《西部墾殖論》、《西北農業考察》***與人合編***等兩部論著,被學術界認為是西部開發第一人。1932年紅軍過境,留下紅色進步思想。這裡出土的打製石器,距今有二三十萬年曆史。黎坪民風淳樸,人傑地靈、物產豐富,香菇、木耳、蜂蜜、天麻、厥根粉、臘肉等土特產產品倍受歡迎,尤其是橡子涼粉更讓人饞涎欲滴。中央電視臺的《走遍中國》欄目組還專程來拍攝並播出了它原始而複雜的製作工藝。 經省編委批准,景區現已設立副縣級管理機構,為“漢中黎坪景區園管理處”,內設資源環境保護局、公用事務局、旅遊服務局、規劃建設局等職能部門,並以市場運作模式成立漢中黎坪景區開發建設有限公司,承擔公園開發建設工作。 黎坪風景區於2009年7月1日正式開園運營,並舉行隆重的開園慶典儀式。將會吸引越來越多的遊客到公園觀光遊覽。預計到2009年接待遊客人數可達到12.54萬人次,2010年達23.85萬人次,到2015年可達到101.75萬人次,2020年可達到158.35萬人次。黎坪風景區,將為元壩、南鄭乃至漢中經濟飛速發展起到不可估量的推動作用。 隨著西部大開發的推進和開發建設的日趨完善,黎坪必將成為漢中乃至西北最具吸引力的風景名勝。

  黎坪風景區地處大巴山中段,距漢中市70公里,距108國道寧強縣鐵鎖關鎮18公里,距川北重要城市廣元市僅90公里。有原始森林64萬畝,其中有20萬畝過地林。景區山巒疊嶂、溝壑縱橫,一山一勢,傾綠洩翠,西流河峽谷橫貫其中,既有奇石險峰之壯美,又有古樹清流之秀麗。二郎山水庫高峽平湖,青山輝映,山水交融;瀑布飛掛,似銀河落九天。溶洞鍾乳滴露,石筍如林。石馬山石林矗立,石中生樹,樹中映石,大、小冷壩天然牧場,牛羊歡叫,牧歌悠揚。有陝南“九寨溝”之稱。經過幾年的開發,現已建成黎坪、冷壩、紅石山等四個景區、20多個景區,開發包裝了4條特色鮮明的旅遊線路。 黎坪風景區是以森林景觀、地貌景觀,水體景觀以及現代人文景觀和田園風光景觀為主,集山景、林景、水景、石景為一體。為四大景區,現以探明的景點有160多處。黎坪景區以收山松原始林海和巴冊民情風俗及現代人文景觀安漢故居為主要景觀。原始林海,古木參天,稀有罕見。 黃洋河景區以高坑瀑布、千層巖、石城等腰三角形為主要景觀。千層巖兩岸勢如劍開,遊入軒身其中,彷彿進入三國石棧道。石馬列山景區以矯健雄壯的石馬山石林群為主要景觀。奇石林立,形態各異特別是與千年石黃楊林爭奇鬥妍,神祕莫測。冷壩景區以大小次序壩天然山甸草場為主要景觀。 山甸昔日場寬闊無限,綿延數公里。牛羊成群,牧歌悠揚,遊客暢遊其中。心情體驗摹風情,觀賞摹風光。陽春,山花爛漫,奼紫嫣紅;盛夏,綠蔭濃郁,涼爽宜人;金秋,霜葉似火,野果飄香;嚴冬,銀裝素裹,交相輝映。被譽為“巴山深處的綠色明珠”。

  黎坪特色美食攻略

  黎坪八大碗,最早的八大碗以豬肉為主,而且碗碗全是肉。通常一桌八大碗要用掉六斤多肉,每個碗放八片或八塊肉。如:條子肉、方塊肉、米粉肉、蒸臘腸、蒸血丸子、蒸土雞、蒸酥肉、臘瓤腸、蒸臘肉排骨、排骨燉蓮藕、蒸燜野味等。體現出的是宴請者家底之殷實,待人之厚道。講究的是實惠、解饞。吃席時再配以大碗喝酒,那種豪爽、那種酣暢淋漓的場景,往往會給吃的人留下深刻的印象,讓沒吃過的人產生無限的遐想。八大碗雖然碗碗不離肉,但工藝做法有別,墊底的輔菜也不相同,用的都是當地的土特產,如紅薯、土豆、幹竹筍、幹四季豆、香菇、木耳、豆腐、紅白蘿蔔等。八大碗菜品具有香濃味厚、鹹鮮酸辣的口味特點。 歷久演繹、不斷變化,今天黎坪的八大碗,形成了鹹鮮、酸辣、鮮香的口味特點,以脆嫩、清爽、酥爛、軟糯適口、質感鮮明為特點,在傳承老八大碗精髓的基礎上,融入人們現在的飲食習慣,更注重營養與口味,更注重葷素的合理搭配。所以說,黎坪今天的八大碗是傳統技法與現代文明有機結合的美食中的精品。 八大碗從開始到現在都是一種在重要場合下的餐飲文化形式。八大碗並不一定只限八種,菜的做法特別是輔料的新增會根據具體情況、不同時節調整變更。但基本的內容沒有太大的變化。每桌八人,圍而坐之,上八大碗,每碗中的內容有八份,大家平均分享。 八大碗中的菜品豐富多樣,按照葷素合理搭配的原則,現在開發的八大碗菜系組合,已有幾十種之多。諸如五葷三素、四葷四素、三葷五素、五葷五素、八碗一品、十碗一品、十二碗一品等。無論組合怎樣變化,八大碗席面上常見的如:條子肉、方塊肉、米粉肉、蒸臘腸、蒸血丸子、蒸土雞、蒸酥肉、臘瓤腸、蒸臘肉排骨、臘肉、橡子涼粉、血豆腐、菜豆腐、米豆腐等。隨著人們飲食習慣的變更,八大碗中葷素搭配已成為當今飲食的主流。因而,橡子涼粉、各類豆腐、粉皮子等深受人們的青睞。

  蒸酥肉

  特色:肥而不膩、鹹鮮可口、香氣繚繞、香飄四溢。 原料:去皮五花肉、土雞蛋、麵粉、澱粉 輔料:紅蘿蔔、白蘿蔔 調料:大香草果粉、花椒粉、八角、桂皮、幹辣椒、薑末、蔥、大蒜、鹽 製作過程: 將五花肉切成1cm寬、4cm長的小片,大蔥切斜片,姜和大蒜一同切薄片;蘿蔔切成塊狀,在開水鍋裡汆一下;在碗裡打入雞蛋加進麵粉和澱粉放入調料攪拌均勻,將五花肉掛糊。將鍋裡溫油燒至六成熱時下入掛好糊的肉條,邊下邊用手勺推動,防止粘連,當炸至肉表層的糊發硬時撈出。待油溫至八成熱時,倒入炸硬的肉條,炸至金黃色時撈出備用;裝碗:將炸好的肉條裝到碗裡,上面加入幹辣椒、花椒、蔥、姜、八角、桂皮;取骨頭湯或雞湯加入鹽味精、醬油、調好味放入蘿蔔拌勻裝到碗裡;將裝好碗的蒸碗,放在蒸鍋,用大火蒸45分鐘,小酥肉即成,翻碗裝盤上桌。

  蒸米粉肉

  原料:帶皮五花肉、大米、江米 輔料:土豆或紅薯 調料:大香草果、花椒、苦豆、薑末、蔥、鹽、醬油等 製作過程:將大米和江米按2:1的比例加入鍋中炒至金黃色並出米香味,然後碾碎,與切成片的五花肉及調料一起拌勻,將拌好的肉擺到碗裡,將紅薯或土豆裝上碗上鍋蒸一小時左右,拿出再扣到碗裡即可上席食之。 特色:肉肥而不膩,香氣繚繞。

  土雞燉鮮筍

  原料:土雞、鮮筍 輔料:幹四季豆、幹香菇、幹木耳、高湯 調料:幹辣椒、花椒、八角、鹽、姜、蔥、大蒜、味精、白酒、醬油。 製作過程:將鮮筍用開水汆一下;將雞肉斬塊先在鍋里加兩勺油,油熱後放入雞塊、薑片、蔥段、幹辣椒爆炒出香味來,注入半飯碗高湯燒開,再加料酒、醬油、調料燜燒八分鐘左右,將鮮筍到入鍋裡,翻勻後轉中火蓋鍋蓋燒40分鐘左右雞熟為止。然後轉大火收幹湯汁出鍋。

  橡子涼粉

  採用橡樹果實,經去殼、晾晒、浸泡脫澀、碾磨等多道工序製成鮮涼粉,涼拌即食,美味可口。鮮涼粉晒乾後久儲不蟲蛀變質,食用前加熱水浸泡半小時,可燒、可燜、可燉、可炒、可涮火鍋、爽滑筋道,***難忘。

  菜豆腐稀飯

  菜豆腐稀飯是漢中地區一種民間家常飯,雖然做的方法不復雜,但因取料方便,做工較細,好吃且富有營養,所以已成了當地待客的佳餚了。 做這種飯,第一重要的是選新鮮、顆粒飽滿的黃豆為原料,頭天用清水浸泡,如果當時待客,時間緊,也可用溫水浸泡,待黃豆完全泡脹後,用石磨磨成豆漿。磨好的豆漿不能直接用,必須用土布將豆渣全部濾出,除留出一部分供以後煮稀飯用外,其餘的豆漿全部用來做菜豆腐。 做菜豆腐的關健在於點豆腐。首先,點豆腐用的是自制的酸漿水,這是與普通豆腐製作使用的石膏水不同,用酸漿水點出的豆腐不僅質細且無苦澀味。其次,在製作的過程中,要掌握火候和把握住點漿的時機,不然,不是做出的豆腐老嫩不適,就是做出的豆腐過少,浪費豆漿。煮豆漿時,開始用大火,待即將開鍋時,將火壓小,改用文火加熱,等豆漿剛剛小開時,就開始倒入酸漿水,並且要一邊倒,一邊用勺子慢慢攪動豆漿,同時仔細觀察豆漿的變化,一旦看到有均勻的小豆腐花出現,立即停止倒酸漿水,只是輕輕用勺子在豆漿的表面連續劃圈,使小豆腐花不斷聚攏凝結成大塊的豆腐團,直至鍋內除豆腐團和清水外再無豆漿時,菜豆腐就做成了。 煮豆漿稀飯也有個講究,米下到燒開的豆漿內後,要經常從底部攪動,不能讓米糊底,也不能用大火煮,以至豆漿溢位鍋外,燒成外熟裡生的夾生稀飯,這些都會影響豆漿稀飯的美味。最後,把菜豆腐放入豆漿稀飯內一起煮開,這樣菜豆腐稀飯就全部做成功了。 至於為什麼要把這種豆腐起名為菜豆腐,那是因為在點豆腐時,人們常喜歡在酸漿水中摻點漿水菜,使點成的豆腐白中夾綠吃起來又略帶酸味,好看加好吃,雖是家常飯,但做為待客的佳餚,也要講究個色香味俱全才好。 吃的時候,碗內下面是雪白似乳,間有珍珠般米粒的豆漿稀飯,上面託著質細如白綢夾有綠菜的菜豆腐塊,再佐以用香菜、韭菜或蔥花、蒜苗花,核桃仁,變蛋等與油辣子或香辣醬拌成的小菜。飯菜***,豆漿香甜,豆腐細嫩,小菜鹹辣,其美味無窮也。只有到了這個份上,才稱得上為地道的漢中菜豆腐稀飯。 這種家常飯之所以被民間奉為待客上品,還有一個重要的原因,就是這種飲食極富營養,即使從現代營養學的角度來看,豆漿、豆腐都有很高的營養價值,且易於消化,有利體內吸收,也不失為一種配方科學,有利於人體健康的美味佳餚。冬季吃這種飲食,暖和耐飢,夏天吃止渴消暑,既美味又實惠。不但如此,這種飲食無論男女老幼,體強體弱,都能食用。難怪無論社會怎樣發展,這種取材容易,且獨具鄉土風味的菜豆腐稀飯卻一代傳一代成了家常待客飯中的皎皎者了。

  王家核桃饃

  王家核桃饃歷史悠久。據王家核桃饃傳人口碑相傳,天津的一個都督周玉姬兵敗領罪後,他的兒子帶廚師逃來寧強,在王家做了上門女婿,他的廚師在王家做廚藝,主要製作海味醬菜、糕點等。時間一長,廚師熟悉了寧強的情況,就將寧強盛產的核桃及其當地製作核桃饃的方法融進了自己生產的糕點中。 這就是寧強核桃饃的最初雛形。 王家的廚師跟著天津來的廚師學藝,生產醬菜和糕點的同時,一邊改進核桃饃的工藝,一邊擴大生產,經過代代相傳,定型為今天的色、香、味,在漫長的歲月裡,有關王家核桃饃的趣聞軼事: 清光緒二十六年慈禧太后攜光緒帝逃到西安避難,地方官聞訊急奔西安參朝,曾將此饃作貢品進陳御用。此事一經傳開,這饃在群眾中驟然身價百倍。 民國10年至17年之間***1921—1928,***,陝南的北洋軍閥第七師師長吳新田盤據漢中時,酷嗜此饃成癖。有次派一名心腹護兵到寧羌來購買。這個護兵怕登山涉水,走到半路便在沔縣一家饃鋪依樣畫葫蘆地定做了若干帶回漢中交差。見吳面帶喜色,滿以為有賞。那知吳一搭牙,便勃然大怒,擲饃於地,說他撒謊,叫了聲:“來人啦!”喝令重責20軍棍。可那個護兵仍然嘴硬,連喊冤枉,直到吳吩咐人從廚裡拿出剩下的1塊王家真品命他親賞,才不敢再吱唔狡辯,終於道出真情。 民國30年***1941***陝西省主席蔣鼎文路過寧羌,縣府以核桃饃作招待糕點。蔣一經品賞,大加讚許!返回西安以後,特地給王家饃鋪頒發了1張《生產獎狀》,以資鼓勵! 同年辛亥革命元戎、當代書壇巨星、**中央政府監察院長於右任入蜀途中,曾在寧羌中央銀行下榻。據說品賞了此饃,也連聲稱好。離開時隨行人員又買了好幾封帶往重慶,那時陪都有些**高階官員,凡嚐到者無不點頭稱讚。 王家核桃饃小如瓷盞,色橙黃,可見附著的核桃泥,味濃郁,未***其香味已沁入肺腑,引起食慾,***香酥,回味無窮。尤為可貴的是,這種饃即使在炎炎盛夏,放置數日乃至逾旬,其色、香、味依然如初,沒有絲毫改變。 無論核桃饃如此與眾不同的特點,在於它獨特的製作工藝。 王家核桃饃為油麵發酵,一年四季的時間、水溫各不相同。發酵過程分為三次。第一次的酵面完全發好後,加入一定比例的生面粉,再發酵到一定程度後加入一定比例配製好的食用植物油,再次稍微發酵後加入核桃泥和勻,揪劑,擀成長條,表面再抹上核桃泥,做成圓餅,最後再加上核桃泥和植物油,進爐烘烤。舊時做成的餅呈“龍眼”形,周圍有鳳凰圖案,稱“滿漢龍鳳喜餅”,是慈禧太后的貢品。 核桃饃與眾不同更主要的是原因是核桃泥的配製,工藝複雜。先要將剝好的核桃仁經過浸泡去皮,然後剁碎,加入鹽、花椒等調味品再次浸泡發酵,再搗成泥,加入苦豆子、植物油等浸泡發酵,直到發酵出異香來。 舊時寧強縣城核桃饃店鋪比比皆是,但都沒法和“王記福興老號”相比,自然淘汰了。合作化時期,福興老號也銷聲匿跡,從業人員加入了城關食品行業,但福興老號王家核桃饃的名聲在外,80年代,西安財經學院教授馬先賢就介紹學生前來拜師學藝;漢中籍臺灣人要他的家屬去臺灣惟一必帶的,家屬寧強核桃饃;出國探親訪友的人還將寧強核桃饃帶往美國、澳大利亞、日本等地,作為饋贈佳品,使寧強核桃饃聲名遠播。

梨木颱風景區旅遊攻略
黎坪旅遊攻略
相關知識
黎坪旅遊攻略
黎坪旅遊攻略
法國巴黎的旅遊攻略
黎平旅遊攻略
黎平旅遊攻略
法國巴黎旅遊攻略
桃坪羌寨旅遊攻略
昌黎翡翠島旅遊攻略詳細
窮遊巴黎旅遊攻略
巴黎旅遊攻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