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宵節鬧元宵有什麼文化意義

General 更新 2024年11月26日

  農曆正月十五是漢族傳統的元宵佳節,你知道鬧元宵的意義嗎?下面小編精心整理了鬧元宵的相關資料,希望可以幫到你!

  鬧元宵的意義

  正月十五是新年第一個月圓之夜,此時一元復始,大地回春,同時國人歷來重首尚新,根據道教“三元”的說法,正月十五日又稱為上元節。元宵節習俗自古以來就以熱烈喜慶的觀燈習俗為主。比如唐《兩京新記》雲:“正月十五日夜,敕金吾弛禁,前後各一日以看燈,光若晝日。”同時,元宵節還突破了長安宵禁的限制,使得民眾社會娛樂空間和時間大大拓展。與此相對應的,是女性這一歷來為禮教所束縛的群體,也暫時獲得自由,可以盡興參與到元宵節狂歡中。在唐朝,不僅平常深鎖宮闈的宮女們可以參加元宵節的盛裝遊樂,長安郊縣的少女少婦們,也可以在燈輪下踏歌三日夜,“歡樂之極,未始有之”。這狂歡喜慶的習俗,隨著明清市民社會的發展,不僅日趨極盛,還增加了舞獅子、鬧龍燈、猜燈謎等新的習俗。小說《鏡花緣》裡記載多九公在智佳國猜了一個出典於《孟子》、謎面為“萬國咸寧”的燈謎,謎底為“天下之民舉安”,可見元宵節還有祈求國泰民安的寓意。

  說到祈福,這也是元宵節的一個重要文化主題。清代蘇北地區,元宵夜要引火燒田,祈求豐收,童謠唱:“燈籠亮,火把紅,正月十五炸麻蟲,場邊田邊都炸到,炸得害蟲影無蹤。”陝西一帶還有掛燈籠“照黑角”的習俗,寓意把家裡所有黑暗角落都照亮,以示驅邪納福。另外,清代廣東還有婦女元宵節祈子的習俗。

  元宵節還是一個充滿浪漫氣息的節日。有情人在元夕夜或初盟月下,或終成眷屬。前者有辛棄疾《青玉案·元夕》裡所載的“東風夜放花千樹”,“眾裡尋他千百度,驀然回首,那人卻在燈火闌珊處”的浪漫描寫。後者有《太平廣記》所記載的陳太子舍人徐德言與其妻樂昌公主,飽經世亂而忠貞不渝,最終破鏡重圓的溫暖故事。這些,都為元宵節注入了溫馨的文化氣息。

  元宵節是中國最重要的民俗節日之一,其豐富的文化內涵和精神意蘊,鼓舞和溫暖了我們千年,是中國傳統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已成為中華兒女的共同精神家園,我們一定要把它珍惜好、傳承好。

  元宵美食

  南方吃湯圓,北方食元宵。雖然都是由糯米粉製作而成,但兩者在製作方法上卻有本質的區別:湯圓是包出來的,元宵是滾出來的。而由於在製作工藝上的不同,仔細品嚐人們會發現,元宵比湯圓的口感要粗一些,元宵煮後湯會比較濃,跟糯米麵粥似的,其表皮鬆軟,餡料硬實有“咬勁”,果香和米香濃郁。

  北方“滾”元宵

  元宵在製作上要比湯圓要繁瑣得多,北方元宵多為甜餡,有豆沙、黑芝麻、山楂、巧克力等,首先需將和好、凝固的餡切成小塊,過一遍水後,再扔進盛滿糯米麵的笸籮內滾,然後再過水,繼續放回笸籮內滾,反覆幾次,直到餡料沾滿糯米麵滾成圓球方才大功告成,其表面是乾的。

  南方“包”湯圓

  南方的湯圓則甜、鹹、葷、素都有,其做法有點兒像包餃子:先把糯米粉加水和成團***跟做餃子時和麵一樣***,用手揪一小團溼面,擠壓成圓片形狀。挑一團餡放在糯米片上,再用雙手邊轉邊收口做成湯圓,這樣製作出來的湯圓,口感要比元宵更細膩爽滑。

  臺灣習俗

  臺北天燈

  所謂的“天燈”其實就是孔明燈,傳說是諸葛亮發明來做訊號用的。也有人說“天燈”的外形和畫像中孔明的帽子很相似,所以得此名字。近幾年的元宵節,臺北放“天燈”的活動一年比一年精彩。而那朵朵的天燈飄散在空中,發出斑斕的色彩,場面很是壯觀。隨著活動越來越熱鬧,人們把“天燈”做得越來越大,七彩的燈上不但繪有各種美麗的圖案,還經常寫著放燈者的姓名,在臺灣當地,有“放得越高,事業做得越旺”的說法。

  臺南蜂炮

  在臺灣過元宵節,每年,臺南鹽水的“南蜂炮”更是一道亮麗的景色。元宵節這天,臺南鹽水鎮的人民群眾不點花燈,他們把關注的焦點都放在了燃放“蜂炮”上。“蜂炮”由數萬只衝天炮製作而成,而每一個沖天炮的炮芯都連線在一起,只要點燃其中一個沖天炮,就會帶動邊上其他沖天炮的轟炸,霎時間,多個沖天炮連續射出,那聲音震耳欲聾,響徹上空。因為萬炮齊發的景觀有如蜂群傾巢而出,“南蜂炮”因此而得名。放蜂炮的時候,邊上圍著很多觀看的人,他們穿著厚厚的衣服,頭上戴著頭盔進行觀看。據說,每年燃放的“蜂炮”有祈求來年風調雨順、平安無事的象徵呢。


猜你感興趣:

元宵節吃元宵容不容易發胖
為什麼我國要過元宵節
相關知識
元宵節鬧元宵有什麼文化意義
元宵節有什麼文化意義
元宵節有什麼文化意義要知道
元宵節賞花燈有什麼特殊意義
春節的美食有什麼象徵意義
春節的食物有什麼象徵意義
元宵節鬧元宵有什麼吉祥意義
元宵節鬧元宵有什麼特別意義
元宵節鬧元宵有什麼特別意義
元宵節各地都有什麼習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