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北京過除夕的風俗
每個地方的除夕習俗不一樣,你知道嗎?下面小編精心整理了的相關資料,希望可以幫到你!
泡臘八醋
從臘月初八家家戶戶要泡臘八醋***蒜***,就開始有了“年味”。民謠:“老太太別心煩,過了臘八就是年。臘八粥,喝幾天?哩哩啦啦二十三……”,在北京臘月二十三又稱“小年”。從這天開始,北京人更加忙活了,要祭灶,掃房子,蒸饅頭,置辦年貨,貼“福”字,貼年畫,剪窗花,貼對聯。貼門神,貼掛錢,一直忙活到除夕,開始過大年。
供佛龕或神像、吃團圓飯
過去大多數老北京人家都供有佛龕或神像,到了年三十最講究的要擺上九堂大供;有成堂的蜜供,成堂的套餅、花糕的面鮮,成堂的水果、成堂的乾果、花糕大小八件,年糕年飯,素餃子***或蒸食***,素炒菜***或炸食***。家境不好的也要擺三堂或五堂供品。北京人過年講得就是吃喝玩樂,以吃為主。這些供品實際上也是為人準備的。北京人除夕晚上的年夜飯***又稱團圓飯***是必不可少的,也是全年最豐盛的一次晚餐。北京人除夕和正月初一都要吃餃子,取其“更歲交子之義”。
團拜、給壓歲錢
除夕子時接神後,全家要進行團拜,團拜最早出現在漢代為官方朝拜皇帝之禮。老北京的團拜從清代盛行。全家要先在祖宗牌位前磕頭拜年,然後晚輩再給長輩磕頭拜年,這時長輩要給未成年的小輩壓歲錢。給壓歲錢的習俗起於清代。為的是體現長輩對晚輩的慈愛之情,也有驅邪取吉之意,團拜後,全家聚在一起吃素餡的接神餃子,又稱五更餃子。
放炮驅邪、焚香祭祖
一交豐年子時,迎來了新年,首先要放炮驅邪、焚香祭祖。老北京人有除夕守歲的風俗,守歲最早起源於晉代。守歲其意有二,年歲大的是在辭舊之際有珍惜時光之意。年青人守歲則有為父母延壽之所以凡是父母健在的人都必須守歲,再搞些娛樂活動。
除夕團圓飯菜譜
1、洪福齊天
原料:豆腐、蝦仁、番茄。
調料:精鹽、料酒、雞湯、粉芡。
做法:將豆腐切成2寸見方的塊,煮一下。將蔥、姜、番茄炒至紅色下豆腐及蝦仁、調料,倒入高湯燉透即可。
2、節節登高
原料:肉排骨、蔥、姜。
調料:精鹽、姜、料酒、李錦記排骨醬、色拉油、高湯。
做法:將排骨剁成約4指寬的節塊,放蔥、姜、精鹽、料酒入水煮成八成熟撈出。鍋內放油燒熱,下蔥姜炒香後,放入排骨、調料,高湯煨透即可出鍋食用。
3、吉祥如意
原料:雞胸脯肉400克、火腿條50克配料:蔥、薑絲各30克、雞蛋2個、麵包糠少許。
調料:精鹽、味精、胡椒粉、料酒各10克、色拉油500克***約耗50克***、生粉適量、花椒鹽少許、李錦記生抽10克。
做法:雞胸脯肉用刀片成長4釐米、寬2釐米的薄片,用蔥、姜、料酒、精鹽、胡椒粉、味精醃約10分鐘待用。將雞胸脯肉鋪平,放上火腿條、蔥薑絲,然後捲成筒狀放在生粉內蘸勻,再放入雞蛋液內蘸勻,最後放在麵包糠內滾蘸均勻待用。鍋內放入清油,燒至五成熟***約80℃~90℃***放入雞卷浸炸至金黃色熟透即可擺盤食用。
4、五穀豐登
原料:雞脯肉、腰果、黃瓜、紅蘿蔔、木耳、蔥、姜、雞蛋。精鹽、味精、料酒、粉芡、香油、色拉油。
做法:將雞脯肉切成丁,用雞蛋、粉芡醃一下。各種配料切成三分見方的塊,腰果用油炸到酥脆待用。鍋放火上,放入花生油待油熱時放入雞丁滑熟、瀝油,鍋內留少許油,放入蔥、姜炒香,下配料、雞丁、調料、腰果翻炒,最後勾芡放一點香油,出鍋裝盤即可食用。
客家人的除夕習俗
客家人在除夕前一天,都會用大木甑蒸“歲***年***飯”,亦稱“隔年飯”。供奉祖先神祇時,“隔年飯”要插上12雙筷子和12根大蒜***逢閏年要加一雙筷子和一根大蒜***,要燒紙錢,供桔子、柚子等,有的還要擺上幾枚銀元***取意有食有財***。“隔年飯”要供奉數日,到了初三早晨,“隔年飯”要重新蒸過,全家人一起食用,取意“歲歲有餘糧”。到初五“隔年飯”吃完後,才開始放新米下鍋煮新飯,這種吃“隔年飯”的習俗,一直沿襲到現在。
到了除夕這一天,家家早早地貼上對聯、年畫,然後準備年夜飯。年夜飯菜餚視各家經濟情況而不同,一般都會有魚肉雞鴨等。吃年夜飯,一般都有一道用地瓜粉加豬肉做成的菜餚,稱之為“肉丸”,象徵團圓之意。其中最講究的一道菜就是“年湯”,主要有豬肉、蘿蔔、肉丸和菇類。吃年夜飯前要先做兩件事:一是給長輩端上熱氣騰騰的“年湯”;二是焚香祭祀祖宗、放爆竹。然後,一家人才團團圓圓吃年夜飯,這一餐一定要吃點飯,表示吃到了“年飯”,長了一歲。飯後,年長者會為小孩包上吉利的“壓歲錢”,除夕才算過完。
除夕的歷史由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