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中秋節習俗
中秋節是我國民間最重要的節日,你知道嗎?相信不少人都不是很清楚吧,下面小編就給大家介紹,感興趣的一起來看看吧!
合肥民間歷來視中秋節為大節,這一天,家家戶戶除吃月餅外,還保留有一種特殊的食俗,就是中秋要吃藕,並且是以吃包河無絲***私***藕為榮,這是為何呢?這裡有一個美好的歷史傳說。
相傳,包公晚年,宋仁宗封賞功臣,因包公為國操勞一生,為官清廉,欲將半個廬州***合肥古稱***賜封給他,但包公認為自己為官二十多年,不佔民財,兩袖清風,如今已是暮年,同時也希望自己的後代能自食其力,於是,謝絕賞封,但是畢竟聖意難違,深思熟慮後,只要了一段護城河,就是今天的包河。有一年,廬州大旱,包河周邊的樹皮草根都被吃光了,飢餓的災民自然很想吃這包河裡的藕。當時包公就親筆寫下“河藕能吃不能賣,願者挖藕度荒年”的告示叫家人貼到街上,百姓聽說後,紛紛下河挖藕充飢,度過了難關。後來百姓們感謝包公的恩德,不願意將藕挖盡,特意留下許多藕根,讓其能繁衍至今,但包河裡的藕和一般的藕不一樣,人們常說藕斷絲連,包河的藕不僅鮮嫩可口,而且每個藕都有七個孔,斷而無絲,被人們譽為無絲藕,象徵著包公的無私精神,而且合肥還留下一句歇後語“包河藕——無絲***私***”。這裡的絲具有了雙重含義,除了藕絲的含義外,另一個就是借絲的讀音表達的是公正無私的私了。此外合肥人吃無絲藕,還離不了冰糖,以表示“冰心無私”的風範長存。
如今在合肥包公祠兩側、浮莊周圍和九獅廣場南面的包河上栽植的幾十畝荷花,盛夏期間一派荷葉田田,隨風搖曳的荷葉翩翩起舞,荷花怒放,散發出沁人心脾的清香,"包河的藕無絲"不再只是一個傳說和一段佳話了。
另外,合肥人過中秋節,還有著“摸秋”、“玩火把”、“殺鴨子”、“磨百刀”等獨特習俗,由於時間關係,這裡就不一一介紹了。
皖南中秋習俗
徽州地區歡度中秋的習俗除了各地常見的吃月餅賞月、摸秋等習俗外,最具特色的就是舞草龍了。這一習俗流傳於徽州,祁門、黟縣、績溪、歙縣、休寧等地。
徽州舞草龍,最有特色的是歙縣洪琴村的舞香龍。全村分東南西北中5個方位,紮成5條香龍,明月之夜作“五龍鬧中秋”之舞,很是熱鬧。龍身圍2尺,用稻草捆紮而成,長約30餘丈,每隔七八尺用一柄鋼叉支撐;龍背上扎草辮。龍頭製作很是精緻。龍頭和龍身的鋼叉各由兩名壯漢撐舉,龍頭主領全龍動作。入中秋之夜,龍頭燈火齊明,龍身插滿篾香,星光遍體。舞龍進入高潮時。鞭炮聲震耳欲聾,煙霧瀰漫,紙屑紛飛;燈光、月光、香火光交融一片,喊聲、笑聲、唿哨聲一時齊發。五副鑼鼓齊響,指揮著五龍表演。五條龍要協調一致,步伐整齊,隊形和舞姿造型,都有常規。
首先是“五龍獻月”。五龍依次走圓場,後龍頭接前龍尾,順繞三圈,反繞三圈,盤成圓圈造型,象徵親人團圓。突然一龍昂首斜插入圈中,其餘四龍依次緊跟,小跑步,往中心盤旋,逐層疊高,中心龍居於最高點,形成一座層次分明的五龍盤旋塔。稍停片刻,只聽唿哨一響,撐龍人回身向後,反尾為首,在緊鑼密鼓聲中,小跑反盤,美其名為“五龍盤月”。
然後是“五穀豐登”,五龍各自盤成圓形,其一居中,餘者居四角,五圓彼此靠近,象徵五個糧囤,同時各自在原地盤旋,一順一反,重複三次。又一聲唿哨,陣勢猛然變化為“金龍追龍”。由一龍組成一個小圓,其餘的圍成一個大圓,前龍頭和後龍尾將小圓夾住,小圓就象月亮繞地球一樣,既自轉又隨著大圓圈的龍尾公轉,於是,大圓、小圓同時旋轉,越轉越快,直至小圓公轉一週才停。此時,鼓聲如滾雷,鑼聲如急雨,氣氛非常熱烈。後五龍再度走圓場慢步行進,各自構成“梅花瓣”,然後靠攏,美其名為“花好月圓”,象徵人們相親相愛,美滿幸福。
臺灣中秋節的習俗
祭拜土地公
臺灣農民有在中秋節,祭拜土地公的習俗,感謝土地公保佑其豐富的秋收。除了祭祀土地公,農民還得在田間插設“土地公柺杖”。土地公柺杖是以竹子夾上土地公金,插在田間。另外在臺灣南部,也有於中秋節祭拜樹王公的習慣。
祭拜太陰星君、太陰娘娘
太陰星君和太陰娘娘都是中國的月亮之神,其地位有如西洋神話的黛安娜。既然中秋祭月,自然少不了祭拜月神了。以苗栗頭份的太陽宮為例,每年中秋為太陰娘娘祝壽的活動包括奏表祭拜,唸經祝壽,舉行月光晚會,頌血盆經等等。
女性祈求長壽
臺灣民間相傳,中秋夜越晚睡越長壽。少女在中秋夜晚睡,則可使她的母親長壽。
祈求嫁得如意郎君
相傳未婚少女如果在中秋夜偷得別家菜圃中的蔬菜或蔥,就表示她將來繪遇到一個如意郎君。有句俗語“偷著蔥,嫁好;偷著菜,嫁好婿”指的就是這項習俗。
中秋給客戶送什麼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