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本民國生活的賬簿和勵志小說

General 更新 2024年11月29日

  春種秋收,這是老農的盼頭,圖書編輯的盼頭則是一本好書能夠重印。前幾天發行部同事來電,告知本人年初編輯的一本書已經售罄,提請重印,我頓時樂不可支。這本書是一部寫於八十多年前的學術名著,作者是《新青年》主筆之一、著名社會學家陶孟和。不過,這本書受關注的原因,不完全在於作者,還在於書名——《北平生活費之分析》。

  說到“生活費”,還真是個老詞,意思也泛,遠不如今日“物價指數”、“CPI”之類新詞專業,可我卻很喜歡,覺得透著股煙火人間的氣味。《北平生活費之分析》雖說是學術名著,卻實在是一本接地氣的書,當然,接的是八十多年前皇城根兒的地氣。

  要介紹這本書,學術一些的說法是:此書是陶孟和社會學研究的代表作,是其用了日用記賬法的調查方式,根據對1926年北平普通工人、人力車伕、小學教師生活狀況的調研而寫的研究報告。不過,簡單的說法大概更明白:這是一本關於民國日常生活的賬簿,記錄的是八十年前北京城裡的老百姓,每天吃啥、穿啥、住哪裡、做什麼;更重要的是,為了過日子,他們要花多少錢,貴不貴,花不花得起。

  賬簿里門道多。有些如今已經滲透於日常生活、成為所謂“地方特色”的事物,其實都可以通過這些賬簿找到生活的根源。比如書中說到食物消費,把北京城普通百姓的日常食物分了6大類137種,並且一一列舉每家消耗食物的數量與價格。從分析中可知,價格是影響當時人們食品消費的一大因素:北京人的主食是玉米麵、小米麵,售價昂貴的大米只是用來熬粥;因為無力購買肉食,蔥、蒜、辣椒等重口味食品便很受歡迎,用來提味;北京人家吃羊肉較豬肉為多,一則味道鮮美,二則售價低廉。

  書裡充滿了各種生活的細節,有些比照今天來讀別有趣味。比如前不久胡錫進與姚晨在微博上你來我往地說到了計程車份子錢。在這本書裡,便記錄下當日北京人力車伕的車租每天是1角4分,而每人每日平均能賺上5角4分。相比之下,今日的哥們訴苦說:“七成以上時間掙份子錢,每天一睜眼就欠了400-500元”,堪比駱駝祥子。

  主持這次社會調查的陶孟和,在彼時早已是知名的北大名教授,曾擔任北大社會學系主任、文學院院長、教務長等職。他一直致力於平民生活研究,提出“生活費是勞動問題、社會經濟問題的根本,在中國實有系統調查的必要”。

  這份研究報告,最難得的在其學術的獨立性。1926年,中華教育文化基金會下設立社會調查部,聘請陶孟和負責管理調查研究事務。陶孟和到任後便著手調查北平城內市民與郊區農民生活費研究,《北平生活費之研究》正是其中一項研究成果。1929年,在陶孟和的努力下,一個更獨立的調查研究機構——社會調查所正式成立。之後陶孟和帶領其團隊展開大量調查,如上海工人家計調查、華北鐵路工人工資調查、定縣集市調查等等。可以看出,他最為關心的便是民生問題。而如此廣泛、細緻、深入的調查,為呈現當時社會情況提供了無比珍貴的材料。

  由此思及,其實今日統計部門所釋出的統計數字並不算少,高校院系與研究機構的類似研究也一直在進行,但真正有助於人們瞭解社會發展、呈現自身處境的卻相對有限。一則因為有些統計數字與人們的真實感受不符,引發爭議;二則公眾對於那些專業名詞和數字圖示實在隔膜,其統計範圍如何,如何統計,鮮有介紹。相比之下,前年被熱議的“蟻族”研究,正是因為貼近普通人生活,並且在經過長期深入的專業調研後,又以相對可知可感的文字表述呈現出來,從而引起了廣泛關注。

  時至年底,每到夜晚那一棟棟巍峨大樓裡都有許多人們在與數字、表格挑燈夜戰,數字化的統計已然成為呈現社會發展、生活變遷的重要方式。但願在那些花樣繁多的統計表格中,我們雖然只是一個數字,卻也是一個真實可感的存在。

  以上就是網帶給大家不一樣的精彩。想要了解更多精彩的朋友可以持續關注網,我們將會為你奉上最全最新鮮的內容哦! ,因你而精彩。

二年級第二學期音樂教學計劃***2***
有閱讀人不老
相關知識
一本民國生活的賬簿和勵志小說
生活的苦與樂勵志日誌作文
最新的正能量勵志小說分享
中國去日本留學生活的真實感受
大學生國旗下的講話主題做一個熱愛生活的人
關於民主生活的文章
大一大學生活感悟文章_大一對大學生活的感悟
兩學一做民主生活會主持詞
兩學一做民主生活會批評與自我批評發言稿
淺談日本留學生活的感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