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鱔養殖前景好嗎
黃鱔的食用價值是很高的,因此黃鱔在市場特別受消費者歡迎,未來黃鱔的發展市場如何呢?下文是黃鱔養殖前景,歡迎閱讀!
黃鱔養殖前景如何
市場上的黃鱔多是人工養殖,以南部養殖較多。在臺灣多以切片油炒食之;在華人地區視為補血強壯劑。黃鱔肉嫩味鮮。營養價值甚高。每1百克鱔魚肉中蛋白質含量達17.2-18.8克,脂肪0.9-1.2克,鈣質38毫克,磷150毫克,鐵1.6毫克;此外還含有硫胺素***維生素B1***、核黃素***B2***、尼克酸***維生素PP***、抗壞血酸***維生素C***等多種維生素。黃鱔不僅被當作名菜用來款待客人,近年來活運出口,暢銷國外,更有冰凍鱔魚遠銷美洲等地。黃鱔一年四季均產,但以小暑前後者最為肥美,民間有“小暑黃鱔賽人蔘”的說法。
黃鱔不僅為席上佳餚,其肉、血、頭、皮均有一定的藥用價值。據《本草綱目》記載,黃鱔有補血、補氣、消炎、消毒、除風溼等功效。黃鱔肉性味甘、溫,有補中益血,治虛損之功效,民間用以入藥,可治療虛勞咳嗽、溼熱身癢、腸風痔漏、耳聾等症。黃鱔頭煅灰,空腹溫酒送服,能治婦女乳核硬痛。其骨入藥,兼治臁瘡,療效頗顯著。其血滴入耳中,能治慢性化膿性中耳炎;滴入鼻中可治鼻衄***鼻出血***;特別是外用時能治口眼歪斜,顏面神經麻痺。
因為黃鱔的高營養價值,所以未來黃鱔的發展前景很不錯。
黃鱔該如何養殖
黃鱔的活動習性是晝伏夜出,即白天靜臥洞內,晚上出洞覓食。可根據此習性進行夜間捕捉。黃鱔的鰓呈退化狀態,主要依靠表皮和輔助呼吸器官直接從空氣中呼吸氧氣。因此在氧氣含量很低的水中也能正常生活,據此,人工養殖的密度可以加大。黃鱔體表的粘液豐富,只要保持體表潮溼,就不會死亡,因此運輸十分方便。
黃鱔的食性以底棲動物性食物為主,如水蚯蚓、螺蚌、蝌蚪、小型魚蝦等。另外也攝食一些腐屑和藻類、瓜菜等。
黃鱔的繁殖習性有許多特殊之處。雌黃鱔生殖腺左右大小不一,右側發達,左側退化。一般2齡魚可達性成熟。黃鱔繁殖最大的特點是有“性逆轉”現象。從胚胎期間到第一次性成熟是雌性個體,產卵後的卵巢逐漸變為精巢,第二次性成熟時則排出精子,以後終生為雄性。若以黃鱔的長度來劃分,則體長在22釐米以下者全為雌性;36釐米左右,雌雄個體數各佔1半;53釐米以上的個體,則全部為雄性。黃鱔的產卵期在4-8月,懷卵量較少,一般為500粒左右。產卵時親魚常在其穴居的洞口吐泡沫,卵就產在洞口附近的水生植物根部或石縫間,泡沫有保持魚卵的作用。受精卵一般8天左右孵出幼魚,孵出後12天左右,幼魚可主動游泳、覓食,這期間的幼魚靠雌雄親魚保護,依靠卵黃囊營養。
黃鱔的生長較緩慢,1齡魚可長至20釐米,2齡魚長至30釐米,3齡魚可長至40釐米。人工養殖的黃鱔,其生長速度與餌料充足與否有關,在餌料充足的情況下,一般要比自然界中生長得快。
黃鱔的活動與水溫有密切關係,其生長的適宜水溫是15-30℃。水溫低於10℃時停止攝食,進入冬眠;水溫開至15℃以上,開始正常捕食;當水溫超過30℃時,鑽入洞穴度夏。
黃鱔如何合養
1.建池:選擇有常年流水的地方建池。池為水泥池,池面積30、50、80平方米都可以,池壁高80-100釐米,在對角處設進水口和出水口,均裝好防逃裝置。
2.堆土:在池中堆若干條寬1.5條,厚25釐米的土畦。畦與畦之間距離20釐米,四周與池壁也保持20釐米距離。所堆的土一定要含豐富有機質的壤土,以便於蚯蚓繁殖,黃鱔鑽洞和藏身。
3.培養蚯蚓:土堆好後,使池中水深保持5-10釐米,然後每平方米土面積放太平2號蚯蚓種2.5-3千克,並在畦面上鋪4-5釐米厚的發酵過的牛糞,讓蚯蚓繁殖,以後每3-4天,將上層被蚯蚓吃過的牛糞颳去,每平方米加鋪新的發酵過的牛糞4-5千克。這樣過14天左右,蚯蚓大量繁殖,即可放入鱔種。
4.放養:放養密度要看鱔種規格而定,以整個池面積計算,每公斤30-40條的,每平方米放4千克;每千克40-50條的,每平方米放3千克。這樣從4月養到11月,成活率在90%以上,規格為每千克6-10條。
5.管理:鱔种放入後,池中水深保持10釐米左右,並一直保持微流水。以後每3-4天將畦面牛糞颳去一層,然後每平方米加4-5千克發酵過的新牛糞,保證蚯蚓不斷繁殖,供鱔魚自己在土中取食,不再投飼別的飼料。
這種養殖方法由於水質一直良好,且有優良的活餌料--蚯蚓供黃鱔攝食,因而黃鱔不易發病,生長快,產量高,經濟效益好,一般每平方米可產黃鱔14-15千克。
黃鱔養殖前景好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