除夕夜為什麼放鞭炮_除夕夜放鞭炮的由來

General 更新 2024年11月29日

  除夕夜放鞭炮是我們慶祝過年的方式,在鞭炮聲中度過農曆新的一年,那麼除夕為什麼要放鞭炮呢?下面小編整理,歡迎閱讀。

  為什麼除夕夜要放鞭炮

  相傳,中國古時候有一種叫“夕”的怪獸,頭長觸角,凶猛異常。"夕"長年深居海底,每到一年的最後一天才爬上岸,吞食牲畜傷害人命。因此,每到一年的最後一天,村村寨寨的人們扶老攜幼逃往深山,以躲避"夕"獸的傷害。

  有一年的最後一天,桃花村的人們正急急忙忙上山避難,從村外來了個乞討的老人,只見他手拄柺杖,臂搭袋囊,銀鬚飄逸,目若朗星。鄉親們有的封窗鎖門,有的收拾行裝,有的牽牛趕羊,到處人喊馬嘶,一片匆忙恐慌景象。這時,誰還有心關照這位乞討的老人。只有村東頭一位老婆婆給了老人些食物,並勸他快上山躲避“夕”獸,那老人捋髯笑道:"婆婆若讓我在家呆一夜,我一定把‘夕’獸攆走"。老婆婆驚目細看,見他鶴髮童顏、精神矍鑠,氣宇不凡。可她仍然繼續勸說,乞討老人笑而不語。婆婆無奈,只好撇下家,上山避難去了。

  半夜時分,"夕"獸闖進村。它發現村裡氣氛與往年不同:村東頭老婆婆家,門貼大紅紙,屋內燭火通明。"夕"獸渾身一抖,怪叫了一聲。"夕"朝婆婆家怒視片刻,隨即狂叫著撲過去。將近門口時,院內突然傳來"砰砰啪啪"的炸響聲,"夕"渾身戰慄,再不敢往前湊了。原來,“夕”最怕紅色、火光和炸響。這時,婆婆的家門大開,只見院內一位身披紅袍的老人在哈哈大笑。"夕"大驚失色,狼狽逃躥了。

  第二天是正月初一,避難回來的人們見村裡安然無恙十分驚奇。這時,老婆婆才恍然大悟,趕忙向鄉親們述說了乞討老人的許諾。鄉親們一齊擁向老婆婆家,只見婆婆家門上貼著紅紙,院裡一堆未燃盡的竹子仍在“啪啪”炸響,屋內幾根紅蠟燭還發著餘光……;欣喜若狂的鄉親們為慶賀吉祥的來臨,紛紛換新衣戴新帽,到親友家道喜問好。這件事很快在周圍村裡傳開了,人們都知道了驅趕"夕"獸的辦法。

  從此以後,人們把這一天叫做除夕。

  從此每年除夕,家家貼紅對聯、燃放爆竹;戶戶燭火通明、守更待歲。初一一大早,還要走親串友道喜問好。這風俗越傳越廣,成了中國民間最隆重的傳統節日“過年”。

  中國人過除夕有哪些習俗

  置天地桌

  這是一個臨時性的供桌,是除夕專設之桌.一般無大佛堂之家特別重視天地桌,因為平時對佛供獻較少,到年終歲盡時對神佛大酬勞一次,此外,這桌主要是為接神使用.天地桌的內容與常年佛堂有所不同,除共有的掛錢、香燭、五供、大供之外,其受祀的偶像也大都是臨時性的,如:"百分",它是一本木刻版的神像畫冊;"天地三界十八佛諸神",是一張用大幅黃毛邊紙木刻水彩印的全神碼;福祿壽三星畫像等.以上諸像有的接神後即焚化,如"百分".有的則須到破五、甚至到燈節才焚燒.擺天地桌的位置也不統一,如堂屋地方寬大,可置於屋中,如屋內無地,就置於院中.傳說此夜為天上諸神下界之時,所以民間有此接神習俗.

  守歲

  我國民間在除夕有守歲的習慣,俗名“熬年”.守歲從吃年夜飯開始,這頓年夜飯要慢慢地吃,從掌燈時分入席,有的人家一直要吃到深夜.根據宗懍《荊楚歲時記》的記載,至少在南北朝時已有吃年夜飯的習俗. 守歲的習俗,既有對如水逝去的歲月含惜別留戀之情,又有對來臨的新年寄以美好希望之意.

  放爆竹

  當午夜交正子時,新年鐘聲敲響,整個中華大地上空,爆竹聲震響天宇.在這“歲之元、月之元、時之元”的“三元”時刻,有的地方還在庭院裡壘“旺火”,以示旺氣通天,興隆繁盛.在熊熊燃燒的旺火周圍,孩子們放爆竹,歡樂地活蹦亂跳,這時,屋內是通明的燈火,庭前是燦爛的火花,屋外是震天的響聲,把除夕的熱鬧氣氛推向了最高潮.歷代的詩人墨客總是以最美好的詩句,讚頌新年的來臨.王安石的《元日》詩:

  爆竹聲中一歲除,

  春風送暖人屠蘇.

  千門萬戶瞳瞳日.

  總把新桃換舊符.

  描繪了我國人民歡度春節盛大的喜慶情景.爆竹聲響是辭舊迎新的標誌、喜慶心情的流露.經商人家.放爆竹還有另一番意義:他們在除夕之夜大放炮仗是為了新的一年大發大利.不過,據舊習認為,敬財神要爭先,放爆竹要殿後.傳說,要想發大財者,炮仗要響到最後才算心誠.

  吃年夜飯

  孩子們在玩耍放爆竹的時候,也正是主婦們在廚房裡最忙碌的時刻,年菜都在前幾天做好了,而年夜飯總要在年三十當天掌廚做出來.在北方,大年初一的餃子也要在三十晚上包出來.這時家家的砧板都在噔噔噔地忙著剁肉、切菜.此時,家家戶戶傳出的砧板聲,大街小巷傳出的爆竹聲,小店鋪子傳出的“劈劈啪啪”的算盤聲和抑揚頓挫的報帳聲,再夾雜著處處的說笑聲,此起彼伏,洋洋盈耳,交織成除夕歡快的樂章.

  吃年夜飯,是春節家家戶戶最熱鬧愉快的時候.大年夜.豐盛的年菜擺滿一桌,闔家團聚,圍坐桌旁,共吃團圓飯,心頭的充實感真是難以言喻.人們既是享受滿桌的佳餚盛饌,也是享受那份快樂的氣氛,桌上有大菜、冷盆、熱炒、點心,一般少不了兩樣東西,一是火鍋.一是魚.火鍋沸煮,熱氣騰騰,溫馨撩人,說明紅紅火火;“魚”和“餘”諧音,是象徵“吉慶有餘”,也喻示“年年有餘”.還有蘿蔔俗稱菜頭,祝願有好彩頭;龍蝦、爆魚等煎炸食物,預祝家運興旺如“烈火烹油”.最後多為一道甜食,祝福往後的日子甜甜蜜蜜,這天,即使不會喝酒的,也多少喝一點.

  年夜飯的名堂很多,南北各地不同,有餃子、餛飩、長面、元宵等,而且各有講究.北方人過年習慣吃餃子,是取新舊交替“更歲交子”的意思.又因為白麵餃子形狀像銀元寶,一盆盆端上桌象徵著“新年大發財,元寶滾進來”之意.有的包餃子時,還把幾枚沸水消毒後的硬幣包進去,說是誰先吃著了,就能多掙錢.吃餃子的習俗,是從漢朝傳下來的.相傳,醫聖張仲景在寒冬臘月,看到窮人的耳朵被凍爛了,便製作了一種“祛寒嬌耳湯”給窮人治凍傷.他用羊肉、辣椒和一些祛寒溫熱的藥材,用麵皮包成耳朵樣子的“嬌耳”,下鍋煮熟,分給窮人吃,人們吃後,覺得渾身變暖,兩耳發熱.以後,人們仿效著做,一直流傳到今天.新年吃餛飩,是取其開初之意.傳說世界生成以前是混沌狀態,盤古開天闢地,才有了宇宙四方,長面,也叫長壽麵.新年吃麵,是預祝壽長百年.

  給壓歲錢

  壓歲錢是由長輩發給晚輩的,有的家裡是吃完年夜飯後,人人坐在桌旁不許走,等大家都吃完了,由長輩發給晚輩,並勉勵兒孫在在新的一年裡學習長進,好好做人.有的人家是父母在夜晚待子女睡熟後,放在他們的枕頭下,更多的人家是小孩子們齊集正廳,高呼爺爺奶奶、爸爸媽媽新年快樂,列隊跪拜;而後伸手要紅包.甚而追討到爺爺媽媽的臥房,一齊跑到床沿,大嚷特嚷:“壓歲錢,壓歲錢!”老人家還嫌不夠熱鬧,故作小氣,由討價還價到圍攻摸索,最後把老祖宗的紅包挖掘出來,大家搶掠一空,才呼嘯而散.老人家逢此情景卻樂不可支,認為這是新年事事順利的好兆頭.過年給壓歲錢,體現出長輩對晚輩的關愛,和晚輩對長輩的尊敬,是一項整合家庭倫理關係的民俗活動.

  有童謠雲:

  三星在南,家家拜年;

  小輩兒的磕頭,老輩兒的給錢.

  要錢沒有,扭臉兒就走.

臘八節的作文如何寫_關於臘八節的參考作文
過春節為什麼要放鞭炮_春節放鞭炮有什麼寓意
相關知識
奧巴馬為什麼叫奧觀海_奧觀海外號的由來
冬至為什麼要吃餃子冬至吃餃子的由來
什麼是結髮夫妻結髮夫妻的由來
除夕夜為什麼放鞭炮_除夕夜放鞭炮的由來
除夕夜為什麼放鞭炮
除夕夜為什麼要放鞭炮慶祝
除夕夜為什麼要放鞭炮慶祝
除夕夜為什麼要放鞭炮有什麼寓意
除夕夜為什麼要放鞭炮有什麼寓意
除夕夜為什麼吃餃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