計算機網路安全該採取怎樣的防範措施

General 更新 2025年01月03日

  計算機網路技術在近幾年的發展是越來越快,因而出現安全問題的種類和型別也越來越多,因此計算機網路的安全防範成為一道必練的工序,以下小編整理的計算機網路安全的防範措施,供大家參考,希望大家能夠有所收穫!

  一、計算機網路安全防範的必要性

  計算機網路技術在近幾年的發展是越來越快,因而出現安全問題的種類和型別也越來越多,因此計算機網路的安全防範成為一道必練的工序,經過相關學者的研究和歸納,威脅計算機網路安全的有以下幾點內容:

  1.計算機網路系統自身漏洞帶來的危害

  所謂計算機網路系統自身的漏洞主要指的是計算機網路的不安全服務、配置以及初始化。如果系統在這些方面存在漏洞,就極易造成計算機網路系統的癱瘓,對網路造成不可估量的威脅,為了降低系統漏洞帶來的安全風險,工作人員要定期的對系統進行檢查,及時的更新系統補丁,防止因系統漏洞而造成的安全隱患。

  2.計算機網路有害程式對網路安全的損壞

  病毒和木馬是計算機網路常見的有害程式,他們多出現於下載或更新系統時。人們對計算機網路的日益依賴和應用,使得許多不法分子製造計算機網路病毒、木馬來謀取私利,而病毒、木馬等對計算機網路的安全來說無疑是一枚炸彈。

  3.線纜的不安全連線對計算機網路造成的威協

  計算機網路系統的應用使得網上撥號等成為可能,然而這一操作中也存在著潛伏的危害,如冒名頂替和竊聽等。竊聽是最常見的線纜連線引起的安全問題,這是因為在計算機網路系統中,需要在每個網點節點上讀取需要的資料,所以該過程是容易造成安全隱患的過程之一。

  4.計算機網路中的其他威脅

  偷竊、間諜行為以及身份識別錯誤等也是計算機網路中常見的安全威脅。隨著網路的普及,計算機的偷竊行為也越來越嚴重,這就對機主造成了嚴重的損失,為了方便,人們常把工作或生活中一些重要的檔案存在電腦裡,一旦計算機被偷竊,就會對機主造成無法估測的損失。

  5.身份鑑別引起的計算機網路安全隱患

  如果計算機網路在製造時某些程式的演算法不完善,存在口令圈套時,這都會造成身份鑑別威脅。為了保證人們的電腦保安,人們往往會對自己的計算機設定使用者名稱和密碼,而在這時,最重要的就是口令密碼的設定,口令密碼設定必要的特點是不可隨意更改性,具有一定的難度性,只有這樣,才能避免身份鑑別對計算機網路安全造成的威脅。

  二、計算機網路安全防範的有效措施

  對計算機網路的安全防範可以從技術資料備份、物理隔離網閘、防火牆技術、加密技術和管理兩方面加以思考,經過調查,目前解決計算機網路安全問題的有效措施有以下幾點:

  1.對必要的資料進行備份

  資料備份的好處是即使計算機網路被非法侵入或破壞,對於那些重要的資料依然可以從一定硬碟等地方加以恢復。通常對資料進行備份時採用的方法方式有全盤備份,增量備份以及差分備份。

  2.在系統中應用防火牆技術

  防火牆在計算機組成中被劃分到了軟體的行列裡,它的位置處於計算機和它所連線的網路之間。由於計算機對資訊進行傳輸和傳送都需要經過防火牆的掃描,所以就可以對一些不良資訊加以稽核和過濾,保證計算機網路資訊的安全。此外,防火牆不僅能關閉不使用的埠,還能禁止來自特殊站點的訪問,從而保證計算機網路的安全。

  3.加密技術在計算機網路安全防護中的使用

  對計算機網路重要資訊的加密過程是對原來的重要資料按照某種計算機語言處理之後,使其具有不可讀的程式碼,在使用時,只有對加密的檔案或資料加以解密之後才能正常應用,從而達到加密效果。智慧卡技術是資料加密技術的兄弟技術,它是金鑰的一種媒體,類似於人們的信用卡,因此智慧卡技術的應用大大提高了計算機網路的安全性。

  4.加大計算機網路安全管理力度

  為了更加有效的保證計算機網路的安全,人們在利用技術解決網路安全問題的同時,還應該加大對計算機網路的安全管理力度。網路管理不同於企業實體管理。

  三、結語

  隨著計算機網路技術的逐漸普及,網路安全的問題日益明顯,網路技術的公開性使得計算機網路的安全存在不少隱患。在日常生活中,網路安全受到威脅的小到QQ等賬號被盜、中毒,大到網路系統受到黑客的攻擊,所以,人們在工作或生活中應用計算機技術時要時刻注意網路的安全使用,最好從規範自己的上網習慣開始,對於不明網站不要隨意訪問,如果是在工作中,還要建立網路使用的規章制度,最大程度的保證網路安全使用。

計算機網路安全漏洞該怎樣防範
域滲透技巧介紹
相關知識
計算機網路安全該採取怎樣的防範措施
計算機網路安全漏洞該怎樣防範
計算機網路安全體系結構
計算機網路安全的防禦方法
計算機網路安全
計算機網路安全知識的相關論文
網路安全教育心得體會_計算機網路安全教育總結
關於計算機網路安全研究所介紹
關於計算機網路安全學校的介紹
計算機網路安全的現狀及對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