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各地的元宵節有哪些習俗

General 更新 2025年01月03日

  全國各地的元宵節均有賞燈、社火等大眾習俗。河北也不例外。下面,小編為大家介紹一下河北各地元宵節習俗,歡迎大家閱讀。

  河北各地的元宵節習俗1:

  燈節在隋煬帝時代就有,是隋煬帝為了接待外國使臣特意準備的賞燈節,並且在民間也形成了一種規模。在唐朝時期規模最大,元宵賞燈節達到了3天,宋朝賞燈時間達到5天,而在明朝更是達到極致,將賞燈時間延長至10天。

  河北各地的元宵節習俗2:

  元宵節除了慶祝活動外,還有信仰性的活動。

  最為常見的就是“走百病”又稱“烤百病”“散百病”參與者多為婦女,他們結伴而行或走牆邊,或過橋過走郊外,目的是驅病除災。

  隨著時間的推移,元宵節的活動越來越多,不少地方節慶時增加了耍龍燈、耍獅子、踩高蹺、劃旱船扭秧歌、打太平鼓等活動。王麗平說,河北地區的元宵節習俗具有自己獨特的特點,正是因為人們對新一年幸福生活的祈盼,才有了各種各樣的慶祝活動,“也希望這些民俗活動作為一種寶貴的精神財富傳承久遠。”

  河北各地的元宵節習俗3:

  河北較為獨特的元宵節習俗有井陘的拉花

  井陘拉花是一株古老藝術奇葩,在井陘有多種流派沿傳,尤以東南正、莊旺、南固底的拉花最為出色,最有代表性。有關“拉花”稱謂的傳說很多:一說拉花是在拉運牡丹花過程中形成的舞蹈,故稱“拉花”;又說拉花是在逃荒中形成的舞蹈,“拉花”即“拉荒”的諧音;還說因舞蹈中的女主角叫“拉花”而取名拉花。贊皇縣元宵節習俗--“拉碌碡”,拉祿碡是一種表現勞動生活的舞蹈,主要活動在元宵節,它以打擊樂伴奏。有大鼓、大鑼、鐃、水鑔等。音樂渾厚粗獷。歡快的舞步,活潑、風趣的表演給觀眾留下深刻的印象。

  河北各地的元宵節習俗4:

  邯鄲的武安儺戲也是元宵節一種特有的習俗。

  據瞭解,儺舞是古代祭儀式中的一種舞蹈,儺戲是在到儺舞的基礎之上發展形成的戲劇形式,儺祭源源於原始社會的圖騰崇拜,到商代形成了一種固定的用以驅鬼逐疫的祭祀儀式,周代叫做儺。儺舞的發展對中國的地方戲曲有影,再某些地區,儺舞本身已發展成儺戲,儺吸表演的主要特點是角色都戴不製假面,儺舞和儺戲生動,具體地反映了中國表演藝術由歌舞向戲劇形式發展程序中各個階段的不同面貌。張家口的二人臺、打樹花也是當地人非常喜歡的一種活動,二人臺的最大特點是舞蹈幅度大、跳躍性強、總體給人以粗獷憨厚之感;音樂上較婉轉、細膩、悠揚;打樹花則是張家口元宵節最為具有觀賞價值的一種活動,夜幕降臨,匠人們把砸碎的鐵器裝入爐中為晚上的活動做著準備藝人用在水中浸泡了3天的柳木勺子,將廢鐵熔成的鐵水一勺勺潑灑在古老的城牆上,甩濺出絢麗多彩的火花,活動場面極其壯觀。觀眾們對這一古老而獨特的花會形式無不拍案叫絕。

  河北各地的元宵節習俗5:

  廣平踩蹺

  廣平縣“踩蹺”鬧元宵更可謂是一道豐富的元宵節“大餐”。高蹺在廣平縣已流傳了幾百年,其中以店西村最有名,幾乎家家戶戶都有踩高蹺的高手。無論男女,人人都練就了一腳功夫,只要一綁上高蹺就能疾步行走。

  每到春節,他們就畫好臉譜,穿上戲服,踩上高蹺,上街表演。往往從正月十一、十二,人們就開始“踩街”,正月十五正式“上街”,一直到正月十八方告結束。踩高蹺時,人們扮演的多是戲曲中的角色,像呂洞賓、何仙姑、紅娘、濟公、張生等。經常演出的劇目有《西遊記》、《八仙過海》、《蟠桃會》、《花果山捉猴》等30多種。他們邊演邊唱,生動活潑,逗笑取樂。

  “元宵節里人們特別重視團圓,只要能夠趕回家的人都要儘量趕回家和家人團聚,”王麗平說,平山縣的元宵節裡有一個特別重要的習俗,就是女兒結婚之後的第一個春節在婆家過,而第一個元宵節則要和丈夫回到孃家過,“這算是河北地區獨特的一種元宵節風俗。”

  為了紀念團圓,古代便有了吃元宵的習俗,“北方叫元宵,南方則叫湯圓,雖然叫法不同,但寓意相同,均是表團圓之意。”而在平山還有一種獨特的習俗,正月十五這天是早上吃餃子,晚上吃湯圓,這也是與其他地方不同的一種習俗。

  元宵節的第二重含義就是驅邪祈福,這一天也被視作狂歡節,人們會舉辦各種各樣的燈會,製作出各種各樣的燈籠,以表達對春節的留戀。“雖說元宵節過後,就意味著春節結束了,但這卻是一年的新開始,人們通過各種各樣的活動祈盼新的一年能夠吉祥如意。”

奶香冰皮月餅的做法
酸菜燉排骨的做法
相關知識
河北各地的元宵節有哪些習俗
潮汕地區元宵節有哪些習俗
蘭州元宵節有哪些習俗
潮州元宵節有哪些習俗
臺灣元宵節有哪些習俗
元宵節有哪些習俗
元宵節有哪些習俗和來源介紹
客家人的元宵節有什麼習俗
客家人的元宵節有什麼習俗
豐順的元宵節有什麼習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