談物理學的研究方法和學習方法談

General 更新 2025年01月25日

  物理課是學生感到難學的課程,其原因是:物理課不但有系統、嚴密的物理概念和知識,而且與其他學課的聯絡也很密切。以下是小編分享給大家的物理學的研究方法和學習方法的資料,希望可以幫到你!

  物理學的研究方法和學習方法一

  學好語文、數學,做好鋪墊.

  物理課是學生感到難學的課程,其原因是:物理課不但有系統、嚴密的物理概念和知識,而且與其他學課的聯絡也很密切。例如數學中的方次運算、極值的討論等知識在物理教學中經常應用。但數學知識又不能拿來就用,例如數學中a=c/b說明a與b成反比,a與c成正比,但在物理ρ=m/V定義式中,ρ與m、V的大小無關;在I=U/R中,卻有I與U成正比,I與R成反比。所以學好數學知識對物理課的學習至關重要。同理,一個學生語文水平的好壞對物理的學習影響很大。因為物理中的概念、定理、定律的文字敘述言簡意深,一字之差,天地之別。例如重力的方向是豎直向下,不能敘述為垂直向下;導體在磁場中切割磁感線運動時,導體中就產生電流,若無“閉合”二字,則產生的是電壓而不是電流;又如物體吸熱後溫度升高了20℃和溫度升高到20℃含義截然不同。可見語文知識對學好物理課的重要。

  物理學的研究方法和學習方法二

  發揮教師的作用,聯絡生活實踐,培養學習興趣

  興趣是思維的動因之一,興趣是強烈而又持久的學習動機,興趣是學好物理的潛在動力。為了提高學生學習興趣,教師要起到積極的作用.語言應體現出機智和俏皮。課前,教師要進行自我心理調整,這樣在課堂上才能有聲有色,才能帶著愉悅的心情傳授知識,從而使學生受到感染,能贏得學生的喜愛,信賴和敬佩,從而對學習產生濃厚的興趣,即產生所謂“愛屋及烏”的效應。同時 應該重視培養學生觀察物理現象的興趣。很多孩子是懷著深切的期望開始學物理的,他們從日常觀察中積累了許多問題,期待在物理課中找到答案。能及時給學生滿意的解答,會有利於保持和發展學生的觀察興趣。但多數情況是限於知識準備不足,不能及時解答。這時當然可以說要在學過什麼知識以後才能解釋。可是,這樣的話,一個學生連聽幾次,觀察興趣就會降低。如果改變一些方法,鼓勵和指導學生繼續從哪些方面深入觀察,作好紀錄,同時說明所觀察的事物跟哪部分知識有關,現在的觀察對將來的學習有什麼好處,效果可能好些,更可取的辦法是教師爭取主動,給全班或個別喜歡觀察的學生布置觀察作業,觀察跟講到的知識有關的物理現象、技術裝置以及人們的某些活動等等。課本在某些課題後面編了一些觀察性的題目,教學時可以根據情況提前佈置給學生。

  學生的觀察興趣,最初是出於好奇,特別是年齡小的孩子,遇到新鮮東西、新奇現象捨不得走,要看個究竟,這種出於好奇的觀察興趣是不穩定的,只滿足於表面瞭解。物理課應該把出於好奇的觀察提高到有目的的觀察。所謂有目的的觀察,不只是有明確具體的觀察物件和要求,更重要的是引導學生懂得觀察是人類研究客觀世界規律的和種基本方法,而在觀察中注意分析、比較,尋找各有關因素之間的聯絡。

  應該注意使學生養成良好的觀察素養。這首先是要求觀察的客觀性,對於觀察中感知的各種資料,實事求是地對待。其次,觀察要抓住主要的東西,抓住跟觀察目的有關的方面,要有步驟、有次序、儘可能細緻。科學的觀察都要有詳細的記錄。物理教學中作為作業佈置給學生的觀察,最好也要求記錄,培養記錄的習慣和能力。記錄要求真實、簡明、具體,字數不要多,幾十個字、一百多字或者列個表格填上資料就夠了。

  另外,物理課與生活實踐聯絡很密切,應注意到物理與日常生活、生產、現代科技密切聯絡,息息相關.鼓勵學生聯絡生活實際,不但是學以致用的學習方法,而且能培養學生的興趣,激發學生的學習情緒,引導學生遵循好奇心?求知慾?愛學習?責任感的成長規律。

  例如在學習熱脹冷縮後,讓學生舉例說明。有一個學生舉例說:夏天白天長,冬天白天短;另一位學生說:人在夏天身體高,在冬天身體低。對這類問題我沒有責怪學生無知,更沒有認為是出怪相而批評學生。從人體生理特點、地理知識給學生以解答,並鼓勵學生大膽地聯絡實踐。類似的問題還有很多, 如:說話時,聲帶振動在空氣中形成聲波,聲波傳到耳朵,引起鼓膜振動,產生聽覺;喝開水時、喝飲料時、鋼筆吸墨水時,大氣壓幫了忙;走路時,腳與地面間的靜摩擦力幫了忙,行走過程中就是由一個個傾倒動作連貫而成;淘米時除去米中的雜物,利用了浮力知識;一根直的筷子斜插入水中,看上去筷子在水面處變彎折;閃電的形成等等。但是這就對我們提出更高的要求我們必須不斷的充實自己,才能滿足學生的需要,”大河有水小河滿”.

  。

  它們之間的區別,根源於主體不同,物件和任務目的不同。馬克思曾深刻地指出:二項式定理,是多少代數學家研究的成果。可今天只要一、二個小時就能學會。從學習方法的角度來體會這段話,學習不應該重複研究人員的漫長的探索過程,而要能夠儘可能少的時間獲得更多的有用訊息和學會獲得訊息與處理訊息的方法,面對知識爆炸的未來就更應該如此。就中學的學習內容方面看,為了學習物理所進行的實驗可以說沒有屬於真正“探索性”的,它們都屬於重複別人經過反覆改進設計,已經比較成功的實驗,學習過程中的理論思維也多屬於重複別人的比較正確的思維活動。最後,就學習的特點來說,必定是在“已有的思想材料”的指導下,以“已有的思想材料”為主要內容。訊息的自然分佈是禰散狀態的,而且研究某一問題所需要的訊息與其它訊息混合存在的,需要訓練學生具有篩選處理訊息的能力。但從時間角度考慮,學生在學習過程中大量接受的是已經加工和集富的訊息,這樣有利於提高訊息密度以提高教學效率。

  物理學的研究方法和學習方法三

  總結交流學習方法

  在學完一章或一個單元后讓學生總結這部分知識的基本框架,即這部分知識的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基本方法以及它們之間的相互聯絡。在總結的基礎上每個學生寫出學習小結,提出不懂的問題。在對知識歸納總結的基礎上讓他們相互交流、相互學習交流知識的重點、難點,交流學習方法。作為教師在第一時間給出總結,在最短的時間內把不懂得問題搞清楚,不讓學生帶著問題開始新課程的學習. 會學,要求學生掌握比較科學的學習方法,能夠主動地獲得更多的有用訊息,具有較高階的訊息處理能力,即不僅是感覺、記憶,而且要比較、分析、歸納、綜合、演繹、推理以至創造性地思維的能力。從面向現代化、面向未來的角度看,從伽利略的歷史貢獻看,會學,即掌握比較科學的學習方法甚至比獲得具體知識、記住具體知識更為重要。

  即使是普通的聽講和記筆記,都有會不會學、培養什麼能力的問題。一種處理方法是課堂上教師的板書筆記,要求學生詳細地抄筆記,把課本上主要的定義、公式,以及討論例題、注意事項……,總之無一遺漏地在教師板書和學生筆記上體現出來。造成學生用眼用手多,用耳用腦少,沒有多少時間思考,到中學畢業還不知道什麼叫“記筆記”。這種學生上課十分專心,往往受到教師的表揚。另一種處理方法是板書簡明、提綱式,對高年級甚至只給標題,讓學生集中注意力聽講,隨著教師的啟發去思索,每到必要之處,學生自己寫下必要的筆記。適當的時候,讓學生總結一下一節課甚至一段教材的中心內容,注意表揚那些課堂上思維活躍,甚至喜歡爆出超出教師計劃外的問題的學生。事實上,經過訓練確實學習能力強的學生往往不是整節課都全神貫注的。他們會聽,抓住要害弄清楚了就“走神”,這是一種思維活動,是新舊知識的聯想、交叉、運用……。當然,教師要善於瞭解學生,區分積極思維的“走神”和少數紀律鬆弛不用心的“走神”,並加以引導。簡單化的處理問題會限制甚至遏止了學生的能力的發展。

  物理學的研究方法和學習方法四

  從效果出發的思想,等效的思想。

  初中物理第一冊第二章第一節 力

  “在日常生活和生產勞動中,我們經常要用力。當我們用手推車、拉鋸、提水桶、壓木 版的時候,都要用力。用力的時候,就會感到肌肉緊張。因此,人類對力的認識,最初是從肌肉緊張的感覺中得來的。”

  高中物理甲種本第一冊第一章第一節 力

  “人們對力的認識,最初是從日常生活和生產勞動中得到的,是和人力相聯絡的。用手推動小車,提起重物,拉長或壓縮彈簧,肌肉會感到緊張,我們就說,人對小車、重物、彈簧用了力。後來人們把力的概念加以擴充套件,把凡是能和人力起相同效果的作用都叫做力。……”

  教學過程中不是簡單回答“什麼是力?”給出所謂力的“定義”。而要抓住提出力的概念和擴充套件力的概念的過程中所體現的思想。

  美國PSSC教材中,沒有專門講“力”的一章,但在“關於力和運動的概念”一節中,也注意從效果出發。它的一段教材內容是:“讓我們從自己的個人經驗開始吧。什麼事物是我們要和‘運動原因’聯絡在一起的呢?回答是肌肉的拉和推。……我們把這樣的拉和推叫做力。物理學上所用的力的概念肯定起源於這種方法。後來,隨著理解逐步深入,力的概念就擴充到包括所有的運動原因。磁鐵吸引鐵釘是一種力;這種力能夠用和肌肉力相同的方式改變鐵釘的運動。”

  教學中可以能夠提出問題引導學生討論的辦法處理。例如:“你怎麼知道你用力了?”讓學生在注意受力客體方面表現出來的效果發生形變、運動狀態發生變化,還要注意施力主體方面的感覺——肌肉緊張。再提出:“你根據什麼理由講磁鐵給鐵塊一個力?”引導學生注意等效性。教師小結力的概念的提出和擴張,然後才從共性中引出“力是物體對物體的作用”。

  這樣一個物理思想在很多地方都有,可以而且應該經常抓,既可以使學生容易接受和理解物理概念,又能通過反覆出現加強刺激,使學生進一步理解物理的思維方法。

  例如,重心概念的敘述是“一個物體的各個部分都要受到地球對它的作用力。我們可以認為重力的作用集中於一點,這一點叫做物體的重心。”接著用二力平衡的原理解釋了“可以認為”的根據。在教學處理時,在討論例子之後,指出是從整體平衡的效果上看,認為重力集中作用於重心與重力作用在物體各個部分是等效的。對一些比較能思考的學生,還可以指出,從物體各部分相對位置的變化,如長木板的彎曲的效果看,就必須真實地理解重力是作用於長木版的各個部分,使學生注意到研究不同的效果時,對問題的討論有所不同,讓學生不僅注意效果,而且開始有一個“什麼效果”的思想。

  力的平衡四邊形法則是高中學生第一次碰到的向量運算,是學生原有生活經驗中沒有的知識,一些學生首先是感到不好理解,“彆扭”,總以“一加一等於二”的演算法討論力的問題,造成許多錯誤。

  教學過程中,用演示實驗解決這個難點。讓學生觀察演示實驗時,不僅要觀察、記錄分力與合力的大小和方向,首先要學生注意是否產生相同的效果。根據等效的思想定義合力,引出合力的計演算法則。對於理解能力較好的學生,可以進一步指出,原來學的數學知識,其實也是在觀察某些問題的等效性中總結出來的,現在研究一種新問題,就需要一種新的運算方法。

  還有許多物理概念、物理規律的教學中,體現這種物理思想。例如:為什麼要提出“衝量”這個物理量,這是研究“對一定質量的物體,力所產生的改變物體速度的效果。”接著,又從相同的衝量在不同物體上也應該體現出相同的效果,引出“動量”概念。衝量與動量是學生難以理解的,只記住F.t和mv,顯然是不夠的。

  牛頓第二定律的應用中,提出“力的獨立作用原理”。到分析實際問題時,又總是先求合力。這要提出等效性。

  能量概念的提出、擴大和加深,在整個物理學中有十分重要的意義。整個認識過程體現了抓住共性、等效性。

  在電容的串、並聯,電阻的串、並聯,電池組的串、並聯,……等問題中,也是等效思想起重要作用。

  物理學史是一塊蘊藏著巨大精神財富的寶地。這塊寶地很值得我們去開墾,這些精神財富很值得我們去發掘併發揚光大。如果我們都能重視這塊寶地,把寶貴精神財富發掘出來奉獻給學生,使他們從中吸取營養,獲取收益,相信對我們的教育事業和人才的培養都將大有益處。

 

1.物理教學研究讀書心得3篇

2.物理新課標學習心得3篇

3.物理新課標學習心得體會3篇

4.學習物理心得體會作文

5.淺談學習方法

物理學習技巧與方法
高一物理學習方法指導有哪些
相關知識
談物理學的研究方法和學習方法談
現代藥理學的研究發展方向初探
什麼是生物學生物學的研究方法
人際關係心理學的研究物件
人際關係心理學的研究物件
什麼是情報學情報學的研究方法
淺談中國現當代文學的研究現狀與發展
什麼是結構力學結構力學的研究方法
基於設計心理學的研究論文
大學生心理健康課程教學的研究論文

Have any Question?

Let us answer i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