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肅熱門旅遊導遊詞

General 更新 2024年11月30日

  甘肅歷史跨越八千餘年,是中華民族和華夏文明的重要發祥地之一,也是中醫藥學的發祥地之一,被譽為“河嶽根源、羲軒桑梓”。今天小編為大家帶來。

  篇1

  首陽山位於渭源縣東南34公里的蓮峰鄉享堂溝,海拔在2186-2509米之間,因其列群山之首,陽光先照而得名。

  首陽山因商未周初孤竹國今河北廬龍縣君之二子伯夷、叔齊相讓嗣君,相偕至周,後聞武王伐紂,叩馬諫陰。因武王不聽,遂憤而不食周粟,西行至首陽山,采薇而食,後餓死於首陽山而成為隴右名山。秦漢在此建縣時就名首陽縣了。

  渭源首陽山最早見於莊子所言伯夷、叔齊西至岐陽,見周武王伐殷曰:吾聞古之士,遭治世還避其任,遇亂世不為苟存,今天下暗,周德衰,其並乎周以塗吾身也,不若遜之,以潔吾行二子北至於首陽之山,遂飢餓而死。又東漢-學家曹大家即班昭注《幽通賦》說:夷齊餓於首陽山在隴西首陽。

  渭源在秦末漢初建縣,就名首陽縣,歸隴西郡管轄,縣以山得名。直到西魏文帝大統十七年公元551始改名渭源縣。據此看來,渭源首陽山得名最早,歷史悠久,為夷齊隱居採蕨直至餓死的最確首陽山。

  首陽山西北側有石門,因兩座石崖東西對峙,間開一線,形似石門而得名。石門夜月為當地一景。兩崖之間有一水庫,容量500多萬立方米,是一處理想的水上樂園。水庫後面為長十五里的天井峽谷,這裡座座陡峭的山崖相對挺立,四山合圍,藍天變成一條細線,人如處井底,其地勢恰似一大鋸解開的板縫,故此當地俗稱解板溝。天井峽山奇水美,恰似仙境,有鬼斧神工的自然造型27處景點。沿十五里天井畫廊,到處充滿著奇、險、壯、絕、清、秀、幽、靜、古、野之情趣。如從縣城向南行直抵天井峽,約有20多公里路程。

  篇2

  鳴沙山,古稱神沙山、沙角山。東西長約40公里,南北寬20公里,高數十米,東起莫高窟崖頂,西接黨河水庫,山峰陡峭,勢如刀刃,整個山體由油潤細米粒狀黃沙積聚而成。我攀山而上,只覺腳下的沙子會鳴鳴作響,雖深一腳淺一腳,前進一步後退半步,爬山異常艱難,但仍感樂趣無窮。我一鼓足作氣爬上頂峰。此時,頓覺勁風夾著細沙,朝身襲來,鳴聲不絕於耳,身後留下的腳印很快便消失了。據說,狂風起時,從山頂下滑沙礫隨人體下墜,沙山會發出巨大的響聲,平日輕風吹拂時,又似管絃絲竹,因而得名為鳴沙山。鳴沙山的日落景觀更令人陶醉,不可不看,歎為觀止。

  月牙泉長約300餘米,寬約50米,被鳴沙山四周環抱,泉邊白楊亭亭玉立,泉內游魚悠閒戲水,泉水呈淺蘭色,清澈柔美,味美甘甜,因水面酷似一彎新月而得名。月牙泉,夢一般的迷。千百年來不為四周流沙而淹沒,不因乾旱而枯竭,堪稱天下沙漠第一泉,令人稱奇叫絕。

  驚歎之後不願走,鳴沙山、月牙泉----等我有時再回來。

  篇3

  敦煌莫高窟是甘肅省敦煌市境內的莫高窟、西千佛洞的總稱,是我國著名的四大石窟之一,也是世界上現存規模最巨集大,儲存最完好的佛教藝術寶庫。

  莫高窟位於敦煌市東南25公里處,開鑿在鳴沙山東麓斷崖上。前秦符堅建元二年公元366年有沙門樂尊者行至此處,見鳴沙山上金光萬道,狀有千佛,於是萌發開鑿之心,後歷建不斷,遂成佛門聖地,號為敦煌莫高窟,俗稱千佛洞。

  中國石窟藝術源於印度,印度傳統的石窟造像乃以石雕為主,而敦煌莫高窟因巖質不適雕刻,故造像以泥塑壁畫為主。整個洞窟一般前為圓塑,而後逐漸淡化為高塑、影塑、壁塑,最後則以壁畫為背景,把塑、畫兩種藝術融為一體。莫高窟唐時有窟千餘洞,現存石窟492洞,其中魏窟32洞,隋窟110洞,唐窟247洞,五代窟36洞,宋窟45洞,元窟8洞。

  北朝時期洞窟中主像一般是釋迦牟尼或彌勒,主像兩側多為二脅侍菩薩或一佛、二弟子、二菩薩。塑像背部多與壁畫相連。窟內頂部和四壁滿繪壁畫。頂及上部多為天宮伎樂。下部為夜叉或裝飾花紋。中部壁畫除千佛外,主要畫佛傳故事、本生故事和因緣故事。其中本生故事有割肉求鴿、捨身飼虎、九色鹿捨己救人等。

  唐為莫高窟全盛時期,隋代百窟樣式由北朝的中央塔式改為中心佛壇,組像同前。唐出現一佛、二弟子、二天王或二力士的組合。塑像亦由早期的“瘦骨清秀”造型,重返“豐碩壯實”之貌。窟中壁畫主要是大場面的說法圖和簡單的經變圖。莫高窟最大塑像皆塑於唐,第96窟大佛是莫高窟中最大的塑像。唐代壁畫是多種經變圖,其規模極為巨集偉,表現出天國的壯麗圖景。石窟造像五代時已喪失生命力,宋代起步入衰退。

猜您感興趣:

甘肅最新導遊詞開場白
最新甘肅旅遊導遊詞
相關知識
甘肅熱門旅遊導遊詞
中國熱門景點導遊詞
甘肅名勝古蹟導遊詞
甘肅民俗風情導遊詞3篇
湖南熱門景點導遊詞
甘肅黃河鐵橋導遊詞
甘肅拉卜楞寺導遊詞
最新的甘肅拉卜楞寺導遊詞範文
最新的甘肅黃河鐵橋導遊詞範文
寧夏熱門旅遊導遊詞

Have any Question?

Let us answer i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