向學習王新法先進事蹟心得體會

General 更新 2024年11月25日

  王新法同志是我們學習的楷模,我們要學習他修身、齊家、報國、創新、奮鬥、奉獻的精神;學習他對黨忠誠、務實為民,為共產主義事業奮鬥終身的革命精神。 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收集關於學習王新法先進事蹟心得體會,歡迎借鑑參考。

  王新法先進事蹟心得體會一

  王新法將共產黨員與軍人的信仰融進血液、刻在心裡。一身迷彩、一雙膠鞋、一雙雨靴、一個軍禮是他的標配;開山修路有危險,他帶頭簽下“生死狀”,尋找水源下溶洞有危險,他讓村民靠後自己先上;他出資修建“山河圓”烈士陵園,集中安葬在當地犧牲的68具紅軍烈士遺骨,樹立了一座精神豐碑;運用《村規民約》以及留守兒童的力量推進鄉村治理、移風易俗,讓村裡有了朝氣;出謀劃策發展產業經濟,建成1200畝生態茶園,成立農業科技公司,打造了致富的“綠色銀行”。

  王新法的經歷如同一張試紙,敏銳地考驗著社會和裹挾其中的每一個人。那些我們視之為感動的是他的身體力行,都是他充滿正能量的付出。他個性突出,好強、倔強,認準的事情不幹好不罷休。但他同樣充滿智慧,擅做群眾工作,為了記住村民們的名字,他給許多人取了“時尚大姐”“蜜蜂妹子”這樣有趣的綽號。他生前甚至不願接受採訪,更不想成為典型,但留給薛家村的“精神遺產”,正是新時代退役軍人群體所共有的、那些支撐他們選擇決斷的關鍵邏輯――忠誠與信仰。

  自2013年開始,隨著王新法的到來,讓武陵山深處默默無聞的湖南省石門縣薛家村漸漸有了名氣。這個曾經的上訪村伴隨著“名譽村長”王新法帶來的一次次“頭腦風暴”,不僅於2016年順利脫貧,還變成了“省級文明村”。

  薛家村離縣城近140公里,封閉、貧困,沒有支撐的致富產業。10年前由安家、薛家兩村合併。全村309戶近1000人中,有五保、低保等困難戶87人,因貧離異家庭達到22戶,30歲以上未婚男女41人,三分之一以上的村民在外務工,留在家裡的多是老人與小孩。

  “要改變大山裡的現狀,首要在人心的改變。”王新法認準這一點,堅持做了一件事情――通過鄉村治理創新啟用村民脫貧過程中沉睡的力量,帶領群眾轉變觀念、移風易俗、發展產業。這些行進中的改變,正是推進鄉村民政民生工作創新發展的鮮活樣本。

  一次次思想的碰撞,讓薛家村村民逐步樹立起自主脫貧的信心,義務投工投勞參與公共基礎設施建設蔚然成風,人均年收入從4年前的不足2000元增加到6000元以上。如今,對村民們來說,他們告別的不僅是一位“名譽村長”,還是一位扶貧引路人、首席營銷官,以及一張薛家村的“活名片”。

  王新法先進事蹟心得體會二

  王新法同志,河北省石家莊市人,1969年12月入伍,1981年轉業到石家莊市公安局工作。他是一名中國共產黨的普通黨員、中國人民解放軍的退役軍人,六十多歲了,為了幫助石門縣南北鎮的扶貧工作,2013年7月,他退休後不遠千里,就迫不及待地來到湖南省石門縣南北鎮薛家村開展義務扶貧,任“名譽村長”。今年2月23日下午3時許,王新法同志因突發心肌梗塞倒在工作陣地,不幸以身殉職,年僅六十四歲。

  一個外省人,毫不利己的動機,把薛家村人民群眾的脫貧事業當作他自己的事業,這是什麼精神?這是愛黨、愛國、愛人民和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的精神,我們每一個共產黨員,每一名退役軍人,每一名退休幹部都要學習這種精神。

  習近平總書記指出,如果貧困地區長期貧困,面貌長期得不到改變,群眾生活長期得不到明顯提高,那就沒有體現我們社會主義制度的優越性,那也不是社會主義。王新法同志踐行習總書記的指示,牢牢記住:消除貧困、改善民生、逐步實現共同富裕,是社會主義的本質要求,是我們黨的重要使命。他隻身紮根石門貧困山區,立下愚公移山志,咬定目標,苦幹實幹,帶領全村幹部群眾,以更大的決心,更明確的思路,更精準的舉措,取得了令人瞻目的扶貧成果,使薛家村的面貌發生了根本變化。

  王新法同志毫不利己專門利人的精神,表現在他對工作極端的負責任,對人民群眾極端的熱忱。短暫的3年多時間裡,他為村裡募捐一百三十多萬元,組織村民修橋六座,修通村裡盤山道;與村民一起將68位紅軍先烈遺骨找回來,安葬在六塔山上;打造村裡生態茶園、倡導生態養殖,義務開展文明建立;無私關愛幫助孤寡老人,關愛留守兒童……他全身心地投入工作,每年春節都不休息,就連兒女結婚生子也無暇回家……然而,有的人卻對工作不負責任,拈輕怕重,把重擔子推給人家,自己挑輕的。一事當前,先替自己打算,然後再替別人打算。出了一點力,就覺得了不起,喜歡自吹,生怕人家不知道,為追求“政績”,不惜犧牲群眾的利益,閉門造車,浪費國家錢財。有的對人民群眾不是滿腔熱忱,而是冷冷清清,高高在上,麻木不仁。這種人,其實不僅不能算一個純粹的共產黨員,至少不能算一個合格的公務員。

  薛家村乃至南北鎮的人說到王新法同志,沒有一個不佩服,沒有一個不為他的精神所感動。薛家村的幹部群眾,凡親身受過王新法同志的幫助和親眼看過王新法同志工作的,無不為之感動。

  我和王新法同志雖然沒有謀面。然而,王新法同志的先進事蹟也曾有所耳聞,對於他的不幸離世,我是非常悲痛的。然而,高風傳千里,亮節昭後人。現在大家紀念他,可見他的精神感人之深。他毫無自私自利之心的精神,代表了我們民族的優秀品質和傳統,具有永恆的價值。王新法精神與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一脈相承,值得我們世代弘揚下去。毛澤東同志說得好,“一個人能力有大小,但只要有這點精神,就是一個高尚的人,一個純粹的人,一個有道德的人,一個脫離了低階趣味的人,一個有益於人民的人。”

  人人都擁有一個流動的生命,人人都在不停頓地往前走,然而,有的人每走一步都留下了深深的足跡,這些足跡一旦串連起來,就變得那樣光耀無比。王新法的人生就如同蠟燭一樣,從頂燃到底,一直都是光明的。

  事業是人生的常青之樹,它根植於人民的土壤中,匯千千萬萬的人生於一身,永遠生氣勃勃,枝繁葉茂。人生在世,事業為重,一息尚存,絕不鬆勁,這也是我學習王新法同志先進事蹟後的座右銘。

  王新法先進事蹟心得體會三

  沒有誰給他下指示、定目標,4年前,河北省石家莊市退伍老兵王新法來到石門縣南北鎮薛家村主動扶貧,今年2月23日,年僅64歲的他倒在了扶貧的路上,石門上萬百姓灑淚相送,湘鄂邊界的大山有幸收藏了他的忠骨。

  百姓的淚凝結成一面鏡子,映照出王新法在薛家村的日日夜夜。4年中,他傾其所有為百姓辦實事,薛家村人均收入由前幾年的不足2000元,達到了6000多元。若說以往鄉村工作的第一難事是計劃生育,而當下則是脫貧攻堅,有的幹部談貧色變,想法多辦法不多,壓力大動力不大,把扶貧村的脫貧希望僅僅寄託在後盾單位的資金籌措上。王新法來到薛家村舉目無親,個人也非億萬富豪,但他的扶貧舉措為何在短時間內收到了效果,得到了百姓的認可呢?

  王新法剛到薛家村便得知附近山上散落著68具紅軍戰士的遺骨,他捐出2萬多元趕製68副小棺木,帶領村民在六塔界修建名為“山河圓”的陵園,看上去是收殮烈士們散落的遺骨,實際上是凝聚起因貧困而渙散的民心。此舉讓一顆顆曾經冷漠的心暖了,人們彷彿聽到山谷間又迴盪起當年激越的戰鬥號角聲,“擰成一股繩,共挖貧窮根”便形成了共識。王新法這是從精神世界的一次成功切入,這就避免了“幹部在田裡擼起袖子加油幹,貧困群眾站在一邊喊加油”的尷尬局面。

  薛家村最大的農業資源是千畝茶園,也是村民脫貧的希望所在,然而,受傳統觀念和技術制約,村裡的茶葉生產並未獲得可觀的經濟效益。並非茶葉專家的王新法審時度勢,為薛家村的茶葉生產開出了良方:改幾季採摘為一季採摘,走精品生產的路子。千畝茶園實施生態種植,近300畝茶園做到了天然富硒、無農藥殘留。千百年來奉行幾季採摘法的村民,若不是王新法此前的靈魂洗禮,又怎能相信這個“冒險”舉措呢?結果是令人欣喜的,一季採摘的茶葉茶品好、價格高,收益反而超過了幾季採摘的總和。

  王新法的扶貧路徑正確,方法創新,實為精準扶貧的範例,讓薛家村人看到了希望,他的突然去世,當然令百姓傾情緬懷!

於海河同志先進事蹟心得體會
蔡鬆鬆事蹟學習心得體會
相關知識
向學習王新法先進事蹟心得體會
學習張有國先進事蹟心得體會
教師學習毛豐美先進事蹟心得體會
黨員學習張小娟先進事蹟心得體會範文精選
學習廖同志先進事蹟心得體會
學習楊善洲先進事蹟心得體會3篇
學習郭明義先進事蹟心得體會
學習廖俊波先進事蹟心得體會優秀範文
學習張樹儉先進事蹟心得體會
學習鄒碧華先進事蹟心得體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