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去一降一補是什麼_具體內容如何解讀

General 更新 2024年12月24日

  2016年經濟社會發展主要是抓好去產能、去庫存、去槓桿、降成本、補短板五大任務。那麼,三去一降一補是什麼?三去一降一補的具體內容又是什麼?下面小編整理的三去一降一補的解讀,一起看看吧。

  三去一降一補是什麼

  去產能、去庫存、去槓桿、降成本、補短板,即三去一降一補。

  國家主席5月16日上午主持召開中央財經領導小組第十三次會議,分別研究落實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擴大中等收入群體工作。發表重要講話強調,推進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是綜合研判世界經濟形勢和我國經濟發展新常態作出的重大決策,各地區各部門要把思想和行動統一到黨中央決策部署上來,重點推進“三去一降一補”,不能因為包袱重而等待、困難多而不作為、有風險而躲避、有陣痛而不前,要樹立必勝信念,堅定不移把這項工作向前推進。要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在全社會大力弘揚勤勞致富、艱苦奮鬥精神,激勵人們通過勞動創造美好生活,不斷提高生活水平。

  中共中央政治局、國務院、中央財經領導小組副組長,中共中央政治局、中央書記處書記、中央財經領導小組成員劉雲山,中共中央政治局、國務院副、中央財經領導小組成員張高麗出席會議。

  會議分別聽取了國家發展改革委、國務院國資委、住房城鄉建設部推進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有關工作方案的彙報,聽取了江蘇、重慶、河北以及深圳推進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情況的彙報,聽取了國家發展改革委、財政部、人力資源社會保障部關於擴大中等收入群體工作的彙報。領導小組成員進行了討論。

  指出,黨中央作出推進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決策後,各地區各部門認識不斷提高、主動開展工作,有關部門出臺了一些政策措施,許多地區研究制定了綜合性方案和專項方案,成效逐步顯現,為推動經濟社會發展作出了貢獻。同時,有些政策措施需要進一步研究制定,有的地方還沒有有力行動起來,有的工作抓得還不精準。供給側結構性改革關係全域性、關係長遠,一定要切實抓好。要深刻理解時代背景,當前我國經濟發展中有周期性、總量性問題,但結構性問題最突出,矛盾的主要方面在供給側。

  要準確把握基本要求,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的根本目的是提高供給質量滿足需要,使供給能力更好滿足人民日益增長的物質文化需要;主攻方向是減少無效供給,擴大有效供給,提高供給結構對需求結構的適應性,當前重點是推進“三去一降一補”五大任務;本質屬性是深化改革,推進國有企業改革,加快政府職能轉變,深化價格、財稅、金融、社保等領域基礎性改革。要發揮好市場和政府作用,一方面遵循市場規律,善於用市場機制解決問題,另一方面政府要勇於承擔責任,各部門各級地方政府都要勇於擔當,幹好自己該乾的事。要突破重點難點,堅持重點論,集中攻關,以點帶面。要把工作做細做實,有針對性制定政策、解疑釋惑;具體工作要從實際出發,盯住看,有人管,馬上幹。要平衡好各方面關係,把握好節奏和力度,注意減少風險隱患。

  強調,擴大中等收入群體,關係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目標的實現,是轉方式調結構的必然要求,是維護社會和諧穩定、國家長治久安的必然要求。擴大中等收入群體,必須堅持有質量有效益的發展,保持巨集觀經濟穩定,為人民群眾生活改善打下更為雄厚的基礎;必須弘揚勤勞致富精神,激勵人們通過勞動創造美好生活。

  必須完善收入分配製度,堅持按勞分配為主體、多種分配方式並存的制度,把按勞分配和按生產要素分配結合起來,處理好政府、企業、居民三者分配關係;必須強化人力資本,加大人力資本投入力度,著力把教育質量搞上去,建設現代職業教育體系;必須發揮好企業家作用,幫助企業解決困難、化解困惑,保障各種要素投入獲得回報;必須加強產權保護,健全現代產權制度,加強對國有資產所有權、經營權、企業法人財產權保護,加強對非公有制經濟產權保護,加強智慧財產權保護,增強人民群眾財產安全感。

  “三去 一降 一補”需要去短期化思維

  財政部財政科學研究所所長劉尚希“"三去、一降、一補"涉及到結構性改革的問題,是一個整體性的問題,最重要的是去短期化思維,否則很難真正落地。”在 1月10日由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指導、中國經濟時報社主辦的第七屆中國經濟前瞻論壇上,財政部財政科學研究所所長劉尚希表示。

  在2015年12月召開的中央經濟工作會議上,鎖定了2016年經濟社會發展的五大主要任務,即抓好去產能、去庫存、去槓桿、降成本、補短板這“三去、一降、一補”。

  對此,劉尚希在論壇發言中稱,未來發展的思路明確了,方向也有了,但怎樣操作落地,真正實現“三去、一降、一補”呢?“最重要的是再加一個"去",即去短期化的思維。”需要走一步看三步,甚至五步十步。

  在劉尚希看來,“三去、一降、一補”涉及國家治理結構改革的問題,各個方面的改革必須納入到國家治理結構的改革,也就是國家治理結構的重塑這個大框架裡面來,只有這樣,各個方面、各個領域的改革才不至於各行其是、各自為政。

  他進一步闡釋道,結構性改革絕不只是經濟領域的改革,其實質是涉及國家治理結構的改革,由三個基本的關係組成:一是政府與市場的關係,二是政府與社會的關係,三是中央與地方的關係。這三個關係就構成了國家治理結構的總架構,實際也是全面深化改革的總目標。

  “我們過去的改革主要是在政府與市場關係方面下了很多功夫,成效明顯。但政府與社會的關係呢?中央與地方的關係呢?這是我們當前改革中的重點的重點,關鍵的關鍵。”他認為,對於這樣一個整體性問題,需要去短期化的思維。

  “我們這方面有深刻的教訓。”劉尚希稱,過去解決豬肉供應問題、電力問題以及如今的新型戰略產業、新能源汽車等問題,多是採取從供給側入手的辦法給予補貼,效果卻並不理想。“其中的經驗教訓歸結起來就是短期化的思維,急於求成。供給側結構性改革需要持續不斷的努力才能收到成效,沒有速效藥。”

  劉尚希具體分析道,去產能,涉及到國企改革;去槓桿,涉及到金融體制改革;去庫存,涉及到城鄉分治體制改革;降成本,涉及到社保體制改革、物流體制改革、稅費體制改革。這每一項都涉及方方面面,不可能在短期內完成。

  對於補短板,劉尚希認為,農業、環保產業都是短板,都需要補,但最需要補的是創新這個短板。創新不僅僅是經濟問題,更是社會問題和精神狀態問題,需要持續不斷改進的心態和整體設計。此外,創新還涉及到現有的體制,即政府和社會的關係。

  在他看來,過去的經濟改革重塑了經濟的微觀基礎,現在的經濟改革需要重塑社會的微觀基礎。“這就涉及到事業單位的體制改革,看似一個小問題,其實涉及到教育體制的改革,涉及到醫療衛生體制改革,涉及到科技體制的改革。這些問題都解決了,社會才會有創新的活力。從各個領域看,似乎改革方向清晰,但從國家治理結構這個整體看、放到政府與社會關係中來看,現在仍是模糊的,迫切需要進行整體設計。各個領域的改革需要一個更高層面的頂層設計來指導和統籌。”他說。、

  三去一降一補的解讀

  由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主辦的中國發展高層論壇2016年會20日在北京舉行。來自央行、國家發改委、財政部等多個部門的領導人出席並發表了講話。《經濟參考報》記者瞭解到,針對“十三五”期間如何落實供給側結構性改革,與會專家表示,“三去一降一補”五大任務仍是重點,而為了推動結構性調整,實施相應的改革政策必不可缺。在健全金融市場體系方面,將大力發展資本市場,減少企業對於借貸槓桿的依賴性,並加強監管防範風險;在財稅改革方面,將主要進行預算管理制度改革、稅收體制改革、中央和地方事權和支出責任的劃分等。

  路線用改革推動結構性調整

  多位專家認為,推進“十三五”期間的經濟社會發展,要以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為主線,抓好去產能、去庫存、去槓桿、降成本、補短板五大任務,著力提升供給體系質量和效率,同時要推出與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相配合的政策。

  國家發展改革委主任徐紹史則給出了未來政策的具體方向。他表示,為確保經濟增速處於6.5%以上的中高速,將創新不斷完善巨集觀調控,強化經濟走勢的預測、監測、預警,加強財政政策、貨幣政策、產業政策、區域政策、投資政策、消費政策和價格政策的協調配合,在區間調控的基礎上面進一步加強定向調控、相機調控,為結構性改革營造一個穩定的巨集觀環境。

  “我們將努力打破思維慣性和路徑依賴,用改革的辦法來推動結構性調整。”徐紹史表示,在促進消費升級方面,要大力培育和拓展住房、汽車、資訊、旅遊、健康、養老、文化、環保等方面的消費熱點,推動新消費、引領新供給、形成新動力。我們還要著力擴大有效投資,加大對公共產品和公共服務的投資力度,啟動實施一批新的重大投資工程,同時我們鼓勵民間投資、外來投資共同來參與這些重大的投資工程,著力的調結構、補短板,而且培育新的動能。

  在簡政放權方面,徐紹史表示,將繼續推進簡政放權放管結合和優化服務。需要建立政府的全責清單和市場準入的負面清單,最大限度地縮減政府審批的範圍,更好地發揮投資專案線上審批監管平臺、全國信用資訊共享平臺、公共資源交易平臺和12358價格監管平臺的作用。

  在新型城鎮化建設方面,徐紹史透露,到2020年,常住人口和戶籍人口的城鎮化率分別要提高到60%和45%。以“一帶一路”戰略、京津冀協同發展、長江經濟帶發展為引領,形成沿海、沿江、沿線經濟帶為主的縱向橫向經濟軸帶,塑造區域協調發展的新的格局。

  而未來國際產能和裝備製造合作將以鋼鐵、鐵路、電力等行業為重點。徐紹史透露,將採取境外投資、工程承包、技術合作、裝備出口等方式,拓展多邊、雙邊的產能合作機制。政府將與跨國公司共同合作,開闢第三方市場。對外資全面實行“准入前國民待遇加負面清單”的管理制度。

  升級推進金融改革減少企業槓桿依賴

  在美國紐約大學教授、諾貝爾經濟學獎獲得者邁克爾·斯賓塞看來,未來五到十年間,重大改革都是在供給側。在中國尤其需要建立公共和私營部門合作體系,鼓勵高投資回報率,因此,金融體系的改革也是必須的。

  針對“十三五”期間的金融改革,中國人民銀行行長周小川給出了具體方向。他表示,健全金融市場體系的一項重要內容是讓資本市場健康發展,中國的資本市場發展仍有很大空間,除了資本市場融資的需求以及改善公司治理的需求之外,還要考慮到我國經濟中槓桿率偏高,特別是企業部門借貸比例佔GDP的比重過高,通過發展資本市場,能夠有更多的資金進行股權的投資,減少企業對於借貸槓桿的依賴性。

  談及利率、匯率機制的改革,周小川表示,利率市場化已經取得了決定性的進展,應該說在去年年底之前基本上就完成了,也就是說利率的管制,不管是貸款還是存款,都已經取消了,金融機構都有自主決定利率的權力。但還有包括中央銀行對利率指導、健全傳導機制等問題需要完善,利率形成機制也還需要一個磨合完善的過程。

  德意志銀行集團聯席執行長于爾根·費琛也認為,未來中國金融改革的重中之重首先應該是發展一個有效的利率市場,而發展一個完善的利率市場需要解決四大核心問題,一是設定新的政策利率目標,即隔夜利率或7天回購利率;二是發展市場化利率體系,從而確保貨幣政策的傳導;三是完善貨幣政策工具從而指導中長期利率;四是提高信貸風險定價的有效性和透明度。

  隨著中國金融改革不斷推進,與會專家指出,還需要關注加強金融監管,防範金融風險。周小川也特別強調了加強金融巨集觀審慎管理制度的建設,構建貨幣政策與審慎管理相協調的金融管理體制,以及健全符合我國國情和國際標準的監管規則。

  中國銀行業監督管理委員會副主席王兆星表示,中國金融業進入了一個初級的混業綜合經營階段,金融風險跨業跨市場傳染的可能性在增加,同時一些以高額回報為誘餌的非法社會融資活動引發的風險也可能會傳染到銀行體系。但是中國的金融風險是可控的,不會引發系統性風險,更不會引發地區性的、全球性的金融風險。

  于爾根·費琛認為,隨著更多混業金融產品的問世,當前按照行業劃分的監管框架產生很大的政策套利空間。中國的金融監管框架需要升級,尤其需要在當前框架下加強跨機構的合作。

  減負實施財稅體制改革支援實體經濟

  值得一提的是,對於實體經濟的稅負減負問題,記者瞭解到,今年要全面實施營改增,取消違規設立的政府性基金,停徵和歸併一批政府性基金,擴大水利建設基金等免徵範圍,將18項行政事業性收費的免徵範圍從小微企業擴大到所有企業和個人,實施這些政策,要比改革前減輕企業和個人負擔5000多億元。

  而這一程序依靠的便是財稅體制改革。在“十三五”過程中,財稅改革無疑也是中國整體經濟改革的關鍵部分。對此,財政部部長樓繼偉介紹說,該輪改革主要包括預算管理制度改革、稅收體制的改革、中央和地方事權和支出責任的劃分。

  以營改增為例,樓繼偉表示,今年5月1日開始要完成全面推行營業稅改為增值稅的試點,也就是把建築、房地產、金融和生活類服務業全部從營業稅改為增值稅。“在此基礎上,將按照稅收法定原則,制定增值稅的法案,同時並廢止營業稅。”

  此外,對於個稅的改革,樓繼偉表示,個稅改革方案需報國務院批准,並以此為基礎制定相關法律議案,同時還要提交全國人大會修改立法,這些程式必須一步步完成。他表示,目前中國實行的累進稅制極不合理,世界上只有很少國家還實行分類計徵的個人所得稅。中國已經制定了從分類徵收轉向綜合與分類相結合的個稅改革方案,會考慮必要的基本扣除、撫養扣除、贍養扣除、生計扣除等,改變現階段只對工薪所得超額累進的做法。

  此外,樓繼偉還指出,“掛鉤事項”存在諸多弊端,並造成了大量的資金閒置,其原因是掛鉤的事項和當地並不切合實際。他說,所謂掛鉤事項是指“重點支出是和財政收支或者和GDP的規模掛鉤的相關事項”。

  他指出,掛鉤事項與總需求管理的靈活性要求相悖,是和《預演算法》新的規定績效原則是相悖,和基層現實情況相悖,不利於節約資金,支出有效性難以提高,資金明顯碎片化。

  “通過事權支出責任的劃分,再設計專項轉移支付的內容,是中央和地方財稅管理的改革的方向。”樓繼偉表示,這樣一來,我國財政將更加符合實際,我們財政才有可能做反週期的調節或者說反週期調節的餘地更大了。

  2016年中國經濟面臨“三去一

  12月18日至21日,中央經濟工作會議在京舉行,發表重要講話。新華社發

  中央經濟工作會議舉行 作重要講話

  明年經濟社會發展主要是抓好去產能、去庫存、去槓桿、降成本、補短板五大任務

  今後一個時期五大政策支柱

  明年及今後一個時期,要在適度擴大總需求的同時,著力加強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實施相互配合的五大政策支柱。

  第一,巨集觀政策要穩,就是要為結構性改革營造穩定的巨集觀經濟環境。

  第二,產業政策要準,就是要準確定位結構性改革方向。

  第三,微觀政策要活,就是要完善市場環境、激發企業活力和消費者潛力。

  第四,改革政策要實,就是要加大力度推動改革落地。

  第五,社會政策要託底,就是要守住民生底線。

  2016年經濟工作五大任務

  明年經濟社會發展特別是結構性改革任務十分繁重,戰略上要堅持穩中求進、把握好節奏和力度,戰術上要抓住關鍵點,主要是抓好去產能、去庫存、去槓桿、降成本、補短板五大任務。

  第一,積極穩妥化解產能過剩。

  第二,幫助企業降低成本。要降低企業稅費負擔,研究降低製造業增值稅稅率。要降低社會保險費,研究精簡歸併“五險一金”。

  第三,化解房地產庫存。要通過加快農民工市民化,消化庫存,穩定房地產市場。要鼓勵房地產開發企業適當降低商品住房價格。要取消過時的限制性措施。

  第四,擴大有效供給。

  第五,防範化解金融風險。

  據新華社北京12月21日電 中央經濟工作會議12月18日至21日在北京舉行。中共中央、國家主席、中央軍委主席,中共中央政治局、國務院,中共中央政治局、全國人大會委員長張德江,中共中央政治局、全國政協主席俞正聲,中共中央政治局、中央書記處書記劉雲山,中共中央政治局、中央紀委書記王岐山,中共中央政治局、國務院副張高麗出席會議。

  在會上發表重要講話,總結2015年經濟工作,分析當前國內國際經濟形勢,部署2016年經濟工作,重點是落實“十三五”規劃建議要求,推進結構性改革,推動經濟持續健康發展。在講話中闡述了明年巨集觀經濟政策取向,具體部署了明年經濟社會發展重點工作,並作總結講話。

  會議認為,認識新常態、適應新常態、引領新常態,是當前和今後一個時期我國經濟發展的大邏輯,這是我們綜合分析世界經濟長週期和我國發展階段性特徵及其相互作用作出的重大判斷。必須克服困難、闖過關口,堅持辯證法,一方面我國經濟發展基本面是好的,潛力大,韌性強,迴旋餘地大,另一方面也面臨著很多困難和挑戰,特別是結構性產能過剩比較嚴重。這是繞不過去的歷史關口,加快改革創新,抓緊做好工作,就能順利過關。必須銳意改革、大膽創新,必須解放思想、實事求是、與時俱進,按照創新、協調、綠色、開放、共享的發展理念,在理論上作出創新性概括,在政策上作出前瞻性安排,加大結構性改革力度,矯正要素配置扭曲,擴大有效供給,提高供給結構適應性和靈活性,提高全要素生產率。

  會議指出,引領經濟發展新常態,要努力實現多方面工作重點轉變。推動經濟發展,要更加註重提高發展質量和效益。穩定經濟增長,要更加註重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實施巨集觀調控,要更加註重引導市場行為和社會心理預期。調整產業結構,要更加註重加減乘除並舉。推進城鎮化,要更加註重以人為核心。促進區域發展,要更加註重人口經濟和資源環境空間均衡。保護生態環境,要更加註重促進形成綠色生產方式和消費方式。保障改善民生,要更加註重對特定人群特殊困難的精準幫扶。進行資源配置,要更加註重使市場在資源配置中起決定性作用。擴大對外開放,要更加註重推進高水平雙向開放。

  會議強調,推進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是適應和引領經濟發展新常態的重大創新,是適應國際金融危機發生後綜合國力競爭新形勢的主動選擇,是適應我國經濟發展新常態的必然要求。

  會議指出,明年是全面建成小康社會決勝階段的開局之年,也是推進結構性改革的攻堅之年。做好經濟工作要全面貫徹黨的和十八屆三中、四中、五中全會精神,以鄧小平理論、“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科學發展觀為指導,加強和改善黨對經濟工作的領導,統籌國內國際兩個大局,按照“五位一體”總體佈局和“四個全面”戰略佈局,牢固樹立和貫徹落實創新、協調、綠色、開放、共享的發展理念,適應經濟發展新常態,堅持改革開放,堅持穩中求進工作總基調,堅持穩增長、調結構、惠民生、防風險,實行巨集觀政策要穩、產業政策要準、微觀政策要活、改革政策要實、社會政策要託底的總體思路,保持經濟執行在合理區間,戰略上堅持持久戰,戰術上打好殲滅戰,著力加強結構性改革,在適度擴大總需求的同時,去產能、去庫存、去槓桿、降成本、補短板,提高供給體系質量和效率,提高投資有效性,加快培育新的發展動能,改造提升傳統比較優勢,增強持續增長動力,推動我國社會生產力水平整體改善,努力實現“十三五”時期經濟社會發展的良好開局。

  會議強調,明年及今後一個時期,要在適度擴大總需求的同時,著力加強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實施相互配合的五大政策支柱。

學習貫徹三個推進心得體會
校本教研培訓心得體會
相關知識
三去一降一補是什麼_具體內容如何解讀
電腦自動重啟是什麼原因以及如何解決
屬豬人最佳配偶是什麼配對情況如何
春節的由來是什麼具體介紹
優速快遞加盟利潤是什麼具體分析
小寒的習俗是什麼具體介紹
出口退稅流程是什麼具體流程圖***2***
出口退稅流程是什麼具體流程圖***2***
紫氣東來有什麼歷史典故如何解釋
一問三不知的典故是什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