傳遞正能量的感動事蹟材料

General 更新 2024年11月30日

  儘管我們的社會每天都有很多負面新聞,但是我們身邊依然有很多正能量的人物故事,他們用行動向我們做出榜樣。下面是小編收集整理的傳遞正能量感動事蹟,希望對大家有用~

  傳遞正能量的感動事蹟1

  黃旭華,男,87歲,中國第一代核動力潛艇研製創始人之一,被譽為“中國核潛艇之父”。

  1958年,我國批准核潛艇工程立項。那時中蘇關係尚處於蜜月期,依靠蘇聯提供部分技術資料,是當初考慮的措施之一。1959年,蘇聯提出中斷對中國若干重要專案的援助,對中國施加壓力。毛澤東聽後發誓:“核潛艇--一萬年也要搞出來”.曾有過幾年仿製蘇式常規潛艇經歷又畢業於上海交大造船系的黃旭華被選中參研。

  30多年中,8個兄弟姐妹都不知道黃旭華搞核潛艇,父親臨終時也不知他是幹什麼的,母親從63歲盼到93歲才見到兒子一面。

  核潛艇是集核電站、導彈發射場和海底城市於一體的尖端工程。中國的核潛艇研製工作是從一個核潛艇玩具模型一步一步開始的。

  為研製核潛艇,新婚不久的黃旭華告別妻子來到試驗基地。後來他把家安在了小島上。為了艇上千萬臺裝置,上百公里長的電纜、管道,他要聯絡全國24個省市的2000多家科研單位,工程複雜。那時沒有計算機,他和同事用算盤和計算尺演算出成千上萬個數據。

  1964年,黃旭華終於帶領團隊研製出我國第一艘核潛艇。使中國成為世界上第五個擁有核潛艇的國家。

  1988年,核潛艇按設計極限在南海作深潛試驗。黃旭華親自下潛300米,是世界上核潛艇總設計師親自下水做深潛試驗的第一人。

  黃旭華曾先後多次獲得國家科學技術進步特等獎,全國科學大會獎等,為國防事業、為我國核潛艇事業的發展做出了重要貢獻。

  傳遞正能量的感動事蹟2

  劉盛蘭,男,91歲,山東省煙臺市蠶莊鎮柳杭村村民,“五保”老人。

  劉盛蘭是位普通村民,年輕時在外打工,後來在一家企業作保管員。73歲的時候,老伴去世,他成了孤寡老人。為了讓自己老了無力行動時,身邊會有一個照顧他的人,他開始了助學。這是老人的初衷。但後來,他助學的規模遠遠的超出了自己的想像。

  1998年,劉盛蘭在報紙上看到了一則救助報道,從那時起,73歲的他就將自己微薄的工資捐出去。而受捐助的學生,也逐漸從周邊幾個地市“擴張”到全國各地。最多的時候,他同時資助著50多名學生。

  每天清早,劉盛蘭起來弄點簡單的飯菜,就騎著自行車走村串巷去了,直到撿回一大堆破爛。他17年幾乎未嘗肉味,沒添過一件新衣,“吝嗇”的連一個饅頭都捨不得買,可捐資助學總計7萬多元,資助了100多個學生。劉盛蘭一直沒進養老院,這樣能拿到每年4000元的生活補貼。這些錢他全部捐給了貧困學生。

  劉盛蘭唯一珍藏的是一個深藍色布袋,裡面裝滿了匯款單和回信。這麼多年過去了,老人也不記得匯出去多少錢、收了多少封信。2013年8月,因為腎病,劉盛蘭住進了醫院,但他仍然惦記著捐資助學,擔心匯款中斷和沒到位會斷了孩子們的希望。得知老人住院,很多受資助的孩子回來看望他,照顧他。

  傳遞正能量的感動事蹟3

  陳俊貴,男,漢族,55歲,新疆維吾爾自治區尼勒克縣喬爾瑪築路解放軍指戰員烈士陵園管理員。

  1979年,陳俊貴隨所在部隊到新疆參加修築天山深處獨庫公路的大會戰。1980年4月6日,部隊被暴風雪圍困在天山深處,面臨斷炊的危險。四名戰士奉命帶著最後的乾糧出門求援,在風雪瀰漫的生死關頭,班長把最後一個饅頭給了年齡最小的陳俊貴。

  班長和戰友陸續犧牲了,陳俊貴終於找到了人群,部隊得救了。接受4年凍傷治療後,他復員回到遼寧老家,始終沒有忘記班長的臨終囑託:希望陳俊貴可以去他的老家看望一下自己的父母。陳俊貴不知道戰友的家庭地址和父母姓名,多方打聽無果,1985年冬天,陳俊貴作決定,帶著妻子和剛剛出生的兒子,來到班長和戰友犧牲的新疆天山腳下,為戰友守墓。

  20多年裡,他從未停止對班長父母的尋找。終於,他從一名掃墓的老戰友口中得到班長在湖北省羅田縣白蓮鄉的地址。2005年10月,陳俊貴趕赴羅田縣,得知班長父親母親都已去世。陳俊貴跪在班長父母墳前說:“對不起,我來晚了,你們不要牽掛,今生今世我都將守在鄭林書墳前,讓他永不寂寞!”

  目前,陳俊貴已將班長和副班長的遺骨,從新源縣移到新擴建的尼勒克縣喬爾瑪築路解放軍烈士陵園安葬,還擔任了這裡的管理員。陳俊貴說:“我不僅可以和班長在一起,還可以守護為修築天山獨庫公路犧牲的戰友們了!”

  傳遞正能量的感動事蹟4

  段愛平,女,57歲,山西長治市襄垣縣王橋鎮返底村黨支部書記、村委會主任。

  1998年,段愛平嫁進了返底村。為改善生活,她借錢做起了焦炭生意,兩年下來賺了幾十萬元。當時的返底村是個名副其實的窮村,村小學的教室是危房,孩子們沒有教師上課。沒上過學的段愛平決定出資為村裡建一所新小學。

  1999年,段愛平在沒有參加候選的情況下,高票當選為返底村委主任。

  上任後,段愛平先後給村裡蓋了學校,建了養老院。為了建養老院,她沒時間陪肝癌晚期的老伴,為了使村民發家致富,她帶領村民種植藥材,改造全村電網,投資園林建設,栽植樹木,而這些專案中段愛平自己就貼了十幾萬。

  去年,段愛平被診斷為淋巴癌,經過化療、電烤,她的脖子已經看不到完整的肌膚,每天就靠葡萄糖和止疼藥度日,身體已經到嚴重透支的地步。就是這樣,她也沒有離開工作崗位,每天想著的是要盡力再為村民做更多的事。

  傳遞正能量的感動事蹟5

  沈克泉,男,享年74歲,湖南省常德市臨澧縣楊橋村村民。

  沈昌健,男,46歲,湖南省常德市臨澧縣楊橋村村民。

  1978年,養蜂人沈克泉在貴州山區發現了3株花期長,生長結構好的野生油菜,將其帶回家鄉播種,想為養蜂場提供新的蜜源。繼而想到改良培育出產量高的油菜品種,為家鄉解決吃油難的問題。

  一開始,鄉親們嘲笑他“泥腿子想當科學家”.直到到了上世紀八十年代,沈克泉培育出了優質油菜種,得到了鄉親們的認可。

  上世紀九十年代,由於沈克泉的油菜品種未經國家審定,當地部門對沈克泉進行了罰款、拘留。但他仍刻苦自學有關油菜遺傳育種和生產栽培的知識。在沒有專業分析、沒有專業儀器的情況下,父子倆用肉眼觀察,憑記錄總結規律。

  1996年,家裡為搞油菜研究欠債不少。沈昌健賣掉中巴,帶著賣車款回家投入油菜研發。

  2004年,沈克泉父子繁育的“貴野A”不育係獲國家發明專利證書。2007年,沈克泉帶著自己培育的巨型油菜“獨闖”在武漢召開的第12屆國際油菜大會,引起了不小的轟動。

  2009年,沈克泉去世,沈昌健依然是堅持著油菜育種。家人將沈克泉葬在離試驗地不遠的山坡上。家人知道,這些油菜是老人最後的心願和牽掛。

  如今,沈昌健的“沈油雜”202、819已進入區域試驗環節,五畝送檢試驗田裡有300個單株樣本,每個樣本送檢一次就是200元;300畝的示範片裡還欠著兩萬多的工錢,馬上要施肥又是兩萬的肥料錢。對於已經35年沒有主業收入的沈昌健一家而言,“吃飯靠田,科研靠借”.幾十年來,沈克泉、沈昌健父子自籌資金150多萬元,這幾年政府也常有資助,可沈家裡欠下了不少債,“幾乎所有親戚都借遍了。”家裡最值錢的是兩臺用來貯藏油菜種子的冰箱。

  35年父子相繼,只為一株油菜的夢想。沈昌健說等現在的種子通過審定了,會賣給種子公司,拿著資金去滾動開發下一代油菜雜交新組合。自己的油菜育種路也許得“慢慢走”,但怎麼也會走下去。

殯儀館先進事蹟材料
南丁格爾獎獲得者事蹟材料
相關知識
傳遞正能量的感動事蹟材料
正能量勵志小故事_傳遞正能量的小故事
傳遞正能量的小故事十則_給人正能量的勵志小故事
傳遞正能量的小故事兩分鐘
傳遞正能量的小故事
身邊傳遞正能量的小故事作文
身邊傳遞正能量的小故事
早上傳遞正能量的句子
關於傳遞正能量的句子
傳遞正能量的溫暖語錄精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