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關外科感染護理論文
外科感染屬於常見的是外科護理問題,嚴重時還會發展為感染性休克,致使治療和護理的難度加大,而且死亡率也大為增加。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供大家參考。
範文一:腹腔感染的外科護理進展
摘要:腹腔感染是常見的重危疾病,主要包括膽道感染、急性腹膜炎、急性膽囊炎、細菌性肝膿腫等繼發細菌感染。近幾年國內外腹部外科醫生和專家在該類疾病上投入相當多的精力,不斷創新手術方式,廣泛應用多種抗生素,提高重症監護水平,有效降低了腹腔感染的發生率和死亡率。本文就腹腔感染的外科護理進展作以下綜述,以期改善和提高腹腔感染的護理效果,減輕患者飽受疾病摧殘的痛苦,挽救更多患者的生命。
關鍵詞:腹腔感染 腹部外科 腹腔灌腸法 腹腔開放 剖腹 抗生素
Doi:10.3969/j.issn.1671-8801.2014.03.540
【中圖分類號】R-1 【文獻標識碼】B 【文章編號】1671-8801201403-0348-02
隨著現代外科醫學的不斷髮展,完善、系統、全面的腹腔感染手術方式和護理方式得到了較大改進,監護技術的應用使得每個環節的作業效率迅速提高。治療腹腔感染的方法和術後護理獲得明顯進步,以有效清除病灶、控制細菌汙染、預防復發為原則,以先進護理觀念和護理技術為依託,大大提高了腹腔感染的治癒率[1]。另外,注重合理使用抗生素也為改善腹腔感染的臨床療效起到關鍵作用。本文就手術方式、常規護理、特殊護理、抗生素的使用作簡單綜述,以期為促進護理腹腔感染取得新突破,提高臨床治癒率提供一些參考。
1 手術方式
1.1 腹腔灌腸法。該方法主要適用於重症胰腺炎和腸瘻患者,先在患者腹腔兩側各放置注水管,在盆腔處放置出水管,將盆腔和腹腔內的積液引流出來,前2d需大量沖洗,沖洗速度控制在3800ml-4200ml/h之間。
1.2 腹腔開放療法。部分患者患有嚴重腹膜炎的病程較長,腹腔內殘留的壞死組織較多,無法及早清除,採取切除感染灶後保持腹部切口開放的治療方法。傷口長度大約有18cm,僅在傷口表面覆蓋聚丙烯網
1.3 計劃性的多次剖腹術。不是所有疾病都能1次手術就能完全治癒的,腹腔感染的治療有其複雜性和艱鉅性,要徹底清除壞死細胞需進行多次剖腹術,每隔2d剖腹1次[4]。由於腹腔被反覆開關,切口併發症的發生率會有所提高,採用專用拉鍊能根據腹內壓、腹脹程度、切口大小等情況由主治醫生自行選取,而且不會對腎功能以及心肺功能產生影響[5]。
2 護理方式
2.1 常規護理。①心理指導:護理人員向患者闡述腹腔感染形成的原因、手術方法、治療週期等基本資訊,患者若有恐懼害怕的心理,護理人員應該主動與患者親切交流,真誠、誠懇的聽他們訴說,適當的加以安慰緩解他們的情緒,並以更周到的服務、更親和的態度對其悉心護理,使之樹立戰勝疾病的信心和對工作人員的信任,護士也可以為病人及其家屬進行知識宣教,使他們熟悉整個治療過程,更加配合醫護人員開展治療工作,儘快康復出院。②飲食指導:患者長期臥床休息,身體狀況較差,應給予富含營養的食物補充,增強自身免疫力和抵抗力。③護理人員協助患者進行翻身,按摩下肢,輕輕叩背,幫助咳痰,同時預防肺部感染和壓瘡。④嚴格無菌操作,每一環節均需消毒。⑤及時補水,保持患者體內水、電解質平衡。
2.2 特殊護理。①定期觀察測量患者的體溫,腹腔感染患者容易出現發熱症狀,若體溫異常,可給予適量的藥物降溫或物理降溫。②留置引流管的患者需加強對引流管的護理,引流期間定期觀察和記錄引流液的顏色、性質、輸入量、輸出量,熟練掌握和控制引流速度和負壓吸引力,保證引流管不捲曲、不打折;同時為防止交叉感染,任何操作必須在無菌環境下完成。③患者切口滲出液較多時,使用負壓吸引管吸引,減少液體的滲出,適當調整吸引的壓力,保持壓力適中,避免壓力過大、過小影響傷口恢復。定期更換敷料,擦拭傷口處面板,保持傷口清潔與乾燥。④若患者的腹部傷口癒合效果不佳,給予氧化鋅軟膏塗抹傷口周圍面板,避免腸液刺激,也可實施理療加快傷口癒合。⑤不同患者引發腹腔感染的病原菌有所不同,治療時應根據病原菌的特點,採取合適的抗菌治療,治療方式隨藥敏結果進行調整改善。
3 抗生素的應用
3.1 社群獲得性腹腔感染抗生素使用。社群獲得性腹腔感染是指十二指腸、近端小腸、胃的腹腔感染[6]。①對於輕中度的社群獲得性腹腔感染,應使用能覆蓋革蘭陰性需氧菌、革蘭陽性鏈球菌、兼性厭氧菌和部分專性厭氧菌,可以單用厄他培南、頭孢西丁、替加環素、替卡西林,也可以聯合使用頭孢呋辛、頭孢噻肟、環丙沙星、甲硝唑、頭孢曲松,但不宜使用安卡西林-舒巴坦、克林黴素、頭孢替坦,該藥具有較高的耐藥率,此外氨基糖苷類有很高的敏感率,易產生嚴重的腎毒性和耳毒性。②對於重度社群獲得性腹腔感染,主要選擇對革蘭陰性菌起清除作用的抗菌藥物,包括亞胺培南、美羅培南、哌拉西林等,或聯合使用環丙沙星、頭孢他定、甲硝唑、左氧氟沙星。氨基糖苷類藥物同樣不宜採用。有研究指出,糞腸球菌是社群獲得性腹腔感染分離出來的主要腸球菌,這種細菌對哌拉西林和安卡西林敏感。
3.2 醫院獲得性腹腔感染抗生素使用。醫院獲得性腹腔感染主要是有多重耐藥菌株導致的,包括大腸埃希菌、非發酵糖菌等,治療這種腹腔感染需採用抗菌力相當強的抗菌藥物,美羅培南、頭孢他定、甲硝唑、亞胺培南等藥物聯合使用會獲得顯著的效果。多粘菌素和氨基糖苷類可在必要時適當使用。需注意的是厄他培南對多種細菌屋抗菌活性,比如銅綠假單胞菌、腸球菌、不動桿菌。經驗性抗真菌治療是治療醫院獲得性腹腔感染的有效防範,首選藥物是氟康唑,棘白菌素、伊曲康唑次之,但是病情較嚴重的,可直接選用後者,針對性更強,療效更明顯[7]。另外,經驗性抗腸球菌治療也是醫院獲得性腹腔感染患者的必要輔助治療方式,尤其適用於長期注射頭孢菌素和抗菌譜廣藥物的患者,經驗性抗腸球菌治療常採用去甲萬古黴素和安卡西林。
3.3 抗菌藥物的治療療程。患者在手術後腹腔內的壞死細胞得到有效清除的以及沒有發生瀰漫性腹膜炎的患者抗菌治療療程一般為5-8d。有研究指出,抗菌藥物的長期使用不會影響遠期預後,因此對於具有免疫缺陷、未徹底清除感染灶、患有嚴重基礎疾病、併發MODS的患者可適當延長治療時間,直到腹腔感染的臨床症狀全部消失。
4 小結
本文主要闡述了腹腔感染的外科護理進展,簡單論述了腹腔灌腸法、腹腔開放療法、計劃性的多次剖腹術這三種手術治療方式,並根據患者的自身實際採取常規護理和特殊護理,保證術前、術後護理質量的全面提升。此外,從抗生素應用角度分析社群獲得性腹腔感染和醫院獲得性腹腔感染的抗菌治療和療程,合理使用抗菌藥物有助於防止患者交叉感染,對手術儘快恢復起著重要作用。外科治療腹腔感染有了明顯的進步,腹腔感染術後的護理也日趨完善、豐富,抗生素規範化使用,都推動了腹腔感染外科護理走向新局面。為了使之不斷髮展,對醫護人員提出的新要求也越來越嚴格,所以每位醫護工作者都要日益改進本職工作,提高業務素質,尋求創新,促進外科醫學的繁榮。
參考文獻
[1] 王永華,張林,劉文清,等.腹腔感染致休克患者行損傷控制性治療的護理[J].解放軍護理雜誌.2012,2915:38-40
[2] 劉晨.消化性潰瘍急性穿孔患者62例圍手術期臨床護理[J].按摩與康復醫學.2012,332:330-331
[3] 宋芸,李洪華,魏玉春.急性重症胰腺炎非手術治療的護理體會的臨床護理體會[J].醫學資訊:中旬刊.2010,53:621-622
[4] 楊玉仙,賈忠.腹部手術後併發腹腔間室綜合徵的觀察與護理[J].浙江中西醫結合雜誌.2011,217:508-509
[5] 崔麗麗.急性重症胰腺炎非手術治療的護理體會[J].中國保健營養:臨床醫學學刊.2010,194:53-55
[6] 戴偉群.腹腔感染引起多器官功能障礙的護理[J].中國醫藥指南.2012,1024:266-267
[7] 汪兵.普外科腹腔感染藥物治療的特點及護理注意事項探討[J].中國醫藥指南.2013,1112:717-718
範文二:普外科切口感染的護理對策
【摘 要】探討普外科手術後切口感染的護理預防對策。方法:選取400例普外科手術患者為研究物件,將2011年6月-2012年6月底接受手術的228例患者作為對照組,將2012年7月-2013年6月手術的172例患者作為觀察組。結果:兩組患者基本資料具有可比性,兩組的傷口感染髮生率具有統計學差異p<0.05,觀察組的護理效果優於對照組。結論:增強醫護人員的衛生意識;手術過程中的無菌操作更加嚴格;為原發疾病的治療奠定有利基礎。
【關鍵詞】普外手術;切口感染;護理;措施
切口感染是普外科手術後常見併發症,感染不僅增加患者痛苦,而且影響手術效果,甚至可導致患者死亡。相關調查資料顯示:外科傷口感染位於醫院感染的第三位。因此,預防普外科手術後切口感染是醫護人員在治療原發疾病過程中的主要任務之一。近年來,我院普外科醫護人員針對手術切口感染的問題,在普外科手術常規護理的基礎上,探討了一整套有針對性的預防普外科手術切口感染的護理措施,應用於臨床後取得較為滿意的臨床效果,現總結報告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選取2011年6月~2012年6月在我院接受普通外科手術治療的患者400例,其中,觀察組228例,對照組172例;年齡22~68歲。兩組均採用常規換藥及抗生素預防感染等基礎治療治療,無任何差異。採用手術患者健康教育,對照組僅是常規治療。所有入選患者的性別、年齡等臨床資料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具有可比性。
1.2 診斷標準
手術切口感染在術後30d以內發生的,有植入物一年以內且感染,傷口內有膿樣分泌物流出,活軟組織能夠分離出微生物,傷口部位有疼痛、發紅或發熱等症狀。
1.3 護理方法
將2011年6月~2012年6月底接受手術的228例患者作為對照組,將2012年7月~2013年6月接受手術的172例作為觀察組。對照組患者接受常規護理,具體措施如下:
1.3.1 術前護理
對照組患者術前清潔面板,患者術前一日進行面板準備,將手術區的毛髮、汙垢去除,檢查手術區面板有無破損,並且剃毛時注意保護面板不要受到損傷。常規組予術前檢查手術區面板有無破損,剃毛時注意不要損傷面板。一般不剃眉毛,備皮範圍原則是超出切口20cm以上。備皮時使用微溫的肥皂水,銳利的刀片,避免剃除手術太久,以手術當天早晨執行為宜,醫護人員要注意創口敷料有無滲液,注意無菌操作。敷料有無感染表現;密切注意引流物的量及顏色等是否正常,指導患者深呼吸,防止肺部感染,指導患者術後進行適當活動並注意保暖,
1.3.2 術後護理
換藥:對傷口予以換藥處理,保證清潔傷口引流通暢。同時也要根據患者自身的情況自定飲食指導,以清淡富含優質蛋白飲食為主。患者傷口疼痛會有恐懼心理,心理承受能力都很脆弱,需要醫務工作者指導患者早期儘可能適當的運動,但是要預防和處理意外情況的發生。
1.4 護理措施
1.4.1 醫院感染的預防
預防傷口感染,強化對醫護人員的醫院感染防範意識,利用講座等形式對護理人員進行健康教育;增強醫護人員的護理知識,如果患者切口周圍有分泌物,則需要對分泌物培養以明確診斷;正確使用抗菌譜藥物,需覆蓋手術部位,這種藥物對肝腎不良反應少,醫護人員應該明白明確藥物的半衰期,保證手術室環境。引流管放置等操作過程前後保持用手衛生,減少醫院感染的機會。
1.4.2 手術過程中的無菌操作更加嚴格
需要定時紫外線消毒,術前做好常規空氣培養,手術室要符合無菌條件 。手術器械要進行常規消毒。醫護人員嚴格遵守無菌操作規程,按照規定進行更衣、洗手、消毒,工作人員互相監督制度,確保無菌操作落到實處。注意手術中用的刀、剪子、鑷子、血管鉗、紗布的消毒,用後都勿與其它器械接觸。手術中被浸溼的敷料不應放在消毒巾上,傷口縫合針的針尖應朝上,以免患者受到汙染。
1.4.3 保持病房的環境衛生
病房要勤通風,醫護人員定期對室內空氣質量監測,儘量控制病房內的人員流動,對進出病房的人員進行消毒。醫務人員進入患者房間,應嚴格按照消毒隔離及防護措施。例如:戴手套等,定時開窗通風,地面清掃,空氣消毒。如果發現感染時立即消毒。患者的隨時物品需要定期更換。
1.4.4 合理使用抗生素
在預防傷口感染的過程中,注意抗生素的使用安全,控制抗生素的藥敏試驗,確定患者無抗生素過敏後使用。
1.4.5 注意患者的日常護理
為防止傷口感染,在日常生活中,注意改善患者衛生狀況,加強患者營養,提高機體防禦能力。
2 結果
172例患者中共發生傷口感染12例;總感染率為7.67%觀察感染率為5.0%,對照組感染率為 7.3%,觀察組感染概率低於對照組。
3 討論
切口感染是普外科術後常見的併發症之一,其臨床發生率高達 15%~25% 。切口感染的基本條件包括:細菌,具有傳播細菌的載體,細菌進入機體的途徑 。本研究回顧普外科手術患者術前和術後進行積極的護理干預,觀察組組感染率為5.0%,對照組感染率為7.3%,這些資料說明護理干預能有效預防普外科手術切口感染概率,可以降低患者感染,值得臨床推廣應用。結論①備皮距術前時間越短感染概率越低。觀察組在術前30min備皮,減少了傷口感染的概率。②術前應用廣譜抗生素,能有效預防術後感染;減輕傷口發炎,有助傷口癒合。
參考文獻
[1]張沛遠.普外科手術切口感染分析[J].中國社群醫師醫學專業半月刊,2009,18.
[2]劉黨勝,苗慧霞.淺談普外科手術切口感染危險因素及預防[J].醫學資訊中旬刊, 2011,02.
[3]楊靜波.普通外科中手術切口感染的原因分析及相關處理[J].中外醫療,2011,06.
[4]陳榮海,馬桂桃.普外科手術中應用抗生素預防切口感染的探討[J]. 河北醫學,2011,04 .
[5]楊如高.普外科手術切口感染原因分析與預防[J].醫學資訊上旬刊,2010.
會計電算化論文範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