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學位論文
經濟全球化與國際金融的發展為金融學的發展提供了源源不斷的動力,金融學是一門高度國際化的學科。下文是小編為大家蒐集整理的關於的內容,歡迎大家閱讀參考!
篇1
淺析土地流轉背景下的農村金融創新
一、農村土地流轉的現狀
土地流轉的制度是實行土地的家庭聯產承包經營制以來的一次重大變革,對農村經濟的發展將產生很大的影響。而之所以提出土地流轉的變革,也是緣於農村現實狀況。土地制度是農村的基礎制度,按照專業化、集約化、規模化、社會化原則,有待進一步完善農村土地管理制度;按照依法自願有償原則,允許農民以轉包、出租、互換、轉讓、股份合作等形式流轉土地承包經營權,發展多種形式的適度規模經營。有條件的地方可以發展專業大戶、家庭農場、農民專業合作社等規模經營主體,土地承包經營權流轉,不得改變土地集體所有性質,不得改變土地用途,不得損害農民土地承包權益,實行最嚴格的節約用地制度,從嚴控制城鄉建設用地總規模。
以土地流轉的形式作為農村改革的突破口,放寬農民對承包土地的轉讓權、出租權、入股權及抵押權,農民可用土地向金融機構融資貸款,更可以把零散的土地合併,擴大經營規模,提升農業產出。這樣農民即可在擁有土地使用權的基礎上,享有土地增值的最大利益,從根本上提升農民的收入。然而,土地改革依然存在風險性,許多農民藉助優惠政策去搞產業化、規模化的生產。但是,由於農民缺乏管理經營的經驗以及來自金融機構的支援的而成為“破產農民”的例子層出不窮。
二、農村土地流轉發展過程中的案例
我國農村土地流轉的必要性已經引起社會的普遍關注。近年來,各地區也按照黨中央的頒佈的政策規定,探索適合自身地理情況以及經濟發展的農村土地流轉的新方式,在推進農村土地流轉的發展方面取得了一定的成績。但是,不乏在這個過程中還存在很多問題。
案例1:萬畝“樑王”破產記。從2009年起,重慶永川區農民樑自然租種了1萬多畝糧田搞規模經營。為提高種糧效益,樑自然設計了完整的集約化生產方案:組建勞務合作社,解決無人種地問題;建立農機服務隊,提高種糧效率;統一供種、施肥、植保,保證糧食品質……但這個看似完善的集約化設計卻在現實面前碰壁,生產成本超過種糧利潤,“糧王”累計虧損200多萬元,最終破產。
案例2:僅以重慶為例,據重慶市農委專題調研課題組調查,全市1.7萬個農業合作社融資需求近65億元,目前獲得貸款只有1.4億元,需求滿足率僅為2.15%。涉農貸款除了要支付銀行貸款利息之外,一般還要額外支付擔保費、抵押資產評估費、手續費等,涉農貸款實際成本高於城鎮非農貸款。
案例3:河南省武陟縣喬廟鄉農民王福軍流轉了1700畝地,年產糧超過150萬公斤,但是在土地流轉的速度不斷加快、農資價格不斷攀升、種糧成本居高不下等情況下,種糧大戶對資金需求量增加,普遍感到資金吃緊,許多大戶種糧不得不去借高利貸。
由於農業生產受自然環境的影響較大,自身擁有很高的風險性,並且農民一般沒有抵押物,決定了農村信貸專案風險高,不可預見性大,這與許多金融機構資產執行的安全性、流動性、盈利性需求產生矛盾。所以,許多銀行不願意貸款給農民。
三、以農村金融創新促進土地流轉的發展
隨著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的深化,土地流轉的範圍不斷擴大,大量的社會資本進入農業。農業生產者對農村金融服務的就在需求不斷的擴大,農村經濟發展對資金需求面更加廣泛,農村經濟對金融產品和服務的要求越來越高,因此,為適應土地流轉下農村經濟發展的新特點,必須大力推進農村金融創新。
針對未形成農業產業化、規模化的土地,金融機構要進行創新,提供有利於農業產業化、規模化經營的金融模式。金融機構可以聯絡市場經濟活動中有意願並且有實力投資於農業生產領域的龍頭企業,而金融機構作為中間人來吸納農戶的土地。到每年的年末,農戶作為投資者來銀行領取分紅。由金融機構作為保障,並且依靠有經驗、有實力的龍頭企業對自己的土地進行經營管理,大多數農戶就會把自己的土地交給金融機構進行流轉。因此,金融機構可以利用土地流轉的政策條件,創新自己的金融產品,也促進著土地流轉的良性發展。
針對已經形成農業產業化、規模化的土地,由於農村土地流轉過程中土地流轉關係不穩定、中介服務滯後,金融機構可以為大戶提供金融中介服務。將金融服務與土地流轉下農業經濟發展的現狀相結合,對農產品的發展進行資產評估、投資風險評估,以及提供土地保險等金融服務。農村土地不少種糧大戶建議,應對農民生產貸款實施基準利率,差額部分由財政貼息,從而刺激農民從正規金融機構貸款。同時,從惠農、保障糧食安全的角度出發,農民種糧應當享受基準利率甚至更低利率,國家可給予銀行貼息政策。
以農村金融創新促進農村土地流轉,顯然只是解決土地流轉過程中的方法之一,但是可以比較有針對性的解決土地流轉發展過程中相關突出的問題。農村土地流轉涉及面廣,政策性強,關係到廣大農民群眾的切身利益,我們除了強調金融創新之外,還需要政府的支援。綜合運用財政稅收、貨幣信貸、金融監管等政策措施,推動金融資源繼續向“三農”傾斜,確保農業信貸總量持續增加。提高村鎮銀行在農村的覆蓋面。積極探索新型農村合作金融發展的有效途徑,穩妥開展農民合作社內部資金互助試點。落實地方政府監管責任,做好承包土地的經營權和農民住房財產權抵押擔保貸款試點工作。同時,從惠農、保障糧食安全的角度出發,應提高農業補貼政策效能,增加農民收入。建立優化農業科技創新,吸引大量優秀的農業科技人員投身於土地流轉的浪潮。
篇2
試探我國金融風險的防範與化解
金融業是一個風險很大的行業,如果不能及時有效地防範化解金融風險,就會危及國民經濟和社會穩定。以風險控制為基調的金融安全,已成為當今一國經濟安全與國家安全的重要標誌。[1]金融風險作為一種客觀經濟現象,其產生既有金融業自身的原因,也有金融業之外的原因。應該從建立金融風險預警系統和完善金融機構內部風險控制體系入手,改進金融監管機構對金融風險的監控水平、強化金融機構的行業自律;對金融風險進行有效的防範與化解。
一、金融風險及特性
一金融風險的概念。
金融風險是指金融市場主體從事貨幣、資金、信用交易過程中遭受損失的可能性。當金融風險越多越大,與之相對應的現實損失肯定也越多越大遏制出現損失或彌補損失所付出的努力就更為艱鉅,當金融風險累積到無法控制程度時損失就不可避免地出現。[2]只要存在金融交易就必然會存在金融風險,金融危機是全金融系統風險的失控狀態,是整體金融風險的集中釋放,是金融風險經過量變過程發生的質的鉅變
二金融風險的特性。
第一,金融風險已成為現代社會影響最人的越來越集中的社會風險。一方面是源於金融業高負債經營的行業特點,導致的該行業總有一種趨於高風險的金融狀態的趨勢,引發金融危機和金融動盪。另一方面是由於金融資本經營的相對集中,以及對實體經濟的全面滲透乃至控制,使得金融部門成為現代市場經濟中牽引資源配置的核心,金融資本的集中,也使其人為操縱因素與投機意味愈加濃烈,致使金融資本極易脫離實體經濟而單獨執行。它將影響甚至極大地破壞著實體經濟效率,以及整個社會生活秩序。第二,制度性因素成為金融風險的最大誘因,特別是在發展中國家,越來越加劇了金融風險的積累。在新興國家的現代金融市場的發展歷程和國際化歷程均比較短,其金融機構受政府的直接干預利扶持較多,風險自律也弱一些,市場容量有限,國家金融監管效能較低,相關法律制度不健全,監管體系支離破碎,透明度不夠,監管效率低下。第三,政府財政在防範與化解金融風險中的作用日益重要。隨著金融自由化和金融資本規模的日趨擴張,金融部門的“外部性”也越來越明顯,到最後,都是由政府財政作為最後危機的解決者的,至於解決的效果如何,能否制止危機的進一步漫延,則要視各國財政實力而言。
二、金融風險的成因
一體制性因素。1財政無力向國有企業注資。2過分倚重於銀行的投融資體制。改革開放以來我國直接融資從無到有,而且發展較快,但至今也未改變間接融資佔絕對比重的格局。3國有企業產權關係不明確。
二制度性原因。1粗放型經濟增長模式與趕超型發展戰略。2國家壟斷信貸制度與銀行主導型的融資制度。3經濟主體信用道德淪喪與社會信用環境惡化。4銀行體系缺失,規章制度不健全,信用基礎脆弱。
三其他因素。除了體制性原因和制度性原因以外,還有其他一些原因也加大了我國的金融風險,主要有:1企業經濟效益低下。2金融機構防範控制金融風險的意識差。金融機構缺乏風險意識,內部管理混亂,違規經營比較普遍。3金融機構粗放經營,管理疏鬆。此外,經濟結構失衡,金融法規不健全,防範化解金融風險缺乏法律手段的保障等
三、防範與化解
一加快推進國有企業改革,建立現代企業制度。加快推進國有企業改革要按照黨的“十五大”報告的精神來進行。為使國有企業自主經營,就必須進一步明確國家和企業的權利和責任。
二對國有銀行實行股份制改革。我國國有銀行名義上具有法人地位,實際上卻無法人所必須具備的財產經營權,其經營活動也缺乏來自所有者的有效監督約束,以致出現“內部人控制”和不能迴避政府幹預的狀況,無法實現自主經營、自負盈虧、自擔風險、自我約束。改變這種現狀的根本途徑是按照“產權清晰、權責明確、政企分開、管理科學”的要求推進國有銀行現代企業制度改革,即對國有銀行進行產權制度和內部管理體制的改革
三發展資本市場,促進儲蓄向投資的轉化。發展資本市場,拓寬投融資渠道,有利於儲蓄向投資的轉化,居民也可以直接將結餘貨幣的一部分用於投資股票、債券、投資基金,從而在一定程度上降低居民對銀行的高債權。
四弘揚適應市場經濟的信用道德觀念。良好的信用環境是市場經濟條件下經濟與金融有序執行和健康發展的基本前提,重新培養全民的信用道德觀念,優化信用環境,是防範化解金融風險的重要基礎。
結語
金融風險作為一種經濟現象,如果不加以防範和化解,就會釀成金融危機。金融制度建立與發展過程的客觀問題,已成為現代社會影響最人的越來越集中的社會風險,因此,我們當前首要任務就是防範和化解金融風險。
金融學碩士論文選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