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方面的畢業論文

General 更新 2025年01月11日

  金融是現代經濟市場經濟的核心,金融發展的實質是金融結構的優化。下文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關於的範文,歡迎大家閱讀參考!

  篇1

  增值稅轉型對我國金融市場的影響分析

  摘要:本文以我國的增值稅轉型為主要的探討物件,研究分析增值稅轉型對於我國金融市場的影響。

  關鍵詞:增值稅 轉型 金融 市場 影響

  引言

  所謂的增值稅,是指以市場經濟主體所從事的修配勞務、加工、貨物銷售及進口貨物的過程中,所取得的增值額為徵收物件的一種特殊的稅種,它主要包括消費型增值稅、生產型增值稅、收入型增值稅。

  一、增值稅轉型對於稅收制度的影響

  效率與公平是現代經濟學家對於稅收制度的主要評價。公平主要體現在稅收制度的累進性、縱向公平性、橫向公平性等方面;效率體現在有彈性的、充分的稅收收入及中性簡便的稅收制度方面。既滿足效率原則,又滿足公平原則的稅收制度,是較為合理、公平的稅收制度;而增值稅的轉型,恰恰促進了效率與公平原則的履行。[1]

  首先,增值稅轉型有利於促進我國當前的稅收制度的公正與公平。增值稅的一大缺陷主要來自公平性的缺失,而這一原則的缺失,則是由於累退性所造成的。以社會保障稅、企業所得稅、個人所得稅為主要稅種的直接稅主體稅制,在很大程度上體現了社會稅收所具有的再分配功能,及其所具有公平性特質。當社會對於稅收制度的累進性有所需求時,一個較為可行性的方案,是提高所得稅在整個稅收中所佔的比例。

  我國從1994開始,對既有的稅收制度進行相應的改革與完善。新的稅收改革政策,其目標是擴大所得稅在整體稅收的中的所佔比例,從而形成一個較為完整、系統的雙主體的稅收結構模式,這一雙主體的稅收結構模式注重流轉稅與所得稅的並行。增值稅的轉型,其切入點從減少增值稅的比重和增加所得稅的比重兩個方面共同入手,以儘可能的實現我國稅收制度的公平性原則。

  其次,增值稅轉型過程中,所具有的彈性與充分性,是通過對於財政減縮的影響的有限性體現出來的。在對於實施增值稅轉型的調查研究中,看出,人們對於財政的大幅度縮水問題,是較為關注的。“目前來看,在稅率保持不變的前提下,抵扣進項稅額較多,會在一定程度上減少財政收入;從靜態層面分析來看,在一年範圍內,抵扣固定資產投資中所包含的進項稅,實際所減少的增值稅稅額將達到一千五百億元之多;而單單抵扣機器裝置投資所包含的進項稅,所造成的增值稅的稅額的減少幅度將達到一千億元。

  因而,可以採用先抵扣部分的機器裝置的進項稅的方式來減少由此所帶來的財政稅收的縮減。”根據增值稅轉型的預評估方案,可以推算出實行增值稅轉型之後,全國的增值稅稅收小於1000億元。據統計,我國的企業生產裝置投資額,在02年時,是9884億元左右,而在03年達到了12680億元左右,增長率接近28℅;基於28℅的增值率,可以推算出裝置工具的購置增值率,繼而推測出,由增值稅轉型所能造成的全國範圍內的增值稅縮減數字:04年為五百億元左右,05年達到六百億元左右;此外,假如涉及到企業利潤增加,而增值稅的負擔減少,那麼企業的實際所得稅將會增加,那麼,增值稅轉型對於政府的財政稅收的實際影響力將會更小。

  二、企業經濟行為會受到增值稅轉型的影響

  企業的稅負結構的改變,是基於增值稅轉型的影響。增值稅的轉型,使得企業所應繳納的企業所得稅增加;但同時也減少了企業的增值稅負擔,在側面實現企業利潤的增長,因而改變了企業的稅負結構。在轉換背景條件下,企業將會意識到增值稅轉型所帶來的經濟效益;結合所得稅的稅率變化趨勢,選擇固定資產折舊方法與折舊年限,同時,固定資產投資的進項稅額在最大程度上得到扣除,以此實現企業實際稅負的最低化。

  三、社會投資行為會受到增值稅轉型的影響

  我國金融市場受到增值稅轉型的影響,表現之一就是社會的投資行為受到較大的影響,即對於企業的投資行為具有較大的激勵作用。因而,增指稅轉型能夠極大的提高社會的投資效率,它能夠刺激企業追加對於生產經營裝置方面的投資規模,因而能夠有效的促進企業的社會投資效率和勞動生產率的提高。對於企業生產裝置的投資,可以作為進項抵扣增值稅;企業進行生產裝置的投資和更新與改造,能夠在很大程度上促進產品的換代升級、生產技術的改良與進步,從而提高企業的生產效率,最終促進整個社會的投資效益的提高及巨集觀經濟的執行效率的提升。[2]

  四、出口和消費受到增值稅轉型的影響

  增值稅轉型有助於降低企業的生產成本,該目標的實現,是通過企業的稅收負擔的減輕來完成的;而企業生產成本的降低,能夠間接的促進消費和出口。增值稅轉型可以避免對於企業的固定資產進行重複徵稅,因而既有利於提高企業的投資效率,又能夠降低企業的生產成本。實行增值稅,從消費品的供給數量與供給價格兩個方面,起到擴大消費的目的;同時增值稅轉型能夠增加我國的出口商品在國際上的競爭優勢,從而推動出口貿易額的增長。

  消費型增值稅由於能夠實現徹底退稅,並遵循終點退稅原則,因而在國際貿易中得到廣泛應用。在國際貿易的雙方中,一方實行生產型增值稅,而另一方實行消費型增值稅,則採用生產型增值稅的企業就會在競爭中處於不利處境;由於不抵扣所購進的固定資產進項稅額,因而如果企業採用生產型增值稅,則會增加企業的增值稅負擔;而在出口退稅中,這一額外增加的稅務並不退稅。因而,在國際貿易中,除了少數的國家採用生產型增值稅之外,大多數國家都實行消費型增值稅,基於這種分析,提出並切實貫徹增值稅轉型,有助於增加我國企業在國際市場上的競爭力,推動我國出口貿易額的增長。

  五、結語

  總之,實行增值稅轉型制度,能夠有效的實現我國稅收制度的公平性與效率性,對於企業的經濟行為具有重要的導向作用,也有助於扭轉我國的出口與消費結構的優化。實行增值稅轉型制度,是適應當前我國市場經濟發展要求的必然選擇。

  參考文獻:

  [1]王亞南,徐茂中.生產型和消費型增值稅轉型分析[J]. 經濟經緯,2001,2:70- 71

  [2]朱丹.我國增值稅轉型的經濟影響[J].特區經濟, 2005,07:159-160

  篇2

  民間借貸危機成因的行為金融學探析

  摘 要:今年以來,民間借貸危機頻現,傳統經濟金融理論大都從巨集觀環境進行分析成因,本文擬從行為金融學的預期理論、過度反應和從眾效應等角度,分析微觀的民間借貸危機成因,並提出政策建議,希望給研究者和投資者帶來新的啟發。

  關鍵詞:民間借貸;過度自信;易獲得性偏誤;心理帳戶;從眾效應

  近來,江蘇泗洪、浙江溫州、內蒙古鄂爾多斯、廣東東莞……這些地方相繼爆出企業資金鍊斷裂、老闆欠賬“跑路”的事件,引發了人們對於民間借貸的高度關注。

  民間資本已形成一套相當完整和初具規模的民間借貸體系,甚至於可以與當地銀行體系分庭抗禮。民間的借貸資金融入資金利率達到月息3%,季節性需求旺盛時,貸出資金利率月息可達3.5%至5%不等。民間借貸是把雙刃劍,它在促進當地經濟發展的同時,亦給社會帶來巨大的潛在風險,全國部分地區出現的企業倒閉、老闆外逃和跳樓事件,甚至導致區域金融危機的發生就是其負面影響的集中表現。當前,民間借貸危機有蔓延的趨勢。

  借款人明明知道月息3%―5%的利率很高,但是還是選擇了到高利貸去融資。這實際上已經是一個投機的行為,其自身也知道這只是飲鴆止渴。行為金融學認為,傳統意義上的經濟學目前已經很難解釋某些金融異常的現象。行為金融學對股票市場中人為因素研究是成功的,並且形成了相關的理論。借用其理論對分析民間借貸問題,與股票一樣,是同樣適應的。

  基於行為金融學理論,本文引入行為金融學基本內容這個嶄新的分析視角來解析國內民間借貸危機的成因,並在此基礎上討論解決問題對策,為政府巨集觀調控民間借貸市場提供理論依據和政策支援。

  一、行為金融學角度民間借貸危機的成因

  傳統金融學明確的把人看做是完全理性的“經濟人”,市場是有效市場,如果用傳統理論解釋民間借貸等非理性的利率,停留在經濟人層面上,很明顯是不合時宜的。行為金融學認知的人的有限理性,為研究民間借貸奠定了基本的理論基石。

  它在承認了人有理性的一面的時候,同時認為人也有非理性的一面,受到許多理性之外的情感、衝動等的影響,在外界條件約束下人對自己理性行為的控制力是有限的。這些是和原有理論截然不同。是對原有理論的改正和充實。傳統金融學承認理性經濟人、有效市場和完全套利假說,不注重行為主體心理訴求,而行為金融學脫離了傳統金融學理論束縛,重新探討民間借貸市場主體的心理因素對市場的影響,尋求民間借貸危機形成的微觀原因。

  一過度自信。

  人常常高估自己成功的機率,傾向信奉自身的判斷能力,放鬆本人對待理性態度的限制,無形之中拔高了自我意識形態,對事物的理解過於簡單化,作出抉擇時都有自我歸因偏差等等,種種上述心理表現就叫做“過度自信”。在決策者中間,無論是是非理性決策者還是理性決策者,都堅持認為理性站在自己這邊。而且決策者認為自身具體了一定專業知識和掌握了若干有用資訊,因而進行投資決定,便對自己的判斷力極度自信。

  反映在借貸市場上,當市場波動與貸款人的私人資訊相斥時,貸款人的信心並不是等額地減少,而將原因歸於客觀,而當市場波動與貸款人的私人資訊相符時,貸款人的信心就會膨大。貸款人的這種過度自信是推動市場成交額一路飆升,最終釀成民間借貸危機的根本原因之一。過度自信往往讓交易者相信自身能準確地認知市場的變動軌跡,即便自身理性地認為價格是不可預測的。正是這種直覺判斷形成了貸款人投資方向――譬如地產價格不跌的基礎。面對高額利率,仍然義無反顧。要理解民間借貸危機,我們一定都要意識到貸款者的過度自信心理髮揮了根本性的作用。

  二易獲得性偏誤。

  易獲得性偏誤是這樣一種現象:如果人們比較容易聯想到某件事情,決策者便可能會錯誤地認為這個事件常常發生;反之,假如某類事件讓人很難意識到,相關資訊在人的腦海裡匱乏且模糊,貸款人就會在無意識的情況下低估這類事件發生的概率。存在這樣的可能性:某個社會、某個時代所盛行的、為人們熟悉的資訊自然不難獲得,因此,不能忽視貸款人在決策時受社會化影響的程度。

  當借貸的價格即貸款利率上升時,貸款人會預期對應的投資專案價格不會繼續下跌,從而繼續貸款,於是就推動了更大程度的資金需求;然而,相應的貸款利率下跌,貸款人預期對應的投資專案價格繼續下跌而拋售,會導致利率繼續下跌。長此以往,資金價格慣性產生並進一步促進了利率的提高。

  三心理帳戶。

  它是指無論個人、家庭和公司都存在一個或多個確定的或潛在的帳戶體系。這些帳戶體系往往遵循與經濟學的運算規律想違背的規則。這使個體、家庭或公司做經濟決策時候常常以非預期的形式影響本身,使本身決策違背最簡單的經濟規律。心理賬戶使得貸款者面臨很高的利率時仍然無所畏懼,從而導致了市場投機者的產生。貸款者將損失放在某個獨立的“心理賬戶”,他們的心理呈現遞減的敏感性,也就是當損失逐漸增加,痛苦程度會逐漸減少。所以貸款者在投資過程中表現出“贏利丟擲,虧損持有”想法,最終便產生處置效應。貸款市場中,當投資品價格升高,利率處在升高階段的時候,市場非常活躍,換手率非常高,價格被逐漸推高,逐步導致民間借貸的繁榮;反之,隨著投資品價格下行,交易量也會逐漸下降。這就闡述了利率上升出現時總是隨著交易量的上升,利率上升的初始會持續相當長時間。正是處置效應的存在導致了上述現象。即市場上有更多資金湧入民間借貸公司,利率持續上升的現象。

  四從眾效應。

  從眾效應也叫羊群效應。是指決策者在資訊環境非確定的情況下,其行為很容易受到其他參與主體的影響,從而模仿他人決策,或者過度小道訊息、忽視自有資訊,依賴輿論從而採取從眾的策略。當民間借貸市場產生從眾效應時,民間貸款人和借貸人往往會跟隨其他人做出決策,導致借貸市場對資訊過度反應,利好資訊導致借貸需求猛增,投機膨脹,直到引發借貸危機;反之,利空資訊會導致民間借貸市場加速泡沫破裂。

  五模糊規避。

  是指參與者在進行決策時候會排斥不確定性。在面臨冒險的抉擇時,會產生以已知的概率作為依據的慣性,而回避非確定的概率。很顯然,當新的金融產品出現,參與者往往增加過多的風險溢價,而經過一段時間後,當參與者對該金融產品有了一定程度的認知,自然地便會降低風險溢價。

  在民間借貸市場,對於借貸人和貸款人而言,巨大利息收益和支出伴隨著中國房地產等高回報資產的一路上揚。人們在有限的時間內,對於潛在的風險,會比較現有的狀況作出調整。

  二、結論和對策

  一研究結論

  通過行為金融學的若干理論深入地討論借貸雙方行為背後的心理過程就會發現:民間借貸主體決策跟傳統經濟學分析相反。參與主體不會像完全理性的“經濟人”那樣行事,即會按照預期效用理論和貝葉斯法則理性地進行市場交易和主體抉擇,保持市場均衡的秩序。相反,借貸雙方的判斷和抉擇過程中常常會受到若干心理因素的影響,表現出各種認識和情感上的差異,故此,民間借貸市場的參與者只能保持有限理性。

  二對策

  為了阻止民間借貸市場的非理性行為,從政府、借貸雙方的視角提出對策;以此來對政策進行建議

  1、大力整頓民間市場秩序,規範擔保公司等的行為。

  政府職能管理部門應大力發展中小金融機構,尤其是發展典當行、小貸公司、村鎮銀行等,能從根本上緩解民間借貸危機。定期彙集民間借貸資訊和出現的問題;建立民間借貸監測網路,時時監控民間借貸市場情況;建立健全“銀監―銀行―企業”的資訊通道,及時觀測企業資金流向,特別是關注大額資金流向非合同關聯方的領域。對一些擔保公司、銀行等市場的違法違規行為給予行政制裁,嚴厲追究其相應法律責任。

  2、加強對民間借貸雙方的正確引導,構建對稱的資訊平臺機制。

  由於社會公眾缺乏民間借貸的專業知識和有效資訊,很容易產生羊群效應,政府應構建一個公開、透明的民間借貸資訊平臺,逐步完善民間借貸市場的資訊釋出和交易機制,媒體、專家和學者發揮正面輿論的積極作用,利用輿論進行合理引導,消除民間借貸市場的資訊不對稱。政府部門還應在民間借貸過熱時適時釋出預警訊號,同時鼓勵相關金融部門給予民眾投資基本知識培訓,強化借貸雙方投資風險教育,調節市場情緒,引導貸方需求主體形成合理的預期,有效抑制投機心理,減少非理性行為。

  3、規範借貸雙方行為,加強金融監管。

  加強對金融機構的監管力度,提高金融機構資訊披露的透明度;進一步規範個人貸款審查的程式和標準,逐步建立並完善個人誠信系統。發揮中介機構、新聞媒體及主管部門的作用,對市場上的投機心理和投機行為加以正確引導,防止市場中多度投機。出臺合理信貸政策,增加投機者的資金成本,提高其投機風險,必要時給予經濟甚至是行政制裁,儘可能地遏制投機行為,減緩其對市場的衝擊,減少市場中的噪聲交易行為。

  參考文獻:

  [1]饒育蕾,劉達鋒.行為金融學[M].上海:上海財經大學出版社,2003.

  [2]徐鬆茂.房地產市場異常現象的行為金融學研究[J].北方經貿,2010,3.

  [3]蔣勝,黃迪.從行為金融學角度詮釋股市財富效應[J].雲南財貿學院學報,2004,2:43-47.

  [4]夏秀淵.以小額貸款公司引導民間借貸的思考[J].浙江金融,2011,5.

  [5]吳國聯.對當前溫州民間借貸市場的調查[J].浙江金融,2011,8.

  [6]韋宇潔.民間借貸的異化與規範[J].法制與社會,2011,21.

金融方面的論文
金融工程畢業論文範文
相關知識
金融方面的畢業論文
關於機械方面的畢業論文
金融會計的畢業論文
證券方面的畢業論文
財務分析方面的畢業論文
電大內部審計方面的畢業論文
關於內部審計方面的畢業論文
關於機械方面的畢業論文例文
建築安全方面的畢業論文
金融危機的畢業論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