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發表論文

General 更新 2024年12月25日

  金融是人們在不確定環境中進行資源跨期的最優配置決策的行為。下文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關於的範文,歡迎大家閱讀參考!

  篇1

  中國金融發展與經濟增長的關係研究

  [摘要] 本文借鑑德國學者帕加諾Pagano,1993的內生增長AK模型分析了金融發展對經濟增長的影響及其路徑。在理論分析的基礎上,通過ADF檢驗、協整檢驗、格蘭傑因果檢驗等方法對我國金融發展和經濟增長的關係進行實證分析。認為金融發展與經濟增長之間存在著一種長期的均衡關係,經濟增長能夠促進金融發展的效率提高。

  [關鍵詞] 金融發展;經濟增長;協整檢驗;格蘭傑因果檢驗

  1 引言

  金融發展與經濟增長的關係是學術界永恆不變的研究主題之一。早在20世紀60年代,以戈德史密斯、麥金農和肖等為代表的一批經濟學家就提出了金融發展對經濟增長的重要性。之後越來越多的學者開始關注和研究金融和經濟發展。總體來說,學術界的研究成果分為四塊:金融發展促進經濟增長,經濟增長引導金融發展,經濟增長和金融發展二者相互作用,金融發展和經濟增長之間沒有關係。本文藉助於帕加諾的AK模型所推匯出的結論,運用我國1983―2012年的時間序列資料檢驗了金融發展對經濟增長的作用。

  2 文獻綜述

  在過去的40年中,特別是從20世紀90年代以來,金融發展與經濟增長的關係研究在學術界受到空前關注,出現大量關於金融發展和經濟增長理論和實踐的研究文獻。這一領域研究的先驅可能要算熊彼特1912,他認為一個國家金融部門的發展有利於經濟的增長以及個人收入的提高。格利和肖1955,1956系統探討了各種金融中介在經濟中發揮的重要作用,認為金融發展是經濟增長的一個必要條件。戈德史密斯1969首次從實證方面對金融和經濟的關係進行了研究。他通過對國際上近30多個國家的經濟和金融的發展狀況研究,揭示大多數國家二者間存在大致平行的關係,但沒有明確給出具體的關係。

  國內關於金融和經濟增長的研究文獻也很豐富,它們大致可以分為三類:第一類研究文獻主要基於全國的視角來分析中國金融發展與經濟增長之間的關係談儒勇,1999;韓廷春,2001等;這類研究都表明金融發展對經濟增長起到或多或少的作用。第二類研究主要是通過區域資料來研究兩者關係的區域差異周力,2002;鄭長德,2003這類文獻的研究結論表明金融發展在不同地區對經濟發展所起的作用是不一樣的。第三類就是研究農村金融發展與經濟的關係姚耀軍,2004;許崇正,2005等。

  3 基本模型和理論分析

  自20世紀90年代以來西方不少學者開始研究金融發展對經濟增長的機制。其中具有代表性的就是帕加諾模型。他借鑑內生經濟增長模型,建立了研究金融發展促進經濟增長機制的AK模型。

  4 實證分析

  以上理論分析表明,金融發展能夠通過三個途徑對經濟增長能夠產生影響。在這一節中,我們轉向實證研究,試圖通過中國1983―2012年的30年時間序列資料來檢驗上述理論結果。

  4.1 指標選取和資料說明

  金融發展不僅表現為金融數量上的增長,更強調的是金融效率的提高,因此本文以金融的規模指標和效率指標來衡量我國金融發展水平。

  我們借用戈德史密斯1969提出的金融相關率FIR來衡量金融發展的規模,本文將以金融機構存貸款總額佔GDP的比重這一指標來衡量。金融發展的效率指標應該反映金融體系將儲蓄轉化為投資的能力,本文用金融機構年末貸款額與存款額的比值來表示這一指標,用FE來表示。本文以GDP增長率作為經濟增長的指標。本文研究所選用的資料來源於各年份的《中國統計年鑑》、《中國金融年鑑》和《新中國60年統計資料彙編》。

  4.2 實證檢驗

  4.2.1 ADF檢驗

  本文使用Eviews3.1計量軟體分別對金融規模指標FIR、金融效率指標FE、經濟增長指標GDP進行ADF檢驗,結果見表1。

  從表1中資料可以看出,GDP增長率GG、金融相關率FIR和效率指標FE是非平穩序列。在對原序列進行一階差分後的序列DGG、DFIR和DFE的ADF是平穩序列,可見原三個序列是一階單整序列。

  4.2.2 協整檢驗

  由上面的檢驗結果,GDP增長率、金融相關率以及金融發展效率都是一階單整序列,故三者間可能存在協整關係,可進行協整檢驗,結果見表2。

  從上表結果可以看出,在5%顯著性水平下,GG、FIR、FE這三個變數間存在且只有一種協整關係,也就是說,金融發展和經濟增長間存在長期均衡關係。

  4.2.3 格蘭傑因果檢驗

  通過協整檢驗,我們確定了金融發展和經濟增長的長期均衡關係,但這並不能說明兩者之間因果關係如何。為了進行更深入的研究,我們採用格蘭傑因果檢驗來考察其因果關係,結果見表3。

  由表3可看出,在5%顯著性水平下,金融發展效率與GDP增長率之間存在單向因果關係,經濟增長能顯著影響金融發展效率,而金融效率不能顯著影響經濟增長。

  5 結論分析和政策建議

  5.1 結論分析

  本文基於帕加諾理論模型,通過實證分析探討了金融發展和經濟增長的關係。從我們的實證檢驗結論發現,金融發展和經濟增長之間存在長期均衡關係,但是金融發展並不顯著影響經濟增長,具體表現為金融發展規模與經濟增長之間不存在顯著Granger關係,而金融發展效率也只是單向受經濟增長影響。

  產生這種結果的原因可能在於指標選取或者考察期限長短方面;另外,由於20世紀90年代後,金融市場結構開始發生變化,不再像以前那麼單一,這必然會對金融體系的效率產生影響,因而可能在做實證分析的時候分階段去考慮得到的結果應該會更理想一些。

  5.2 政策建議

  儘管本文的實證結果沒能檢驗出金融發展和經濟增長間顯著的影響關係,但不能否認的是,從長期來看,我國金融發展與經濟增長之間存在相互作用。但是由於現階段我國的金融發展還處在相對較低水平上,政府信貸政策的傾斜造成資金使用效率低下,例如我國中小企業融資難問題,這些導致我國金融發展效率不高。

  鑑於此,我國應該積極推行金融體制改革,調整信貸政策,合理有效地引導資金流向,促進金融資源配置效率的提高,從而可更好促進經濟增長。

  參考文獻:

  [1] Goldsmith, Raymond. W1 Financial structure and development [M]. New Haven, CT: Yale U1 Press, 1969.

  [2] Pagano M..Financial Markets and Growth: An Overview[J]. European Economic Review, vol.37,1993:631-622.

  [3] 韓廷春. 金融發展與經濟增長:經驗模型與政策分析[J]. 世界經濟,20016:3-9 .

  [4] 談儒勇. 中國金融發展與經濟增長關係的實證研究[J]. 經濟研究,199910:53-61.

  [5] 姜曉霞,史進學,孔晴.金融發展與經濟增長的效應分析[J].中國市場,201310.

  [6] 王燕銘.淺析金融發展對國際貿易的影響[J].中國市場,20146.

  篇2

  試論金融抑制與金融深化

  摘 要:由於發展中國家普遍存在資金匱乏問題,政府通常對資本的使用採取信貸配給制並人為規定利率上限,由此造成資本市場供需嚴重失衡、資金使用效率低下的現象稱之為金融抑制。金融抑制是阻礙發展中國家金融市場發展的主要原因之一,給發展中國家造成了巨大的成本損失,不利於經濟的持續發展。我國作為世界上最大的發展中國家尚未建立起一套高效、自由、規範的金融市場體系,為此有必要積極推進金融體制改革,消除金融抑制中不利於經濟發展的因素,為我國經濟發展注入新的活力。

  關鍵詞:發展中國家 金融抑制 金融深化

  一、金融抑制的表現及其影響

  在著名的哈羅德――多馬模型中,資本積累和投入――產出比率被看作是經濟增長的決定性因素。經濟學家在運用這一模型解釋發展中國家經濟發展問題時,將發展中國家經濟增長緩慢歸結於“資本匱乏”,認為發展中國家必須通過提高儲蓄率、引進外資等方式來加速資本積累,才能實現經濟的較快增長。但是這些理論在實際應用時並沒有很好地解決發展中國家的經濟問題,為此,著名經濟學家麥金農和肖在此基礎上提出一套關於“金融抑制”和“金融深化”的新理論。

  該理論認為發展中國家經濟落後的癥結不在於儲蓄量不足,根本原因是金融發展受到抑制導致資本利用效率低下,無法有效地轉化成生產力,從而阻礙了經濟增長。金融抑制主要表現為以下兩個方面:

  1對名義利率的限制。

  大多數發展中國家對存貸款利率作了硬性規定,並限制其自由浮動,使得實際利率名義利率減去通貨膨脹率很低甚至為負。資本的低收益導致低儲蓄率,同時刺激了貸款需求,從而使得資本短缺進一步惡化。為此,政府只能實行信貸配給制,而只有少數投資者如大型國企能通過正式金融市場獲得資本,而低於均衡的實際利率導致這些企業無法基於真實的成本――收益分析進行生產,造成資源的浪費和生產無效率。另一方面,被排擠在外的中小企業和私人投資者只能轉而投向非正式金融市場,以很高的利率獲得貸款,這又加劇了金融體系的不平衡,束縛了金融市場的形成和發展,形成金融和經濟發展的惡性迴圈。

  2對外匯市場的管制。

  由於發展中國家高估本國貨幣的官定匯率, 低估外幣的幣值,導致匯率無法真實反映本幣價值,國內商品的出口受到了很大的限制。為此政府採取出口補貼和出口退稅等措施來鼓勵國內企業擴大出口,但這種政策的覆蓋面有限,一方面不利於企業間的平等競爭,造成企業的生產低效率;另一方面加重了政府的財政負擔。此外,在行政力量的干預下,外匯需求被不正常的壓抑,“ 虛假”地提高了外匯供求水平,導致人民幣匯率呈上升趨勢,易吸引遊資和“熱錢”大量湧入國內資本市場,加劇金融市場的不穩定性。

  由此可見,金融抑制的巨大成本損失在於效率的損失。利率限制使得資本價格無法真實反映市場需求成本和風險,導致資本配置和生產的低效;信貸配給制使得資源分配不均,加大了市場交易成本,不利於市場的自由公平競爭,易產生經濟失調現象;負的真實利率抑制了儲蓄,限制了金融市場的發展,阻礙經濟增長,形成金融與經濟停滯的惡性迴圈。

  二、金融深化理論及其意義

  基於發展中國家金融抑制帶來的消極影響,麥金農在此基礎上提出“金融深化”理論,主張政府應該政府放棄對金融市場和金融體系的過度干預,放鬆對利率和匯率的嚴格管制,使利率和匯率如實反映資金供求和外匯供求變化;減少對金融業的干預,允許私人資本進入銀行業,鼓勵多元化金融中介機構發展;制定合理的稅制,平衡政府財政支出,避免使用通貨膨脹的方法來刺激經濟增長;推進貿易自由化,減少貿易壁壘;在引進外資的同時,積極採取內生金融策略,挖掘本國資本潛力,避免過度依賴外國資本。

  由此可見,金融深化的核心在於金融市場的自由化,通過金融改革,放棄政府對金融的過度干預,變金融領域的政府“管制”為“有效管理”。放鬆對利率和匯率的管制使之市場化,從而如實反映資本供求和外匯供求,減少資訊不對稱所帶來的逆向選擇和道德風險;放寬對金融機構和金融市場的限制,更好地發揮金融機構的中介作用,降低市場交易成本,依靠市場機制的作用提高金融體系的運作效率,優化金融資源的合理配置,消除價格扭曲、市場分割、結構單一的現象,形成正的儲蓄、投資、收入和結構優化的效應,建立起金融與經濟發展的良性迴圈。

  三、當前我國金融抑制現狀分析

  1對利率和和匯率的硬性規定。

  當前我國銀行對企業和個人的存貸款利率都由政府決定,並依據經濟形勢和政府的經濟政策予以調整。這種偏離市場定價的利率浮動,一方面加劇了經濟執行的不穩定性,另一方面低於均衡利率的名義利率無法真實反映資本市場上的供求關係,造成儲蓄低迷和貸款需求過剩,供求矛盾極易造成社會資源分配不公和社會問題的滋生。同時借貸的實際成本為負加劇了道德風險,使得企業大肆借貸、盲目擴張,造成低階產業產能過剩,不利於產業結構的轉型升級;更有甚者,依靠特權拿到借貸資本的企業並未將資金投入生產,而是以高利率轉貸給中小企業,從而並未真正創造價值卻通過剝奪手段攫取高額利潤,造成壟斷的低效率和產業結構單一。

  對匯率的管制使得匯率無法真正反映本幣價值和外匯供需,對人民幣的高估阻礙了出口貿易,不利於吸引外商投資。而政府的出口退稅和補貼政策又一定程度上造成資源分配不均,不利於企業在自由平等競爭下實現效率最大化。同時,人民幣匯率的持續走高極易吸引遊資和“熱錢”來套現,加劇金融市場的不穩定性,引發泡沫經濟。

  2對金融業的壟斷。

  在我國,金融行業的准入條件有嚴格的限制,銀行業基本被國家資本壟斷。近年來,雖然放鬆民間資本進入金融市場的限制和關於金融中介機構開業執照的管理規定,但是佔統治地位的國家專業銀行壟斷整個金融業的局面仍然沒有太大的改變。其它一些私人銀行或新型金融機構小額貸款公司仍處於附屬地位,無法實現與國有商業銀行的平等競爭,從而不利於解決農村和中小企業融資難的問題,不利於城鎮化的推進和市場經濟的多元發展,阻礙了金融普惠的推進。

  對非銀行類金融機構的管制不利於金融市場的結構的多元化,減少了居民理財渠道和企業的融資渠道,使得基於風險和信用考量,大量現金存入銀行,企業的主要貸款來源為商業銀行。伴隨國有商業與銀行高度集中的金融資產而來的是高風險,而現有商業銀行自身化解風險能力較弱, 依賴國家信用支撐。一旦發生危機,便轉而增發貨幣,形成通貨膨脹。

  3財政政策對金融市場的抑制。

  目前我國的貨幣政策嚴重受制於財政政策,金融被迫執行了財政賦予的政策職能。主要表現為:一方面由於擴張性的財政赤字導致政府多發貨幣,引起通貨膨脹,而物價上漲反過來又限制了儲蓄的增加,阻礙生產發展,形成惡性迴圈;另一方面,政府為了彌補財政赤字,或借外債,或在金融市場上與企業爭奪有限的資金,造成“ 擠出效應”,企業可用資金數量進一步減少,生產發展受阻,貨幣政策的職能被扭曲。此外,一些本應由政府進行轉移支付的資金、國企應繳稅費均通過拖欠銀行貸款壞賬來支付,銀行面臨嚴重的資金空洞和風險。

  四、對我國金融深化的啟示

  由上述可知,當前我國金融市場發展尚不完善,面臨著利率和匯率管制、金融市場結構單一、國有資本壟斷、信貸配給等問題,為此政府有必要放棄對金融活動的過度干預和控制,積極推進以逐步實現利率自由化和匯率浮動製為核心內容的金融深化,加快金融體制改革,拓展新型金融市場,從而實現我國市場經濟的有序發展。主要改革層面表現為:

  1繼續推進利率市場化和匯率市場化改革。

  我國利率長期處於較低水平,大大降低了金融調控的效率,加劇了資金供求矛盾。為此政府需要逐步放鬆對利率的管制,讓資本價格真實反映市場供求資訊,引導資金流向高附加值的新興產業,促進產業轉型和資本高效運轉。同時,政府應當採取有效地監管而不是干預措施,保障市場資訊暢通和信用機制的良好執行,維護金融安全;鼓勵並引導資本進入創造實際生產力的高新技術產業,避免資本大量湧向地產等虛擬經濟行業,為經濟的長足發展提供內在動力。

  在保持人民幣匯率基本穩定情況下,形成以市場供求為基礎的人民幣匯率自由浮動制度,並完善結匯制度,利用銀行間匯率浮動區間時全國市場逐步適應匯率波動。同時政府應當依據國際經濟環境、國內經濟發展趨勢以及對外開放的戰略對外匯市場進行巨集觀調控,採取有效地監管措施,警惕外來遊資,避免金融市場的震盪。

  2積極推進金融市場結構的改革與完善。

  在銀行類金融機構方面,逐步放寬民間資本准入限制,鼓勵小額貸款公司和民間借貸機構的發展;實行利率市場多層次,對小額貸款公司和村鎮銀行予以利率優惠赫爾政策扶持,從而促進資本市場的公平競爭,降低壟斷的低效率,並解決大型商業銀行難以涉及的農村地區及中小企業的融資需求。

  在非銀行類金融機構方面,應當以金融創新為目標, 發展信託公司、證券公司、租賃公司、財務公司等多種形式的非銀行金融機構,打破單一資本市場,促進多層次金融市場如:同業拆借市場、貼現市場、證券市場、外匯市場等的共同發展,構建起全方位、多功能的的金融市場。

  3政府應合理行使行政職能。

  一方面,政府應當合理行使財政職能,減少行政權力對銀行的過分干預,避免鉅額財政赤字綁架銀行商業行為,形成巨大的潛在經營風險,推高通貨膨脹率,不利於經濟的穩定執行。

  另一方面,政府應當綜合運用金融深化和金融約束手段,在維持金融市場自由發展的同時,進行適當的巨集觀調控與監督,為金融市場和經濟的持續發展提供安全穩定的社會環境。

財務管理論文引言
道德與政治論文集簡介
相關知識
金融發表論文
金融發展論文
金融學術論文發表
金融工程論文發表
金融風暴論文發表
金融業的論文發表
金融審計論文代發表
金融核心論文發表範文
金融危機發表論文
金融會計論文發表

Have any Question?

Let us answer i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