淺議市場經濟與道德的論文
誠信是社會的基礎,更是市場經濟發展的基石。下面是小編給大家推薦的,希望大家喜歡!
篇一
《市場經濟的道德要求》
摘要:誠信是社會的基礎,更是市場經濟發展的基石。社會主義中國本該是一個極有誠信的國家,但在市場經濟條件下,社會很多方面利益與誠信天平失衡,誠信缺失已成為一個嚴重的現實問題。市場經濟確實與誠信原則有矛盾的地方,但絕不是市場無道德,市場經濟與誠信原則有一致的一面。現階段誠信的缺失主要是中國計劃經濟向市場經濟轉型,市場經濟沒有完全建立起來,原有的道德規範已經遠遠不能適應社會發展的需要,而新的道德規範尚未形成。社會需要形成新的道德規範。
關鍵詞:市場經濟;道德;誠信
中圖分類號:F121
文獻標誌碼:A
文章編號:1673-291X200921-0093-02
面對中國發展市場經濟的幾十年來市場經濟中的種種失信行為,有些人認為市場經濟是利益經濟,沒有經濟上對個人利益的追求就沒有市場競爭,在市場交易中會不可避免地發生損人利己現象,道德下滑、誠信缺失、欺詐現象是市場經濟的必然產物,市場無道德。
市場經濟確實有與誠信原則衝突的一面。市場經濟是經濟自由主義和利己主義的。市場經濟中,經濟和社會發展的動力不是善良、公平和高度的自我犧牲精神,而是利己心、競爭和對財富的貪慾,自由競爭,優勝劣汰,適者生存。正如亞當・斯密所說,每個人都力圖應用他的資本,來使其生產的產品能得到最大的價值,一般地說,他並不企圖增進公共福利,也不知道他所增加的公共福利是什麼,他所追求的僅僅是他個人的利益。我們每天能吃上肉並不是來自屠夫的仁慈,而是來自於他的利己心。市場經濟下的個人和企業追逐利益的最大化,逐利原則是市場行為主體違背誠信原則的強大內在驅動力量。另一方面,交易中的資訊不對稱問題也會對誠信缺失帶來極大的可能性。再次,市場範圍的廣闊性,是現代市場經濟的又一特點。它不同於自給自足的地域狹小的熟人社會,依靠熟人之間直接的瞭解和感受判斷對方的信用。現代市場經濟的市場範圍的極度擴充套件,活動空間前所未有,絕大多數交易是雙方素昧平生甚至視跨越國界的交易,這為假冒偽劣、欺瞞哄騙提供了廣闊的活動空間。
與此同時,市場經濟又有著對誠信的內在要求。這種內在要求就是市場經濟比其他任何形式的經濟更加需要誠信作為自己存在和發展的條件或基礎。
誠信首先是現代經濟規律,其次才表現為倫理性質[1]。“資本主義愈發展,它就愈不能採用作為它早期階段的特徵的那些瑣碎的哄騙和欺詐手段。的確,這些狡猾手腕在大市場上已經不合算了,哪裡時間就是金錢,哪裡商業道德必然發展到一定水平。其所以如此,並不是出於倫理的狂熱,而純粹是為了不白費時間和勞動。”[1]經營者從誠信到不誠信的轉變,不是良心的發現,而是隨著市場競爭機制不斷健全,企業生存、發展、獲利的巨大壓力。迫使他不得不如此。一個人要想在市場經濟交易中獲得自己的利益,首先必須承認和尊重他人的利益,要想自利,必須利他,自利的目的只有在利他的過程中才能實現。由此可見,市場經濟需要道德。
現階段誠信的缺失主要是中國計劃經濟向市場經濟轉型,市場經濟沒有完全建立起來,原有的道德規範已經遠遠不能適應社會發展的需要,而新的道德規範尚未形成。社會需要形成新的道德規範。市場經濟的道德要求是:
1.利己利他。市場經濟是一種利益經濟,對利益的追求是市場主體從事生產經營活動、商業活動的內在動力。在市場經濟中,正是千千萬萬個個體對利益的追求,才使社會發展進步。市場競爭使生產效率提高,成本下降,社會物質財富更快增長。對個人利益的追求不僅增大了市場主體的個人財富,而且增大了社會的共同福利。因此,市場經濟承認經濟主體對物質利益的追求,追求個人私利是合理的,並鼓勵市場主體在法律框架內追求、維護自身利益,不把利益主體對利益的合理追求視為一種不道德的行為。
傳統道德的核心是為人利己,捨己取義,與功利無關,是修身的要求。而市場經濟首先承認人們追求自身利益的合理性,每個人追求自身利益是合理合情合法的權利,這是傳統道德觀和市場經濟道德觀不同的地方。但同樣重要的是,市場經濟要求個體追求自身利益以不損害他人利益為前提。利己不能損人,是市場經濟的道德底線,利人利己,公平交易、平等互利。
2.現代道德是逐利活動中的道德,而非道德理想主義[1]。雖然市場經濟中依然存在扶優解困,以高尚的道德為安身立命之本的人,但對大多數人而言,市場經濟道德和傳統道德不同的地方在於,市場經濟主體講究市場經濟道德比如誠信,它是逐利活動中的道德規範,而不是和功利無關的道德理想主義。人們做出某種承諾往往不像傳統道德不以功利為目的,履行諾言也是沒有功利目的的道義行為。現代誠信的基礎是人的理性,而不僅僅是人的道德情感,當人們意識到只有利他,才能利己,只有為別人提供滿意的服務,才能實現自己的利益時,才願意恪守道德和誠信。人們相信,信譽就是金錢。
3.權利責任。市場經濟條件下要求人們具有與封建特權意識有根本區別的平等意識。自由的商品交換以其特有的方式抹去了人與人之間的等級關係和等級意識,客觀上要求交換各方權利是平等的,市場主體自由的進出市場,並根據自己的利益做出各種選擇。在尊重自己利益的同時,還要尊重其他經濟主體自由參與市場競爭和獲得利益的權利。市場經濟的道德不承認長幼尊卑的等級觀念,每一個主體的利益和權力同等受到尊重。這和中國傳統道德上對人的要求有著非常大的不同。傳統道德講究長幼尊卑,綱常倫理,對於一些人只有權利沒有義務,對另一些人只有義務而沒有權利。
目前,中國市場經濟的權利責任道德觀念沒有完全建立起來,原因是與權利相適應的責任關係不明。責任不明的原因在於產權界定不明,在經濟轉軌時期,真正滿足市場經濟要求的產權制度尚在發育中,責任不清使逃避責任相當普遍。也有的是市場主體無力承擔責任。在中國處於市場經濟發展初期,大量的個體經營、“皮包”公司不斷出現,很多企業資金能力、技術能力、生產能力和盈利能力都相當有限,因此,承擔責任的能力也是有限的。因為,市場經濟所要求的道德上的信任,絕不僅僅是簡單的對個人人品的信任,重要的是對當事人能力的信任,對交易主體履行義務、責任的能力的肯定。市場經濟必須具備明確的產權關係使責任明晰,無法逃避自己的責任,並且使每一個市場主體有能力承擔自己的責任。
4.市場經濟的道德建立在廣泛的契約基礎之上,而非熟人之間的忠誠。傳統社會誠信是一種身份倫理,而現代社會誠信是一種契約倫理。在自然經濟狀態下,由於人與人之間交往的有限性和非經常性,個人身份、人格、品德就是擔保,人們進行經濟往來時主要依靠個人的道德良心來約束自己的行為。在市場經濟條件下,人們的交往日益普遍和複雜,交往範圍日益擴大,人與人之間的信任不可能只建立在熟人之間情感基礎上,而是建立在理性利益和契約的基礎之上。市場經濟人與人之間的關係是非常廣泛的,熟人間的關係是少數的。由於市場經濟分工的全面性,使人們建立在交換基礎上的依賴性空前加強,只要利益上相互需要和依賴人們就會藉助契約,形成新的社會關係。遵守契約,追求自己的利益不損害他人利益和社會利益。
中國目前的迫切的是要建立起與市場經濟要求相適應的價值觀,既不要悲觀地認為道德滑坡,也不要天真地認為可以回到傳統的價值觀。正如人們所說:中國目前道德狀況是道德“失範”也就是原來的道德觀已經不適應市場經濟,新的道德觀沒有完全建立起來,某種程度上處於道德放縱或道德真空狀態。構建誠信社會重要的是應該建立起與市場經濟相適應的道德規範,使市場經濟的道德規範深入人心,成為人們的行為準則。
參考文獻:
[1]鄒建平.誠信論[M].天津:天津人民出版社,2005:27-32.
旅行社對婚慶旅遊市場細分與發展對策研究論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