淺談外語閱讀教學模式的探索與啟示

General 更新 2025年01月03日
  論文關鍵詞 互動式模式 圖式理論 英語閱讀教學

   論文摘 要 本文主要介紹和分析了外語閱讀教學中的三種模式,並結合大學英語閱讀教學的實踐, 闡釋了互動式模式在大學英語閱讀教學中應用的啟示。 
  
  一、閱讀模式
   20世紀60年代以來,隨著認知心理學和心理語言學的興起,閱讀理論也有了進一步的發展,先後出現了自下而上、自上而下及互動式閱讀模式。這些模式試圖描述閱讀過程中閱讀者處理資訊時伴隨的心理變化過程。
   自下而上閱讀模式把閱讀過程看成一個直線形的被動的解碼過程,即讀者通過對字母、單詞、短語及句子之間銜接的識別,重新構建作者要表達的意思。這是一種知識性閱讀,閱讀只依賴閱讀材料本身所呈現的資訊,其注意力放在識別和辨認課文中的詞、句和語法等表層結構和意義特徵上。
   自上而下閱讀模式注重語篇和語義的理解。這種閱讀模式強調讀者已有知識在閱讀中的作用,認為有效的閱讀在於用語篇資訊中儘可能少的線索作出準確的判斷,閱讀不是被動地接受文字資訊,而是讀者積極利用已有的語義知識、背景知識、語境知識等進行積極的思維活動,如猜測、驗證、修正、繼續推斷等。
   互動性閱讀模式,認為閱讀不是單純的“自下而上”和“自上而下”的過程,而是兩者相互作用的處理過程。閱讀過程是運用多種資訊和知識對文字進行解讀的過程,意義不僅來於文字,而且來於讀者對文字的解讀,是文字的表層結構和讀者對文字涉及話題背景知識之間不斷互動作用的結果。這一理解過程是非線性的,是雙向、主動的加工、處理資訊的互動過程,是語言因素和非語言因素相互作用的過程。這種閱讀模式不僅要求讀者對文字的意義進行解釋和推理,還要求讀者結合文字字面的詞語、句型結構,以及語言結構之間的相互關係來確認假設,強化聯絡,建立理解。
  二、理論背景
   互動模式與圖式理論緊密相關。現代圖式論認為圖式是指儲存在人的記憶裡的知識結構Adams and Collins,這個結構有不同的等級,較為抽象的知識處於較高層次,而比較具體的知識位於下層,當下層圖式被具體化時,高一級的圖式便被啟用。閱讀理解是讀者頭腦中的圖式和文字資訊互動作用的過程,當讀者將記憶中的圖式與文字材料所提供的資訊聯絡起來並使之相匹配時,就能理解語言材料的內容。互動式模式既重視運用圖式知識進行預測、推斷高層次知識,又強調低層次的迅速解碼能力,在實際閱讀過程中兩種能力可以互為補充。根據圖式理論,閱讀的最有效的模式就是互動式模式———是“自下而上”和“自上而下”模式的結合。“互動性”閱讀模式有以下主要特點:(一)閱讀是多種認知技能並用的一種動態的活動過程。這種閱讀過程強調自然、真實、互動的學習體驗。(二)強調閱讀技能培養的綜合性。閱讀作為語言和資訊的主要輸入來源,需要利用聽、說、寫等綜合技能交流思想、意見和資訊,“互動性”閱讀過程必須是語言整體性的運用過程。(三)閱讀能力只能通過閱讀行為本身才能得到提高。強調在學習中學會學習,在學習中體驗學習的觀念。
   互動性閱讀模式不是某種一成不變的模式,它是一種處於不斷髮展和更新中的閱讀理論,它吸收了兩個模型的優勢,具有更高的包容性、嚴密性和條理性。它使閱讀過程由單向走向雙向,使閱讀教學理論由單一走向綜合,已經成為閱讀研究的主流。
  三、閱讀模式對外語閱讀教學的啟示
   根據互動模式理論基礎,在閱讀教學的三個步驟——預讀 pre-reading、閱讀while-reading和後讀 post-reading中運用互動式模式有如下啟示:
   (一)提高語言知識水平,構建完好的語言資訊符號系統。Goodman認為,讀者在閱讀時,要憑藉三個語言資訊符號系統:表音、詞音和符號;句法結構、語言結構和語法;語義或意義構成方面的因素。閱讀教學中,要啟用有關的圖式,學習者首先必須具備相當的語言知識。如果語言知識欠缺就會造成“自下而上”的閱讀方式受阻,也就談不上“相互作用”和“雙向交流”閱讀活動了。只有達到一定的語言水平,學習者才能與文字發生意義上的聯絡。Clarke 和Silberstein曾提出語言頂標 language ceiling概念,認為語言頂標較低的讀者理解文字的能力會受到一定程度的限制。William 提出,學習者必須能同時增加自己看到就懂的詞彙即:主動詞彙active vocabulary,增強自己對文字中常見句型和修辭方式進行識別的能力,否則,再好的閱讀策略和技巧都不起作用。因此,閱讀教學中,教師首先要幫助學習者建立豐富的語言圖式 linguistic schema,即努力提高學生識別詞彙、習語以及語法結構的能力。
   (二)累積各種圖式,提高閱讀理解能力。閱讀不是一個單純吸收資訊的消極過程,而是讀者運用已有的語言知識和非語言知識, 結合文字資訊進行理解的積極過程。因此,影響讀者閱讀能力的重要因素除語言知識外,還有非語言知識(或非視覺資訊),即內容圖式。互動式閱讀過程離不開圖式知識,外語學習者累積的各種知識越多,自然越有利於獲取新的知識。圖式分為三種類型:語言圖式,內容圖式和結構圖式。一般來講,我國英語教學注重學生的語言圖式,而對內容圖式與結構圖式重視不夠。因此,閱讀教師應在通過語篇分析,幫助學生積累結構圖式的同時,向學習者介紹與文字內容有關的文化背景知識,以便在學習者的頭腦中建立豐富的非語言知識,幫助他們減少閱讀障礙, 促使自上而下閱讀渠道的暢通。
   (三)培養良好的閱讀方法,養成良好的閱讀習慣。語言教學中,教師應注意引導學習者發揮自己的主觀能動性,根據自己的特點,創造性地培養自己的學習方法和習慣。良好的閱讀方法和閱讀習慣非常重要,外語教師有必要幫助培養學習者的諸如預測、快讀、詞義猜測等閱讀方法和閱讀習慣,去除指讀、有聲朗讀、脣讀和默讀、回讀等不良的閱讀方法和閱讀習慣。
   (四)增強積極參與意識,主動與作者進行雙向交流。在閱讀過程中,讀者是積極的參與者,始終進行著對文字的資訊加工和意義推測。為了使語言交際取得成功,作者往往使用各種手段,力求向讀者表明自己的意圖,以求得到讀者對篇章資訊進行正確的推理。例如,一篇好文章的作者會通過標題、 段落中心句、 篇章的開頭和結尾等位置進行最大限度的明示,以期讀者做出對該文章中心大意的最大限度的推理。預測、 快讀、 猜測詞義等閱讀技能與策略都需要讀者的積極參與,以及與作者進行雙向交流。
  四、結論
   在大學英語課堂教學中,教師通過例項向學生展示正確的閱讀方法,有意識地培養學生主動地建立互動式閱讀方式,對學生閱讀能力的提高能起到促進作用。最後,需要指出的是,互動式閱讀模式也有其侷限性,比如在實際的教學過程中,它會受到課堂教學時間和學生語言水平的限制,所以如果採用分級的教學方法,把層次不同的學生,編在不同的班裡,就會收到較好的教學效果。
  
  參考文獻:
  [1]Adams,M.J. and A. Collins.A schema-theoretic view of reading [A].In R. O. Freedle Ed..Norwood, N. J. Ablex,1979.
  [2]Clarke,M.A.& S.Silberstein.To ward a Realization of Psycholinguistic Principles in the ESL Reading Class[J]. Language Learning,1977,1.
  [3]Goodman, K. S.“Reading: A Psycholinguistics Guessing Game”[A].In H. Singer & R.Ruddell eds..Theoretical Models and Processes of Reading [C].Newark, DE: International Reading Association,1976.
  [4]Williams, R.Top ten principles for teaching reading [J].ELT Journal,1986,6.
  [5]束定芳,莊智象.現代外語教學——理論、實踐與方法[M].上海:上海外語教育出版社,1996.

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下大學生道德激勵新常態
淺談社會學的語言學轉向與語文教育改革
相關知識
淺談外語閱讀教學模式的探索與啟示
幼兒音樂舞蹈教學模式的探索
分層導學教學模式的探索和應用
淺析公共管理學科多元立體化教學模式的研究與實踐
什麼是教學模式教學模式的特點與功能
英語閱讀教學中語境的重要性
初中英語閱讀教學方法_英語作文
英語閱讀教學工作體會總結
淺談高校語文課堂教學模式的改革論文
八年級英語閱讀教學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