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學教育心理學論文

General 更新 2024年11月24日

  教育心理學的發展與教育心理學學科體系的發展密不可分,探討教育心理學的學科體系有利於促進教育心理學健康快速地發展。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推薦的,供大家參考。

  範文一:關於當代中國大學生心理問題

  摘要:大學生是一個特殊的社會群體,面臨著如何適應新的學習環境與任務的問題、對專業的選擇與學習的問題,理想與現實的衝突問題,人際關係的處理與學習、戀愛中的矛盾問題以及對未來職業的選擇問題等等。如何使他們避免或消除由上述種種心理壓力而造成的心理應激、心理危機或心理障礙,增進心身健康,以積極的、正常的心理狀態去適應當前和發展的社會環境,預防精神疾患和心身疾病的發生,有針對性的加強對大學生的心理健康教育,不僅是每一所高校必須都關注的問題,也是中國教育心理學發展密切關注的問題。 關鍵詞:心理健康問題 大學生 心理健康教育

  淺析教育心理學——關於當代中國大學生心理問題

  隨著世界教育水平的飛速提升,中國教育現代化的腳步不斷向前邁進, 來自不同學科的先進理論在教學中得到了更加廣泛的應用,其中心理學更是與大學教育發生了密切的聯絡。再加之,中國一直把發展教育置於重要地位,其中尤為重視高等教育領域。因而,作為現代社會組成部分,大學始終是教育心理學者持續研究的熱點和重點物件。大學生群體既是大學一部分,更是社會一部分,大學生心理狀況的好壞,在某種意義上也意味著這個社會的健康與否。由於近年來大學生心理健康問題越來越突出,對這一問題的研究也頗受我國教育心理學者的關注。

  一、當代中國大學生心理健康問題的現狀及其動因

  當代大學生的心理素質不僅影響到他們自身的發展,而且也關係到全民族素質的提高。一項關於當代大學生主要素質的調查表明,當代大學生的素質不能適應社會進步和發展的需要,最欠缺的是心理素質,具體表現為意志薄弱,缺乏承受挫折的能力、適應能力和自立能力,缺乏競爭意識和危機意識,缺乏自信心,依賴性強等。也有大量調查表明,目前我國大學生髮病率高的主要原因是心理障礙,精神疾病已成為大學生的主要疾病。具體表現為恐怖、焦慮、強迫、抑鬱和情感危機、神經衰弱等。

  下面,我們來看則關於一位抑鬱症大學生患者求助心理治療的真實案例:

  求助者資料

  1個人資料:常XX,男,22歲,某大學三年級學生,漢族。

  2家庭狀況:父親常XX,46歲,高中文化,農民。母親李XX,48歲,初中文化,農民。父母雙雙進城作小本生意,在城市沒有住房,家庭經濟狀況很一般。兄妹二人,求助者排行老二。

  3學習記錄:從小學到初中,學習成績一直在班內拔尖。高中進入縣重點高中,學習成績不再名列前茅,在班內排名中等偏上。

  4社會交際:僅限於親戚同學。親戚節假日偶有走動,與同學和睦相處,對學校活動能主動參加。

  5興趣愛好:看書,打籃球。

  6自我描述:相貌帥氣,性格內向靦腆,是個乖學生,從不惹是生非。小時候性格活潑,愛動愛玩。認為是這些心理問題使自己變得內向了。

  7其他特點:想象力、表達力良好。

  2 、 個人成長史

  求助者是足月順產生育,自小因長相漂亮,學習成績好,行為乖巧,常常受人誇獎,有一定優越感。在學校遵紀守規,認真響應教師指導,是名好學生。自小學到縣重點高中都是憑自己努力考上去的,沒有讓父母操過心,很為此自豪。家庭雖不很富裕,也是衣食無憂。家庭從無任何重大變故,雖說父母常外出打工,和姐姐一起接受叔叔的照顧,叔叔嬸嬸對自己很好,自覺內心沒有什麼缺失陰影。

  3、 精神狀態

  感知覺正常,注意力正常,記憶力良好,思維完整,語言表達清晰流暢。情緒表現與內心體驗一致,臉色赤紅,低頭不敢看諮詢師,明顯緊張意志力完整,人格完整,具有相對穩定性。

  4、 身體狀況

  從1998年下半年至今,先是頭痛,後來頭昏,胃痛。一見人就臉紅。

  5、 社會功能

  不敢與人交往,人際交往受到很大影響,學習沒有效率,社會功能受到影響,內心十分痛苦。

  6、 求助者問題自述:

  情緒焦慮抑鬱,苦悶煩躁,感覺很痛苦,頭痛胃痛。

  從初三起,不敢面對女性,一見女性就臉紅,控制不住去想女性的隱私部位,感覺對方不注意自己時才敢偷看,覺得自己已經和她發生過性關係了,可又明明知道自己什麼都沒作,就是控制不住就那樣想,最難堪的是對母親和姐姐也是這樣想。覺得自己是個極其骯髒、道德敗壞的人,簡直禽獸不如,心裡恨得把自己殺了無數次。可一見女性還是那樣,到後來一提到女性就那樣想,平常看書吃飯寫作業都控制不住去想,每天上床睡覺時也想,有很強的性衝動,常常忍不住偷偷手淫,過後更覺得自己骯髒無恥,無臉見人,覺得別人一定能看出自己的行為與想法。一開始只怕女性,後來連男性也怕見。可自己很清楚地知道自己啥也沒作,強迫自己好好學習,初中升高中還算順利考上了,覺得很僥倖。進入高中,學習壓力很大,第一學期成績就不理想。後來無論多麼用功學,成績就是上不去。這時候就想是自己這種心理問題影響了學習效率,痛苦得不得了,又不能和人說。內心感到又孤獨又苦悶,很多次想到死,又怕死了別人說閒話,怕對不起父母。到高二時又開始頭痛了,我知道是我腦子想事想的。過一段,胃也痛起來,就懷疑自己是不是得了胃癌,一想到胃癌,有時高興,有時悲哀。高興的是,如果是胃癌死了,別人不說我是個骯髒的壞傢伙,不丟人了。悲哀的是我還小著呢,我還什麼事都沒作。這時不知怎的脾氣也變壞了,常常在家發火。也不多說話,一發火就想毀東西。家裡人帶我到醫院去看,作了一堆檢查,醫生說我沒病。後來去了精神病院,大夫說我是精神病,要住院。我又怕又氣。死活不住院,藥也不吃,我說我沒病。為了不去精神病院,我老實起來了,強忍著不再亂髮火。但頭痛得歷害,胃也脹痛得歷害,就又想是不是要死了。想到死,覺得很可怕。父母就我一個兒子,把希望全都寄託在我身上,我還什麼都沒作,還沒有真正報答他們、孝敬他們,就死了。感覺很對不住父母。就想,我怎麼會生病要死了呢,上天太不公平,這時就恨命運,恨上天。我覺得我不是個一般的人,上天不應該這樣對我。

  6、 心理障礙產生時間:一九九七年求助者初中三年級下學期。

  7、 心理障礙持續時間:七年。

  8、 心理諮詢師第一印象

  衣著整齊,低頭不敢面對諮詢師。一直眨眼,滿面通紅,舉止侷促不安,神態委靡,但言語表達清晰流暢。思維判斷正常,自知力完整。

  這則案例的後半部分內容是心理醫師針對這位求助者,陳述自己的一系列諮詢程式和治療方法,在此不予以全部列出。我們通過分析這則案例所給出的內容,可以很直觀地看到一位抑鬱症大學生患者的症狀和具體表現當然,每一位抑鬱症患者的表現並不完全相似。如果我們從教育心理學角度去審視,進一步深究其原因,這其實與教育不重視人的心理素質的培養與塑造有密切的關係。 在大學生群體中,有人因自我否定自我拒絕而幾乎失去從事一切行動的願望和信心;有人因考試失敗或戀愛受挫而產生輕生念頭或自毀行為;有人因現實不理想而玩世不恭或萬念俱灰;有人因人際關係不和而逃避群體自我封閉。當代大學生心理問題不容忽視。大學生心理素質方面存在的種種問題一方面是與他們自身所處的心理髮展階段有關,同時也與他們所處的社會環境分不開。大學生一般年齡在十七、八歲至二十二、三歲,正處在青年中期,青年期是人的一生中心理變化最激烈的時期。由於心理髮展不成熟,情緒不穩定,面臨一系列生理、心理、社會適應的課題時,心理衝突矛盾時有發生,如理想與現實的衝突、理智與情感的衝突、獨立與依賴的衝突、自尊與自卑的衝突、求知與辨別能力差的衝突、競爭與求穩的衝突等等。這些衝突和矛盾若得不到有效疏導、合理解決,久而久之會形成心理障礙,特別是當代大學生,為了在激烈的高考競爭中取勝,幾乎是全身心投人學習,家長的過度保護、學校的應試教育、生活經歷的缺乏使這些學生心理脆弱、意志薄弱、缺乏挫折承受力,在學習、生活、交友、戀愛、擇業等方面小小的挫折足以使他們中的一些人難以承受,以致出現心理疾病,甚至離校出走、自殺等。從環境因素看,競爭的加劇、生活節奏的加速,使人產生了時間的緊迫感和壓力感;個人對生活目標的選擇機會增多,難以兼顧的矛盾加劇了內心的衝突,產生了無所適從的焦慮感。凡此種種,對變化的環境適應不良而出現的各種困惑、迷惘、不安、緊張在明顯增加,社會的變革給正在成長著的大學生帶來的心理衝擊比以往任何一個時代更強烈、更復雜。各種生理因素、心理因素、社會因素交織在一起,極易造成大學生心理髮展中的失衡狀態。心理素質低劣的人自然不能適應高速度、高科技、高競爭的環境,心理負荷沉重便容易導致各種心理疾病。

  二、當代中國大學生心理特點

  在此,我們將上則案例與前文所提出的當代大學生心理健康問題現狀結合起來,總結出當代中國大學生心理具有以下幾方面特點:

  1自我意識增強但發展不成熟

  大學生在追求知識增長的同時,自我意識也在隨之不斷增強,但還不能很好的給自己定位。當他們理想中的“自我”與現實中的“自我”出現偏差時, 也就是我們所說的自我同一性出現問題時, 往往會迷失掉自我的所在。

  2從認知過程來看, 抽象思維的能力得到了發展,但帶有片面性

  大學生在自身學習生涯過程中受到過系統的思維訓練, 所以他們的抽象思維能力得到了長足的發展,並逐漸成為了他們的主要思維方式。獨立思考能力和批判性、創造力都隨之增長。但是從另一方面來說, 伴隨著獨立思考問題而出現的是, 他們喜歡以批判的眼光來看待問題。在能夠熟練地運用唯物辯證法觀點和理論聯絡實際的觀點指導自己的認識活動和觀察社會現象之前, 他們的觀點大多都很偏激。

  3從情感過程來看, 情感豐富但情緒波動較大

  現代大學生充滿青春活力, 隨著校園生活的深入展開, 社會需要增多, 情感也日益強烈, 日益發展完善。但是如果受到內心需要和外界環境影響的強烈刺激, 他們的情緒又容易產生較大波動而表現出兩極性, 既可能在短時間內從高度的振奮變得十分消沉, 又可能從冷漠突然轉為狂熱, 乃至造成消極的後果。

  4從意志過程來看, 意志水平明顯提高但不平衡, 不穩定

  當代中國的大學生都是經歷過高考洗禮的, 所以多數已能逐步自覺地確定奮鬥目標, 並根據目標制定實施計劃, 排除內外障礙和困難去努力實現奮鬥目標。在不同的學生中, 大學生意志水平的表現也不一樣, 如在專業學習活動中, 有的往往意志水平的表現較高, 而有的則意志水平就相對比較低。在同一種活動中, 大學生的意志水平表現也有較大差異, 心境好時意志水平較高, 心境差時則顯得意志水平較低。情緒波動對於他們意志活動水平的影響是顯而易見的。

  三、 加強心理健康教育,促進大學生健康成長的實施方略

  人的心理素質不是天賦的,而是取決於後天的教育與訓練,教育對心理素質的提高起著決定性的作用。

  1以德育為目的,促進大學生身心健康

  在學校中,教育是有目的或有意識地對學生施加的精神影響。但是,有目的或有意識地對學生施加的精神影響,卻未必是教育。所謂教育,其影響不但是有目的的,這種目的還必須是道德的目的。德育及教育的道德目的,是學校教學、管理和輔助性服務等一切工作的目的和歸宿。因此,在大學校園中,不應當受社會風氣影響而將自身教學目的變質為一種追求功益、追逐名利的手段,它必須使得當代大學生的道德認知、道德情感、道德行為等構成穩定的綜合體。

  2人性化管理,促進大學生心理健康發展

  學校是培養人的地方,學校的出發點和歸宿都是“以人為本”。這就需要建立相應的人性化的管理制度和管理措施,並且要使之與整個學校文化融為一體。

  3把心理素質教育滲透在各科教學之中

  通過各科教學進行心素質教育既是學校心理教育實施的途徑,也是各科教學自身發展的必然要求。各科教學過程都包括著極其豐富的心理教育因素,因為教學過程是經社會歷史積澱的文化知識、道德規範、思想價值觀念為內容和主導的。教師在傳授知識過程中,只要注重考慮學生的心理需求,激發學生學習的興趣,並深入挖掘知識內在的教育意義,就能夠把人類歷史形成的知識、經驗、技能轉化為自己的精神財富,即內化成學生的思想觀點、人生價值和良好的心理素質,並在他們身上持久紮根。

  4開設心理教育必修課,增強自我教育能力

  心理素質的提高離不開相應知識的掌握,系統學習心理、衛生、健康等方面的知識,有助於學生了解心理髮展規律,掌握心理調節方法,增強自我教育的能力。心理素質教育的效果在很大程度上取決於學生自我教育的主動性和積極性,取決於學生自我教育能力的高低。因此,心理素質教育就是要注重培養學生自我教育的能力。

  5加強校園文化建設,為大學生健康成長創造良好的心理社會環境 大學生的健康成長離不開健康的心理社會環境,大學生心理素質的培養離不開良好的校園文化氛圍。校風是校園文化建設的重要內容,也是影響學生心理髮展的重要條件。良好的校風會潛移默化地優化學生的心理品質,如團結友愛的校風是學生形成群體凝聚力、集體榮譽感的土壤,有利於使人與人之間保持和諧的人際關係,促進同學之間相互溝通、相互幫助。豐富多彩的校園文化活動有助於培養學生樂觀向上的生活態度和健康愉悅的情緒特徵。因此,學校應該花力量抓校園文化建設,開展形式多樣的文體活動和學術活動,形成健康向上的氛圍、寬鬆理解的環境,有助於學生深化自我認識,充分發展個性,改善適應能力。健康的心理是一個人全面發展必須具備的條件和基礎。加強對大學生心理素質的教育與培養,全面提高人才的培養質量已成為高等學校所面臨的迫切任務。只有不斷加強對青年大學生的適應性、承受力、調控力、意志力、思維力、創造力以及自信心等心理素質的教育與培養,使他們真正懂得:要想佔有未來,不僅要作思想品德、智慧、體魄的儲備,更要作戰勝各種困難挫折的心理準備,從而引導他們科學地走出自我認識的誤區,更新觀念,突破時空,超越自我,才能在搏擊中翱翔自如,走向成熟,不斷迎接新的挑戰!

  參考文獻及註釋

  1 袁振國主編;《當代教育學》,教育科學出版社,2004年

  2 案例出處:《抑鬱症大學生諮詢案例》,中國心理學家網;2007年7月30日發表

  3 賀建 劉毅敏 楊旭 季衛剛;《當代中國教育與心理學》,2009年

  範文二:大學生心理健康論文

  【摘要】大學生時代是人生中一段既美好又特殊的時期。現在的社會給我們提供了充分施展自我才能的舞臺和多方面的發展機遇,而他們可憑藉的競爭優勢已不單單是智力和體力,更重要的是健康和健全的人格。大學階段是一個人由青春期向成年期轉變的重要時段,也是自我意識不斷完善的重要時期。大學生的人際關係問題尤其重要,大學生們應加強認識,掌握技巧,積極訓練,不斷改善自己的人際關係,促使自我健康成長。

  【關鍵字】大學生心理健康,人格的發展和培養,大學生戀愛心理,大學生自我認識,心理教育。

  【引言】大學階段是一個人的生理、心理都迅速發展的階段,也是一個伴隨著個體心,理迅速走向成熟而又尚未完全成熟的一個過渡時期。由於生活環境、學習特點、人際交往、自我角色等方面的改變。我們要樹立正確的人生觀,價值觀,世界觀。以塑造健全人格、促進大學生身心和諧發展。

  【正文】

  一、大學生的時代主題

  心理健康是時代的主題,是現在社會進步與人類自身發展的客觀要求。對當代大學生而言,全方位開放的新局面為其提供了成才得廣闊舞臺和更多的發展機會,但同時,激烈的競爭也帶來更多嚴峻的挑戰,時代的發展對大學生提出了更多、更新、更強的要求。提高個人的修養,保持心理的健康,增強人格的魅力,優化心理素質是每一個立志成才的大學生必須面對的時代課題。

  當代大學生面臨著新世紀的挑戰。綜合國力的競爭,科學技術的競爭,歸根結底是人才的競爭。科技的發展,經濟的振興,乃至整個社會的進步都取決於人才素質的提高和合格人才的培養。心理素質是人才素質系統中的基礎,同時又滲透在思想道德素質、科學文化素質、職業素質之中。由於21世紀對人才的素質要求更高、更全面,與以往任何時期相比,當代大學生更需要心理健康的指導和鍛鍊。

  心理健康是指這樣一種狀態,即人對內部環境具有安定感,對外部環境能以社會上的任何形式去適應,也就是說,遇到任何障礙和因難,心理都不會失調,能以適當的行為予以克服,這種安定、適應的狀態就是心理健康的狀態。衡量心理是否絕對健康是非常困難的。健康是相對的,沒有絕對的分界線。一般判斷心理是否正常,具有一下三項原則:其一,心理與環境的統一性。正常的心理活動,在內容和形式上與客觀環境具有一致性。其二,心理與行為的統一性。這是指個體的心理與其行為是一個完整、統一和協調一致的過程。其三、人格的穩定性。人格是個體在長期生活經歷過程中形成的獨特個性心理特徵的具體體現。而心理障礙是指心理疾病或輕微的心理失調。它出現在當代大學生身上大多數是因心身疲乏、緊張不安、心理矛盾衝突、遇到突如其來的問題或紊亂的心理特點和難以相處等等。行為方面和焦慮、冷漠、固執、攻擊、心情沉重。心灰意冷,甚至痛不欲生等。

  二、大學生人格的培養與發展

  心理健康教育與受教育者的人格發展密切相關,並直接影響個體人格的發展水平。一方面,學生以在心理健康教育過程中接受的道德規範、行為方式、環

  境資訊、社會期望等來逐漸完善自身的人格結構;另一方面,客觀存在的價值觀念作為心理生活中對自身一種衡量、評價和調控,也影響著主體人格的發展,並且在一定條件下還可轉化為人格特質,從而使人格發展上升到一個新的高度。同時,心理健康教育不是消極地附屬於這種轉化,而是在轉化過程中能動地引導受教育者調整方向,使個體把握自我,對自身的行為進行認識評價,從而達到心理優化、健全人格的目的。

  三,大學生戀愛心理分析

  步入大學,許多的同學都步入了大學戀愛這一人生事業當中。大學戀愛已經不僅僅是一種現象,而是已經從現象轉變成了潮流,就像許多同學說的那樣,在大學戀愛是正常,不戀愛才是不正常,因此,大學生戀愛是個值得社會關注的一個熱點話題。

  大學生戀愛,除具有一般青年戀愛的特性外,還具有自己獨有的特點:

  1 注重戀愛過程,輕視戀愛結果;

  2 主觀學業第一,客觀愛情至上

  3 戀愛觀念開放,傳統道德淡化;

  4 失戀態度寬容,承受能力較弱。

  大學生戀愛的利弊並不是戀愛與生俱來的東西,而關鍵取決於我們對待戀愛問題的態度,以及是否樹立正確的戀愛觀,是否正確選擇戀愛時機,是否能正確處理戀愛與學業的關係等因素。而這一切的一切,都是不確定的,都是因人而異的。處理的當,可以成為學習和事業的催化劑,使人努力學習,成績上升。而處理不當,則可能分散精力,浪費時間,情緒波動,成績下滑。大學生的戀愛問題關鍵取決於自己,而學校則應當加以正確的引導。

  四,大學生自我認識

  加強自我心理調節。自我調節心理健康的核心內容包括調整認識結構、情緒狀態,鍛鍊意志品質,改善適應能力等。

  大學生處於青年期階段,青年期的突出特點是人的性生理在經歷了從萌發到成熟的過渡之後,逐漸進入活躍狀態。從心理髮展的意義上說,這個階段是人生的多事之秋。這是因為,經驗的缺乏和知識的幼稚決定了這個時期人的心理髮展的某些方面落後於生理機能的成長速度。因而,在其發展過程中難免會發生許多尷尬、困惑、煩惱和苦悶。另一方面,我國正處在建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和實現社會主義現代化戰略目標的關鍵時期。社會情況正在發生複雜和深刻的變化,社會競爭日趨激烈,生活節奏日益加快,科學技術急劇發展。這種情況也會在早晚要進入社會的青年學生中引發這樣或那樣的心理矛盾和心理衝突,例如父母下崗、家庭生活發生變故、學習成績不佳、交友失敗、失戀等。這些心理問題如果總是揮之不去,日積月累,就有可能成為心理障礙而影響學習和生活。讓學生和苦悶。另一方面,我國正處在建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和實現社會主義現代化戰略目標的關鍵時期。社會情況正在發生複雜和深刻的變化,社會競爭日趨激烈,生活節奏日益加快。

  五、對大學生心理教育

  人的心理素質不是天賦的,而是取決於後天的教育與訓練,教育對心理素質的提高起著決定性的作用。我校在大學生心理素質教育方面進行了許多探索和嘗試,開展了一系列工作,並取得良好效果,但同時也有許多不足的地方有待改進。以下是行之有效的教育措施:

  1、充分發揮學校心理諮詢作用。

  學校心理諮詢是增進學生心理健康、優化心理素質的重要途徑,也是心理素質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隨著時間的推移,心理諮詢被越來越多的人承認和接受,越來越多的大專院校,甚至中學開始設定心理諮詢機構。心理諮詢可以指導學生減輕內心矛盾和衝突,排解心中憂難,開發身心潛能。還能幫助學生正確認識自己、把握自己,有效地適應外界環境。近年來心理諮詢機構不斷完善,增設了多種形式的服務,已成為大學生心理素質教育最有效的途徑。

  2、開展大一新生心理健康調查,做到心理問題早期發現與預防。

  開展心理素質教育的前提是瞭解掌握學生心理素質的狀態,從而有針對性地提出教育措施與方案。我校每年對新生進行心理健康普查,採用“心理健康問卷”從中篩選出有心理症狀的學生,主動約請他們到心理諮詢中心進一步通過面談分析診斷,每年約有 10%的新生被約請面談,根據面談分析,區別不同的問題型別與程度,採取不同的應對措施,防患於未然,做到了心理問題早期發現、及時干預,使學生在入學之初就能得到具體的心理健康指導。

  3、把心理素質教育滲透在各科教學之中。

  通過各科教學進行心素質教育既是學校心理教育實施的途徑,也是各科教學自身發展的必然要求。各科教學過程都包括著極其豐富的心理教育因素,因為教學過程是經社會歷史積澱的文化知識、道德規範、思想價值觀念為內容和主導的。教師在傳授知識過程中,只要注重考慮學生的心理需求,激發學生學習的興趣,並深入挖掘知識內在的教育意義,就能夠把人類歷史形成的知識、經驗、技能轉化為自己的精神財富,即內化成學生的思想觀點、人生價值和良好的心理素質,並在他們身上持久紮根。

  4、開設心理教育必修課,增強自我教育能力。

  心理素質的提高離不開相應知識的掌握,系統學習心理、衛生、健康等方面的知識,有助於學生了解心理髮展規律,掌握心理調節方法,增強自我教育的能力。心理素質教育的效果在很大程度上取決於學生自我教育的主動性和積極性,取決於學生自我教育能力的高低。因此,心理素質教育就是要注重培養學生自我教育的能力。

  5、加強校園文化建設,為大學生健康成長創造良好的心理社會環境。

  大學生的健康成長離不開健康的心理社會環境,大學生心理素質的培養離不開良好的校園文化氛圍。校風是校園文化建設的重要內容,也是影響學生心理髮展的重要條件。因此,學校應該花力量抓校園文化建設,開展形式多樣的文體活動和學術活動,形成健康向上的氛圍、寬鬆理解的環境,有助於學生深化自我認識,充分發展個性,改善適應能力。

  心理健康可以促進大學生全面發展健康的心理品質是大學生全面發展的基本要求,也是將來走向社會,在工作崗位上發揮智力水平、積極從事社會活動和不斷向更高層次發展的重要條件。充分認識德智體美勞等方面的和諧發展,是以健康的心理品質作為基礎的,一個人心理健康狀態直接影響和制約著全面發展的實現。

  作為一個大學生,我們應該保持樂觀開朗的心情,努力學習科學文化知識,為祖國未來的建設添磚加瓦。

中學班主任教育論文
大學生教育心理學論文範文
相關知識
大學教育心理學論文
大學教育心理學的論文
淺談中學教育心理學論文
數學教育心理學論文
小學教師心理的論文參考
小學教師心理的論文
大學生教育心理學論文範文
有關大學生教育心理學的論文
大學生教育心理學論文
大學生教育心理學的相關論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