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數學科技論文範文
數學家華羅庚曾經說過:“宇宙之大、粒子之微、火箭之速、化工之巧、地球之變、生活之迷、日月之繁,無處不用數學。”下面是小編精心推薦的,希望你能有所感觸!
篇一
初中數學教法探索
【摘要】新課該下的數學教學要面向全體學生,體現基礎性和發展性的特點,實現:人人學有價值的數學;人人都能獲得必須的數學;不同的人在數學上得到不同的發展。從小學到初中,學習內容、學習方法,都是個轉折,尤其是數學思想認識上要產生質的飛躍。
【關鍵詞】初中數學;教學探索;數學思想
【中圖分類號】G633.6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9-5071201208-0114-01
新課該下的數學教學要面向全體學生,體現基礎性和發展性的特點,實現:人人學有價值的數學;人人都能獲得必須的數學;不同的人在數學上得到不同的發展。從小學到初中,學習內容、學習方法,都是個轉折,尤其是數學思想認識上要產生質的飛躍。然而有些初中學生很難邁過這個轉折點,出現數學學習成績兩極分化。由於教師的觀念﹑教學行為的轉變需要一個過程,對新教材的認識和把握有待深入,因此對學習分化的干預和控制顯得尤其重要。
1 培養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
興趣是推動學生學習的動力,學生如果能在學習數學中產生興趣,就會形成較強的求知慾,就能積極主動地學習。數學新課程標準更加重視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可以說,教學的最高境界就是讓學生始終保持學習數學的興趣。做到這一點,他的教學成績一定是正態分佈的,如果說有一點分化的話,那也是向優秀的方向分化。培養學生數學學習興趣的教學行為很多:創設問題情境,讓學生積極主動參與教學活動;備課時充分考慮數學學習困難生的需要,專為他們設計一些簡單問題,並讓其體驗到成功的愉悅;充分認識小組合作學習的作用,創設一個適度的學習競賽環境;發揮趣味數學的作用;提高教師自身的教學藝術,增強教學藝術感染力。
2 教會學生學習
有些學生學習成績總不理想,這是學習不適應性的重要表現之一。教師要加強對學生的學習指導,一方面要有意識地培養學生正確的數學學習觀念;另一方面是在教學過程中加強學法指導和學習心理輔導。
3 努力改進評價方法
教育中貫徹以學生為主體的教育思想必然要在評價學生的學習方面也要進行相應的變化,否則“以學生為主體”將是一句空洞的口號。既然數學教育目標要從應試升學轉變到滿足各級各類人才對數學的不同需要,從過分強調傳授數學知識轉變到重視數學知識是應用,重視一般學生對數學的理解,重視培養學生對數學的積極態度,相應地,數學教育的評價也應該加以轉變。而數學教育中的許多方面的評價,常常需要通過評價學生學習來間接地進行,所以對學生學習評價的設計應該更細緻深入,方法也應該更多樣。除了傳統的筆試,還可包括瞭解學生情感、態度、學習方法的問卷調查;增加口試,在口試中更詳細地瞭解每個學生對數學內容的理解水平和對數學知識的組織能力;觀察並記錄每個學生平時解決問題的過程;從小論文或小組報告中瞭解學生提出問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及與他人進行數學交流的能力;藉助計算機或計算器還可以考察學生利用這些工具進行數學探索與實驗的意識和本領。
4 在認識錯誤的過程中引領學生完善認知結構
皮亞傑認為,學習是一種通過反覆思考招致錯誤的緣由、逐漸消除錯誤的過程。因此,學生解題中出錯是學習活動的必然現象。對於解題中出現的錯誤與疏忽,我不僅要看到其消極的一面,而且更要看到這是提高學生解題能力、完善認知結構的一個極好機會。教師應該養成利用學生的錯誤提高數學教學的能力,加強數學教學效果的習慣,把學生的錯誤看作可以充分利用的有效課堂教學資源。
在一道習題講完以後,要讓學生對自己的解題的過程和和教師的講解過程進行反思,在反思中找到解決問題的方法。解題後可以從以下角度思考:①反思思維過程。把老師的解題前的思維過程過濾一遍,和自己的思維過程進行對比,取長補短。這是最重要的,但又是同學們忘記做的,他們認為只要聽“懂”了就“會”了,殊不知課上的“懂”是師生共同參與努力的結果,要想自己“會”,必須有一個“內化”的過程,而這個過程必須從課內延伸到課外。切記從“懂”到“會”必須有一個自身“領悟”的過程,這是誰也無法取締的過程。②反思解題過程,特別是解題的嚴密性和科學性,題中易混易錯的地方,找出錯誤原因和解決辦法,提高辨析錯誤的能力。③反思一題多解。思考本題的多種解法,從中比較孰繁孰簡,孰優孰劣,久而久之,就具備了對每一道題在最短時間內找到最優方法的能力。④反思一題多變。對於一道題不侷限於就題論題,而要進行適當變化引申,一題變多題,拓寬思路,提高應變能力,防止思維定勢的負面影響。⑤反思對題目的整體印象,即解決此題所用的數學思想方法,題目的來源,知識和題目的聯絡,與以前做的題目的聯絡,有無一般性的規律等。
5 建立師生平等的學習平臺
在教學中,我們不應讓每個學習者去等待知識的傳授,而應讓他們基於自己與世界相互作用的獨特經驗去主動建構自己的知識,通過告之他人以修正自己的認知經驗。
教育過程是教育者和受教育者共同參與和完成的實踐活動,是師生互動、教學相長的雙向作用過程,要有效地完成教育過程,教師和學生都必須充分發揮自己的主觀能動性,教師的主導作用主要反映在教學的全過程,如精心設計匯入,安排好教學的層次,精心挑選訓練題進行小結,注意氣氛反饋,重視教具的使用等。但在學的過程中,教師是客體。而學生是主體,教學中要敢於“放”,讓學生動腦、動口、動手、積極地學。如課本讓學生看,概念讓學生抽象得出,思路讓學生講,疑難讓學生議,規律讓學生找,結論讓學生得,錯誤讓學生析,小結讓學生做。要讓學生勇於發表自己的不同見解,敢於提出質疑。決定學的結果如何,學生的作用是內因,教師的作用是外因,只有學生充分發揮自己的聰明才智,進行科學的思維和積極的創新,才能使知識內化和昇華為個人的質。因此,教師要把學生作為真正的教育主體,以學生為出發點和歸宿,在課堂教學中,實行民主的教育和管理方式,營造充滿民主的學習氛圍,鼓勵學生求異創新、敢於提問,允許有不同的答察。教師應改變傳統的一問一答模武。避免學生的思想處於“等待解答”狀態,達到“發現——創新”的目的。
點選下頁還有更多>>>
初中數學科技論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