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藏大昭寺導遊詞

General 更新 2024年11月29日

  大昭寺已有1300多年的歷史,在藏傳佛教中擁有至高無上的地位。大昭寺是西藏現存最輝煌的吐蕃時期的建築,也是西藏最早的土木結構建築,並且開創了藏式平川式的寺廟市局規式。下面是小編收集整理的範文,歡迎借鑑參考。

  一

  各位朋友,大家好!首先歡迎你們的光臨,請讓我用藏語向各位貴賓表示問候:“扎西德勒”!我向各位解釋一下,這是吉祥如意的意思。今天我們要參觀的是著名的大昭寺,位於拉薩老城區的中心,距今已有1350年的歷史。它是西藏現存最輝煌的吐著時期的建築,始建於公元647年,由松贊干布、唐文成公主和尼泊爾赤尊公主共同興建,經歷代多次擴建,才形成了如今佔地25100餘平方米的巨集偉規模。它有5座金頂,108個佛殿,統攝苯教、寧瑪、薩迦、噶舉、格魯等西藏佛教的五大教派和各教派所崇奉的佛、菩薩、本尊、祖師、護法諸神像。

  關於大昭寺的來歷有一段傳說故事。那是1300年前,那時的拉薩平原還是一片荒原和湖沼,藏王松贊干布的尼泊爾妃子赤尊,試圖在這裡建一座神廟,供養她從家鄉帶來的明久多古神像,即釋迦佛祖八歲等身像。她的努力並沒有成功:神廟白天建起,夜裡倒塌;今天建起,明天倒塌。正當尼妃苦惱和沮喪之時,文成公主經歷了千辛萬苦從長安來到了這裡。赤尊聽說文成公主懂得陰陽八卦,善於勘輿地形,便派女僕帶上一升金粉的禮物,到文成公主駐地登門求教。文成經過勘輿和測算,測出西藏地形如一巨大魔女仰天而臥,拉薩城中心是魔女的心臟,臥塘湖牛奶湖是魔女的心血匯成,在此處填湖建寺可以鎮魔。史書記載:“為了使仰天躺在地上的女魔四肢受到控制,人們在她身上釘了12根釘子用以固定。”這12根釘子相傳就是現今大昭寺主殿內的12根柱子。要建成供奉釋迦牟尼的神廟,還必須調集lOOO只白山羊.從北郊的果噶拉山馱運土石,把臥塘湖填平,才能完成這樣的功德。

  松贊干布和尼泊爾公主採納了文成公主的主張,徵集了許多民夫和1000只白色山羊,開始填湖建寺。一時從湖邊工地到果噶拉山麓,馱運土石的白山羊絡繹不絕。這段路程實在太遠,馱的東西太重.不少山羊倒斃路邊,還有更多的腰背磨爛,痛苦萬狀。大昭寺開光的時候,松贊干布和他的兩位妃子,感念白山羊的功德和付出的犧牲,吩咐匠人雕出一隻白色山羊,安置在大殿一角,讓它和大昭寺其他神柢一樣,享受信徒香客的朝拜和祭祀。神廟也定名為“熱阿曲朗祖拉康”,意為“山羊負土幻化的釋迦神廟”。

  現在大家請看,在大昭寺的正門處前面,豎立著兩塊石碑,這塊就是唐蕃會盟碑,又稱“長慶會盟碑”或“甥舅和盟碑”。碑高342釐米,寬82釐米,厚35釐米,用漢藏兩種文字刻成的。這是公元823年,吐蕃贊普為紀念長慶元年至二年問的唐蓄會盟所建。碑文記載:“舅甥二主,商議社稷如一,結立大和盟約,永無渝替!神人俱以證知,世世代代,使其稱讚。”碑文中強調了唐文成、金城公主出嫁吐蕃贊普,締結了舅甥姻好之事;追溯唐蕃的歷史和功業,並記載了這次會盟的經過、立石年月以及雙方參加登壇會盟的官員名單。表達了漢藏曆史悠久的親密關係,是漢藏曆史上一件可貴的文物。另一塊是“勸人種痘碑”,高3.3米.寬

  1.2米,碑額刻有二龍戲珠圖案,公元1794年由駐藏大臣和琳撰立。乾

  隆期間,西藏流行天花,致使很多人死亡。駐藏大臣和琳命人在藏北修房安置天花病人,使不少患者生返。和琳並勸令達賴喇嘛和班禪撥口糧作為定例,隨後立了這塊“痘碑”。由於迷信,百姓常用卵石敲砸,年深日久,現已遍體鱗傷,形成了許多臼形窩坑。致使文字大多損毀,難以辨認。在唐蕃會盟碑的兩側種有著名的“唐柳”,相傳是文成公主將皇后在長安灞橋賜的柳枝帶來西藏親手種於大昭寺周圍,所以也稱“公主柳”。公主柳已有1300多年的歷史,儘管它現已枯萎,卻依然為人們珍視。據傳西藏原無柳樹,而現在各地的柳樹都是從文成公主所帶樹苗而發展起來的。

  大昭寺坐東向西,太殿高4層,殿頂覆蓋著獨具一格的金頂。殿門邊框上,雕刻著蓮花、飛天、禽獸,具有唐代建築風格。主殿二、三層簷下,有成排的木雕伏獸和獅身人面泥質的半圓雕塑。說來有趣,獅身伏獸的鼻子全是扁的,這裡還有一段神奇的傳說:大昭寺修建中,松贊干布親自揮斧上樑,驚動了九天之神紛紛前來助陣。一天,女僕送荼時見樑上樑下全是松贊干布,不禁大驚,連忙稟告赤尊公主。赤尊公主來到工地大喊“贊普”,松贊干布聞聲扭頭下望,手中斧子不慎斜揮將承簷上面獅身伏獸的鼻樑給削平了。大家看,整個建築飛簷雕獸,雕刻精美,既儲存了藏族傳統的建築形式和特點,叉融合了唐代建築具有的渾厚古樸的風格。

  現在我們由正門進入後掊順時針方向進入一寬闊的露天庭院.這裡是舉行拉薩傳召大法會的地方。在這裡我向大家簡單介紹一下傳召大法會。每年藏曆一月初四至二十四,是規模盛大的傳召大法會,屆時拉薩三大寺的僧人數萬人聚集犬昭寺,舉行豐富多彩的宗教法事活動。傳召大法會始於1409年,當時藏傳佛

  教格魯派祖師宗喀巴為紀念釋迦牟尼佛以神變之法擊敗六種外道的功德,召集各寺廟僧眾,在大昭寺舉行法會15天。祈禱誦經是傳召的主體活動,成千上萬的僧人在領經師的率領下用訓練有素的胸音低吟高誦,聲音像大海的渡濤洶湧澎湃,具有一種動人心魄的力量,場面極為壯觀。最引人人勝的專案,是大昭寺南側“鬆曲熱”廣場進行的考格西的公開辯論。格西是藏傳佛教格魯派的最高學位,在場所有的僧人,都可以輪流向被考人發難,和他論辯經學,這種辯論聲音抑揚頓挫很有音樂感,輔之以擊掌、喊叫、不停的比畫,更有長串的念珠隨著手勢飛舞,構成非常精彩的場面。

  庭院四周的柱廊廊壁與轉經迴廊廊壁上,因繪滿佛像而被稱為千佛廊。壁畫主要描述釋迦牟尼佛和藏傳佛教改革家、格魯派創始人宗喀巴的生平事蹟。西面牆上的一幅壁畫描繪了五世達賴、固始汗以及第司桑傑嘉措會談的情景,其餘部分描繪了本寺內將要出現的一千尊佛。大昭寺壁畫面積4400平方米,內容涉及宗教故事、歷史人物傳記、紀念性人像、重要歷史事件、西藏風土和民間傳說等等。我們將看到的文成公主進藏圖和大昭寺修建圖、白山羊馱土圖等,都是大昭寺壁畫裡的珍品。

  現在我們要去的是內轉經道,佛教徒按順時針方向沿佛教聖物轉

  經。如果以釋迦牟尼像為中心,拉薩共有內、中、外三條轉經道。外轉經道叫“林廓”,是一條沿拉薩老城轉經的道路。中轉經道叫“八廓”,是沿大昭寺的轉經路。而內轉經道是環繞著大昭寺的轉經道,轉經道兩旁的牆上繪的是佛本生一百零八個故事。這些故事是在克什米爾詩人克斯門達拉所著的《如意寶樹》,即《釋迦牟尼傳》的基礎上繪製而成的,是十三世達賴喇嘛在20世紀初下令繪製的。

  我們現在沿順時針方向參觀這些重要的佛殿和經堂。一跨人大昭寺內殿,迎面有幾尊大的塑像。左面是蓮花生大師,右面是彌勒佛即未來佛。這兩尊佛像稍往後處是幹手千眼觀音菩薩。主尊彌勒佛的右面還是兩尊面向內的彌勒佛,像這兩尊中較小的那尊是巴協家族出資製作的,因而被稱為“巴協強巴”,而較大的那尊是貴族頗羅彌旺出資製作的,故被稱為“彌旺強巴”。

  宗喀巴及其八大弟子殿:這間佛殿是為了紀念格魯派創始人宗喀巴而建的。佛殿中央的主尊是宗喀巴,其餘八尊是他的八大弟子,其中最著名的兩大弟子克主傑和賈曹傑分別位於宗喀巴像的左右兩側。宗喀巴年事漸高到偏遠的山洞隱修時,這八大弟子曾陪伴在左右服侍他。

  神變塔:據說7世紀時,松贊干布將戒指拋向空中,以戒指落下的地方來確定大昭寺的寺址。這枚戒指落到臥塘湖裡,於是從湖裡升起了一座幻化的白塔,表明已找到了合適的寺址。在13世紀,薩迦班智達按照幻化的白塔的樣子建了一座白塔,後來這座塔被毀壞了,現在的主座是為了代替薩迦班智達所建的白塔而重建的。

  八藥師佛殿:主座小殿中供奉的是被尊為藥神的八藥師。生病時或為了祈求身體安康時,信徒們認為朝拜這間佛殿能夠使他們祛病強身。

  千手千眼觀音佛殿:觀音菩薩以慈悲為懷,他的雙手和雙眼遠遠不能滿足救度眾生的需求,因此,他為了提高自己做善事的效率,就幻化成了千手千跟觀音。這尊幹手乾眼十面觀音,據說是在松贊干布時期神奇地出現的,另一種說法是松贊干布及其兩個王妃死後,他們的神靈被吸入了這尊佛像中。這座佛殿是除釋尊殿最神聖的佛殿。

  彌勒佛殿:主尊彌勒佛像右邊的沿牆供奉有四尊小巧而精緻的四大菩薩像。對面牆上繪的是一幅宗喀巴像,其兩側各繪有一座佛塔。

  宗喀巴佛殿:宗喀巴在世時,曾由他的弟子出資製作了幾尊他的塑像。據說,宗喀巴見到這尊像時,評價這尊像特別像自己。另一種說法是,這尊佛像是由護法神閻羅神奇地製成的。還有一種說法是,這尊佛像是由後來的一位蒙佔皇帝出資製作的。宗喀巴像後邊左側供奉著一排他的薩迦派老師的塑像。這座佛殿的樓梯下是通向下面的湖的一扇活板門。

  無量光佛殿:這座佛殿的人口處由兩尊憤怒相的護法神鎮守。左邊是藍

  色的金剛手菩薩,右邊是紅色的馬頭明王身相之一的措利麥瓦次嘎巴。在佛殿裡,主尊無量光佛兩側是兩尊小的憤怒相護法神,兩側的牆邊分別供有四尊跏趺的佛像。這座佛殿有時又被叫做“業障之殿”。由於這座佛殿緊挨著釋尊殿前,信徒們在這裡祈禱能夠排除他們朝拜釋迦牟尼的障礙。

  在無量光佛殿和釋尊殿之間有四尊跏趺的佛像。中央的主供佛像是藏王松贊干布,左邊是他的尼泊爾王妃赤尊公主,右邊是他的另一位王妃唐朝文成公主。牆角邊的第四尊小佛像是一尊古老而叉備受人們崇奉的蓮花生像。這尊佛像的藝術手法富有濃郁的現實主義色彩,與其他拘泥於傳統的蓮花生像形成了鮮明的對比。

  現在我們到了著名的“覺康”佛殿,它就是大昭寺的主體,也是大昭寺的精華所在。藏傳佛教徒認為拉薩是世界的中心,而宇宙的核心便位於此處。釋迦牟尼佛堂是大昭寺的核心,這裡是朝聖者最終的嚮往。此殿供奉的釋迦牟尼像,也稱“覺臥佛”,是文成公主人嫁松贊干布時所帶來的。下面我向大家詳細介紹一下這尊不同凡響的佛。

  藏文史書記載,這尊釋迦牟尼十二歲等身像是他在世時塑戚的。顏色像熟金子,一隻手做結定的姿式,另一隻手做壓地印的姿式。相好莊嚴,慈祥美妙。據說,凡是見到這尊像的人,都能夠解脫三毒的痛苦,生起真實的信仰,具足一切見、聞、念、觸的功德,與見到了佛陀本人一模一樣,沒有絲毫差異。當時佛祖在世,親自為身像開了光,散花加持,最後藏於印度金剛座寺。南北明時期,印度國王將這無價之寶送給中國。叉過r幾百個春秋,唐太宗李世民將美麗聰慧的文成公主許配給吐蕃贊普松贊干布。臨行之際,唐太宗將中華國寶,供奉在洛陽自馬寺的釋迦牟尼十二歲等身像賜予文成公主攜同進藏。當時專門打製一輛手 推車,裝載釋迦牟尼佛像,公主一行翻過無數高山峻嶺,渡過無數江河急流,遇到過無數狂風暴雪、地震_山崩,歷盡千辛萬苦終於來到拉薩。在松贊干布的主持下,尼泊爾公主修建了太昭寺,供奉釋迦牟尼八歲等身像;文成公主修建了小昭寺,供奉釋迦牟尼十二歲等身像。大小昭寺修成後不久,出現了兩尊釋迦牟尼佛

  像互相換位的事情。據說,藏王松贊干布去世後,孫子芒鬆芒贊繼承了王位。當時盛傳武則天將派出大軍攻打拉薩,奪回文成公主帶來的釋迦牟尼十二歲等身像。吐蕃王臣在驚恐之餘,匆忙把這尊佛像轉移到太昭寺南門裡面隱藏,並用泥土封好,上繪一幅文殊菩薩像。同時把大昭寺的釋迦牟尼八歲等身像明久多吉挪到小昭寺正殿供奉。公元8世紀初,金城公主來到西藏,她先後到大小昭寺均沒有找到釋迦牟尼佛像,後來在佛殿的度牆內找到了內藏的釋迎牟尼佛像,她將佛像安置在大殿中央,從此這尊佛像成了大昭寺的主佛。它是大昭寺的主神,藏傳佛教的精髓,千百萬佛教徒的信仰中心。那些極度虔誠的佛教徒用人間罕見的方式表達對佛的祟信,他們從西藏各地甚至從千里之外,一步一個長頭彷彿用自己的身體丈量世界屋脊的土地,最後匍匐在佛的腳下。

  藏族人稱頭戴王冠的釋迦牟尼像為“覺臥”,而沒有王冠的就叫佛主釋迦牟尼或佛。每一位朝聖者都用前額碰一下“覺臥”的膝蓋,認為可以為自己、為朋友甚至為朋友的朋友祈禱。偏遠地區來的信徒們替同村人給“覺臥”獻上捎來的哈達,哈達的主人已事先對著哈達口頭做了祈禱。許多人請朝聖者代獻哈達時,

  就像給覺臥帶口信一樣向朝聖者口述他們的祈禱詞。

  緊挨在覺臥後邊是一尊古老的釋迦牟尼佛像。據說,覺臥未供奉在這裡時,這是主座佛堂裡的主尊。沿著佛堂的高牆供奉著十二尊塑像,它們被稱為“六聖子”和“六聖女”。覺臥身後是七世達賴喇嘛格桑嘉措、十三世達賴喇嘛土登嘉措和宗喀巴太師塑像。供桌上點的是酥油燈,金、銀製作而成的,也叫長明燈。在覺臥殿門口是護衛覺臥的與真人一般大小的四大天王像。這裡木製結構的天花板是7世紀時建成的。

  離開覺臥殿前往下一個佛殿時,迎面是三尊跏趺的佛像:中間是11世紀入藏的孟加拉大師阿底峽的塑像,左邊是阿底峽的大弟子鄂?勒白喜繞的塑像,右邊是他的另一位大弟子熱振寺的建立者仲敦巴的塑像。仲敦巴完成了阿底峽未竟的事業。

  彌勒佛殿:這座佛殿由兩名印度神話中的世間神??梵天王和因陀羅守護著。主供佛像是一尊彌勒佛像,歷史上或神話傳說中,他與迦葉佛即過去佛的施主有關。據說,這尊佛像是由藏王松贊干布的尼泊爾王妃赤尊公主帶到西藏的,他周圍的八尊跏趺的佛像均為度母的化身。唐朝文成公主曾經用過的爐子,就放囂在這座佛殿的左上角。

  走到下一座佛殿的途中,要經過三尊跏趺的佛像:中間那尊是藏族喇嘛覺囊?達拉納塔的塑像。儘管他曾因其宗教言論而受到宗喀巴及其信徒們的嚴厲批判,但他仍以博學和宗教上的高深造詣而備受人們的崇奉。左邊的那尊是觀音菩薩,右邊的那尊是無量壽佛。

  觀音菩薩殿:這座佛殿裡的主尊是騎在一頭獅子上的小的觀音菩薩像左邊第一尊而非那尊大的無量光佛。其餘五尊菩薩像均為觀音菩薩的不同化身。在這座佛堂與通往樓上的樓梯之間的牆上是一截頂上有個洞的柱子。許多朝聖者把耳朵緊湊在這個嗣邊期望能聽到鴨子拍打翅膀的聲音。相傳,這隻鴨子存括在大昭寺的臥塘湖底。

  蓮花生佛堂:樓梯下的一個角落裡供奉的是兩尊蓮花生塑像,右邊是一尊藏王赤襁德贊像。在離開這間佛堂時,會見到左邊牆上有一幅用鐵柵欄圍著的釋迦牟尼像。據說,這裡是九太菩薩以明相顯現的地方。

  彌勒佛殿:這座佛殿的主尊是一尊小而精緻的彌勒佛像,過去每年傳召大法會期間都要抬著這尊佛像沿八廓街轉經遊行。一文殊菩薩像和觀音菩薩像分立於這尊佛像的左右兩倒,而這兩尊菩薩像旁又分別是一尊跏趺的度母像。此外,牆邊的四尊憤怒相的護法神是守護這座佛殿的門。

  二

  各位朋友,大家好!首先歡迎你們的光臨,請讓我用藏語向各位貴賓表示問候:“扎西德勒”!我向各位解釋一下,這是吉祥如意的意思。今天我們要參觀的是著名的大昭寺,位於拉薩老城區的中心,距今已有1350年的歷史。它是西藏現存最輝煌的吐著時期的建築,始建於公元647年,由松贊干布、唐文成公主和尼泊爾赤尊公主共同興建,經歷代多次擴建,才形成了如今佔地25100餘平方米的巨集偉規模。它有5座金頂,108個佛殿,統攝苯教、寧瑪、薩迦、噶舉、格魯等西藏佛教的五大教派和各教派所崇奉的佛、菩薩、本尊、祖師、護法諸神像。

  各位遊客,我們走出藏經樓,就能看到壯觀雄偉的大雁塔。看到這座唐代建築,你們一定會又感嘆又好奇吧?首先一個問題就是此塔為何要以大雁命名呢?

  現在我們來到的是雍仲林寺的重要殿堂通追拉康,“通”意為見,“追”是解脫。通追拉康面積為80平方米,殿內有一對銀燈和一個曼陀羅,各用70個銀元製成1993年鑄造,壁畫中央為江袞·達瓦堅讚的畫像,四周是苯教祖師頓巴辛饒的千佛像;靈塔殿,有40多平方米,供有江袞·達瓦堅讚的靈塔,高5米,據兌用了兩公斤黃金包嵌;還有四川阿壩州送來的千尊頓巴辛饒和本尊及菩薩的唐卡,並設有該寺住持的寶座;修行殿,供奉的是護法神,還有一座江袞·達瓦堅讚的銅質鎏金小靈塔,塔內珍藏著江衷·達瓦堅讚的手、足及法器。

  關於大昭寺的來歷有一段傳說故事。那是1300年前,那時的拉薩平原還是一片荒原和湖沼,藏王松贊干布的尼泊爾妃子赤尊,試圖在這裡建一座神廟,供養她從家鄉帶來的明久多古神像,即釋迦佛祖八歲等身像。她的努力並沒有成功:神廟白天建起,夜裡倒塌;今天建起,明天倒塌。正當尼妃苦惱和沮喪之時,文成公主經歷了千辛萬苦從長安來到了這裡。赤尊聽說文成公主懂得陰陽八卦,善於勘輿地形,便派女僕帶上一升金粉的禮物,到文成公主駐地登門求教。文成經過勘輿和測算,測出西藏地形如一巨大魔女仰天而臥,拉薩城中心是魔女的心臟,臥塘湖牛奶湖是魔女的心血匯成,在此處填湖建寺可以鎮魔。史書記載:“為了使仰天躺在地上的女魔四肢受到控制,人們在她身上釘了12根釘子用以固定。”這12根釘子相傳就是現今大昭寺主殿內的12根柱子。要建成供奉釋迦牟尼的神廟,還必須調集looo只白山羊.從北郊的果噶拉山馱運土石,把臥塘湖填平,才能完成這樣的功德。

  松贊干布和尼泊爾公主採納了文成公主的主張,徵集了許多民夫和1000只白色山羊,開始填湖建寺。一時從湖邊工地到果噶拉山麓,馱運土石的白山羊絡繹不絕。這段路程實在太遠,馱的東西太重.不少山羊倒斃路邊,還有更多的腰背磨爛,痛苦萬狀。大昭寺開光的時候,松贊干布和他的兩位妃子,感念白山羊的功德和付出的犧牲,吩咐匠人雕出一隻白色山羊,安置在大殿一角,讓它和大昭寺其他神柢一樣,享受信徒香客的朝拜和祭祀。神廟也定名為“熱阿曲朗祖拉康”,意為“山羊負土幻化的釋迦神廟”。

  現在大家請看,在大昭寺的正門處前面,豎立著兩塊石碑,這塊就是唐蕃會盟碑,又稱“長慶會盟碑”或“甥舅和盟碑”。碑高342釐米,寬82釐米,厚35釐米,用漢藏兩種文字刻成的。這是公元823年,吐蕃贊普為紀念長慶元年至二年問的唐蓄會盟所建。碑文記載:“舅甥二主,商議社稷如一,結立大和盟約,永無渝替!神人俱以證知,世世代代,使其稱讚。”碑文中強調了唐文成、金城公主出嫁吐蕃贊普,締結了舅甥姻好之事;追溯唐蕃的歷史和功業,並記載了這次會盟的經過、立石年月以及雙方參加登壇會盟的官員名單。表達了漢藏曆史悠久的親密關係,是漢藏曆史上一件可貴的文物。另一塊是“勸人種痘碑”,高3.3米.寬1.2米,碑額刻有二龍戲珠圖案,公元1794年由駐藏大臣和琳撰立。乾隆期間,西藏流行天花,致使很多人死亡。駐藏大臣和琳命人在藏北修房安置天花病人,使不少患者生返。和琳並勸令達賴喇嘛和班禪撥口糧作為定例,隨後立了這塊“痘碑”。由於迷信,百姓常用卵石敲砸,年深日久,現已遍體鱗傷,形成了許多臼形窩坑。致使文字大多損毀,難以辨認。在唐蕃會盟碑的兩側種有著名的“唐柳”,相傳是文成公主將皇后在長安灞橋賜的柳枝帶來西藏親手種於大昭寺周圍,所以也稱“公主柳”。公主柳已有1300多年的歷史,儘管它現已枯萎,卻依然為人們珍視。據傳西藏原無柳樹,而現在各地的柳樹都是從文成公主所帶樹苗而發展起來的。

  大昭寺坐東向西,太殿高4層,殿頂覆蓋著獨具一格的金頂。殿門邊框上,雕刻著蓮花、飛天、禽獸,具有唐代建築風格。主殿二、三層簷下,有成排的木雕伏獸和獅身人面泥質的半圓雕塑。說來有趣,獅身伏獸的鼻子全是扁的,這裡還有一段神奇的傳說:大昭寺修建中,松贊干布親自揮斧上樑,驚動了九天之神紛紛前來助陣。一天,女僕送荼時見樑上樑下全是松贊干布,不禁大驚,連忙稟告赤尊公主。赤尊公主來到工地大喊“贊普”,松贊干布聞聲扭頭下望,手中斧子不慎斜揮將承簷上面獅身伏獸的鼻樑給削平了。大家看,整個建築飛簷雕獸,雕刻精美,既儲存了藏族傳統的建築形式和特點,叉融合了唐代建築具有的渾厚古樸的風格。

  晚間燈火闌珊時,到美麗的熱帶雨林廣場賞景,在柔軟的沿岸沙灘上散步,聽一聽大東海的淺唱低吟,將會令您十分愜意。

  現在我們由正門進入後掊順時針方向進入一寬闊的露天庭院.這裡是舉行拉薩傳召大法會的地方。在這裡我向大家簡單介紹一下傳召大法會。每年藏曆一月初四至二十四,是規模盛大的傳召大法會,屆時拉薩三大寺的僧人數萬人聚集犬昭寺,舉行豐富多彩的宗教法事活動。傳召大法會始於1409年,當時藏傳佛

  納木錯的湖水來源主要是天然降水和高山融冰化雪補給,湖水不能外流,是西藏第一大內陸湖。湖區降水衡少,日照強烈、水分蒸發較大。湖水苦鹹,不能飲用,是我國僅次於青海湖的第二大咸水湖。

  教格魯派祖師宗喀巴為紀念釋迦牟尼佛以神變之法擊敗六種外道的功德,召集各寺廟僧眾,在大昭寺舉行法會15天。祈禱誦經是傳召的主體活動,成千上萬的僧人在領經師的率領下用訓練有素的胸音低吟高誦,聲音像大海的渡濤洶湧澎湃,具有一種動人心魄的力量,場面極為壯觀。最引人人勝的專案,是大昭寺南側“鬆曲熱”廣場進行的考格西的公開辯論。格西是藏傳佛教格魯派的最高學位,在場所有的僧人,都可以輪流向被考人發難,和他論辯經學,這種辯論聲音抑揚頓挫很有音樂感,輔之以擊掌、喊叫、不停的比畫,更有長串的念珠隨著手勢飛舞,構成非常精彩的場面。

  庭院四周的柱廊廊壁與轉經迴廊廊壁上,因繪滿佛像而被稱為千佛廊。壁畫主要描述釋迦牟尼佛和藏傳佛教改革家、格魯派創始人宗喀巴的生平事蹟。西面牆上的一幅壁畫描繪了五世達賴、固始汗以及第司桑傑嘉措會談的情景,其餘部分描繪了本寺內將要出現的一千尊佛。大昭寺壁畫面積4400平方米,內容涉及宗教故事、歷史人物傳記、紀念性人像、重要歷史事件、西藏風土和民間傳說等等。我們將看到的文成公主進藏圖和大昭寺修建圖、白山羊馱土圖等,都是大昭寺壁畫裡的珍品。

  現在我們要去的是內轉經道,佛教徒按順時針方向沿佛教聖物轉經。如果以釋迦牟尼像為中心,拉薩共有內、中、外三條轉經道。外轉經道叫“林廓”,是一條沿拉薩老城轉經的道路。中轉經道叫“八廓”,是沿大昭寺的轉經路。而內轉經道是環繞著大昭寺的轉經道,轉經道兩旁的牆上繪的是佛本生一百零八個故事。這些故事是在克什米爾詩人克斯門達拉所著的《如意寶樹》,即《釋迦牟尼傳》的基礎上繪製而成的,是十三世達賴喇嘛在20世紀初下令繪製的。

  我們現在沿順時針方向參觀這些重要的佛殿和經堂。一跨人大昭寺內殿,迎面有幾尊大的塑像。左面是蓮花生大師,右面是彌勒佛即未來佛。這兩尊佛像稍往後處是幹手千眼觀音菩薩。主尊彌勒佛的右面還是兩尊面向內的彌勒佛,像這兩尊中較小的那尊是巴協家族出資製作的,因而被稱為“巴協強巴”,而較大的那尊是貴族頗羅彌旺出資製作的,故被稱為“彌旺強巴”。

  宗喀巴及其八大弟子殿:這間佛殿是為了紀念格魯派創始人宗喀巴而建的。佛殿中央的主尊是宗喀巴,其餘八尊是他的八大弟子,其中最著名的兩大弟子克主傑和賈曹傑分別位於宗喀巴像的左右兩側。宗喀巴年事漸高到偏遠的山洞隱修時,這八大弟子曾陪伴在左右服侍他。

  另外,甘丹寺內珍藏有清乾隆帝所賜盔甲和明永樂皇帝所蜴錦緞繡唐。盔甲嵌金銀珍寶,是乾隆皇帝於公元1757年作為對黃教始祖宗喀巴的供奉賜給西藏的,頭盔上面還用漢、滿、蒙古、藏四種文字作了說明,是一件具有極高藝術價值和歷史價值的珍品。錦緞繡唐是明朝永樂皇帝贈賜給大慈法王釋迎益西的,共有釋迦牟尼佛、十八羅漢、四大天王等繡像的錦緞24幅,太慈法王返藏後立即轉奉給上師宗喀巴。這些繡像,每年藏曆六月十五要展示3周,稱“甘丹繡唐節”。藏曆六月十五清晨,全寺僧眾誦。戒布薩”後,再舉行“會供法會”俗稱“傳小召”,由16名青年僧人抬著26米長、lO米寬的釋迦牟尼像的大唐卡迎至展佛臺展出,半小時後收起送回羊八犍神殿珍藏,然後取出錦緞繡唐24幅讓四眾朝佛瞻仰,同時演出藏戲、歌舞,節日氣氛十分濃厚。

  神變塔:據說7世紀時,松贊干布將戒指拋向空中,以戒指落下的地方來確定大昭寺的寺址。這枚戒指落到臥塘湖裡,於是從湖裡升起了一座幻化的白塔,表明已找到了合適的寺址。在13世紀,薩迦班智達按照幻化的白塔的樣子建了一座白塔,後來這座塔被毀壞了,現在的主座是為了代替薩迦班智達所建的白塔而重建的。

  八藥師佛殿:主座小殿中供奉的是被尊為藥神的八藥師。生病時或為了祈求身體安康時,信徒們認為朝拜這間佛殿能夠使他們祛病強身。

  華夏西部影視城又稱“東方好萊塢”。位於銀川市郊鎮北堡,距華夏珍奇藝術城兩公里。原為西部荒漠廢棄的明代古堡,周圍名勝古蹟眾多。下面是為大家收集的關於華夏西部影視城導遊詞,歡迎大家閱讀!

  千手千眼觀音佛殿:觀音菩薩以慈悲為懷,他的雙手和雙眼遠遠不能滿足救度眾生的需求,因此,他為了提高自己做善事的效率,就幻化成了千手千跟觀音。這尊幹手乾眼十面觀音,據說是在松贊干布時期神奇地出現的,另一種說法是松贊干布及其兩個王妃死後,他們的神靈被吸入了這尊佛像中。這座佛殿是除釋尊殿最神聖的佛殿。

  彌勒佛殿:主尊彌勒佛像右邊的沿牆供奉有四尊小巧而精緻的四大菩薩像。對面牆上繪的是一幅宗喀巴像,其兩側各繪有一座佛塔。

  幹像寺後山崖上,有一巨大的圓石,屹然獨立於另一岩石之上。人們用手推撼,石體微微晃動,名“搖動石”,為盤山八大怪石之一。明劉侗的《帝京景物略》、袁巨集道的《遊盤山》中均有記載。《遊盤山》中寫道:“搖動石者,兩石相載,大於車輪。試單臂徐引,則左右動搖,若多人共牽則不復得試。”清詩人王瑛的《搖動石》寫道:“頑石若有靈,所處亦良險;不必待生公,逢人頭便點。”搖動石上,南有線刻佛像,西南地區,東有“搖動石”等刻字。

  宗喀巴佛殿:宗喀巴在世時,曾由他的弟子出資製作了幾尊他的塑像。據說,宗喀巴見到這尊像時,評價這尊像特別像自己。另一種說法是,這尊佛像是由護法神閻羅神奇地製成的。還有一種說法是,這尊佛像是由後來的一位蒙佔皇帝出資製作的。宗喀巴像後邊左側供奉著一排他的薩迦派老師的塑像。這座佛殿的樓梯下是通向下面的湖的一扇活板門。

  無量光佛殿:這座佛殿的人口處由兩尊憤怒相的護法神鎮守。左邊是藍色的金剛手菩薩,右邊是紅色的馬頭明王身相之一的措利麥瓦次嘎巴。在佛殿裡,主尊無量光佛兩側是兩尊小的憤怒相護法神,兩側的牆邊分別供有四尊跏趺的佛像。這座佛殿有時又被叫做“業障之殿”。由於這座佛殿緊挨著釋尊殿前,信徒們在這裡祈禱能夠排除他們朝拜釋迦牟尼的障礙。

  在無量光佛殿和釋尊殿之間有四尊跏趺的佛像。中央的主供佛像是藏王松贊干布,左邊是他的尼泊爾王妃赤尊公主,右邊是他的另一位王妃唐朝文成公主。牆角邊的第四尊小佛像是一尊古老而叉備受人們崇奉的蓮花生像。這尊佛像的藝術手法富有濃郁的現實主義色彩,與其他拘泥於傳統的蓮花生像形成了鮮明的對比。

  現在我們到了著名的“覺康”佛殿,它就是大昭寺的主體,也是大昭寺的精華所在。藏傳佛教徒認為拉薩是世界的中心,而宇宙的核心便位於此處。釋迦牟尼佛堂是大昭寺的核心,這裡是朝聖者最終的嚮往。此殿供奉的釋迦牟尼像,也稱“覺臥佛”,是文成公主人嫁松贊干布時所帶來的。下面我向大家詳細介紹一下這尊不同凡響的佛。

  藏文史書記載,這尊釋迦牟尼十二歲等身像是他在世時塑戚的。顏色像熟金子,一隻手做結定的姿式,另一隻手做壓地印的姿式。相好莊嚴,慈祥美妙。據說,凡是見到這尊像的人,都能夠解脫三毒的痛苦,生起真實的信仰,具足一切見、聞、念、觸的功德,與見到了佛陀本人一模一樣,沒有絲毫差異。當時佛祖在世,親自為身像開了光,散花加持,最後藏於印度金剛座寺。南北明時期,印度國王將這無價之寶送給中國。叉過r幾百個春秋,唐太宗李世民將美麗聰慧的文成公主許配給吐蕃贊普松贊干布。臨行之際,唐太宗將中華國寶,供奉在洛陽自馬寺的釋迦牟尼十二歲等身像賜予文成公主攜同進藏。當時專門打製一輛手推車,裝載釋迦牟尼佛像,公主一行翻過無數高山峻嶺,渡過無數江河急流,遇到過無數狂風暴雪、地震_山崩,歷盡千辛萬苦終於來到拉薩。在松贊干布的主持下,尼泊爾公主修建了太昭寺,供奉釋迦牟尼八歲等身像;文成公主修建了小昭寺,供奉釋迦牟尼十二歲等身像。大小昭寺修成後不久,出現了兩尊釋迦牟尼佛像互相換位的事情。據說,藏王松贊干布去世後,孫子芒鬆芒贊繼承了王位。當時盛傳武則天將派出大軍攻打拉薩,奪回文成公主帶來的釋迦牟尼十二歲等身像。吐蕃王臣在驚恐之餘,匆忙把這尊佛像轉移到太昭寺南門裡面隱藏,並用泥土封好,上繪一幅文殊菩薩像。同時把大昭寺的釋迦牟尼八歲等身像明久多吉挪到小昭寺正殿供奉。公元8世紀初,金城公主來到西藏,她先後到大小昭寺均沒有找到釋迦牟尼佛像,後來在佛殿的度牆內找到了內藏的釋迎牟尼佛像,她將佛像安置在大殿中央,從此這尊佛像成了大昭寺的主佛。它是大昭寺的主神,藏傳佛教的精髓,千百萬佛教徒的信仰中心。那些極度虔誠的佛教徒用人間罕見的方式表達對佛的祟信,他們從西藏各地甚至從千里之外,一步一個長頭彷彿用自己的身體丈量世界屋脊的土地,最後匍匐在佛的腳下。

  大家請隨我前往後殿西方三聖殿參觀,這裡供奉右南無阿彌託佛,觀世音菩薩和大勢至菩薩。剛剛我們講過滴水觀音,也許有人會問觀世音是誰,是男是女,好,先讓我們從觀世音的身世講起吧,觀世音”是梵文的譯音,意為阿婆羅,其實觀音菩薩在印度是男身,據佛經講,他原是王太子,成佛後是阿彌託佛的左夾持,與右夾持大勢至菩薩合成西方三聖”,要說觀音是男是女,從佛經的角度講,無所謂男女,那麼,中國女性觀音始於何時?據初步調查,女性觀音造像於南北朝時期,興盛於唐朝,大了明朝觀音普遍位婦女神,因佛教傳入中國,逐步融合進中國民族文化而漸漸演變。而女性觀音也是人們易於接受的一種慈悲和美的化身。

  三

  女士們、先生們:

  首先歡迎大家到拉薩旅遊,我是你們拉薩之旅的導遊王彬,大家可以叫我小王或小彬 ,面板有點黑,是常年在高原的原因吧,但這可是健康的面板喲,坐在我旁邊的就是我們的衛士級人物了,扎 西 德 勒師傅了,大家可以簡稱他是扎德師傅,扎西德勒的意思是 - - 吉 祥 如 意,希望各位遠道而來的客人們也能事事順心,吉祥如意。 現在我們的目的地是藏學文化最為渾厚,的神地,也是世界上海拔最高,規模最大的宮殿群----布達拉宮,現在汽車距布達拉宮還有一段車程,大家可以一邊觀賞車外的高原風光,一邊聽小王我介紹一下布達拉宮的情況。

  “布達拉”是藏語譯音,即“普陀羅”。相傳,藏傳佛教徒認為紅山可與觀世音的聖普陀羅山媲美,就把它比作第二個普陀羅,布達拉宮由此得名。 布達拉宮是一座集宮殿與寺院與一體的古建築群主樓高13層,高113米,海拔3700米;面積約12萬平方米。 布達拉宮始建於公元7世紀,是藏王松贊干布為迎娶的唐朝文成公主而建。,修建殿室999間,連同原有建築紅樓共1000間。 1645藏曆木雞年五世 完成西藏地區統一,為宣佈重建布達拉宮,以後布達拉宮又多次增修與改建,始具今日規模。布達拉宮城包括四大部分:紅宮、白宮、山後的龍王潭和山腳下的“雪”。在藏傳佛教中宣傳的有“三界”之說。三界即:“欲界”、“ ”和“無 ”。我們可以看到布宮的整體佈局,把紅宮、白宮和“雪”由上而下分作三個層次段縱向排列,充分體現了藏傳佛教的“三界”之說。好了,我們到了布達拉宮前廳廣場了,請大家帶好行李,隨我下車。布達拉宮整體為石木結構宮殿外牆厚達2~5米,基礎直接埋入岩層。牆身全部用花崗岩砌築,高達數十米,每隔一段距離,中間灌注鐵汁,進行加固,提高了牆體抗震能力,堅固穩定。 沿著這些階梯向上,我們就可以到布達拉宮的薩鬆郎傑了,階梯比較多又是在高原,所以大家慢點。

  我們現在已上到布達拉宮最高的殿堂,這裡被稱為薩鬆朗傑意為勝界,宮殿內供的是乾隆皇帝的畫像,畫像前供有皇帝“萬歲”的牌位,牌位用漢、藏、滿、蒙4種文字書寫。向西來我們就到了其美甘丹殿堂,此殿建於1690年,是六世****倉央嘉措的經堂。六世****是西藏曆史上的著名人物, 25歲時,成為上層統治階級爭權犧牲品的倉央嘉措,開始了自己的流浪生活。

  先後流浪到青海、甘肅、蒙古、四川、印度、尼泊爾等地,曾當過乞丐,送過屍體,生活極為艱苦。由於接觸過廣大的勞動人民,有豐富的生活實踐,他從而寫出著名的詩歌集,這部詩歌現在被網路熱傳,就是《倉央嘉措情歌》,記得有首舒緩的詩,《見與不見》 你見,或者不見我 我就在那裡 不悲不喜 觀過其美甘丹,我們來這邊看看宮殿長廊,布達拉宮內部繪有大量的壁畫,構成一座巨大的繪畫藝術長廊,先後參加壁畫繪製的近有二百人,先後用去十餘年時間。壁畫的題材有西藏佛教發展的歷史,無世達喇嘛生平,文成公主進藏的過程,我們現在對布達拉宮的主體建築的功能、歷史背景及其地位、文化價值都有了大致的瞭解,相信會給大家留的印象是深刻的。事實上,以布達拉宮價值論,幾乎是用金子堆起的宮殿,它的整體佈局顯示了佛法的神威,鼓勵人們迴避現實矛盾,一心追求超脫塵世,飛向佛國的境界, 布達拉宮的建築藝術,主要顯示了藏族傳統的建築形式和石木結構等風格,同時也吸收了漢族方面的樑架、斗拱、金頂、藻井等特色。

  它不僅是藏族勞動人民智慧的結晶,也是藏漢人民團結協作的佐證。 為了更好的保護布達拉宮這一民族文化遺產,1961年國務院把它列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每年撥款維修,特別是,國家對布達拉宮進行歷史性的維修,歷時5年,先後投資5300萬元,派出10多個省、區的150多位專家技術人員直接參加維修工程,維修部位100餘處,維修規模是布達拉宮重建後 300年來最大的一次。工程本著整舊如舊的原則,對這一民族遺產進行及時有效搶救,使古老的布達拉宮更具魅力。

西藏卡若拉冰川導遊詞
西藏珠穆朗瑪峰導遊詞
相關知識
西藏大昭寺導遊詞
大昭寺導遊詞範文
拉薩大昭寺導遊詞
西藏色拉寺導遊詞
西藏薩迦寺導遊詞
西藏白居寺導遊詞
呼和浩特大昭寺導遊詞
西藏日喀則導遊詞
最新西藏納木錯導遊詞
小昭寺導遊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