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學家長育兒知識

General 更新 2024年11月07日

  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師,如果在家沒有教育好,指望等唸書了,老師來教育好,那是不可能的。即使是成績好,性格品質方面也是很難改變的。下面就讓小編來為大家介紹一下吧,希望大家喜歡。

  做家長必學的五種育兒知識

  那麼,到底有哪些日常生活中常見又不易被發覺還可能走偏的事呢?

  1、挑食:有的孩子,並不是很明顯的挑食,但就是不願意吃哪些對身體有好處且並不難吃的食物,比如蔬菜。其實,家長們可以告訴孩子,這些食物裡有身體必需的物質,通過說理的方式,讓孩子接受。如果孩子不聽,還大發脾氣,那麼我們的父母,應該反思一下平時自己和小寶貝兒之間的溝通出了什麼問題,不然小孩子還是會很聽話的。

  2、過於大膽或過於乖巧:有的家長認為大膽是好事,應該表揚,現在的社會就是要大膽,才能有機會成功。不知道家長們是否有這樣的體會,當孩子在毫無剋制地大膽下去之後,有的孩子發展到越來越沒有禮貌的情況,以至於誰都不放在眼裡,再長大一些,就很難跟他溝通了。那麼太過於乖巧聽話,有時更不容易發現,尤其是女孩子,往往以為是正常現象,女孩子乖巧聽話,挺好的!到長大些,才發現,孩子過於靦腆甚至有輕微自閉現象,到讀書時,都不愛和其他小朋友玩。其實,過猶不及的道理,大家都懂,所以要及時發現這些不良現象的苗頭,引導孩子向正確方向發展,不卑不亢,做個自信的人。

  3、孩子嫌棄他人:一放學,回到家,孩子們最喜歡把一天在學校裡的所見所聞告訴父母。如果,有議論同學缺陷或是嫌棄同學的時候,父母一定要重視。告訴孩子要懂得尊重別人,其實尊重他人就是尊重自己。今天有什麼樣的理由嫌棄他人,將來有一天就會有什麼樣的理由自卑,看不起自己。這些對於孩子的成長,都是極其不利的。

  父母應該怎麼做,才能給孩子一個健康的家庭成長環境?

  1、平等:這個平等,既是父母和孩子之間要平等,也是父母夫妻之間要平等。有的家庭,有這樣的現象,或是媽媽比較強勢,在家處於主導地位,或是爸爸比較厲害,可以一手遮天。最後,孩子就倚靠一個人,另一個的話,就不聽了。其實,這樣的家庭關係不平衡,是一種不和諧的家庭環境,教育出來的孩子,性格往往也是比較古怪的。如果說媽媽像月亮,那麼爸爸就像太陽,一個孩子長期沐浴在月光下,很難成長為一個陽光少年。所以,家庭教育,親子溝通,父母一個都不能少!

  2、交流:孩子終究會長大,會面對我們今天所面對的一切。關於工作、人際交往、挫折、選擇等等,父母不能陪伴在孩子身邊一輩子,我們能做的就是教會孩子學會存生。而在孩子踏入社會前,家庭就是他的小社會。引導孩子學會溝通,學會表達,並在交流溝通過程中,慢慢引導認識世界。這不僅可以擴充套件孩子的知識面,同時可以提高孩子的學習能力。

  上小學前孩子該學會什麼?

  小朋友從幼兒園邁進了學校大門,成為小學的一年級新生,邁開人生重要一步。

  小朋友從幼兒園邁進了學校大門,成為小學的一年級新生,邁開人生重要一步。然後新生的能力卻是參差不齊,有些已經會讀寫認字而有些還只會瘋狂地玩耍,究竟作為一個學齡兒童,在上學前應該會些什麼呢?是學地越多越好,所謂的“不要輸在起跑線上”,還是讓“孩子成為孩子”,不拔苗助長地進行過多學前教育?結合德國的教育理念我認為所謂合格的學齡教育應該是這樣的:

  在遊戲中學習

  愛玩遊戲是每個孩子的天性,通過遊戲,孩子不僅可以鍛鍊身體,更是啟發思考,探索、並認知世界的有效途徑。家長通過和孩子的朗讀,棋類,空間組合,角色扮演等親子游戲,讓孩子多感官地發展。孩子的每一次思考,每一次大腦地糾結,都會帶來不同程度地促進大腦發展,尤其是那些讓你“不舒服”的動腦,或者失敗的嘗試,更是對大腦潛能的開發功不可沒。我們所謂的“遊戲”,其實是最適合學齡兒童的教育方式。

  遵守規則

  除了家裡,幼兒園是孩子另一重要的學習之地。在那裡孩子第一次接觸到了群體,學習作為社會人的基本要求:學會與別的小朋友相處;學會要考慮別人;學會遵守規則,而這些都將成為一個小學新生的必要前提。家長要輔助幼兒園教育,對孩子加強引導,讓孩子瞭解到作為社會人規則無處不在,只有一定的規則才能保證人們更好地生活。

  規則意識的養成不是一朝一夕的事,也沒有整齊劃一的非界限,通過幼兒園和家長共同以身作則地努力下,在各種生活情境中幫助孩子形成明確、統一併可持續發展的規則意識,使孩子個性和社會性相得益彰,從而在今後的學校及社會生涯中獲得踏實的幸福感受。

  自我認識

  作為學齡兒童,至少要掌握一定的學習能力,同時還要具備今後在學校生涯中起重要作用的如下能力:

  - 情感處理能力

  - 語言能力

  - 邏輯思考能力

  - 動作技能

  - 自主認知能力

  對於家長來說,最重要的是有意識地在學齡階段對這些能力的綜合培養,當然單獨的強化訓練某項能力意義不大。對於孩子來說,通過具備這些能力,樹立自信心,能夠提高整體的自我認知度,從而更好適應學校生活。

  群體意識

  上小學後對孩子來說一切皆為全新,孩子將告別熟悉的幼兒園及朋友圈去適應一個嶄新的群體。孩子需要有足夠的勇氣和力量面對並接受一切新事物:他們要能夠表達自己的意願,同時也要有勇氣接受錯誤;他們要尊重別人的原則和底線,同時也要對自己的承諾為之遵守;他們要學會說“不”,同時也要能經得起被人說“不”。

  九流印象 微訊號:wx96yx

  語言發展

  毫無置疑的對於學校來說,提高並發展孩子的語言表述和書寫能力是首當其衝的任務,然後父母對於孩子語言能力的發展也起著相當決定性因素。這並不是要以學齡兒童會背多少古詩,會認識多少單詞來衡量,而是讓孩子認識人類之所以不同於動物,因為我們擁有著語言能力,可以在表述思想和交換感受時運用語言。

  九流印象 微訊號:wx96yx

  正因為語言具有強烈的文化背景及可學習性,所以如果家長在早期有意識地給孩子接觸多元文化,對孩子的語言中樞神經發展是有極強的推動作用,並會讓其最大限度地準備好去今後的學校生涯擴容。不要擔心孩子會被各種語言攪混,孩子的分辨和學習能力遠遠超出大人的想象,但要記住在沒有充分掌握好母語的同時就想進行多語開發教育就一定要匯入各門語言的母語文化。

  量的認識

  孩子在上學前不必一定學會加減法,這是學校教育的任務,但孩子需要對數量有籠統的認識,諸如一整箱LEGO玩具可以搭一個比半箱LEGO更高的房子,又諸如三個人早上吃飯會吃掉比一個人更多的麵包,諸如此類。同時對於錢的概念也要有一定的瞭解,能夠區分紙幣和硬幣,雖然他們不一定要掌握10個一角等於1元,但需要讓他們知道1元錢可以買比1角更多的東西。

  差異認知

  每個孩子的發展都是各異的,有些10個月會走路,有些則到2歲了還踉踉蹌蹌;有不到一歲口齒伶俐的,也有到三歲也許還有些吞吞吐吐的,但這些都不能說明一個孩子在某個方面有絕對優勢,有的也僅僅是暫時的差異,要知道我們最終都會走路,最終都會清楚的表達自己個別生理缺陷的除外,所以我們何必用這些暫時的的個體差異給家長給孩子造成額外的壓力和苦惱呢?

  孩子上學後也是如此,因為個體發展差異加家長不上同程度的學前教育,從而造成了新生的各個單項能力的迥異。那個同樣的孩子從一年級同時學1、2、3的時代已經結束了,取而代之的是不同前提不同發展的孩子在同一間教室裡。於是乎,學會接納差異,認知不同的存在性,也是對學齡孩子的一大挑戰。

  孩子要承受得起差異的存在,相信自己,不因和和其他人的長處比較而自卑,意識到每個人都是特別的,都有自己的特長和閃光點。

  最後也是最重要的一點,要讓孩子抱著輕鬆愉快的心態進入小學,讓他們知道,去學校不是要用好的成績取悅家長和老師,也不是和隔壁鄰居孩子比誰的分高而更有面子,而是從此之後,可以解開有一個又一個的未知,可以學會學習的能力而受益終生。

猜你喜歡

幼兒園大班家長育兒經驗
向家長宣傳育兒知識
相關知識
小學家長育兒知識
小小班家長育兒知識
小班家長育兒知識大全
小班家長育兒知識短篇
對於小班家長育兒知識
小班家長育兒知識
小班家長育兒知識集錦
幼兒園小班家長育兒知識三篇
小學生家長育兒知識
小班新生家長育兒知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