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德的三大哲學著作

General 更新 2024年12月23日

  人民出版社出版發行了康德里程碑式的“批判哲學”三大著作——《純粹理性批判》、《實踐理性批判》和《判斷力批判》新的中譯本,以下是小編精心整理的的相關資料,希望對你有幫助!

  

  《純粹理性批判》簡介

  《純粹理性批判》德語:Kritik der reinen Vernunft被公認為是德國哲學家伊曼努爾·康德流傳最為廣泛,最具影響力的著作,同時也是整個西方哲學史上最重要和影響最深遠的著作之一。初版於1781年,並於1787年再版的該書,常被稱做康德的"第一批判",並與其後的《實踐理性批判》和《判斷力批判》並稱為康德"三大批判"。在這部西方哲學奠基式的著作中康德嘗試將理性主義和經驗主義接合起來,並以此反對大衛·休謨徹底的經驗主義。

  康德的《純粹理性批判》出版於1781年,在1787年第二版時做了較大的修改。學術界對這兩個版本的重視幾乎是同等的。在出單行本時,國際上通行的做法是以第二版為基準,將第一版與第二版有異之處以註釋或附錄的方式標出。這部譯文沿襲了上述通行做法。也就是說,根據1968年普魯士王家科學院的"Akademie-Textausgabe"翻譯,以第二版為基準,凡是第一版與第二版有異之處,文字較少者均以腳註的方式標出,文字較多者則附於合適的地方。當然,康德對第一版的一些純然行文風格的改動,因不涉及漢譯內容,就不一一標出了。

  翻譯難,翻譯康德難,翻譯康德的《純粹理性批判》更難。難不僅在於康德的著作本身,不僅在於康德的語言和思想,更在於康德的這部著作為國人所熟悉的程度。譯者在翻譯過程中參考了已有的各種漢譯版本,在諸多地方甚至直接吸取了這些版本的成功譯法。對所有這些先行者已作出的貢獻,譯者始終保持著崇高的敬意,更因吸取了這些先行者的研究成果而特致謝意。譯者力求能夠在康德的翻譯和理解方面有所創新,對一些術語的翻譯提出了自己的見解,但自知學養有限,"眾口難調",謹歡迎學界和讀者提出批評。

  這部劃時代的著作於1781年首次出版。它是著名的三部曲的第一部,其他兩部分別是1788年出版的《實踐理性批判》和1790年出版的《判斷力批判》。在康德看來,純粹經驗基於經驗帶給人類知識,但是實踐經驗不是基於經驗,而是"先驗",它假設了人類的自由意志,上帝和道德。因此,康德試圖在唯物主義和唯心主義之間,找到一個結合點。

  所謂"純粹理性",是指獨立於一切經驗的理性;而所謂"批判",則是指對這種純粹思辨的理性進行一種考察,以便弄清楚人類知識的來源、範圍與界限,這樣才可以既避免獨斷論,又避免懷疑論,從而為建立一個科學的形而上學奠定基礎。書中圍繞著"先天綜合判斷如何可能"的問題,通過對先天直觀形式和先驗知性範疇的考察,說明了數學和自然科學是如何可能的,接著通過對理性的純粹推論的考察提出了自然科學是如何可能的,接著通過對理性的純粹推論的考察提出了將知性範疇運用於理性推論必然導致的二律背反,由此確立了現象與本體的二元論,以物自體的不可知為信仰留下了地盤。康德的《純粹理性批判》是西方哲學史上一本劃時代的著作。它推翻了舊形而上學的統治,被稱作哲學上的"哥白尼革命"。

  《實踐理性批判 》簡介

  《實踐理性批判》是康德的前一部著作《純粹理性批判》的歸宿和目的。所謂"實踐理性",是指實踐主體的意志,對於實踐理性的"批判",就是要考察那規定道德行為的"意志"的本質以及它們遵循的原則。全書包括"純粹實踐理性的原理論"和"純粹實踐理性的方法論"兩大部分。該書的重要理論意義在於,它把人的主體性問題突出出來,強調了人格的尊嚴與崇高,表現了強烈的人本主義精神。

  《判斷力批判》簡介

  此書分《審美判斷力批判》與《目的的判斷力批判》兩部分。前一部分,重點分析美和崇高兩個範疇。在"美的分析"中,從質肯定、否定等、量普通、個別等、關係因果、目的等和方式必然、偶然等四個方面對審美判斷作了嚴格的界定和概括:從質上講,"那規定鑑賞判斷的快感是沒有任何利害關係的";從量上講,"美是那不憑藉概念而普遍令人愉快的";從關係上講,"美,它的判定只以一單純形式的合目的性,即一無目的的合目的性為根據的",這也就是美的沒有明確目的而卻有符合目的性的矛盾或二律背反;從方式上講,"美是不依賴概念而被當作一種必然的愉快的物件",這種必然是建立在人都有"共同感受力"又稱"共通感"這個前提上的。書中還提出"純粹美"和"依存美"亦稱"附庸美"的區別,認為純粹是自由的美,只在於形式,排斥一切利害關係,但不是理想美。理想美是"審美的快感與理智的快感二者結合"的一種美,即"依存美"。在"崇高的分析"中,把崇高與美作為兩個對立的審美範疇,提出數學的崇高與力學的崇高的概念。康德認為,美只涉及物件的形式,美感是直接單純的快感,美可以在物件的形式中找到;而崇高的物件既無形式又無限制,它只存在於審美主體的心裡,崇高感是由痛感轉化為快感,並與人的理性觀念密切相關,由此提出"美是道德的象徵"的重要命題。

  後一部分則從審美判斷力的"主觀合目的性"轉向對自然界有機體組織的"客觀合目的性"的探討,辯證地表述了康德自己的自然觀。

  

康德的實踐哲學
康德的批判哲學
相關知識
康德的三大哲學著作
康德的實踐哲學
康德的批判哲學
康德的核心哲學思想
康德的三大批判是什麼
康德的批判哲學特徵
關於康德的批判哲學的論文
關於康德的批判哲學的論文
康德對現代哲學的影響
一生必讀的三本哲學書籍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