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畫教學教師反思

General 更新 2024年11月29日
  《我的畫》是人教版第一冊“語文園地二”中的口語交際課,對於剛入學不久的孩子們而言,他們的語言發展還處在極 為幼稚的階段,口頭語言普遍存在缺陷,接下來是為大家帶來的,望大家喜歡。
 
  範文一
 
  《我的畫》是一堂口語交際課,口語交際課是培養學生語言的課堂。因此,我在教學中,積極倡導了“以學生的說話訓練為主,教師的引導為輔”的教學理念,創設情境,激發學生說話的慾望,讓學生在輕鬆、愉快的氛圍中交流、學習。匯入課題時,我巧設問題情境:小朋友你喜歡畫畫嗎?接著問你還喜歡做什麼呢?通過這樣的問題情境,激發孩子的說話興趣和說話的慾望。讓孩子在回答問題中訓練語言,培養語言。在指導學生口語交際時,我考慮到一年級的孩子剛入學,識字能力差,閱讀能力差,我沒有更多的讓孩子們讀口語交際的要求,我把口語交際的要求滲透在兩個情境活動中去了解。我充分運用書上的彩圖和我的示範說畫,引導學生了解本次口語交際的主題,知道在口語交際中怎樣說清楚自己的畫。我認為讓孩子們在具體的活動中獲得資訊比從閱讀中獲得資訊的效果更好。孩子們在口語交際中都能按要求去介紹自己的畫,都能把自己的畫說清楚,別人在說畫的時候,大家很認真的聽,在老師的引導下,還能按照一定的順序介紹,我覺得孩子們的表現很不錯。另外在說畫的過程中,我採取小組合作交流的方式,培養孩子的合作能力。在評評別人的畫時,我注重孩子的思維拓展,通過創設情境,豐富了孩子的想象,活躍了孩子的思維。
 
  在整節課中,不管是匯入新課還是引導孩子說自己的畫,還是評評別人的畫,或者開展畫展等教學環節中,我始終把“培養孩子的語言表達能力”放到首位,合理的引導孩子說話訓練,充分體現了口語交際課的特點。當然也存在不足:1、對學生的學習評價實效性不大;2、學生在介紹自己的畫和評別人的畫時,有的說不恰當,我沒有及時引導;3、學生說話聲音小,不夠大膽。這些問題都是我在今後的教學中要注意的。
 
  範文二
 
  一、談話匯入,激發興趣
 
  為了能激起學生的自主讀文的興趣,教學伊始,我問學生:在這美好的秋天裡,你最想送給親愛的爸爸媽媽一幅怎樣的圖畫?孩子們馬上被激發起了興趣,滔滔不絕的說起來。那麼,現在,讓我們去看一看,文中小夥伴準備送給爸爸媽媽怎樣的圖畫?老師話鋒一轉,把他們的思維拉回了課文中。接著我讓學生用自已喜歡的讀書方法讀課文,可以和同桌一起讀,也可以找好夥伴商量,還可以和學習小組的同學討論。這樣,通過營造開放寬鬆而富有創新活力的課堂氛圍,讓學生在感興趣的自主活動中讀文,整體感知課文的內容。學生有了認知的激情,就會自主參與,尋求新知,而不是被動接受灌輸。學生整體感知課文後,再讓學生自主識字:說說自己記住了哪些字,怎樣記住的。然後我學著楊昱婷老師的教學生字的方法,把字剪成桂花、蘋果、梨、楓葉的形狀,讓學生貼到相應的位置上,這樣既增加了學生識字、記字的興趣,又增強了識字、記字的效果。
 
  二、 美讀課文,讀中感悟。
 
  這是一篇講讀課文,教學中,我讓學生自讀感悟,自主地從課文中找出自已想學的內容,多讀多想;自主地討論、交流,自覺地練習運用在精讀課上學會的一些讀書方法探究課文,使全體學生在積極的參與和協作中自讀自悟,主動發展。例如:讀完課文的第三自然段後,我問學生:大自然的地毯怎麼畫?你則呢知道?在課文中找出來讀一讀,畫一畫。然後再出示這一段再讀,問學生讀後有什麼感覺?哪兒最美?學生說:“一抹金黃最美”。“那麼什麼是一抹金黃呢?”學生都不理解,我又適當引導:想一想秋天的草坪是什麼樣子的?有的說:“是黃色的。”有的說:“是一半綠一半黃的。”我及時點撥:“一半綠一半黃的草坪就像是染上了一抹金黃。”學生在自己的發現中完全瞭解了“一抹金黃”的意思,根本不用老師解釋。再如:你還喜歡什麼?在課文中找出來讀一讀。有的學生說喜歡星星。我知道了他不明白課文中的“星星”就是成熟的果子。我就讓他讀一遍:“課文中說星星在什麼地方?”“果林裡。”“果林裡有星星嗎?”“沒有。“那會是什麼?”“那是梨子、蘋果熟了。”學生又在我的引導下明白了文中的“星星”是什麼。
 
  學習完課文內容後,為了培養學生的創新思維能力和口語表達能力,我鼓勵學生大膽地想象、討論:你喜歡秋天嗎?喜歡秋天裡的什麼?學生興趣盎然,都說喜歡,但卻說不出秋天都有什麼景色。也許現在還沒有真正到秋天,學生以往沒有注意觀察周圍世界的習慣。看來,今後要注重引導學生養成愛觀察的好習慣,全面提高學生的語文素養。學生的之間的互相評價還顯得不夠到位,如他讀的聲音太小,他讀的缺少感情,但不會更細緻的評價,以後要加強這方面的指導。
 
  範文三
 
  這是我第一次教二年級,到底應該怎麼教?教到什麼程度?對於我來說還有點模糊。但有一點我很明確,那就是低年級應該以識字與寫字教學為主,重點指導學生讀好課文。因此我設計了三個層次的朗讀,一讀把字音讀準、句子讀通。二讀整體感知課文內容,三讀抓住重點詞感悟分析課文。這樣就做到了逐層深入,由易到難,符合學生的認知規律。就是在這種認識的指導下,我完成了本課教學設計,教後反思如下:
 
  一、談話匯入,激發興趣
 
  為了能激起學生自主讀文的興趣,教學一開始,我問學生:同學們,秋天已經悄悄地來到我們身邊,此時,如果讓你畫一幅秋天的圖畫送給爸爸媽媽,你最想畫什麼呢?孩子們馬上被激發起了興趣,滔滔不絕的說起來。那麼,現在,讓我們去看一看,文中小夥伴準備送給爸爸媽媽怎樣的圖畫?老師話鋒一轉,把他們的思維拉回了課文中。接著我讓學生用自已喜歡的讀書方法讀課文,可以和同桌一起讀,也可以找好夥伴商量,還可以和學習小組的同學討論。這樣,通過營造開放寬鬆而富有創新活力的課堂氛圍,讓學生在感興趣的自主活動中讀文,整體感知課文的內容。
 
  二、習慣培養,重在點滴
 
  在學習過程中,我始終關注培養學生的學習習慣,如:學完生字,我讓學生拿出筆來,用直線劃出課文中帶生字的詞語;在瞭解課文寫作順序時,讓學生在課文中圈注出相關詞語;在感悟課文內容時,讓學生用波浪線畫出重點詞語。這樣的過程雖然一開始很緩慢,但是我堅信:這些學習習慣是學生學習語文必備的素質,對學生紮實有效的學習大有裨益,不可忽視。正所謂“磨刀不誤砍柴工”。當我在教室裡巡視,看著一隻只小手在書上認真地畫著,我說不出的高興。同學們畫完後,為了讓學生更好地細讀感悟同時積累詞語,我說:“同學們畫得真好,下面咱們做個小遊戲。老師說課文中一個詞的前一部分,你們接下一部分好嗎?遊戲開始了。“金燦燦的──”“桂花──”“透紅的──”“落葉──”……“真好,現在這樣,男同學說前邊的,女同學說後邊的。”一聲聲稚嫩、欣喜的童音歡快地飛出教室。我高興地和同學們一起“玩”著,意猶未盡地說:“多美的句子啊,越讀越愛讀,我們深情地讀一讀吧!”此時,充滿感情的讀書聲飛出窗外……
 
  三、談話結束,提升能力
 
  學習完課文內容後,為了培養學生的創新思維能力和口語表達能力,我鼓勵學生大膽地想象、討論:要是讓你也畫一畫秋天,你還想畫些什麼?學生興趣盎然,都說喜歡,但卻說不出秋天都有什麼景色。此時,我及時引導學生從秋天的天空、菜園、田野、菊花、節日等多個角度觀察,學生的表現還不錯。
 
  這節課也讓我摸索出很多二年級孩子的現狀,提醒我,今後要注重引導學生養成愛觀察的好習慣,全面提高學生的語文素養。另外,學生之間的互相評價還顯得不夠到位,只會粗略地評價“他讀的聲音很響亮”,“他讀的很有感情”等,但不會更細緻的評價,以後要加強這方面的指導。


我的畫教學反思三篇
我的畫教學反思
相關知識
小學語文老師的教學培訓反思與感悟
幼兒園老師的教學活動反思
關於草蟲的村落教學工作反思
小學語文教師教學工作反思
小學體育老師教學工作反思
高二語文老師教學工作反思
初中美術教師教學課程反思範文
小學語文的教學工作反思
高中語文教師教學工作反思
初中化學老師教學個人反思範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