槓桿教學反思

General 更新 2024年11月25日

  槓桿是九年級物理第十三章第四節的內容。今天,小編為大家帶來了,希望大家喜歡!

  篇1

  有學生在分析問題時,注意一個方面而對另一方面又沒有注意到。如豎直掛著一槓杆的下面吊著一物體,用一始終與槓桿垂直的力拉動槓桿,把物體從最低點提到水平位置,學生在分析時,只注意到了物體的重力和動力臂的變化情況***都沒有變化***而得出結論,動力的大小始終不變的錯誤答案,而沒有注意到阻力臂在這一過程中由零到最大,根據槓桿的平衡條件得出正確的答案是變大的。

  在今後的教學中除注意這幾點的教學要多舉例子,還應在思考的方式培養學生能力,如槓桿平衡條件,我們應分析的四個物體量,確定它們中的三個量的變化情況再來確定另一個物體量的變化,而不只是動力和阻力之間的關係或動力臂和阻力臂的關係。

  在探究槓桿平衡條件的實驗中,學生通過實驗及對資料分析得到規律,對他們來說不是很難。我在學生實驗後又提出了幾個問題。如槓桿平衡後在兩側的鉤碼上同時增加或減少相同的力,使鉤碼向支點或遠離支點移動相同距離,槓桿能否平衡?若不平衡向哪端傾斜?從中找規律,進而得到了這一類平衡問題的解題方法,做到解一題,會多題。

  篇2

  槓桿是九年級物理第十三章第四節的內容。在此之前學生已經有了力的概念,以及日常生活中接觸的槓桿等,學生接受本節內容應該是輕而易舉的,實際教學中卻與課前的預想相差甚遠。

  開始授課通過例項引入,學生對槓桿的概念能夠接受,通過對實際生活中槓桿如撬杆、蹺蹺板等的分析,知道了動力、阻力同時存在於槓桿,槓桿是受力物體,動力、阻力的作用效果相反,這可以從阻力、動力的概念上加以區別和理解。但在力臂的教學中,對力臂的理解由於部分學生的數學較差,理解的不夠到位,不能正確做出動力臂和阻力臂,突破難點存在了障礙,雖然通過對多個槓桿力臂的判定及練習,多數學生都能準確做出力臂,突破了難點,但是如果在授課之前首先對“點到線”的距離知識進行復習,學生對畫力臂做起來就會得心應手的,從而會節約時間,為後面的教學打下基礎。

  在講解槓桿分類後,我列舉了多個日常生活中的槓桿,並進行分類。如省力槓桿有:瓶啟子、羊角錘、手推車、抽水機手柄、撬杆、鋼絲鉗等;費力槓桿如:天平等,都分別用簡圖的形式畫在板面上,然後由學生自己總結如何來判斷屬於哪類槓桿,動力臂大於阻力臂,費力槓桿動力臂小於阻力臂等結論,同時通過小組討論及實物的演示總結出省力槓桿和費力槓桿的優缺點,使學生認識到事物的兩面性,同時也為後面功的原理的學習打下伏筆。

  篇3

  本節課的課堂上我利用典型、生動且為學生熟悉的事實和生活體驗引導學生進入猜想,要求他們不要盲目猜想,而應根據現有的知識或體會,進行有科學依據的猜想,培養學生的思考分析能力,並自然地進入探究活動,激發學生的探究熱情。在實驗過程中,通過巡視及時糾正學生操作上的錯誤,避免錯誤的資料誤導學生,使每一組都能順利完成實驗。課上能及時對學生作出客觀、科學、合理的評價,讓學生充分體會到探究的樂趣,收穫成功的喜悅。

  這一節課的關鍵是對資料的進行分析得出正確的結論,但實驗結論隱藏在資料中不易被發現,因而在教學中選擇

  適當的資料展示在黑板上,引導學生尋找資料之間的相互關係,在師生的共同努力下順利地得出結論。

  通過引導學生,讓學生積極思考,暢所欲言,產生各種的猜想和結論,激發更多的學生髮言,充分體現學生的主體作用。

  在這個實驗中學生經歷科學探究的主要過程:猜想——設計實驗——實驗——資料分析——歸納整理等。每個環節教師只作適當的引導,而大部分讓學生自己思考、分析、發現、實踐、歸納。通過該節的學習,學生不但學會了知識,還體驗了科學探究的過程,領會了科學研究的方法,激發了主動探究的意識,培養了嚴謹的科學態度和協作的精神。

  實驗基本達到自己的預想效果,但仍存在一些不足之處:學生使用的器材都是實驗室提供的相同規格的鉤碼、槓桿,以至各小組的實驗資料十分類似。若實驗中槓桿由學生自己製作,用身邊的一些小物品作為阻力,實驗的資料不會類同就更有說服力,實驗的效果可能會更好,所以這一個探究實驗還有待完善。

槓桿課堂反思
九寨溝課後反思
相關知識
初三物理槓桿教學反思
槓桿教學反思
八年級物理槓桿教學反思
槓桿的科學教學反思
八年級物理探究槓桿的平衡條件教學反思
槓桿的研究教學反思範文
關於學生學習習慣教學反思
培養學生學習習慣的教學反思
高中數學老師個人教學反思
再塑生命教學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