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學數學課改心得體會範文4篇
課堂教學作為教學的一種基本形式,無論是現在,還是將來,都是學校教學的主陣地,數學教學的目標必須在課堂中完成。以下是小編為大家精心準備的:,歡迎參考閱讀!
小學數學課改心得體會範文一
學習《小學數學新課程標準》,使我領悟到了教學既要加強學生的基礎性學習,又要提高學生的發展性學習和創造性學習,從而培養學生終身學習的願望和能力,讓學生享受“快樂數學”。
一、變“備教材”為“備學生”
老師的備課要探討學生如何學,要根據不同的內容確定不同的學習目標;要根據不同年級的學生指導如何進行預習、聽課、記筆記、做複習、做作業等;要考慮到觀察能力、想象能力、思維能力、推理能力及總結歸納能力的培養。一位老師教學水平的高低,不僅僅表現他對知識的傳授,更主要表現在他對學生學習能力的培養。
二、變“走教案”為“生成性課堂”
當師生的主動性、積極性都充分發揮時,實際的教育過程遠遠要比預定的、計劃中的過程生動、活潑、豐富得多。教師要利用好即時生成性因素,展示自己靈活的教學機智,不能牽著學生的鼻子“走教案”。要促成課堂教學的動態生成,教師要創造民主和諧的課堂教學氛圍。教師要在教學中真正建立人格平等、真誠合作的民主關係。同時教師要高度重視學生的一言一行,在教與學的平臺上,做到教學相長,因學而教,樹立隨時捕捉教學機會的意識,就必定會使我們的課堂教學更加活潑有趣,更加充滿生機,也更能展示教師的無窮魅力。
三、變“權威教學”為“共同探討”
新課程倡導建立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對我們教師的職能和作用提出了強烈的變革要求,因而,教師的職能不再僅僅是傳遞、訓導、教育,而要更多地去激勵、幫助、參謀;師生之間的關係不再是以知識傳遞為紐帶,而是以情感交流為紐帶;教師的作用不再是去填滿倉庫,而是要點燃火炬。
四、變“教師說”為“學生多說”
教學中教師要鼓勵、引導學生在感性材料的基礎上,理解數學概念或通過數量關係,進行簡單的判斷、推理,從而掌握最基礎的知識,這個思維過程,用語言表達出來,這樣有利於及時糾正學生思維過程的缺陷,對全班學生也有指導意義。教師可以根據教材特點組織學生講。教師不僅要了解學生說的結果,也要重視學生說的質量,這樣堅持下去,有利於培養學生的邏輯思維能力。
根據小學生的年齡特點,上好數學課應該儘量地充分調動學生的各種感官,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而不能把學生埋在越來越多的練習紙中。在數學課上,教師要引導學生既動手又動口,並輔以其它教學手段,這樣有利於優化課堂氣氛,提高課堂教學效果,也必然有利於提高教學質量。
總之,面對新課程改革的挑戰,我們必須轉變教育觀念,多動腦筋,多想辦法,密切數學與實際生活的聯絡,使學生從生活經驗和客觀事實出發,在研究現實問題的過程中做數學、理解數學和發展數學,讓學生享受“快樂數學”。
小學數學課改心得體會範文二
課堂教學作為教學的一種基本形式,無論是現在,還是將來,都是學校教學的主陣地,數學教學的目標必須在課堂中完成。新課標要求在課堂教學中把以往的“鴉雀無聲”變成“暢所欲言”,“紋絲不動”變成“自由活動”,“注入式教學”變成了“自主探索”。要求我們不但要教給孩子們知識,更要教給孩子們掌握知識的方法。這一點在我們的課堂上落實的不是很好,這裡折射出一個令人深思的問題——如何提高數學課堂教學的有效性,打造適合自己的高效課堂,讓數學課堂煥發生命的活力?
一、提高小學數學課堂教學效率,深入解讀教材是基礎
小學數學是一個多層次、多方面的知識體系。課程改革使小學數學教材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教材是教師和學生進行教學活動的主要媒介,解讀教材成了提高小學數學課堂教學效率的基礎。解讀教材即有效研讀教材,把握教材的內涵,以保障教學活動高效的開展。我個人認為,瞭解教材應首先從整體上把握教材,知道本學年要交給學生那些知識,並知道各個知識點與前後知識點的聯絡。同時要領會教材意圖。教材是死的,人是活的。新課標要求教師用教材,而不是教教材。教師不能認為讓教材再現就是完成了教學任務,必須經過再加工重新創造,使教材“新鮮出爐”,更大程度上把知識的教學伴隨在培養態度、能力的過程之中。
二、以快節奏的課堂教學引導學生積極的參與意識
我相信,一個人在一支慢吞吞的隊伍裡排隊等候自己感興趣的東西,他的心理感受只可能用“焦急、厭倦、沮喪”來形容。在我們的教學中,由於受“希望學生儘快掌握所學知識”的心理影響,教師往往更樂意將知識嚼得碎碎的餵給學生,期望學生都能體會到獲得知識的欣喜,所以突破難點時總愛嘮叨幾句,練習中總願意等最慢的一個學生也把題目做完,哪怕減緩上課節奏都在所不惜,美其名曰:以學生為本,卻不知這正是消磨學生學習積極性的癥結所在。美國“啟發策略研究所”的研究表明:當老師在整堂課裡快節奏地講解授課內容時,學生們通常更能全身心地投入。
我們的課堂中應該以快節奏方式來維持一定的學生參與度,當我們感到學生參與程度在下降、學習活力在減弱、注意力在轉移時,應儘快向下推進課程,讓學生們感到課在不斷地推進,總覺得有事要做、有問題要思考。老師講解、問題解釋和學生練習、答寫只要有約一半的學生明白、完成就儘快變化,哪怕對反應相對遲緩的學生來說,我們也不能減慢速度去適應他們,而是用希望的力量和同伴高漲地學習積極性激勵他們趕上教學的節奏。
三、提高小學數學課堂教學效率,建立和諧的師生關係是保證
師者,傳道、授業、解惑。我們都曉得“親其師”,才能“信其道”。孩子喜歡哪個老師就會對該老師上的課青睞有加。現代教育家認為,在民主、平等、友好合作師生關係基礎上,學生會積極、主動地探索求知。所以,師生關係的和諧,既能提高課堂教學效率,也能讓學生的身心健康成長。
1.備課從瞭解學生入手
備課從瞭解學生入手,有利於數學思想方法的滲透,有利於創造性地使用教材,有利於創設良好的教學環境,有利於有效地解決教學難點。
學習不是學生被動的接受資訊的過程,而是在他們原有的知
識基礎上知識的同化與順應的過程。在教學前對學生摸摸底,針對其原有的知識體系進行知識結構的建構與重組可以使教學事半功倍。要想深入瞭解學生一定要與他們建立互動的關係。經過筆者實踐:學生在課外活動的狀態下談話效果較好。因為學生認為老師在和他聊天,心情比較放鬆,容易暢所欲言,能順利得到老師想要的答案。如果說孩子在學校的表現還有所保留的話,那在家裡肯定是赤露敞開的。因此,家訪可以幫助老師更完整、全面的瞭解學生,建立起老師、孩子和家長的友好關係。
2.培養良好的傾聽習慣
傾聽這一行為,是讓學習成為學習的最重要的行為。善於學習的學生通常都是善於傾聽的兒童。
要實現高效課堂首先要轉變“發言熱鬧的教室”為“用心的相互傾聽的教室”。只有在“用心傾聽的教室”裡,才能通過發言讓各種思考和情感相互交流,否則交流是不可能發生的。因此就需要引導學生在發言之前,要仔細地傾聽和欣賞每一個學生的聲音。不是聽學生髮言的內容,而是聽其發言中所包含著的心情、想法,與他們心心相印。
傾聽學生的發言,好比是在和學生玩棒球投球練習。把學生投過來的球準確地接住,投球的學生即便不對你說什麼,他的心情也是很愉快的。作為教師要擅長接學生投過來的每一種球,特別是學生投得很差的球或投偏了的球,這也是作為教師其自身的專業素質和駕馭課堂能力的最好表現。
3.課堂上關注學生的學習狀態
傳統的教學關注學生學習的結果。現代的教學既關注學生學習的結果,更關注學生學習的過程。在組織課堂教學的過程中,要時刻關注學生的學習情況,捕捉學生的眼神、表情、動作等。學生在課堂上想什麼、說什麼、探索到什麼、體驗到什麼等成了課堂評價的重點。一個學生思路沒理順出錯了,老師要給予提示,不要立即批評,也不要急於把答案說出來,要留給他們的廣闊的思維空間讓,孩子們自己發現問題、解決問題,體現了學生是學習的主人。
總之,提高小學數學課堂教學效率應該是深入解讀教材、優化教學過程、建立和諧的師生關係等方面一個有機的整體組合。提高數學課堂教學效率,要研究的方面還很多,但最關鍵的還是教師,教師的基本素質、教學水平與課堂教學效率的提高有著直接的關係。作為一線的數學教師,我要堅持不斷地更新教育觀念,提高業務水平,勇於實踐,敢於創新,為了學生的終身發展,踏踏實實地上好每一堂數學課。
小學數學課改心得體會範文三
教師的真正本領,主要不在於講授知識,而在於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喚起學生的求知慾望,讓他們興趣盎然地參與到教學全過程中來,經過自己的思維活動和動手操作獲得知識。新一輪課程改革很重要的一個方面是改變學生的學習狀態,就學習數學而言,學生一旦“學會”,享受到教學活動的成功喜悅,便會強化學習興趣,從而更喜歡數學。
幾年的數學課改實踐,使我真正理解了數學的內在價值,只有轉變教學觀念,變革教學行為,正確處理好知識與技能、過程與方法、情感態度與價值觀的關係,才能體驗數學的價值;只有注重課程內容與學生的生活經驗,與現實生活相聯絡,才能體驗學習數學的樂趣;只有教學資源以學生的生活實踐為基礎,讓學生感受到數學就是生活,數學就在身邊,才能使教育理念得以昇華,讓學生感受數學學習的快樂。結合近年來參與小學數學課程改革的教學實踐,總結如下:
一、學生角色的轉變,進行自主學習。
自主學習具有幾方面的特徵,對小學生來說,最重要的是學習過程,學生能從學習內容入手、在教學中堅持兩個原則、即學生能自己說出來的,教師不引導;學生能自己學會的,教師不教。課堂上教師將方法交給學生,然後放手讓學生自學。如二年級的乘、除法計算中,都是先出現學生熟悉的、有意義的實際問題的場景,提出數學問題,接著組織學生用自己的方式和經驗主動探究解決問題的方法,並組織相互間的交流找到演算法,然後出現類似的數學問題,讓學生用適合自己的方法去解決,談出自己的觀點後,並作出自己的解釋,教師再進行點撥。這樣,教師從知識傳授者的角色轉變為課堂教學的引導者和組織者,學生成為學習的主人。這種學習過程,學生充滿成就感,有了信心,這一切又激發他們投入到新的學習生活中。
二、教師角色的轉變,成為引導者和組織者。
以前的數學教師總是給人們一種沉悶古板的形象,因為以前的數學教師總是給予學生無窮無盡的練習題和單調乏味的公式定理,教師的工作也僅僅是在抄教案、上課、改作業之間迴圈重複。新課程中提到,教師應該是課程實施的組織者,促進者,開發者。小學數學教師拓寬眼界,深入挖掘教材的同時,也將視角深入到豐富多彩的現實生活中去。比如,在二年級的“認識鐘錶”這一內容的教學中,許多老師不再滿足於簡單地講授課本的內容,有的教師讓學生從生活中收集各式各樣的鐘表,豐富對時鐘的認識;有的教師帶領學生親手製作簡易的鐘表,讓學生真正感知“時、分、秒”的概念;還有的教師從鐘錶的認識引申到珍惜時間,對學生進行思想和習慣的教育。數學教師除了改善了教學的形式之外,還不斷嘗試改進和學生之間的關係。以往的數學教師是教學中的權威者,將一個個定理公式灌輸到學生的腦海中。而新課程中強調要讓教師轉變為學生學習的引導者、合作者。老師指引學生去探究數學規律,在學生的小組合作和討論交流中,與學生平等對話。例如,在四、五年級的“方程”教學中,老師不再是簡單機械地告訴學生解方程的步驟,而是讓學生從實際中產生對方程的求知需要,構建方程的基本概念之後,再允許學生自主地利用所學過的知識來嘗試解方程。通過這一系列的改革,學生所學到的數學不再是機械的、沉悶的,而是有用的數學、有趣的數。
三、開發和利用教育資源,創造性地使用教材
教學是教師和學生積極互動,共同發展,相互交往的一種活動,而教材給我們提供的只是表態性教學素材,它不是唯一的課程資源,因此一套教材所提供的各種素材並不是所有內容都適合每一位學生。所以教師在課堂教學中要“用好”教材,而不能“教好”教材,在設計教學的過程中要靈活運用教材,開發和利用校內外一切有利於教學活動的課程資源。
現代教育的基本理念是“以學生的發展為本”,既要面向全體,又要尊重差異。作為教師,要促進學生的全面發展,就要尊重個性化,不搞填平補充一刀切。要創造促進每個學生得到長足發展的數學教育。 演算法多樣化是針對過去計算教學中往往只有一種演算法的弊端提出來的。例如某一種題目,只要求筆算,另一種題目只要求口算,即使口算也往往只有一種思路***當然,學生如有其他思路也不限制***,這樣很容易忽略個別差異,遏止了學生的創造性,何況有不少題目本來就可以有多種演算法的。
應該明確“演算法多樣化”與“一題多解”是有區別的。“一題多解”是面向個體,尤其是中等以上水平的學生,遇到同一道題可有多種思路多種解法,目的是為了發展學生思維的靈活性。而“多樣化”是面向群體的,每人可以用自己最喜歡或最能理解的一種演算法,同時在群體多樣化時,通過交流、評價可以吸取或改變自己原有的演算法。因此,在教學中不應該也不能要求學生對同一題說出幾種演算法,否則只是增加學生不必要的負擔。
在與課改同行的道路上,我深知任重而道遠,但是教學改革引發我們深思,使我們蛻變,為課堂帶來了新的生機,也引領我走進新的天地。總之在數學課堂中,我要想方設法喚起學生的主體意識,培養其主體能力,儘可能的為學生創造一種自由和民主的氛圍,儘可能的增加學生髮展思想和方法的時間和空間,讓學生充分的表達自己的思維,表露自己的情感,表明自己的觀點,表現自己的慾望,使他們各自的潛能最大限度的釋放出來。
小學數學課改心得體會範文四
隨著課程改革的逐步深入,教師的教學觀念、教學方式也隨之發生著變化;以培養學生“知識與能力、過程與方法、情感態度與價值觀”的三個維度為目標的“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正逐步走向教學前臺。我們跟隨新課改步伐實行了“目標”教學法,以目標教學統領課堂,構建高效課堂。在具體的教學實踐中,也出現了許多值得我們反思的東西。與此同時,新課程改革下的數學課堂也存在一些問題。所有的這些都值得我們去深刻的反思,下面我就簡單的談一下教學中的收穫與困惑。
一、課改中的收穫
課改中,我們努力探索,大膽實踐,認真思考,把課程實施落到了實處,收到了明顯的成效。
***一***我們的素質得到整體提高
教師是課程實施的組織者,促進者,也是課程的開發者。課改推動和促進了我們的成長。在課改實施中,我常有一種感受,我和我的學生一起成長。
傳統意義上的教師只是一個技術人員,或者說是一個工匠,僅是用他人設計好的方案去達到他人設計好的目標。在教學活動中,教師更多地是一個被動的執行者,而很少成為主動的設計者和實踐者,更難成為自覺的教學問題的研究者。在課程改革中,在新舊理念的不斷碰撞中,我們數學教師走上了一條“問題-設計-行動-反思”的旅程。一個個的問題和需求,激發教師“我要學,我要改,我要做”的參與意識。書寫教學反思有力地促進教師對自己的教學行為不斷反思,不斷改進教學行為和方法。我校經常組織課改展示課,積極地向有經驗的教師學習,取長補短。我們自覺地進行新理念的學習,不僅理論水平有了顯著提高,課堂教學中的理性思考逐漸增多,並能創造性地使用教材,真正體現用教科書教學生,而不是教教科書的理念。新課程的實施促進了教師的成長,為教師個性化教學提供發展的空間,提高了教師的素質,使我們從普通的教書匠成為研究者,設計者。
***二***課堂教學發生可喜變化
課改使學生開闊了思維,豐富了語言,課堂上再不是教師講學生聽的被動局面,取而代之的是師生互動、生生互動的情景,學生在教師引導下學得輕鬆,學得愉快,課堂真正成了孩子們的天地。課堂教學凸顯:
***1***創設良好教學氛圍。良好的教學氛圍對促進學生學習乃至知、情、意、行的全面協調發展起著十分重要的作用,我們在教學中注意創設平等和諧、合作交流,求知進取三種良好的教學氛圍。教學中教師首先做到的是:必須尊重每一個孩子的心理感受,肯定他們的一切努力,保護和激勵他們所有的嘗試和創造慾望。尤其是對待學困生,教師不僅要付出愛心和關心,更多的是耐心,細心,為每個學生提供良好教學的機會和保證。採用小組合作交流的教學形式,學生間互相激勵,互相促進,充分發揮學生的主動性,讓學生在學習過程中產生愉悅感,提高學生參與學習的積極性和有效性。並善於採用競爭策略,營造一種催人奮進的情景,激發和保持學生的學習興趣,激勵學生去探索,去創造。
***2***創設問題情境。我們從學生喜聞樂見的生活情境和客觀事實出發,以圖畫情景展現,使學生親自體驗數學就在生活當中,給學生提供充分動手操作,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的機會,讓學生主動研究充滿數學的實踐問題。教學中,創造性地使用教材,創設充滿趣味的問題情景,如把教材中的問題編成小故事,用小動物來作主人翁,使學生身處擬人化的世界,增加課堂教學的趣味性,有效地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創設與現實生活相聯絡的問題情境,力求讓學生認識到數學與現實生活的聯絡,並在運用知識解決實際問題的過程中,認識到數學的價值和數學的魅力。
***3***實施五大開放。“開放”就是把時間和空間交給學生,讓他們通過觀察、操作,獨立思考及群體討論,獲得數學知識,真正讓課堂“活”起來,學生“動”起來。開放學生的眼睛,提供觀察機會。讓學生用一雙智慧的眼睛去尋找身邊的數學知識;開放學生的嘴巴,提供表達的機會,將數學知識寓於童話故事、有趣的遊戲中,讓學生在熟悉喜愛的情境中領悟、表達,說出自己的感受和想法;開放學生的頭腦,提供思考的機會。在解決問題中,留給學生思考的空間,經過學生自身積極地思考,探究發現數學結論,體會數學的魅力和活力;開放學生的雙手,提供操作的機會。兒童的思維離不開動作,操作是智力的源泉思維的起點,通過“塗一塗、分一分、圍一圍、折一折、拼一拼”的實踐活動,認識長方形、正方形等幾何圖形;開放學生的空間,提供表現的機會。
***三***促進學生全面發展
課改中的數學教師為課程實施所付出的一切,都是為了讓學生能學習有價值的數學,獲得必要的數學,在數學上得到儘可能充分的發展。長期的課改表明,孩子們身上發生了可喜的變化,我們的願望逐步得到實現。
1、學生樂學、愛學、興趣濃厚。重視創設生動活潑的學習情境和學生主動喜聞樂見的數學活動,激發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喚起其心靈的共鳴。教學中的精美教具和學具、生動畫面、講故事、猜謎語、集體搶答、小組競賽讓孩子們學得愉快、投入,使得學生在獲得積極向上,活潑快樂的情感體驗的同時,獲得數學的知識技能和思想方法,並使得他們的多種才能得以展現和培養,他們覺得學習數學是快樂、有趣的。
2、學生善於提出問題,解決問題。培養學生解決問題的能力是教學目標的重要組成部分。新教材提供了豐富的資源,促進學生更主動地學習數學。有趣、來源於現實,富有挑戰性的問題情境激發了學生的探究慾望,課堂上,經常出現有的學生打斷教師的話並站起來說:“老師,這道題我還有不同的想法”,“老師,我有問題想問一問”,“老師,我還可以再補充2點……”,答案不唯一,解法最優化,學生思路逐步開闊,解題中不斷湧現創新精神,數學課堂經常成為學生的“答辨”現場,學生所表現出來的豐富的想象力,活躍的思維,以及提出的有較高思考價值的問題,靈活的解題方法,結合實際問題作出的合理解答,無不讓我們為今天孩子的能力和潛質所折服。
3、學生感受到生活中處處有數學。“新教材中編入了許多密切聯絡學生生活實際的數學素材。在“數與代數”、“空間圖形”、“統計與概率”、“實踐與綜合應用”的各個領域裡所設計的情景,都是經常發生在學生身邊的事情。我結合學生的生活經驗和知識背景,讓學生在自己身上、教室裡、家裡、校園裡、大街上尋找所學的數學。如 “說說你身邊的圖形是什麼形狀”等問題,使學生體會到數學就在我們身邊,舉目望去,信手拈來,到處是數、形、大小、位置、統計、加減乘除關係等數學資訊,我們就生活在充滿數學資訊的現實世界中。
4、學生學會與他人合作學習,獲得成功體驗。課改中,我們遵循著這樣一個原則去教學:學生能讀懂的,老師一定不講,學生能通過小組研究解決的問題,一定讓學生去討論,這樣使學生對知識的學習變被動接受為主動探索,進而逐步學會學習。教學設計中著眼於人的發展,著眼於兒童獲取資訊的多向交流,挖掘教材中的良好素材,給合合作學習提供最大限度的時間和空間,培養學生的合作意識和群體協力。許多學生在與同伴的交流活動中逐步學會如何有效地表達自己的觀點,認真地傾聽他人的意見,概括吸收同伴經驗,從而形成團結合作,相互尊重,互幫互助的良好學風。在合作學習中又適當引進競爭機制,採取小組競賽的形式,鼓勵小組內成員的合作配合。強調集體榮譽,把合作與競爭統一起來,並儘可能給予激勵性評價,使每個學生都能獲得成功的體驗。
二、困惑與思考
1、新教材注重解題策略的多樣性與教學中個別學生知識掌握不紮實的矛盾。新教材資訊的呈現形式多樣且有可選擇性,解決問題的策略多樣性,強調思維的多層次、多角度、全面性,答案不唯一而有開放性。這在很大程度上激活了學生的思維,激發學生去尋找適合自己的學習方法。教師在教學實際中發現,思維能力強的學生,課堂學習中能掌握多種解決問題的方法,但對學困生可能是一種方法也沒有掌握。久而久之兩級分化的現象出現。
2、新教材重視培養學生的估算能力和解題策略多樣化,但對於純計算題的練習相對少,以至產生學生算得慢,容易錯,計算能力較薄弱的問題不可忽視。
3、新教材有的內容編排較難,跨度大,超出孩子的認知規律。如第二冊“估一估,量一量”中的m、 cm對學生很抽象,要求過高。如元、角、分的認識、二十四時計時法等內容,對於學生是難點,課時又少難掌握。
4、教學班規模大,有效的小組合作學習還存在許多商榷的問題。要給學生探索的時間和空間,但有限的40分鐘時間若留給學生足夠的合作與討論的時間又與課時進度發生矛盾,如何把握給予“時間”的度?
5、課堂活動與缺少教、學具的問題。在我們農村地區,雖然大部分學校都有擁有計算機,但每個班級都用計算機來上數學課還有一段時間。新課標更加重視學生學習的過程性評價,有很多學習內容需要學生動手去實踐、操作,也就特別需要相應的教具。儘管有些教具可以讓學生自制,但是,也有一些教具自制起來比較困難或自制的教具難以達到預期的效果,教學很不方便。
6、我校的“目標”教學模式在一些課堂中不適應的問題。 在這一教學模式的指引下,全校從一年級到六年級,不管是語文還是數學,全都一個模式,這就產生了很多問題,如低年級學生和一些複習課不適合這種模式等。有模式可循固然好,但怎麼按模式上課還值得商榷。
以上是我個人對新課改的一些體會,課程改革正在全國各地全面鋪開,我將更加努力地投入到課改活動中去。
小學語文教師自我反思